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93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8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选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体。

3、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论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4、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5、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6、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

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分离。

8、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9、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时间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也因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10、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11、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1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13、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1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5、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6、在马克思主语体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

1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8、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9、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20、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21、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就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3、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社会理想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24、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2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包括: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6、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7、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答: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1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其中,对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6.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7.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10.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和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3.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15.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由此可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6.

17.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18.世界的上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因此,可以说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9.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20.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21.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2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23.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

2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本质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25.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它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26.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的问题,是决定其上半年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27.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发展的观点。

28.恩格斯说:

“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2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0.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因此,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3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点,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33.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6.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7.唯物辩证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