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6519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docx

预算管理体制习题

第二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2、分税制

3、政府间转移支付

4、无条件转移支付

5、非配套补助

二、填空题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

2、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改革目标上看,是指在_________基础上,按照_________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3、现阶段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_________在1993年的基础上逐年增加,递增率按本地区_________和_________增长率的1:

0.3系数确定。

5、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补偿_______、弥补________、保证______、优化_______。

6、地方可得一般性转移支付额度的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采用_______是规范转移支付的主要标志。

三、单项选择题

1、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

2、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重点是()

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B、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制

C、进一步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D、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3、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

C、以收定支体制D、分级包干体制

4、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 )

A、公式化转移支付   B、基数法   C、因素法  D、补助金制度

5、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是( )

A、政府采购   B、基础产业建设   C、财政投融资   D、社会保险

四、多项选择题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A、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地方财政自主权结合的原则B、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C、贯彻民族政策的原则D、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2、从横向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可分为()

A、总预算B、部门预算C、单位预算D、基层预算

3、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则()

A、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B、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C、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D、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

5、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有()

A、关税B、消费税C、土地增值税D、房产税

6、下列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及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范围的是()

A、国防、外交、对外援助B、进出口权、关税权、国债权

C、提供地方卫生保健D、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尖端科学

7、分税制主要包括()

A、分权B、分税C、分管D、分成

8、、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在不调整地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实行的,是两个不同体制下的产物,因此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

A、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果差,没有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的功能

B、转移支付形式偏多,结构不合理,管理分散

C、转移支付额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资金分配随意性大

D、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没有法律依据

五、判断改错题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

2、只要是属于中央政府职能范围内提供的公共产品,不管效率高低,都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不能参与。

()

3、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将维护国家收益、实现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

()

4、由于绝大部分国家税收收入占预算收入的90%以上,所以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实际上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的划分上。

()

5、有条件的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指定用途的拨款,但地方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决定如何使用,中央无权干预。

()

六、简答题

1、简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原则。

七、材料分析

资金流动性过剩对实体经济将产生扩张性影响,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而当前存贷利差较大,处于近20年的历史高位,商业银行盈利大幅提高,且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

较大的存贷利差刺激商业银行积极放贷,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增幅一直较高,容易引发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也不利于抑制过旺的投机性买房需求。

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很远了。

问题:

为什么中国不断发生的通货膨胀在1993年之后消失了?

简述这个现象与分税制之间的关系?

(——摘自张军《读懂中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是怎么离去的》一文)

二、填空题

1、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2、划分事权税种

3、体制补助、专项补助、结算补助、税收返还、公式化补助

4、税收返还额增值税消费税

5、

7、辖区间外溢地方财政缺口实现各地的最低服务标准资源配置经济

8、某地区应该得到的转移支付额=该地区人口数*(全国地方税税基总和/全国总人口数-该地区地方税基/该地区人口数)*标准税率

9、“因素法”

10、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平等竞争

三、单项选择题

1、B2、D3、B4、B5、D6、B7、B

8、C9、C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BCD4、ABCD5、AB

6、ABD7、ABC8、ABCD9、ABCD10、ABCD

五、判断改错题

1、对

2、错

某些公共产品属于中央政府职能范围,但出于效率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应由地方完成。

3、对

4、对

5、错

有条件转移支付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适合于特定的支出目的,因此能够有效地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六、简答题

1、P65

2、答:

a.1993年以前实行的财政包干体制的不合理性:

①财政预算包干体制客观上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不合理的利益分界。

主要是助长了盲目投资和地区经济封锁。

②财政包干体制强化了各级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③预算包干体制与不规范的税收管理体制共同作用,催动了某些地方政府随意越权减免税收、或是擅自包税等不合理行为。

④财政包干体制运行过程中,我国财政困难不断加剧,削弱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⑤包干体制包干办法多而不统一,造成地区之间的苦乐不均,不能体现公平效率的原则。

