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7235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10.提出关于智力的“上智”、“中人”、“下愚”三种类型差异的是()

A.高尔顿B.孔子C.孟子D.布鲁姆

11.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被称作()

A.道德感B.理智感C.责任感D.美感

1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

A.小学二年级B.小学三年C.小学四年级D.小学五、六年级

13.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被称作()

A.记忆B.长时记忆C.记忆监控D.元记忆

14.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发展在下列哪个年龄之后出现了停滞?

()

A.11岁B.13岁C.l5岁D.17岁

l5.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种内驱力组成。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成就动机之一?

()

A.继起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16.以下不属于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基本原则的是()

A.激发学习积极性B.因材施教C.避免直观性教育D.循序渐进

17.研究发现,初中生在注意稳定性的发展上()

A.男生优于女生B.女生优于男生C.男生与女生水平相当D.性别差异不明确

18.在初中学生的错别字中,比例最大的一类是()

A.臆造错别字B.结构错别字C.形似错别字D.音近错别字

19.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认为,影响策略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A.认知策略B.可利用性变量C.可辨别性变量D.对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

20.最早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的迁移理论是()

A.学习定势说B.形式训练说C.相同要素说D.概括化理论

21.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其划分标准是()

A.迁移的顺序B.迁移的效果C.迁移的水平D.迁移的内容

22.在下列几类学生中,惩罚比奖励能够更好地提高其学习动机水平的有()

①内向的学生②外向的学生③能力强的学生④能力差的学生⑤女生⑥男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23.奥苏伯尔将知识分为三类。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其中之一?

()

A.符号B.命题C.概念D.技能

24.下列哪一个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

A.序列联结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

25.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类,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其中之一?

()

A.复述策略B.同化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26.研究发现,儿童能够自发使用复述策略、并不断纠正自己的复述行为的年龄是在()

A.5岁以后B.8岁以后C.11岁以后D.14岁以后

27.如果儿童已经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则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皮亚杰四阶段说中的()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28.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法B.对偶比较法C.对偶故事法D.推断法

29.在人的道德情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理性的道德情感

30.教育过程中要想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师必须具备()

A.了解学生的能力B.处理教材的能力C.言语表达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l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3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_________原则和伦理性原则。

32.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进行的_________情绪形成的实验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学原则,因此受到后人的批评。

33.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工具有两种:

一种是物质工具,另一种则是_________工具。

34.广义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_________知识两大类。

35.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出两种图式:

一种是关于客体的图式,另一种是关于_________的图式。

36.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这种研究设计叫做_________。

37.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都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但在整个幼儿期_________占优势。

38.观察品质是指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观察的精确性、_________、顺序性和判断力等方面。

39.高中生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_________发展最快,变通性发展较慢,_________发展最慢。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0.道德意志

41.原我

42.罗森塔尔效应

43.学习策略

44.耶克斯和道德生定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分,共20分)

45.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46.同伴关系对初中生心理发展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47.简要说明归因的三维度模式。

48.诊断性学习评价主要有哪些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49.(本题10分)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请举例说明。

50.(本题15分)结合实际,论述各种内外部条件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代码:

00466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6.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

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

()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8.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9.在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1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12.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15.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18.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2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2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

  ()

  2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2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需要。

()

  26.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27.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

  A.权威者B.告状者C.指导

  28.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

这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29.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叫做()

  30.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来估计。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

  32.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的脑电活动的变化,发现在4—20岁之间,大脑有两个显著加速期。

第一次发生在_______岁之间,第二次发生在_______之间。

  33.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主要包括_______差异和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

  34.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_______阶段。

  35.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_______内驱力、_______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36.对于学习测验而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44.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45.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46.举例说明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47.评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47.「参考答案」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②练习和习得经验、③社会经验、④平衡

  

(2)心理发展的动力:

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3)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4)心理结构的特性,从本质上讲是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的质的变化(顺应)。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0466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7.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38.凡施加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39.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40.指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后而产生的类似于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替代性情感反应。

  41. 指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42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伦理性原则。

  43.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44.「参考答案」

  ①功能:

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②容量: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③表征:

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45.「参考答案」

  期望效应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期望。

(2)不同态度与期望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态度、方法产生不同的态度、反应。

(4)学生的反应加强、印征了教师的期望。

(5)学生的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提高或降低,证实期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

  46.「参考答案」渐进分化是在教学中首先讲授学科最一般和最概括的概念和命题,然后根据细节和特性渐进辨认,其结果是导致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和命题从上到下按层次不断分化。

实例说明

  综合贯通指在认知结构中已经确定了的知识,可以相互关联,产生新的组织,从而出现新的意义。

实例说明

  47.「参考答案」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②练习和习得经验、③社会经验、④平衡

  

(2)心理发展的动力:

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3)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4)心理结构的特性,从本质上讲是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的质的变化(顺应)。

 

发展心理学内容提要与试题精编

第1章 发展心理学概述

【内容提要】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横断研究

(二)纵向研究

(三)聚合交叉研究

(四)双生子研究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一)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精选习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对成人心理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2.1882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儿童心理学》。

3.1930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

4.最早研究老年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5.( )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至青春期。

6.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中共同存在的缺点是( )

7.格赛尔的婴儿爬楼梯实验属于( )

8.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 )

9.下列心理学家中,其研究对象包括了青春期的有( )

10.横断研究的优点包括( )

A.研究样本交大,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

B.成本小,费用低,省时省力

C.系统、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2.如果要研究儿童亲社会行为随年龄变化的发展情况,需要如何设计?

简单谈谈设计方案。

 

第2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内容提要】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精选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恋母情结”出现在( )

2.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

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是( )

4.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

5.埃里克森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

6.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

7.皮亚杰研究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8.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的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 )

9.幼儿往往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它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

10.根据皮亚杰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到( )的标志。

11.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发展观的是( )

C.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12.下列那些概念是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有所涉及?

( )

13.在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中,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第3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内容提要】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三)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四)显性和隐形基因

(五)遗传疾病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一)胎儿的发育过程

(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精选习题】

一、选择题

1.个体生命在子宫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

A.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B.胚胎期、胚种期、胎儿期

C.胚种期、胚胞期、胎儿期

D.胚胞期、胚种期、胎儿期

2.胎儿的第一次心跳,通常是在( )

3.胎儿最初开始性别分化是在( )

4.母亲的极端情绪对胎儿产生影响,因为母亲体内产生( )

5.妇女年龄超过35岁,受孕会使胎儿畸形率增高,特别是( )的发病率。

6.母亲怀孕期间若大量接触汞和铅,分别会导致( )问题。

A.心理迟钝、多动症

B.多动症、言语障碍

C.心理迟钝、言语障碍

D.学习问题、言语障碍

7.下列属于遗传疾病的是( )

第4章 婴儿心理发展

【内容提要】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二)婴儿大脑功能的发展

三、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的阶段

(三)动作发展的训练

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五、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一)婴儿感觉的发展

(二)婴儿知觉的发展

六、婴儿气质的发展

(一)婴儿气质类型学说

(二)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七、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婴儿的情绪发展

(二)婴儿的依恋

(三)早期同伴交往

 

【精选习题】

一、选择题

1.同步节律波( )被认为是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2.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其发展顺序是( ) 

3.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获得是( )

B.是通过模仿、塑造、强化而成

4.关于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5.下列那一项不是语言先天获得的证据?

( ) 

6.( )是婴儿掌握语法的关键期。

 

7.以说出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为标志,儿童语言发生在( ) 

8.婴儿言语获得的单词句阶段出现在( )

9.婴儿有选择性的社会微笑出现在( ) 

10.研究发现,以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颜色视觉功能已经接近成人水平的年龄阶段是( ) 

11.婴儿早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记忆发生的重要标志是( )

12.在婴儿掌握语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过度规则化”或“规则扩大化”现象,这主要是与婴儿的( )有关。

 

13.认为机能发展可以引发或转换出新的结构的是( )理论观点。

14.个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抗期分别为( ) 

15.依恋的主要特征是( ) 

16.卡根认为,( )的划分是婴儿气质的真正标准。

 

17.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的取决于( )

18.婴儿已经对同伴的行为做出反应,经常企图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这时的婴儿交往属于( )阶段。

19.( )是婴儿交往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20.美国人工“野孩”的个案研究公布以后,对( )理论的冲击最大;后来“野孩”经过学习后掌握了简单的言语能力,又对( )提供了反例。

 

21.婴儿大脑结构是按照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 )

22.婴儿的“前言语交流”具备下列哪些特征?

( )

23.不是托马斯-切斯提出的婴儿活动类型有( ) 

24.( )等都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依恋?

依恋有哪些类型?

2.试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理论。

3.婴儿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

4.简述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的发展。

 

第5章 幼儿心理发展

【内容提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二)幼儿大脑功能的发展

三、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理论

(二)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四、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词汇的发展

(二)句子的发展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婴儿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六、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心理理论

(二)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三)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四)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五)同伴关系

 

【精选习题】

一、选择题

1.( )认为,游戏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多精力的一种方式。

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所以有规则游戏出现在( )

3.( )被皮亚杰誉为“儿童游戏的高峰”。

 

4.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信息单位,3岁儿童为4个左右信息单位,6岁儿童可达( )个左右信息单位。

 

5.儿童记忆发展的质变的标志是( ) 

6.幼儿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7.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儿童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替代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恋父或恋母情结得到解决的原因是( ) 

8.儿童脑电的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