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之必背古诗文14篇含重点注释、赏析.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867457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之必背古诗文14篇含重点注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专题之必背古诗文14篇含重点注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之必背古诗文14篇含重点注释、赏析.docx

《高考语文专题之必背古诗文14篇含重点注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之必背古诗文14篇含重点注释、赏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之必背古诗文14篇含重点注释、赏析.docx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

1.劝学

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⑤,金就砺则利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⑧。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⑪。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⑬。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⑮。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⑰。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⑱。

【注】

①君子: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

停止。

②青:

靛青,一种染料,从蓝草中取得。

蓝:

草名,也叫蓼(liǎo)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③中(zhònɡ)绳: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通“煣”,使弯曲。

规:

圆规。

④虽有槁(ɡǎo)暴(pù):

即使又晒干了。

有:

通“又”。

槁暴:

晒干。

槁:

枯。

暴:

晒。

复:

再。

挺:

直。

⑤受绳:

经墨线比量过。

⑥金:

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

动词,接近、靠近。

砺:

磨刀石。

⑦“君子博学”一句: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查、省察。

参(cān):

验、检查。

一说,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省(xǐnɡ):

省察。

乎:

相当于“于”。

⑧须臾:

片刻,一会儿。

跂(qì):

提起脚后跟。

博见:

见得广。

⑨见者远:

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疾: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

清楚。

⑩假:

借助,利用。

舆:

车。

利足:

脚走得快。

致:

到达。

能水:

善于游水。

水:

用作动词,游水,指游泳。

绝:

横渡。

生(xìnɡ):

通“性”,资质、禀赋。

物:

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积善成德”三句:

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跬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骐骥(jì):

骏马。

驽马:

劣马。

十驾:

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锲:

刻。

镂:

雕刻。

用心一也:

(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用:

因为。

六跪:

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

跪:

蟹腿。

螯:

蟹钳。

躁:

浮躁,不专心。

【赏析】

《劝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

这里节选的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

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

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首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第2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

作者先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然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第3段,论述学习的作用。

作者先从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提高自己。

第4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

全段分三层:

第一层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2.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③?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④;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

是故无贵无贱⑥,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⑦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⑧;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⑩。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⑪。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⑫,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⑬,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⑭。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⑮,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⑯。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⑱!

圣人无常师⑲。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⑳。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学者:

求学的人。

②所以:

用来……的、……的凭借。

受:

通“授”,传授。

③生而知之:

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

指知识和道理。

孰:

谁。

④闻:

知道,懂得。

从而师之:

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

就是“以之为师”。

⑤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

庸:

岂、哪。

知:

了解、知道。

年:

这里指年龄。

之:

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⑥是故:

因此,所以。

无:

无论,不分。

⑦师道:

从师的风尚。

道:

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⑧出:

这里指超出。

犹且:

尚且,还。

⑨众人:

一般人。

下:

低于。

于:

向。

⑩“圣益圣”两句:

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益:

更加、越发。

于其身:

对于他自己。

身:

自己。

耻师:

以从师为耻。

耻:

意动用法。

惑:

糊涂。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

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

之:

指童子。

其:

指书。

句读: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或师焉”两句:

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

不:

通“否”。

遗:

丢弃。

百工:

各种工匠。

相师:

拜别人为师。

族:

类。

曰师曰弟子云者:

称“老师”称“弟子”等等。

云者:

有“如此如此”的意味。

“位卑则足羞”两句: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谀:

阿谀、奉承。

不齿:

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齿:

并列、排列。

“今其智”二句:

如今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工匠这类人,真是奇怪的事啊!

常师:

固定的老师。

郯(tán)子:

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

苌(chánɡ)弘:

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向他请教过音乐的事。

师襄:

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向他学过弹琴。

老聃(dān):

就是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不必:

不一定。

术业有专攻:

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攻:

学习、研究。

六艺经传(zhuàn):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时:

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嘉:

赞许。

古道:

指古人从师之道。

贻(yí):

赠送。

【赏析】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全文分4段。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第2段指出今人不从师的恶果、表现和原因,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

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以孔子对待老师的言行为例,说明从师应有的态度,阐明教和学的关系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3.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①。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②。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③。

《齐谐》者,志怪者也④。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⑤。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⑦。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⑧;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⑨。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⑩,抢榆枋而止⑪,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⑫?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⑬;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⑭。

之二虫又何知⑮!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⑯。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⑰,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⑱。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⑲!

