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大赛一等奖教案21.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大赛一等奖教案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大赛一等奖教案2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大赛一等奖教案21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
①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②知道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影响因素
③说明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方面:
①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①通过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②培养辩证的思维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呼吸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内容
学学生活动
上课引入提问:
什么是光合作用?
引入:
由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些人便在卧室内摆放很多绿色植物来更新室内的空气,小明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在冬季担心天冷不开窗,采用摆放很多绿色植物来更新室内空气的办法,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
不科学,植物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反而要进行呼吸,与人争夺氧气。
同学们再看你桌子上摆放的萝卜和胡萝卜片,萝卜片上有什么现象出现?
生:
出现了很多孔洞。
为什么会出现孔洞呢?
有机物被分解了。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因为植物进行了呼吸。
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板书)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
先看实验一(板书):
甲、乙两暖瓶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问:
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不能进行呼吸了。
装种子前两暖瓶温度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看温度有什么变化。
找学生上来观察并说出量温度变化情况。
生:
甲瓶温度升高了,乙瓶温度没有升高,
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能量(板书)
这些热量来是种子内的有机物变化,释放出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的,导致暖瓶内热量增多,温度升高。
过渡:
有机物发生变化,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我们继续探究。
演示实验二:
这两瓶内依然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导管的一端插入到瓶内,现在把另一端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往瓶内倒水,看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甲瓶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瓶气体没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插入说明CO₂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
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了CO₂。
解释并过渡:
二氧化碳就是有机物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有机物在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时,还会产生水。
那有机物在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时和水需不需要什么物质参与呢?
我们继续探究。
演示实验三:
这两瓶内依然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
现在把燃烧的蜡烛放在两瓶内,观察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
现象:
甲瓶内蜡烛熄灭,乙瓶内蜡烛继续燃烧。
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
小结:
通过三个实验可以看出: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要发生变化,有机物的变化不仅发生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要发生在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中,有机物变化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的过程,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呼吸作用,结合刚才获取的信息。
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概念)。
谁能把呼吸作用的过程用公式表达出来: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问:
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得出: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再来回顾光合作用的公式,从公式上看两者有什么关系?
相反
它们只是简单的相反吗?
还有哪些区别呢?
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小组讨论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也就是下面表格:
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叶绿体
线粒体
条件
光照
无光
原料
水和二氧化碳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水和二氧化碳
能量转变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化学能转变成其他能量
联系
白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过渡:
呼吸作用不需要什么条件,只要活细胞都能进行,但是植物不同细胞、不同时期呼吸作用不同,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呼吸作用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幼嫩的叶和花生命活动旺盛,需要的能量多,所以呼吸作用强
根据呼吸作用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采用一定的措施来影响或改变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
呈现图片:
洪涝排水、农田松土;粮食晒干贮存;冷库贮存蔬菜水果等。
你能说出采用的措施及道理是什么吗?
由此可见,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有哪些?
温度、氧气、水分等
谁能再举一些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例子?
过渡:
刚才举的事例都是植物的,只有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吗?
别的生物要不要进行呼吸作用呢?
也要进行,因为生物生活都需要能量。
任何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所以,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找学生做实验:
向澄清石灰水内吹气,看有什么现象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看来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样的。
启发过渡:
既然所有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是植物、动物、细菌、真菌,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另外,燃料燃烧也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这样自然界中不就会造成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吗,自然界是如何保证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的呢?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
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
可见,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能力是很强的。
尽管如此,目前由于工厂、汽车、飞机、轮船迅速增多,大量燃料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导致出现温室效应,对气候造成巨大影响。
播放温室效应视频,及图片。
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大不大?
如何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缓解温室效应呢?
归纳:
一方面保护植物,大力植树造林;另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了我们拥有永远清新的空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植被,低碳生活。
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完成131页技能训练
推理过程:
1.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两地唯一的条件差别是甲地夜晚温度低
5.说明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知道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影响因素及应用;知道了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检测题,看一下本节课内容掌握的怎么样了。
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能量
思考回答
观察回答
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了CO₂
学生上讲台观察并读出温度
分析回答
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观察并说出现象
思考讨论
回答
观察并描述现象
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归纳回答
温度、氧气、水分等
上黑板板出
思考回答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观察回答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讨论归纳回答
一方面保护植物,大力植树造林;另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了我们拥有永远清新的空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植被,低碳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归纳回答
联系生活经验回答
思考回答
实验
思考回答
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推理
思考回答
四.板书设计
1·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3.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5.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检测案
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C)。
A.所有绿色细胞B.所有非绿色细胞C.所有活细胞D.所有植物细胞
2.用瓦盆养花比用瓷盆好,原因是(B)。
A.瓦盆容易保持水分B.瓦盆透气,利于根部呼吸作用
C.瓦盆能给植物提供更多无机盐D.瓦盆便宜
3.土壤板结后,植物生长不好主要原因是(B)。
A.影响蒸腾作用B.土壤中缺氧
C.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太高D.土壤太硬,使根难以生长
4.将手伸进刚打下的粮食堆里会感到发热,原因是(D)。
A.粮食堆吸热B.粮食堆对手起了保温作用
C.粮食正在进行蒸腾作用,消耗了大量的热
D.粮食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部分变成了热能
5.证明植物的叶子具有呼吸作用,下面哪项条件是必需的?
