社会保障范围缩小版.docx
《社会保障范围缩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范围缩小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保障范围缩小版
下面是你们整理的资料,我给你们减少了一些内容,其中用红笔标的部分就不用背了,烦请你转发给11级其他两个班级的同学,希望你们三个班级共享!
=================================华丽丽的分割线================================
§1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理论
§1.1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点
考点1:
社会保障概念的提出(填空)
1、1935美国《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
2、1938年新西兰一项法案再次运用
3、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费城宣言》正式采纳社会保障一词逐渐被广泛运用
4、1952年国际劳工会议《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里程碑文件
考点2:
各国社会保障概念的共同点(填空)
1、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或者政府是首要责任主体。
2.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安全网)
3、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
(如我国基尼系数)
4、从法律的角度看,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和行政措施。
5、现代社会保障的实施具有普遍性,它所保障的对象不是社会上的特定人群或少数人,而是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考点3:
社会保障的含义(名解)(填空)
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还将在增进基本人权特别是福利权方面不断为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下面是对含义的理解)
(1)社会保障的对象:
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
总体上说,社会保障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和受保障者受益:
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企业和个人的缴纳及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
对受保障者而言,其受益有的取决于投保和缴费的多少;有的则与其个人的投报无关,而取决于整个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
考点4:
社会保障的特点(填空)
1.强制性:
强制参加,强制缴纳
2.社会性:
制度目标、实施范围、保障方式、资金管理等的社会性
3.福利性:
增进社会成员的福利
4.互济性:
互助互济
5.不可逆性:
刚性
§1.2社会保障的功能、方式和主体
考点5:
社会保障的功能(填空)
1.补偿功能:
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在因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收入时必须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或者说物质帮助。
2.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它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发挥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
3.调节功能:
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考点6:
社会保障的方式(填空)
1、针对收入损失提供现金补助的措施,通常称为“收入维持”方案:
就业关联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和经济状况调查制度。
2、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
3、其他两种保障方式,即公营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和“雇主责任保险”制度。
考点7:
社会保障的主体(填空)
1、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2、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
3、社会保障的主体,依照职能分为行政、经办、实践三种主体:
行政主体是政府,经办主体是社会保障的各类经办机构,实践主体是各种社会保障事业的从业者。
§1.3社会保障体系
考点8:
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包括(简答)※
1、社会救助:
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内容。
2、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而减少或失去工资收入的情况下,仍能享有和在业期间相差不大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福利:
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的内容。
由此可见,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它仅仅是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它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旨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1.3社会保障理论
考点9:
福利经济学(填空)
1920年,庇古《福利经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庇古在他的经济学说中特别强调两个观点:
一是认为,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
二是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
因此,他主张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
使生产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经济获得最大的增长,使福利源远流长。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派,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理论,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就是国家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
考点10:
福利国家论(填空)
1942年11月,英国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的委托下提出了《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贝弗里奇报告)的著名报告。
福利国家论主张:
①收入均等化;②社会福利化;③充分就业化;④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⑤混合经济论。
§2社会保障的历史进程
§2.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
考点11:
社会保障的济贫时期——《济贫法》(填空)
随着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面对越来越多的贫困现象和社会问题,必须由国家出面、国家介入,使救助行为成为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
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原有法案的基础上颁布了《济贫法》。
该法案用征税的办法去向圈地运动中流离失所的贫民实行救助,用以救助无力谋生的人,并负责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孤儿当学徒等。
§2.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
考点12:
社会救助事业的出现——新《济贫法》(简答)※
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规定,社会救助属于公民的合法权利,政府实行救助使应尽的义务;认定救助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措施,因而要求经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这一事业。
同时,成立济贫法管理局,负责济贫工作。
新《济贫法》把社会救助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社会救助成为一种制度。
但新《济贫法》仅仅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因而只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
考点13:
社会保险事业的出现(填空)
德国于1883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此后,又分别于1884年和1889年分别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残废、死亡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诞生。
考点14:
社会福利事业的出现(填空)
从20世纪中叶开始,以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为框架,通过并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1948年英国首先宣布建成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
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也是美国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的法律。
这被看作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
考点15: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的措施(填空)
(1)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2)强调社会保障中的个人责任;
(3)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
(4)社会保障私营化与地方化政策。
