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高三语文 09 18.docx
《下高三语文 09 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高三语文 09 1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高三语文0918
嫩江高中2015-2016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五次周周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刘忠考试时间2015.09.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客观题18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社会转型下的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妇女
长期以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形成了由独特的语言、宗教等构成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文化。
清中叶前土家族地区妇女仍旧秉承“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的观念,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主。
男女婚恋形式较为自由,婚姻关系也较为松散,且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较大的话语权。
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使鄂西南的土家族经历了一场急剧的社会转型。
国家对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予以全面调整和影响。
一方面我们看到以儒家文化和宗族伦理为主要内容的正统文化迅速改变着民众尤其是妇女的生活,另一方面地方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调适互动中顽强延续。
为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文化控制,官方大力在思想观念上灌输儒家伦理,加强儒家教化。
民众也逐渐接受汉族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
大部分女性摒弃固有的婚恋习俗,融入儒家伦理文化,这一转变从守节守贞的节妇烈女不断增加鲜明地体现出来。
改土归流以来,国家在这一地区禁止男女混杂同坐、背夫私逃、私自改嫁的旧俗,宗族观念认为节妇烈女是光耀门楣之人。
同时士绅在方志中大量书写节妇烈女的事迹,并上报旌表,引导了当地妇女观念的变化。
这一时期,节妇烈女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出现了井喷式地涌现。
同治《建始县志》载:
“郑张氏,年二十九而孀,夫弟谋夺其节,氏闻之故跌伤肢体,呻吟床褥,暗使人戒娶者曰:
‘必若是,先杀子,后自杀也。
’娶者惧,乃止。
”
面对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但仍有部分妇女选择恪守原有的文化习俗与生存逻辑。
很多地方以“女儿会”的形式来延续鄂西南地区的传统婚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恩施石灰窑、大山顶等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和七月十二,流行借“女儿会”赶集之名来寻找意中人或私会情人。
虽然学界对于女儿会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但这并不影响对其背后文化现象的解读。
其一,这种习俗根植于母系氏族遗存中。
其二,根植于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统之中。
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素有“年小月半大、鬼神也有三天假”的说法,女儿会与月半节正好为同一天,女性借赶集来幽会情人,久而久之成为民众默认的文化现象。
其三,这一活动根植于地方市场体系和土客文化交流与互动之中。
据同治《恩施县志》记载:
石灰窑集场属于恩施东南隅十三集场之一,移民和流动人口很多。
在集市上,借贸易为名,未婚男女趁机寻找配偶,互赠定情信物,已婚女性也不受约束,与过去的情人会面。
这些流动人口,由于离开以往生活环境,脱离了原来社会文化的监督和约束,更容易接受鄂西南地区较为开放、自由的婚恋形态,因此集市也成为了男女自由婚恋的公共空间之一。
当中央王朝强制推行儒家社会文化政策时,土家族地区女性面对现实而做出不同面向的抉择:
一部分女性以遵从礼制的节妇烈女形象存在,成为儒家社会性别伦理中的典范;另一部分女性则选择坚守传统自由婚恋的习俗,以“女儿会”的形式延续着土家族婚恋习俗。
从这个意义讲,女儿会不仅是对传统婚俗的固守,同时也是地方文化传统和地方性知识在社会变迁中的自觉调适和延续。
(选自2014年2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不能体现鄂西南土家族妇女“中古夷俗”“配合自由”观念的一项是()
A.清中叶以前鄂西南土家族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主,婚姻关系较为松散。
B.改土归流前的鄂西南土家族地区较少受到以儒家文化和宗族伦理为主要内容的正统文化影响,男女混杂同坐、背夫私逃、私自改嫁等现象比较平常。
C.在相对闭塞的恩施石灰窑、大山顶等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和七月十二,流行“女儿会”来延续传统婚俗。
D.同治《建始县志》记载:
“郑张氏,年二十九而霜,夫弟谋夺其节,氏闻之故跌伤肢体,呻吟床褥,暗使人戒娶者曰:
‘必若是,先杀子,后自杀也。
’娶者惧,乃止。
”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使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文化被儒家思想完全控制,土家族民众逐渐接受汉族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
B.中央王朝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强制推行儒家社会文化政策时,当地女性做出了不同的抉择:
有的选择遵从儒家礼制,有的选择坚守传统自由婚恋的习俗。
C.根据学界的解读,女儿会根植于母系氏族遗存、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统之中,也根植于地方市场体系和土客文化交流与互动之中。
D.地方士绅在方志中大量书写节妇烈女的事迹并上报旌表,是节妇烈女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出现井喷式地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家族传统婚恋习俗的形成与历史上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受约束较少、妇女地位较高等因素有相当大的关系。
B.由于汉族文化的渗透,导致了当地妇女观念的变化,女儿会成了鄂西南土家族妇女坚守传统自由婚恋习俗的最后阵地。
C.据同治《恩施县志》记载,在集市上,未婚男女借贸易为名趁机寻找配偶,已婚女性也不受约束,集市成了男女自由婚恋的公共空间之一。
D.清代中后期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文化现状,体现了民间社会面对时代变迁既做出了一些妥协,又能顽强地延续其地方性传统习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雎者,魏人也。
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
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
范雎得出。
后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
范雎曰:
“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
“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无益,徒乱人国耳。
”即别去。
范雎曰:
“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是范雎下车走。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
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
