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4512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docx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范文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数学教学不仅要追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更要着眼于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对学生课前、课内、课后等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形式,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有许多学生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没有掌握最佳预习的方法与步骤,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即使个别同学短时出现较“理想”的“泡沫”成绩,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知识加深,成绩的“反弹”是必然现象。

为了使学生知识学得扎实,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出预习要求:

①阅读课本上例题的分析、解答过程;②根据例题要求尝试模仿(如作图、实验等);③选择与例题相仿的题目尝试练习;④对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过程做记号;⑤准备好新课所要用的学习用具和材料。

例如:

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节内容时,师生共同探讨“能被2整除”的基础上,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预习课本,“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那么,能被5整除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通过预习,得出“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上的数字是0和5”这一结论。

通过这样有目的的预习指导,一方面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会学”。

  二、课堂教学学习环节指导

  1、指导学生提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表明:

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为例,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七个例题,教师在教学例1时,注意示范提问教学生可以从①例题的特征;②运算顺序;③部分积的定位;④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提问。

在学习后面的例题时,四人小组讨论试着根据上面几种方法互相提问,共同学习。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两类问题:

①学会的问题提出来考同学;②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互相提问,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思维的密度,增强思维的广度。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我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组织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在经过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要求前后排学生4人一组讨论:

⑴图中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

⑵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经过这样一番各抒己见的讨论,学生弄清了相关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很快地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相互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思想就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合作的能力。

  3、交给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树立“不带知识走进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海洋”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知识的园地里有自主的选择时空。

在教学实践中,我交给学生两种“学习法”:

①突然放松法,学生往往为了解决某一疑难问题而长时间连续思考,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由此影响后继的学习,在学习上产生心理障碍,久而久之,怕做作业,怕教师提问,厌学情绪等现象会接踵出现。

面对这些的学生现象,或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心态,我引导他们去打球、去听音乐、去玩,尽情地放松后投入学习,有时使学习灵感伴随而来。

既能解决当前的疑难问题,也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②对核法,它是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列表激发学生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解答分数应用题:

“一条钢管长4米,第一次截去米,第二次截去余下的,还剩多少米?

  通过以上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本质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课后指导

  对于课外作业,我在选编习题时常采用配置两个“题组”的办法。

一是A组题(保底题),以数据简单,运算不繁,仿照例题为原则,只要学生掌握了当堂学过的知识点和例题解法,就可以顺利完成。

这类题主要面对中下学生,使这些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决,也能获取成功的体验。

二是B组题(提高题),以数字较大,运算较繁,综合性强为特点,借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如A:

①1.2×15+15×8.8②6.4×27+4.6×27-27 B:

①(1.48×2+1.48+1.48)×2.5②0.8×7.25+0.8×1.75+80×0.01教师在布置练习时,把两组题都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根据当堂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灵活选择题组,也可以两组题交错选择,有时却只出现一个题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做。

这样课后作业向全班学生开放,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教师多关注学生课前、课内、课后学情,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那么,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全面质量才成为可能。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几点尝试  

 

古语说的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学习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获得行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并报学习的能工巧匠力.下面就谈谈”学习指导”的几点尝试试;

一、指导预习新知 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教材特点恰当地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一下子放手让他们独立预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给学生提供知觉的范例或基本模式,通过一定量的训,促进学生把教师所教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低年能为的学生来说,独立阅读能力较差,一般可利用新课前几分钟, 指导学生预习让他们学会课前预习的方法.