§2.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考点16: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填空)(简答)
在价值追求上,维护社会公平
在制度结构上,与家庭政策有机结合
在发展道路上,稳妥有序改革的条件下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在责任机制方面,政府要承担主导责任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要采取“统分结合”的模式
§3社会保障基金
§3.1社会保障分配
考点17: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填空)
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
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缴费;
3.个人的缴费;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
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
考点18: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原则(简答)
多渠道筹集原则,依法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的原则。
收支平衡:
社会保障的收入与支出要大致持平。
收支平衡有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之分。
横向平衡指当年内某项社会保障计划所筹措的资金综合与该计划所需要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纵向平衡指从被保障者在投保期间提取的资金总和与其在享受该项保障计划待遇期间所需支付时费用总和保持平衡。
(P65)
考点19:
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的三种不同的方式(简答)(名解)
1.现收现付式:
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措资金。
具体做法是先做出一年内某项目社会保障计划,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该项计划所有单位和个人,当年收缴当年支付。
特点是国民收入在不同群体间进行转移支付。
2.完全积累式:
以远期纵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措资金。
具体做法是在预测未来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然后将其分摊保险对象的整个投保期。
3.部分积累式:
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
具体做法是在测算出当年(或近几年)支出需求的基础上,按一个高于满足现时支付需求的收费率向法定缴费对象收缴资金,筹得资金在满足现时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满足未来的支付需要。
特点是不同主体间的转移支付与自身收入延期支付并存。
§3.2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考点20: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名解)(简答)
统帐结合是“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简称,实质上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它是社会统筹帐户(简称统户)与个人供款帐户(简称个户)的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其中统户由政府和企业充当出资者,从社会公平的目的出发,强调基金的横向平衡流动,具有共济互助的作用;而个户由个人和所在单位出资,归个人所有,突出了分配中效率优先的原则,直接与个人收入一定比例挂钩,体现个人贡献大小。
实行基金的纵向积累,这是对劳动者积极性、自我保障意识的呼唤。
两个帐户的结合,即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
§3.3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考点21: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名解)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考点2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原则(填空)
1.安全性原则
2.收益性原则
3.流动性原则
考点23: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填空)
(1)银行存款;
(2)信托存款;
(3)不动产投资;
(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
(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其中储蓄存款
(1)和国家债券(4)为所有国家都允许的投资渠道
§4世界主要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4.1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及特点
考点24:
福利国家模式含义(名解)
福利国家模式,是指主要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实行的由国家高度统一管理和支配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目标在于对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病、灾害、老年、生育、死亡以及鳏、寡、孤、独残疾都给予安全保障。
考点25:
福利国家模式的基本特点(简答)(填空)
1、政府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费用基本由单位负担,个人基本不交费。
2、这种模式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统一标准支付,基金主要由国家税收解决。
3、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的调剂互助功能,但忽略了权利义务的统一,缺乏激励性,滋养劳动者懒惰情绪。
4、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属现收现付式,主张社会成员间的横向调剂,因此对“老龄化”的冲击抵御能力十分小。
5、高福利、高消费给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埋下了隐患。
考点26:
社会保险模式含义(名解)
社会保险型模式主要是指当前有德国、美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采用的以各种保险项目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因此也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
其目标是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失业、年老、伤残以及由于生育或死亡而需要特别支出的情况下,得到经济补偿和保障。
考点27:
社会保险模式的基本特点(简答)(填空)
1、由政府进行社会保障立法,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并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标准的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
3、强调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原则。
5、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考点28:
强制储蓄模式含义(名解)
强制储蓄模式是一种个人缴纳保险费的社会保险制度。
这种模式强调雇员的个人缴费和个人账户的积累,退休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来自本人在工作期间的积累,且所积累的资金通过投资基金进行运作。
考点29:
强制储蓄模式的基本特点(简答)(填空)
1、政府进行社会保障立法,政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团体等发挥辅助作用。
2、主要由企业和雇主承担缴费,国家只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奖励的办法积极鼓励。
3、因工资太低,存款达不到最低限额时,由家属补充,会员之间并无调剂互助。
4、缺乏社会统筹,不能发挥社会保障的互助功能。
5、具有积累性和增长性,资金供给比较稳定,在经济波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
6、基金筹集属完全积累式。
§4.2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考点30:
比较和相同点(……%¥#@&*)(好长啊)
一、产生的基础与条件比较
理论基础比较: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依据的理论是德国历史学派和德国政策协会的“国家干预主义”。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建立的。
实施条件比较: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雄厚基础,单位和个人都有了一定经济承受力的情况下实行的。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急难问题,进行强制型储蓄,在工人年老、残疾或死亡等不测事故发生时给付工人或其遗属一次性总付的全部储蓄和利息。
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保障形式。
二、筹集模式比较
社会保险模式和福利国家模式的基金筹集模式均为现收现付式,即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为指导原则,以规定受益方式为实施,由社会保障机构按所需支付的保险金总额进行社会筹资。
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基金筹集模式为完全积累式,强调个人缴费,缴费计入个人账户,且不进行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导致自身没有分散风险的作用。
三、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
实行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高于实行其他两种模式的国家。
四、社会保障模式的经济效应分析
在人均GNP增长上,福利国家模式低于社会保险模式和强制储蓄模式。
共同点:
1、法律强制性
2、保障基本性
3、国家的保证性
§4.3各国社会保障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考点31:
各国社会保障模式对中国的启示(简答)
1、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基础
2、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与作用
3、确立社会保障模式的普遍性原则
4、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