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
“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
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
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
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
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数曰:
“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
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
魏齐恐,亡走赵。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
“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
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
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
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
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
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任郑安平,使击赵。
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
应侯席槀请罪。
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
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
【注】①穰侯:
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
cuò,铡碎的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阴事:
隐秘的事情,机密。
B.雎详死详死:
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C.范雎大供具供具:
摆设酒食。
D.与诸侯通,坐法诛坐法:
犯法判罪。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
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
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
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用计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
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
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
“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无益,徒乱人国耳。
”(5分)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遣 悲 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
请结合颔联、颈联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
(3)《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
“?
________________。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叶企孙:
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
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年生于上海。
叶企孙自幼聪颖过人,其父叶景沄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并具有革新思想,叶企孙深受影响,“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1年初,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被清华学堂录取,入学不久,他就在日记中写到:
“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
”清华五年间,叶企孙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
叶企孙1920年获美国芝加歌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
1923年6月,叶企孙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9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
从此,他就将创建清化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
后来他发现吴有训的工作能力很强,就于1934年推荐吴当物理系主任。
1937年,叶企孙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推荐吴有训接任。
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
正是叶企孙的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
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
他能聘请杨武之、熊庆来、萨本栋、周培源等许多名师到清华,主要是他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科技人才为己任。
1929年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
这期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其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21人,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反西格马超子的王淦昌,“中国原子能之父”钱三强,中国卫星头号功臣赵九章,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美誉的才女何泽慧,中国现代光学技术与工程先驱王大珩,我国原子弹氢弹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彭桓武,世界应用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世界电磁场理论一代宗师、美国工程院院士戴振铎,被周恩来总理所称道的新中国科技的"三钱"之一的钱伟长……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叶企孙利用自己主持招送公费留学生之机遇,在1933年第一届招考学生名额中特设飞机制造专业,招3名学生――钱学森,后成为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世界一流专家;沈元,后来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1934年,叶企孙指引当时清华物理系学生赵九章转入高空气象学领域,赵九章也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李政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听他讲授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
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的吴大猷教授接到国民政府的通知,让他挑选两个学生去美国留学。
吴大猷找到了物理系的助教朱光亚。
叶企孙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就找吴大猷,向他推荐另一个合适的人选李政道。
李政道这时才上大学二年级,朱光亚是符合程序的,李政道是破格的。
难怪后来李政道说:
“没有叶老师的推荐,我不可能去美国留学,也没有我的今天!