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一般可在新课前一天揭示内容,教师结合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提供给学生。

指导预习的自习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懂得新旧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课的重点,又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根据提纲做好预习笔记。

有了中年级的预习基础,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高预习要求,离开预习提纲,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进行独立预习,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新课的内容,然后找出新课的重点及不理解之处,并尝试解题。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给学生揭示新课的内容,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新课的复习题、例题、注解语、尝试题,然后重读一遍,用直线标出新课的重点,用曲线标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解决。

为避免模仿解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题时在题目旁边注明简短的原理及思维过程。

为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利用新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反馈。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低起点,小步子的方法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吃锝饱”又“吃的了”。

二、指导质疑交流 促进知识内化

质疑问难是让学生把预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交流。

这样就使语预习时个别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全班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信息场。

通过数学交流学生探索而获得的数学方法相互启发实现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创新增植。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把各讨论组的见解进行比较从而引起争论,通过争论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教学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时,提出这样一个判断题“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然后组织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各组出现了分歧意见,接着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得出结论。

这样通过讨论辩驳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互质数。

三、指导应用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自觉的、有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学不用”,将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脱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教学平行线时,当学生已经知道了平行线的概念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线的例子,如课桌的左右两边,黑板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双杠的两条杠子,笔直的马路两边等,这样不仅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而且架起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沟通的桥梁。

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亲自量自己铅笔盒的长和宽,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和宽。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后,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让学生想一想,凳子的四个脚扭动了怎么办。

这样使学生亲自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指导学法”上下一番功夫,将会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数学教学不仅要追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更要着眼于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对学生课前、课内、课后等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形式,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有许多学生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没有掌握最佳预习的方法与步骤,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即使个别同学短时出现较“理想”的“泡沫”成绩,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知识加深,成绩的“反弹”是必然现象。

为了使学生知识学得扎实,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出预习要求:

①阅读课本上例题的分析、解答过程;②根据例题要求尝试模仿(如作图、实验等);③选择与例题相仿的题目尝试练习;④对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过程做记号;⑤准备好新课所要用的学习用具和材料。

例如:

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节内容时,师生共同探讨“能被2整除”的基础上,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预习课本,“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那么,能被5整除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通过预习,得出“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上的数字是0和5”这一结论。

通过这样有目的的预习指导,一方面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会学”。

  二、课堂教学学习环节指导

  1、指导学生提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表明:

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为例,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七个例题,教师在教学例1时,注意示范提问教学生可以从①例题的特征;②运算顺序;③部分积的定位;④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提问。

在学习后面的例题时,四人小组讨论试着根据上面几种方法互相提问,共同学习。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两类问题:

①学会的问题提出来考同学;②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互相提问,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思维的密度,增强思维的广度。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我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组织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在经过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要求前后排学生4人一组讨论:

⑴图中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

⑵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经过这样一番各抒己见的讨论,学生弄清了相关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很快地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相互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思想就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合作的能力。

  3、交给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树立“不带知识走进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海洋”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知识的园地里有自主的选择时空。

在教学实践中,我交给学生两种“学习法”:

①突然放松法,学生往往为了解决某一疑难问题而长时间连续思考,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由此影响后继的学习,在学习上产生心理障碍,久而久之,怕做作业,怕教师提问,厌学情绪等现象会接踵出现。

面对这些的学生现象,或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心态,我引导他们去打球、去听音乐、去玩,尽情地放松后投入学习,有时使学习灵感伴随而来。

既能解决当前的疑难问题,也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②对核法,它是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列表激发学生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解答分数应用题:

“一条钢管长4米,第一次截去米,第二次截去余下的,还剩多少米?

  通过以上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本质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课后指导

  对于课外作业,我在选编习题时常采用配置两个“题组”的办法。

一是A组题(保底题),以数据简单,运算不繁,仿照例题为原则,只要学生掌握了当堂学过的知识点和例题解法,就可以顺利完成。

这类题主要面对中下学生,使这些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决,也能获取成功的体验。

二是B组题(提高题),以数字较大,运算较繁,综合性强为特点,借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如A:

①1.2×15+15×8.8②6.4×27+4.6×27-27 B:

①(1.48×2+1.48+1.48)×2.5②0.8×7.25+0.8×1.75+80×0.01教师在布置练习时,把两组题都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根据当堂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灵活选择题组,也可以两组题交错选择,有时却只出现一个题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做。

这样课后作业向全班学生开放,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教师多关注学生课前、课内、课后学情,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那么,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全面质量才成为可能。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几点尝试  

2008-11-1309:

59:

27|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古语说的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学习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获得行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并报学习的能工巧匠力.下面就谈谈”学习指导”的几点尝试试;

一、指导预习新知 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教材特点恰当地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一下子放手让他们独立预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给学生提供知觉的范例或基本模式,通过一定量的训,促进学生把教师所教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低年能为的学生来说,独立阅读能力较差,一般可利用新课前几分钟, 指导学生预习让他们学会课前预习的方法.

