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教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6450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葫芦丝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葫芦丝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葫芦丝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葫芦丝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葫芦丝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葫芦丝教程.docx

《葫芦丝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葫芦丝教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葫芦丝教程.docx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教学

【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美丽音乐。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

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

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

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

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历史】

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

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

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

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的小卜冒抱着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

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种类】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

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

尤为独特的是:

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

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

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构造】

葫芦箫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

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平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30厘米。

在葫芦的柄端,插一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插进3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

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7个(正6背1)音孔,可吹出由g~g'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

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通常是较细的竹管发a音,最细的发e'音。

葫芦丝的构造较特殊,所用材料均取天然,纯手工完成制作过程。

它由葫芦、主管、簧片、附管组成,主管开有七个孔,音域为3567123456,附管持续发一个音。

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于表示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因为它发出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称它为葫芦丝。

【特色】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

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演奏方法】

吹奏葫芦箫时,吹口朝上,含在嘴的一侧,箫身竖立,用左右手指按放音孔,右手在上,用拇指按背孔,食,中和无名指按正面上方3孔,左手按其余3孔,气流同时输入3个管口而发音。

音量较小,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因为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又叫“葫芦丝”。

 

【名家名曲】

1、葫芦丝名家

哏德全:

1958年5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

从小酷爱音乐,10岁就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演奏与制作。

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第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有专辑《多情的葫芦丝》录音带。

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

李春华:

出生于云南,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

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多次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

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

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

2、葫芦丝名曲

1.月光下的凤尾竹

2.婚誓

3.多情的巴乌

4.竹林深处

5.山寨情歌

6.侗乡之夜

7.瑶族舞曲

8.月夜

9.竹楼情歌

10.放马山歌

11.美丽的金孔雀

12.军港之夜

13.梦回景颇山

14.勐养江畔

15.古歌

16金色的孔雀

17.赶摆

18.迷人的葫芦箫

19.景坡山

20.版纳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