:

①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合理的增长。

②有利于保证、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③有利于政府之间财政分配机制的形成和运转,有利于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规范固定下来。

④分税制用分税取代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办法,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答:

其主要优点:

其一,中央税和地方税同按税源划分,且彼此独立,可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平的弊病。

其二,地方税与本地区利益密切相关,便于当地人民与人民代表机构对地方预算收支监督。

其三,企业按税种分别上缴中央税和地方税,可弱化行政部门按隶属关系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有利于深化企业制度改革。

其主要缺点:

其一,划分税源在现实中是很难有一个具体合理的标准。

其二,按税源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割裂了税种与税种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可能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4、答案要点:

a.过渡时期转移支付办法存在的问题:

①过渡办法带有考虑各种特殊利益的特点,与规范的均等化模型还有一定的距离。

②现有办法中的无条件转移支付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地区间不平衡,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强调地方的既得利益。

世界各国都是将政府间转移支付作为解决地区差异问题的主要工具。

③由于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还不够科学完善,特点是财政支出需要的测算不够完备,导致了政府之间分配模式不规范和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行为发生。

b.逐步有条件地实行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①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必须以我国各级政府之间事权的明确界定为前提,因为规范均等化的转移支付的目标就是要保障各个地方政府有提供基本均衡公共服务的能力。

②在逐步实行新制度的过程中,只能保证地方的总体既得利益不变,而不可能保证每一个省、区、直辖市的既得利益不变。

③为了对各地利益调整不出现过大的震荡,可以先设计较规范的公式对各地的财政收入能力和财政支出需要进行测算,将试算结果与当前各地已得的税收返还和按旧体制的上缴、补助进行综合比较,采取逐年对财政收入的增量进行调整的方法。

5、答案要点:

a.各级预算支出和收入的对应关系;

划分预算体制中管理权限的核心内容:

体现于各级预算支出和收入总量上和结构上的对应关系。

通过预算收支划分影响财权划分的一般程序:

根据中央和地方承担的政府职能确定各级预算的支出,以支出来划分预算收入的来源,然后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本级预算收支活动所应负的财政责任,再以财政责任规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

①各级预算支出和收入总量的对应关系②各级预算收支结构上的对应关系是决定预算体制集中分散的另一因素

b.税收和其他预算收入管理权限的划分.

主要取决于税法制定权、税收立法权、税收课征权、税收支配权、税收享用权和税法解释权的组合和分配。

用税收管理权限来解决预算体制集中和分散的问题,应注意几点:

①税法的制定权、立法权由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掌管,有利于全国性财政政策的实施。

②中央政府必须掌握主要税种的课征权和减免权。

③对某些税收可以规定地方政府在某段时期内的征税限额、税率浮动范围,或者开征一定额度附加税的权力。

④税收支配权和税收享用权必须与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收支划分相一致,并可将某些税收项目与具体支出项目相对应

七、材料分析

答:

1952年至1996年间,中国经历了一个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的过程。

地方政府不断获得的财政自主权经过一个复杂的机制,最后推动了货币创造,使得货币供给常常失去控制,从而通货膨胀总是频繁地发生。

中国的经济分权对实物产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财政分权却不利于物价的稳定,从而引发长时间的通货膨胀。

就财政分权的意义而言,1994年的分税制与之前的财政分权模式(如财政包干)是类似的。

但不同的是,在新的财政体制下,中央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并从此迅速获得了提高(从1993年之前的小于30%迅速提高到了之后的50%),这样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中央政府的财力。

过去因为中央政府财力的下降,地方收入与支出膨胀的同时,中央政府常常需要大举透支而不是采用调控类的措施稳定局面,这就等于对过热的经济再助推力,所以从财政上看,每一次的通货膨胀总是与中央政府的过多透支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而由于中央政府才有透支的权力而地方政府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因此,当中央财政在1994年之后把更多的财政收入集中在手中之后,一系列的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首先,过去不断由中央政府的透支行为而推动的货币创造的机会的机会基本上被控制住了;其次,地方的财力被约束之后,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就会越来越受市场的指引,而且因为财力有限而不得不加快了对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进程,从而改善了产能与投资的效率;第三,中央政府不断积累的财政收入显著提高了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平衡和调控能力。