汤之问棘也是已⑳。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

①北冥:

北海。

冥:

通“溟”,海。

鲲(kūn):

传说中的大鱼。

②怒而飞:

振翅奋飞。

怒:

奋发,指鼓起翅膀。

垂天之云:

悬挂在天空的云。

③海运:

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动必有大风,有大风鹏鸟始可借风力而南徒。

天池: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④《齐谐》:

书名,齐国俳谐之书。

志怪:

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

记载。

⑤“抟(tuán)扶摇”两句:

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抟:

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

旋风。

九:

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

离开。

以:

用,凭借。

息:

气息,这里指风。

⑥“野马也”三句:

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野马:

游动的雾气。

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所以叫“野马”。

吹:

吹拂。

⑦坳堂:

堂上低洼之处。

芥:

小草。

胶:

粘,指着地。

⑧斯:

则,就。

而后乃今:

然后才开始。

培:

凭。

⑨夭阏(è):

阻塞。

图南:

计划向南飞。

⑩决:

快速的样子。

抢:

触、碰。

榆枋:

榆树和檀树。

奚以……为:

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之:

到。

南:

南行。

适:

往。

莽苍:

郊野景象,指近郊。

果然:

很饱的样子。

三月聚粮:

出发前三个月即储备干粮。

之:

此。

二虫:

指蜩(tiáo)与学鸠。

虫:

古代泛称动物。

知(zhì):

通“智”。

年:

寿命。

“朝(zhāo)菌”二句:

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蟪(huì)蛄(ɡū)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

朝菌:

一名大芝,朝生,见日则死。

晦:

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

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蟪蛄:

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春秋:

指四季。

冥灵:

树名。

彭祖:

传说为尧之臣,名铿,活了八百岁。

特:

独。

闻:

为人所知。

匹:

比。

是已:

就是这样。

是:

代词,这样。

已:

通“矣”。

穷发:

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

发:

毛,指草木。

羊角:

旋风。

旋风盘旋而上如羊角。

绝:

直上穿过。

云气:

云层。

蓬蒿:

两种草名。

蓬:

飞蓬。

蒿:

蒿子。

飞之至:

飞翔的最高限度。

此小大之辩也:

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辩:

通“辨”,区别。

效:

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

比:

合。

而征一国:

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

而:

通“能”,才能。

征:

信,这里是“取信”的意思。

“定乎”二句:

(宋荣子)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定:

认清。

斯已矣:

至此而止。

“彼其于世”两句:

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

彼其:

两个代词叠用。

数(shuò)数然:

拼命追求的样子。

“乘天地之正”两句:

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

正:

与下句的“辩”(变)相对而言。

辩:

通“变”。

六气:

阴、阳、风、雨、晦、明。

恶(wū)乎待哉:

凭借什么呢?

也就是无所待。

恶:

何。

至人:

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

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无己:

无我,即物我不分。

无功:

无所为,故无功利。

无名:

不立名。

【赏析】

《逍遥游》是集中代表庄子哲学思想的一篇杰作。

全篇构思精巧,善于使想象与现实结合,善于使对话与阐理结合,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之有味味无穷。

全文在构思上,围绕着逍遥安排了设喻、阐理、表述三个部分。

在设喻中,以蜩与学鸠都无知借风力飞翔这一事实,各自显示傲慢得意的形态;顺势转入第二部分阐理上,从政的高官贵人平庸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像雀一样渺小可怜,最后提出靠豁达、无所求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虚无的境界。

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4.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①。

覆压三百余里②,隔离天日③。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④。

二川溶溶⑤,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⑥,檐牙高啄⑦;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⑧。

盘盘焉,囷囷焉⑨,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⑩。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⑪?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⑫。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⑬。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⑭,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⑮;渭流涨腻⑯,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⑰。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⑱。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⑲,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⑳,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

①“六王毕”四句: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

六王:

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

毕:

完了,指为秦国所灭。

一:

统一。

兀:

山高而上平。

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出:

出现,意思是建成。

②覆压三百余里:

(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

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

覆压:

覆盖。

③隔离天日:

遮蔽了天日。

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④构:

动词,架房建屋。

走:

趋向。

⑤二川:

指渭水和樊川。

溶溶:

河水缓流的样子。

⑥廊腰缦回:

走廊宽而曲折。

廊腰:

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

缦:

萦绕。

回:

曲折。

⑦檐牙高啄:

(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

檐牙:

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⑧钩心斗角: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钩心:

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

半角:

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⑨盘盘:

盘旋的样子。

囷囷(qūnqūn):

曲折回旋的样子。

⑩矗:

形容建筑高高耸立的样子。

“长桥卧波”两句:

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

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冥迷:

分辨不清。

融融:

和乐。

冷袖:

由于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

妃嫔媵嫱(yìnɡqiánɡ):

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

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王子皇孙:

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扰扰:

纷乱的样子。

鬟:

古代女子环形的发髻。

涨腻:

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辘辘远听:

车声越听越远。

辘辘:

车行的声音。

杳:

深远,不见踪影。

妍:

美丽。

缦立:

久立。

幸: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收藏:

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下文的“经营”“精英”也指金玉珠宝等物。

剽(piāo)掠其人:

从人民那里抢来。

剽:

抢劫、掠夺。

人:

民。

“鼎铛(chēnɡ)玉石”两句: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铛:

平底的浅锅。

逦迤(lǐyǐ):

连续不断。

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磷磷:

水中石头突出的样子。

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庾(yǔ):

露天的谷仓。

独夫:

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

这里指秦始皇。

固:

顽固。

戍卒叫:

指陈涉、吴广起义。

举:

拔、攻占。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三句:

假使秦国爱惜六国的人民,就可以传三世以至万世而做皇帝,谁能够灭了它呢?

递:

传递,顺着次序传下。

【赏析】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全文运用了想象、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从内容结构上,此赋共有四段:

第1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第3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第4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5.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③。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④。

纵一苇之所如⑤,凌万顷之茫然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⑦,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⑧。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⑨。

歌曰:

“桂棹兮兰桨⑩,击空明兮溯流光⑪。

渺渺兮予怀⑫,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⑬。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⑭。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⑮。

苏子愀然⑯,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⑰?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⑱,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⑲,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⑳。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

①既望:

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②举酒属(zhǔ)客:

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

属:

这里指劝人饮酒。

③少焉:

一会儿。

斗牛: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④“白露横江”两句: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波光和星空相接。

⑤纵一苇之所如:

任凭小船飘去。

纵:

任。

一苇:

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语出《诗经·卫风·河广》:

“谁渭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

往。

⑥凌万顷之茫然: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凌:

越过。

万顷:

指广阔的江面。

茫然:

旷远的样子。

⑦冯(pínɡ):

通“凭”,乘。

虚:

太空。

御:

驾。

⑧“遗世独立”两句:

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羽化:

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

⑨扣舷:

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舷:

船的两边。

⑩桂棹(zhào)兮兰桨:

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

棹:

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

空明:

指月光下的清波。

溯:

逆流而上。

流光:

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兮予怀:

我心里想得很远啊。

渺渺:

悠远的样子。

倚歌:

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倚:

循、依。

和:

同声相应,唱和。

“余音”两句:

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

细丝。

“舞幽壑”两句: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幽壑:

深谷。

嫠(lí)妇:

寡妇。

愀(qiǎo)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危坐:

端坐。

何为其然也:

(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山川相缪(liáo)”两句:

形容山水环绕,一片苍翠。

缪:

缭、盘绕。

下:

攻占。

舳舻(zhúlú):

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酾(shī)酒:

斟酒。

横槊赋诗:

横执长矛吟诗(曹操所吟的诗就是《短歌行》)。

槊:

长矛。

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

在江边捕鱼砍柴。

渔樵:

打鱼砍柴。

渚:

江中小洲。

一叶:

形容船小。

匏(páo)樽:

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匏:

葫芦。

“寄蜉蝣”两句:

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蜉蝣(fúyóu):

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骤得:

数得,屡次得到。

遗响:

余音,指箫声。

“逝者如斯”四句:

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意思是,水虽然流去,水还是水;月亮虽然有圆有缺,月亮还是月亮。

逝:

往。

斯:

此,这里指水。

盈:

满。

虚:

缺。

彼:

那,这里指月亮。

卒:

到底。

消长:

消减和增长。

语出《论语·子罕》。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ɡ)也”两句: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造物者:

原意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

无尽藏:

出于佛家语的“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

适:

这里有享有的意思。

肴核:

菜肴和果品。

狼籍:

凌乱。

相与枕藉(jiè):

互相枕着垫着。

既白:

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赏析】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通篇以景贯穿全文,“风”和“月”是为主,“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

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

“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6.氓《诗经·国风》

氓之蚩蚩①,抱布贸丝②。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③。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④,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⑤。

乘彼垝垣,以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