”
叶企孙那一代的学者,生于晚清,受过国学的基础教育,又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的科技和物质文明,他们是学贯中西的一代。
叶企孙终生未娶,视学生如子女,殚精竭虑,心无旁骛,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
说叶企孙是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一点也不为过,他是杨振宁、李政道等国际知名学者的老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是他的学生。
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铜像落成仪式。
叶企孙先生的铜像安放在门厅一侧,或许,只有那些已经步入暮年的人才知道,当年,先生就是这样看着他们的。
(选修刘宜庆《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企孙认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说明他觉得中国儒家的思想已落后于时代,不能“治国平天下”了。
B.叶企孙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网罗天下名师,许多老师的工资都比他自己的高,看出他尊贤重能的品质。
C.1929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化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李政道就是这期间毕业的优秀学生。
D.叶企孙破格推荐才上大学二年级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是因为他发现李政道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
E.叶企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他的学识德行值得世人永远景仰。
(2)叶企孙被称为“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3)结合文本,说说叶企孙有怎样的人格特点。
(6分)
答:
(4)叶企孙所处的时代为什么能够大师辈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女儿大学毕业后,说是去南方找工作,可是一连半月都联系不上。
这让王天杰非常担心,________的他决定独自去寻找女儿。
②近期,有人用弹弓和仿真枪练习射击,不但对野生动物造成很大危害,而且也让居民________,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③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坏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他们________,唯恐成绩不好,无法向老师交代,也愧对家长。
A.寝食难安 惴惴不安 忐忑不安B.寝食难安忐忑不安惴惴不安
C.忐忑不安寝食难安惴惴不安D.惴惴不安忐忑不安寝食难安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 ( )
A.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B.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C.由于运用了从美国获取的1073张卫星遥感图片,这张南极陆地“景观图”的精度达到15米,这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南极地理环境的认识能力。
D.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国家流感中心在日前成为第五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
又何其朴素!
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①惠洪在《冷斋夜话》提到“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
问曰:
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②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④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⑤平易浅显是通俗,俗不可耐是庸俗
⑥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A.⑤④⑥①③②B.⑤③②④⑥①C.②③⑤⑥④①D.③②④⑥①⑤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每句不超过10个字。
(6分)
材料:
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
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
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
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的观点”。
在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__①__的画竹技法的表达。
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__②__。
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__③__。
①
②
③
17、下面关于我国正在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所中学科技节期间一块展板上的内容。
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作介绍。
要求:
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6分)
名 称: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选址特点:
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
构造特点:
球冠状反射面由约1800个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建造特点:
利用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铺设超大口径的球冠状反射面
用 途:
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探测宇宙中的遥远
信号和物质,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
意 义:
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未来20~30年处于世界一流地位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请以“给自己留出生命的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这一记载反映的是鄂西南土家族女性摒弃固有的婚变习俗,融入儒家伦理文化
2、A“完全控制”有误,扩大范围
3、B“女儿会成了……的最后阵地”主观臆断。
文中只是说“很多地方以‘女儿会’的形式来延续传统婚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B(装死。
详,通“佯”,假装)
5.D(应为“纪传体”)
6.D(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
)
7.
(1)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不久),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
“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
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
(“有顷”,一会儿,不久;“劳”,慰劳,慰问;“得无”,莫不是,该不会,恐怕;“徒”,只;句意1分。
)
(2)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把诸侯国所有来使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黥徒(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省略“与”的宾语“之”1分;“坐”,使动1分;“置莝豆其前”,省略介词“于”1分,“马”,名词作状语,像马一样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
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
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
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
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
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
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
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
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
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
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
秦国之相穰侯车马从西边来。
范雎说:
“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
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
”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
“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
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
“随即告别离开。
范雎说:
“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
”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
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
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
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
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
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说:
“我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
既然这样那么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
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
”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相国。
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
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
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范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