特别是,当中央的财力的提高之后,可以在宏观总量上加大对于基础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瓶颈行业的产能。

而且中央政府财力的大幅度增长提高了中央政府对上游产业的收入或者价格的补贴能力,使得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对下游的传导因此而梗阻了。

所有这些变化都与1994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税体制的大转型——分税制改革有直接的关系。

(摘自张军《读懂中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是怎么离去的》一文)

假设大明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标准混凝土块,其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1:

2009年末资产负债表如表1列示。

资产负债表

表12009年12月31日单位:

万元

流动资产

现金120

应收账款300

存货103

原材料50

产成品53

流动资产合计523

固定资产

厂房设备11500

减:

累计折旧4500

固定资产合计7000

资产总额7523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100

流动负债合计100

股东权益

普通股600

留存收益6823

股东权益合计7423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额7523

资料2:

2010年各季度的预计销售量和销售单价资料如表2。

表22010年各季度的预计销售量和销售单价

季度

1

2

3

4

全年

预计销售量(万块)

2000

6000

6000

2000

16000

单价(元/块)

一半的销售以现金结算,另一半是赊销,其中70%的赊销款在销售当季收讫,余下的30%在下季度收讫。

2009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2000万元。

资料3:

设该公司政策要求在第一、第四季度应保持100万块混凝土块的期初存货,在第二、第三季度的期初则应保持500万块,第四季度末的存货数量应保持100万块。

资料4:

设生产一块标准混凝土块需水泥、沙子、砾石、页岩和水,为方便起见,将所有原材料当成一个整体,假定每一混凝土块需要2.6千克原材料,每千克原材料0.1元。

该公司存货政策要求第三、第四季度末原材料存货500万千克,第一、第二季度末为800万千克,第一季度初为500万千克。

购料款中,80%以现金结算,20%赊购,其购料款在下一季度支付。

2009年第四季度购料款为500万元。

资料5:

设生产每件产品需要0.015直接人工小时,每小时直接人工成本为10元。

资料6:

假定该公司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是8元/人工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的预算全年为1280万元(每季度320万元,其中折旧200万元)。

资料7:

设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0.05元/块,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第一、二、四季度为65万元,第三季度为80万元,其中包括每季度折旧15万元。

资料8:

有关现金预算其他资料:

(1)2010年的资本预算表明,公司计划在西北建一座分厂所需的现金支出600万元将于第一季度发生。

购买设备的资金来源将主要依靠营业现金,必要时将借入短期借款。

(2)公司所得税全年约为360万元,都在第四季度末支付。

最低现金余额为100万元。

(3)假定借款发生在季初,还款发生在季末,年利率为6%。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全面预算。

(一)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

2010年度

季度

1

2

3

4

全年

预计销售量(万块)

2000

6000

6000

2000

16000

单价(元/块)

预计销售额(万元)

1400

4200

4800

1600

12000

预期现金收入

2010年度单位:

万元

季度

1

2

3

4

全年

现销

收到赊销款情况

2009年第四季度

2010年第一季度

2010年第二季度

2010年第三季度

2010年第四季度

现金收入总额

700

300

490

 

1490

2100

 

210

1470

 

3780

2400

 

630

1680

4710

800

 

720

560

2080

6000

300

700

2100

2400

560

12060

(二)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

2010年度单位:

万块

季度

1

2

3

4

全年

预计销售量

加:

预计期末存货

合计

减:

预计期初存货

预计生产量

2000

500

2500

100

2400

6000

500

6500

500

6000

6000

100

6100

500

5600

2000

100

2100

100

2000

16000

100

16100

100

16000

(三)直接材料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表

2010年度

季度

1

2

3

4

全年

预计生产量(万块)

单位产品所需直接材料(千克)

预计材料需要量(万千克)

加:

预计材料期末存货

合计

减:

预计材料期初存货

预计原材料采购量(万千克)

单价(元/千克)

预计直接材料采购额(万元)

2400

6240

800

7040

500

6540

654

6000

15600

800

16400

800

15600

1560

5600

14560

500

15060

800

14260

1426

2000

5200

500

5700

500

5200

520

16000

41600

500

42100

500

41600

4160

预计直接材料现金支出表

2010年度单位:

万元

季度

1

2

3

4

全年

现购

支付赊销款情况:

2009年第四季度

2010年第一季度

2010年第二季度

2010年第三季度

2010年第四季度

直接材料现金支出总额

523

100

 

623

1248

 

131

 

1379

1141

 

312

 

1453

416

 

285

701

3328

100

131

312

285

4156

(四)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表

2010年度

季度

1

2

3

4

全年

预计生产量(万块)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小时

预计各期需要的直接人工小时(万小时)

每小时平均工资

预计的直接人工(万元)

2400

36

10

360

6000

90

10

900

5600

84

10

840

2000

30

10

300

16000

240

10

2400

(五)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表

2010年度

季度

1

2

3

4

全年

预计直接人工工时(万小时)

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

(元/人工小时)

预计变动性制造费用(万元)

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万元)

预计制造费用合计(万元)

减:

折旧

预计现金支付制造费用(万元)

36

8

288

320

608

200

408

90

8

720

320

1040

200

840

84

8

672

320

992

200

792

30

8

240

320

560

200

360

240

8

1920

1280

3200

800

2400

(六)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

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变动成本法)

2010年12月31日单位:

单位产成品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单位成本合计

期末产成品存货

 

530000

(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表

2010年度

季度

1

2

3

4

全年

预计销售量(万块)

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元/块)

预计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万元)

固定费用合计(万元)

预计销售及管理费用(万元)

减:

折旧

预计现金支付的销售及管理费用(万元)

2000

 

100

65

165

15

150

6000

 

300

65

365

15

350

6000

 

300

80

380

15

365

2000

 

100

65

165

15

150

16000

 

800

275

1075

60

1015

(八)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表

2010年度单位:

万元

季度

1

2

3

4

全年

期初现金余额

加:

现金收入

可供使用现金总额

减:

现金支出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销售及管理费用

所得税

资本支出

现金支付总额

最低现金余额

现金需求总额

现金盈余(短缺)

筹资与运用

借款(期初)

还款(期末)

利息

合计

期末现金余额

120

1490

1610

623

360

408

150

600

2141

100

2241

631

700

 

3780

 

1379

900

840

350

 

3469

100

3569

 

300

 

159

159

4710

4869

1453

840

792

365

 

3450

100

3550

1319

 

400

6

406

1013

1013

2080

3093

701

300

360

150

360

1871

100

1971

1122

 

1222

120

12060

12180

4156

2400

2400

1015

360

600

10931

100

11031

1149

700

700

27

727

1222

(九)预计损益表

预计损益表

2010年度单位:

万元

销售收入

减:

变动成本

其中:

制造成本

销售与管理费用

贡献毛益

减:

固定成本

其中:

制造费用

销售与管理费用

息税前利润

减:

利息费用

税前利润

减:

所得税

净利润

12000

9280

8480

800

2720

1555

1280

275

1165

27

1138

360

778

(十)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

2010年12月31日单位:

万元

资产

流动资产

现金1222

应收账款240

存货103

原材料50

产成品53

流动资产合计1565

固定资产12100

减:

累计折旧5360

固定资产合计6740

资产合计8305

负债及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104

流动负债合计104

股东权益

普通股600

留存收益7601

股东权益合计8201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83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