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136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ocx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加强农民工教育,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既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工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愿望,是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本文对其现状及其重要性、紧迫性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法律,完善培训机制等多种对策,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环境是现有农民工专业素质提高的社会环境保障。

关键词:

农民工专业素质;提高;对策

Abstract:

Migrantworkerisanewtypeoflaborforce,appearedinChina's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TheyhavebeenmakingasignificantcontributionforChina'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ostrengthentheeducationofmigrantworkersandimproveruralworkersprofessionalqualityarenotonlymakingChinatranslatefromtheabundanthumanresourcesintohumanresourcepowerbutisinevitablechoiceoftheurbanizationprocess.Anditistheurgentdesireforthemigrantworkerstoachievetheircomprehensivedevelopment,establishamodernnationaleducationsystem.Thispaperanalyzesthesituationandimportanceofprofessionalqualityofmigrantworkers.Andthepassageholdsthebasiceducationisanimportantmeanstoimprovetheprofessionalqualityofmigrantworkers.Throughlegalnorms,toperfectthetrainingsystemtomakemigrantworkersproductionandlivingconditionsbetter.Anditisthesocialsecurityofenhancingprofessionalqualityofmigrantworkers.

Keywords:

Professionalqualityofmigrantworkers;Status;Causes;Strategy

农民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过程中,正在日渐成为一支庞大、特殊、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农民工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它已成为影响中国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因素,农民工专业素质问题也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全方位地理性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工的专业素质,研究农民工专业素质提高的现实必要性,并围绕其素质现状及提高的手段、路径等问题提出对策性选择,对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农民工专业素质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已成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瓶颈。

如何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农民工概念在我国提出并接受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更重要,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有统计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

正因为人力资源素质方面的高低决定着经济的增长,也影响着人的适应性强弱,高素质的农民工能更好的融入城市化过程,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对于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1.2亿农民工来说,其专业素质的提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提高专业素质是增加农民工收入的需要

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

收入是决定农民工在城市支付能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农民工获得经济地位的直接因素。

有调查得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3。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在相同时间内生产率高,其收入自然也就高。

提高专业素质对于增加农民工收入有重要作用。

农民工专业素质水平高低是影响职业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劳动力的专业素质水平与其技术创新能力是成正比的。

水平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职业稳定性越强,完成职业或技术转换也更容易。

素质较高或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农民工容易获得相对稳定的职业,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工收入。

1.2提高专业素质是农民工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质要求

农民工的素质未能得到有效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仍然偏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低于高中;二是劳动技能素质仍然偏低,50%以上的农民工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在由农民转化成非农劳动者的过程中并未使自己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三是基于城市社会的排斥和农民工的自我拒绝,加之过高的流动性,对城市文明的接受程度有限。

上述三个方面偏低的现实,不利于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设,提高农民工素质,是从本质上提高农民工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悄然发生代际更替,新一代农民工正逐渐代替上一代农民工而成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体。

相比之下,他们具有年龄轻、受教育程度较高、追求城市生活方式等特点,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赚钱的同时,也把务工当作改变生活状态和人生道路的一种途径。

新一代农民工对“学本事,谋求更大发展”较第一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渴望,现代农民工的主体已经把自身的教育水平、技能的提升看得更加重要,反映了一种长远眼光和对自身未来持续发展的关注。

因此,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对改变其现状符合现代农民工追求更好发展的个人心理需求意愿。

1.3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是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加大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专业素质有显著的知识效应,主要表现在知识的需求效应、知识的收入效应和知识的替代效应三个方面。

知识的需求效应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知识存量以及劳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的收入效应是指受过教育或培训的具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分辨力,有能力抓住投资获利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替代效应是指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农民工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由于资金、物质资本缺乏的不足,保证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健康、知识、技能以及由此引起的文明、创造力、创新等具有公共品和半公共品的性质,它不仅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增值,还使得所处的企业、社会实现了价值增值,在很大程度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社会的精髓,因此,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能达到个人、企业、社会的“多赢”,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4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是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需要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提高农民收入。

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

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民工专业素质,使其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务工并最终定居城市。

能力强的农民工凭借其才华回乡办企业,可以为农村更多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更愿意长久的留在城市发展,并对未来有长远的规划,拥有更高的志向,对自身也有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应避免对农民工的消耗性使用,加大农民工教育、培训等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完善配套人力资本投资机制。

通过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但使农民工获得了较高的收入,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增值,还减少了劳动时间,增加了培训时间,而较高的工资收入也使之在更大程度上接受培训成为可能,从而真正实现了自身和企业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1.5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农民工数量近1.2亿。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大军的主力:

农民工比例占全国加工制造业总数的68%,占建筑业的80%,占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的52%。

现今中国农村,80%的家庭有人在外打工,在当代中国有10亿以上的人口关系着农民工。

农民工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务院曾颁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城镇劳动人口列入2010年前提高公民素质的四大重点人群之一。

《纲要》指出:

“到2010年,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要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要逐渐缩小”。

截至现在,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仍是提高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农民工专业素质现状

农民工,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产物。

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明显加大了城乡人口素质的差距,导致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工在整体素质上相对低于城市居民。

农民工专业素质现状有待提高。

2.1整体教育程度不高,制约发展

农民工来自农村,农村基础教育的缺乏是他们专业素质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农村的教育财政渠道单一,国家对教育投资的责任越来越多的下移至县、乡一级政府,导致经费不足,农民负担的教育费用增加,九年制义务教育未能很好的得以普及。