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选择
§5社会救助
§5.1社会救助的涵义和范围
考点32:
社会救助的含义(名解)
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或社会援助,它是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给予救助,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
考点33: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名解)
一是在绝对意义上的贫困(生存贫困),即缺乏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没有生活必需的食物、衣服、住所。
即绝对贫困。
二是在相对意义上的贫困,即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言的贫困。
即相对贫困。
考点34:
贫困线含义和测定方法(名解)(填空)
贫困线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法,将社会成员为购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品或服务,而必须获得或花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确定为一条具有法律参照意义的标准线,这条标准线就是贫困线。
第一、恩格尔系数法
——通过家庭食品支出的比例,食品支出高则生活差。
第二,国际贫困标准法
——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确定最低标准。
第三、市场菜篮子方法
——通过包括衣食住行的一整套生活指标来划定贫困。
第四、生活形态式方法,也称“剥夺指标法”
——被调查者认为生活无法达到社会文化可接受的状态
§5.2世界社会救助的发展
§5.3中国扶贫解困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考点3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填空)
改革试验阶段(1993年6月~1999年10月)
1993年上海试点开始到1999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已铺开
基本制度确立阶段(1999年10月至今)
1999年9月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使低保制度成为一项正式的制度
考点3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主要内容(简答)
保障范围:
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家庭成员人均低于当地标准的均可申请。
具体来说主要对象:
第一、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这些是传统的救济对象;
第二、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这些人是有劳动能力但因各种原因而一时无法就业者;
第三、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保障标准:
由各地按照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费用及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保障资金:
由地方政府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5.4慈善救助及其他
考点37:
慈善事业(简答)(填空)
慈善事业的地位和特征
首先,从现代慈善事业的性质看,它是建立在社会捐助基础上的社会救助事业,它的资金来源不是政府拨款,而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无偿捐赠,大家把自己生活当中多余的款子,或者在生活当中挤出的款项,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这可以说是属于社会行为,民间行为。
第二,慈善事业具有再分配的性质和特点,对此有人提出了“三次分配”的概念。
第三,第三次分配则是第二次分配的补充,即民间捐赠弥补政府之不足
第四,慈善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容不得半点污垢。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和实施主体
民间公益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
§6养老社会保险
§6.1社会养老保险概述
考点39:
养老社会保险含义(名解)
养老社会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考点40:
养老社会保险特点(简答)
1.推行保险立法化。
国家颁布有关立法,对全体劳动者强制实施,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依法参加这一制度,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2.筹资渠道多元化。
社会养老保险所需费用由国家、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3.享受待遇标准化。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劳动者,一旦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如到达法定的退休年龄或身体状况不佳、参保达到一定的年限等,就可退出劳动者队伍,领取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的养老金。
养老金的领取一般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考点41:
养老社会保险原则(简答)
1.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设定的目标是保障老年人的晚年基本生活。
(确定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方法:
收入所得基准,生活费用基准)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养老社会保险必须考虑劳动者本人对养老保险所作的贡献。
3.养老金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指数同步增长的原则。
§6.2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形成
考点42:
社会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填空)
1.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德国)
强调养老是国家、雇主和雇员共同的事情。
2.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
(瑞典)
普遍养老金制度
3.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
(前苏联)
全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养老保险费。
4.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新加坡)
由雇主和雇员各按工资的相同比例缴纳养老保险金,并记入个人帐户。
考点43:
养老保险金的给付办法(填空)
(1)受益基准制,是指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或计算公式,如一定的年龄条件、身体状况、工龄长短及实际生活需要等。
(2)供款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款量,一般都将个人所缴费用建立个人帐户,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的水平越高,因此其养老金的领取额和他本人原先的工资高低不完全相关。
考点44:
养老金给付水平(填空)
(1)目标替代率,即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一年(或若干年)工资收入的比率。
(2)平均替代率,即社会平均养老金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
§6.3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考点45:
现行养老金比例和内容(填空)
(1)统一了企业和职工的缴纳比例。
规定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1997年不低于个人工资的4%,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
(2)统一了个人账户规模,规定按职工缴费工资的11%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由企业缴费中划入。
(3)见考点46
考点46:
老中新有别(填空)
新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国发「1997」2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仍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但是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不再统一按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20%计发,而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计发月数也不再按120个月统一计算,而是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中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国发「1997」2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本决定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本决定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中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老人——按规定发放,随政策增加。
本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7医疗社会保险
§7.1医疗社会保险概述
考点47:
医疗社会保险含义(名解)
根据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医疗保险是在身体伤残、身患疾病或医疗费用遭受损失时,提供一次性给付或定期给付的各种保险(包括意外保险、疾病保险、医疗费用保险以及意外死亡残废保险)的总称。
所以说,医疗保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医疗保险,英语是“HealthInsurance”,译作健康保险,它不仅包括补贴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而且还包括补偿由于疾病带给人们的间接经济损失,如病假工资,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