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一般可在新课前一天揭示内容,教师结合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提供给学生。

指导预习的自习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懂得新旧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课的重点,又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根据提纲做好预习笔记。

有了中年级的预习基础,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高预习要求,离开预习提纲,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进行独立预习,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新课的内容,然后找出新课的重点及不理解之处,并尝试解题。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给学生揭示新课的内容,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新课的复习题、例题、注解语、尝试题,然后重读一遍,用直线标出新课的重点,用曲线标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解决。

为避免模仿解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题时在题目旁边注明简短的原理及思维过程。

为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利用新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反馈。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低起点,小步子的方法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吃锝饱”又“吃的了”。

二、指导质疑交流 促进知识内化

质疑问难是让学生把预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交流。

这样就使语预习时个别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全班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信息场。

通过数学交流学生探索而获得的数学方法相互启发实现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创新增植。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把各讨论组的见解进行比较从而引起争论,通过争论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教学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时,提出这样一个判断题“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然后组织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各组出现了分歧意见,接着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得出结论。

这样通过讨论辩驳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互质数。

三、指导应用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自觉的、有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学不用”,将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脱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教学平行线时,当学生已经知道了平行线的概念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线的例子,如课桌的左右两边,黑板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双杠的两条杠子,笔直的马路两边等,这样不仅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而且架起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沟通的桥梁。

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亲自量自己铅笔盒的长和宽,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和宽。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后,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让学生想一想,凳子的四个脚扭动了怎么办。

这样使学生亲自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指导学法”上下一番功夫,将会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学。

小学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几点尝试  

2008-11-1309:

59:

27|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古语说的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学习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获得行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并报学习的能工巧匠力.下面就谈谈”学习指导”的几点尝试试;

一、指导预习新知 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教材特点恰当地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一下子放手让他们独立预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给学生提供知觉的范例或基本模式,通过一定量的训,促进学生把教师所教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低年能为的学生来说,独立阅读能力较差,一般可利用新课前几分钟, 指导学生预习让他们学会课前预习的方法.

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一般可在新课前一天揭示内容,教师结合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提供给学生。

指导预习的自习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懂得新旧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课的重点,又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根据提纲做好预习笔记。

有了中年级的预习基础,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高预习要求,离开预习提纲,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进行独立预习,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新课的内容,然后找出新课的重点及不理解之处,并尝试解题。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给学生揭示新课的内容,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新课的复习题、例题、注解语、尝试题,然后重读一遍,用直线标出新课的重点,用曲线标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解决。

为避免模仿解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题时在题目旁边注明简短的原理及思维过程。

为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利用新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反馈。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低起点,小步子的方法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吃锝饱”又“吃的了”。

二、指导质疑交流 促进知识内化

质疑问难是让学生把预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交流。

这样就使语预习时个别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全班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信息场。

通过数学交流学生探索而获得的数学方法相互启发实现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创新增植。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把各讨论组的见解进行比较从而引起争论,通过争论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教学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时,提出这样一个判断题“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然后组织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各组出现了分歧意见,接着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得出结论。

这样通过讨论辩驳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互质数。

三、指导应用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自觉的、有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学不用”,将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脱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教学平行线时,当学生已经知道了平行线的概念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线的例子,如课桌的左右两边,黑板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双杠的两条杠子,笔直的马路两边等,这样不仅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而且架起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沟通的桥梁。

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亲自量自己铅笔盒的长和宽,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和宽。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后,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让学生想一想,凳子的四个脚扭动了怎么办。

这样使学生亲自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指导学法”上下一番功夫,将会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