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6903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

《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历史12课教案.docx

七上历史12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章(课)第1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1课时总第1个教案

主备人:

俞丰城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地域、距今

年代、特征及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人类历史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的。

2、过程与方法: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学习重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学习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具学具

黑板、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预习

交流

一、板书设计:

1、比较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代表遗址

距今时间

地点

体质形态

使用工具

生产活动

火的使用

社会组织

 

2、祖国境内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地域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3、祖国境内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一、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我们历史这门学科主要是学习人类的历史,有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

那么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这些神话传说不是真实可靠的,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

二、师点拨,要求生全面答题。

 

二、问题交流:

1、看了“导入框”中的这些“神话传说,”

请思考:

随着科学的发展,想想人类是由什么进化的结果?

2、阅读教材P2,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

生活在什么地方?

3、阅读教材P3—5,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问题:

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

(出示“人类演变”的图片)

 

4、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什么是氏族?

 

5、小组讨论“预习作业”。

 

展示

探究

 

1、派4组代表每人一题展示“预习作业”。

2、讲评预习作业。

就“自学,群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派组代表发言,其它组有不同答案的可以补充质疑回答,师生再一起总结。

(1)比较远古人类:

代表遗址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时间

约170万年

约70万~

20万年

约3

万年

 

地点

 

云南省

元谋县

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体质形态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工具

打制

石器

打制

石器

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生产活动

采集

狩猎

采集

狩猎

采集、狩猎、捕鱼

火的使用

知道

用火

天然火

人工

取火

社会组织

原始

人群

原始

人群

氏族

公社

 

(2)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3)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物品是什么?

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中什么人的情况?

说明了什么问题?

 

4、思考: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5、想一想:

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生答:

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6、思考:

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火的使用有何意义?

 

讨论时先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补充;

师提示引导生看问题要全面;

师概括总结。

 

 

小组合作交流: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险恶的环境所决定。

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共讨得出:

(骨针和装饰品

山顶洞人

说明:

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会做装饰品,懂得爱美;山顶洞人制造工具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人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小组讨论,师生共讨得出总结:

(1)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2)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穿项链,懂得爱美,扩大活动范围。

(3)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4)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生答:

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检测

反馈

 

见《当堂反馈》上的习题。

 

课堂评价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学习,市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后

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章(课)第2节原始的农耕生活第2课时总第2个教案

主备人:

俞丰城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进而认识到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读懂图片、文字材料,总结出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代表的相同之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我国远古人类对世界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习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

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教具学具

黑板、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预习

交流

一、板书设计:

1、比较原始农耕生活时代原始居民:

原始居民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原始农耕

生活方式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2、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生活的地域: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3、我国种植粮食作物最早的有哪些?

人物?

 

 

一、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佐证)。

二、师点拨,要求生全面答题。

 

二、问题交流:

1、看了导入框“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想想我国原始农耕是怎样开始的呢?

 

2、阅读教材P7—8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

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

生活在什么地方?

并仔细观看骨耜图。

 

3、阅读教材P8—9页,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问题:

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

生活在什么地方?

4、思考:

大汶口原始居民晚期为什么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5、小组讨论“预习作业”。

 

展示

探究

 

1、派4组代表每人一题展示“预习作业”。

2、讲评预习作业。

就“自学,群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派组代表发言,其它组有不同答案的可以补充质疑回答,师生再一起总结。

(1)比较原始农耕生活时代原始居民:

原始

居民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距今

时间

约七千年

约五六

千年

约四五

千年

生活

地区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山东泰安

原始

农耕

磨制石器

骨耜、

耒耜耕地

种植水稻(世界最早)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

种植粟(世界最早)

农耕经济更大发展

磨制石镰、石锄

生活

方式

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子,定居生活

原始

家畜

饲养业

饲养家畜

饲养猪、狗等动物

原始

手工业

制造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制造黑陶、白陶,手工业更大进步

 

2、指导学生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3、看图分析"讨论P10页回答:

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

P11页看图分析",讨论回答?

 

4、指导阅读P7页《白虎通》语句:

思考:

(1)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

(2)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生产情况?

(3)生产工具?

(4)居民的生活情况?

(5)列举这一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居民及粮食作物?

 

5、通过学习,请你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相似点?

 

6、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各题:

(1)把半坡原始居民遗址,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2)图中的①,②,③各代表一处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它们为:

、、。

(3)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最早可追溯到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最早可追溯到时期。

(4)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和。

(5)图中的A是,

B是。

 

 

讨论时先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补充;

师提示引导生看问题要全面;

师概括总结。

 

 

小组合作交流得出:

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师点拨:

蒸食物

鱼和鹿(说明半坡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食物种类丰富。

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共讨得出:

(人口增多,食物不够;

原始农耕;

耒耜;

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

长江流域—河姆渡

原始居民、水稻;

黄河流域—半坡

原始居民、粟。

 

生比较后得出相似点:

农耕,种植农业作物,都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制造陶器,并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

 

结合P8页的图看清地理位置:

(2)时间顺序排列:

②——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①——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③——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

(3)河姆渡原始农耕时期;

半坡原始农耕时期。

(4)①、③(5)白陶;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检测

反馈

 

见《当堂反馈》上的习题。

 

 

课堂评价小结

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姆渡原始居民:

 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骨耜、耒耜种植水稻 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牲畜 盖屋挖井、制陶、玉、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黄河流游)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子,养猪、狗, 制彩陶、纺织、制衣。

大汶口原始居民:

 约四五千年 ,山东泰安(黄河流游), 磨制石镰、石锄 , 制黑陶、白陶。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后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