(B)
A.必须在光下进行B.必须在暗处进行
C.必须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D.必须选择被子植物
6.水淹后庄稼死亡,最先死亡的部分是(A)。
A.根B.茎C.叶D.种子
7.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C)。
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B.叶从空气中吸收的
C.光合作用制造的D.呼吸作用制造的
8.某同学用绿豆的种子生产绿豆芽,下面哪种情况最有可能成功?
(A)
A.用几层纱布将绿豆盖起来,每天往纱布上洒适量水
B.将绿豆完全浸泡在水中C.将绿豆平铺在盘子里放到光下照射
D.将绿豆和肥料混合起来
9.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只要有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C.呼吸作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D.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
10.右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 呼吸作用 增强。
使得 二氧化碳 浓度加大。
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将 减弱(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植物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
反思与补充: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3.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4.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二. 教学重难点
1.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2.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三.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四人小组合作,课前先明确课题的目的后,选定课题,经过商讨制定出调查方案,然后实施方案。
调查完毕后,进行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将收集的相关图片、电影剪辑制成课件准备课堂上交流。
2.准备计算器;“绿化校园”设计方案。
3.教学课件:
CAI课件(问题设计和一些植被类型图片)
四.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及内容
学生活动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六种植被的特点(如高度、疏密、种类)及与环境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作为一员参与交流,对交流做引导、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或幻灯片,结合经验相互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于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
2、草原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
出示表格(如各国植被情况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
布置课题(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予以评价,把学生展示情况作为期末评价之一。
4人小组合作粗略计算,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各国森林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或纵向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1.森林覆盖率少,人均面积低。
2.滥砍滥伐。
3.过度放牧。
课前明确课题,展开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制作成CAI课件(有调查目的、途径、参与人、过程、内含图片和文字性资料等),课堂上以成果形式进行展示。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植被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1)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例如:
《森林法》、《草原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2)加强造林绿化进度,提高绿地面积及造林质量。
意识的提高
从自身做起,提高意识,关心绿化,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讲述有关国家采取的策略,课前引导学生调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引导讨论,组织交流,激发学生情感。
4人小组合作调查当地近几年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同学交流。
结合时事,(如2008年奥运主题),4人小组合作讨论准备为奥运做点什么?
进一步增强爱护植被和热爱学校的情感
“绿化校园”设计活动
布置设计内容及目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出评价标准(可将此项活动作为竞赛)。
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之间展开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一起评出1~2个优秀设计,指导学生办专刊,进行展览。
课前4人为小组,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分布情况,其他的建筑情况,画出草图,并标明各自的位置,了解有关园艺的知识,然后讨论,设计出方案,制出美化环境平面图。
若有条件的学校,可制成幻灯片或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组间交流,讨论哪些方案使校园最美丽,哪些方案最合理,最经济,课下修改完善,参加全校展览。
五.板书设计
检测案
1、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是(D)
A、终年高温多雨B、植物种类丰富
C、全年都有植物开花D、冬季叶片凋落
2、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环境中主要分布着(C)
A、夏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3、“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C)
A、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
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木材产量
4、近年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D)
A、自然灾害B、北方寒流入侵
C、频繁的地壳运动D、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5、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C)
A、3月5日B、3月8日C、3月12日D、4月5日
6、世界上往往把下列哪项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的标准?
(C)
A、自然资源的保护状况B、“三废”的处理情况
C、人均绿地占有量D、是否有环境保护法律
7、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D)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地壳变迁造成的D.人类乱砍滥伐,过度开发造成的。
8、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D)
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
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9、关于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D)
①森林是地球的“肺”②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③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④为人类提供木材⑤美化了人类生存的环境⑥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③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8年4月15日~16日,我国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突发性的灾害几乎袭击了大半个中国。
就我国而言,已有33.4万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已经沙漠化的有17.6万平方千米。
据统计,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3.3%,而且还在一天天扩大。
请分析原因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
沙尘暴是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天色昏黄的现象。
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原因与森林植被等被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有关。
为了防止土地沙漠化,我们应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
反思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