尽管国家多次提出要改善农村的教学体制,但改革力度较缓,失学率仍然较高。

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农民工教育程度的绝对和相对水平都很低。

初中阶段比例的占到了43·2%,接近一半。

尽管他们比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来说整体教育程度偏高,但初中平均水平仍处于低文化阶段。

而且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教育水平显著偏低,因此在就业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有数据表明城市正式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即平均是高中/中专水平。

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越高,知识越丰富越能获得并把握有利的就业机会,也越能充分发挥工作潜能。

而农民工自身的低学历使他们长期从事着体力活,脑力成分少。

面对知识时代的到来,对体力者的需求减少,他们的生存越来越难,有51·4%的农民工认为他们在找工作时因为学历低而被拒绝。

教育程度低又限制他们社会地位的上升,作为农村精英的农民工上升渠道受阻,不仅会浪费先天优越的人力资源,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

2.2专业技术经验缺乏,工作困难重重

农民工失业更换工作单位比较频繁。

有调查显示,在了解其被用工单位拒绝的原因中,因技术缺乏的有57·8%,没有经验而被拒绝的有42·9%。

这表明农民工技能经验严重缺乏,后天素质的培养不足。

专业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人力资源好坏的重要因子,这个因子的不足反映出农民工还处于初级劳动力资源,并未上升为有效的人力资本。

目前农民接受专业素质教育的机会不是很多,有些农民有机会也不愿意参加;大多数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基本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工作中很难独立完成对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

2.3信息利用不足,能力开发受到严重限制

农民工第一次进城务工的信息大多来自亲友、同乡,只有少数人是通过招聘广告和其他信息来获得的。

如果将社会关系网划分为亲缘、地缘和业缘,亲缘、地缘属于初级社会关系,业缘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农民工越依赖次级社会关系找工作,其信息利用能力越高,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越好,农民工专业素质更有利于提高。

有研究表明,在城市有再构建社会网的农民工的收益大于无再构建社会网的农民工。

我们将农民工与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状况较好的大学生的就业途径进行一个比较。

大学生现在就业通过亲友介绍和学校推荐的占少数,大多数是通过招聘会、自我推销来找工作。

这与农民工的就业途径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反映出农民工的信息利用能力严重缺乏。

农民工对政府培训了解度低。

培训是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政府培训的了解可反映出农民工自身能力和利用外界信息水平的高低。

在政府部门对农民工进行再就业培训时,有大多数的人不知道这一信息,从而错失良机。

对外界信息获取能力的缺乏成了农民工专业素质提高的一大瓶颈,也构成了目前农民工人力资源的显著问题。

3影响农民工专业素质现状的因素

3.1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落后,学校素质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要把农民工的素质逐步提高到城市居民的水平,有效的途径就是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的表现之一是文化的同化现象,文化同化是指两种文化通过彼此互动而逐渐趋于一致的现象。

一般来说,先进的、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对落后的、文明程度较低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同化作用。

文化程度高的人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社会知觉选择能力和收敛能力也有很大差别,知觉贫乏与文化教育水平低有直接联系,都会使知觉收敛能力低下。

但是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设施极为落后,校舍陈旧,缺乏必要的体育、音乐教学设施。

近几年来,中央相继出台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有两个问题依然存在:

一个是大批已经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开始扮演农民工角色的中小学毕业生;另一个是农村的硬件设施虽然得到巨大改观,但是师资力量却仍然薄弱。

前一个问题在下文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中将择机论述。

后一个问题尤为严峻:

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一直薄弱,政府在这方面虽然做出“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工资”的硬性规定,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向往城市生活等原因,仍然有大批农村优秀教师流向城市,使农村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3.2时间和资金缺乏保证

据有关部门对北京的农民工进行调查:

有41.1%的被调查者没有钱去参加培训,26.6%的则表示没有时间参加培训。

农民工进城前接受过培训的比例很少,而且进城后农民工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半数以上每天劳动8—12小时。

还有近一成的农民工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

没有时间接受行业培训。

再者农民工接受培训挤占时间也意味着农民工收入的减少。

有调查显示:

近半数农民工认为城市费用高,半数以上农民工认为工资低。

而这有限的工资还要负担家庭很大的开支,这也使农民工没有必要的费用接受教育培训。

虽然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国家、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负担的培训投入机制,但农民工还是不愿意在教育培训上投入时间和资金。

因此,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需要有时间和资金的保证。

3.3企业方面缺乏针对性专业技能的培训

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只关注近期发展对员工的需求而不愿意在培训上支出更多的成本来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

一些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能完成任务“能干、够用”就行,没有看到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与产品技术含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对农民工专业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和简单熟练工种。

3.4职业培训机构责任心不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忽视对农民工综合素质培训

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再次开发农民工人力资源一个较好途径的成人职业培训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

尽管目前针对农民工的初等学校和中学数量有大幅度增加,但真正提升农民工素质的中等专业学校只占极少数,而相应的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所占比例也有限。

而且对与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培训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系统,学校课程较为散乱。

4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对策

4.1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完善基础教育

大部分农民工的学历教育都是在农村中小学进行的,因此要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就要从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抓起。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农村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完备体育、音乐和教学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薪酬,引进更完备的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工作得安心”。

采取农村和城市教师轮岗的办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的师资力量水平。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高能力内核。

有调查表明,农民工的收入与自身的人力资本成正比。

具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工与小学和小学以下程度的进城民工相比,平均收入高9%;拥有专门技术的农民工的收入比没有技术的高16·5%;而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民工比没有受过培训的收入高7·5%。

这说明教育是提高农民工这一巨大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最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是其他一切培训的前提,也是潜能发挥的基石。

国家应进一步进行财政倾斜,在农村加大力度推行义务教育,使农民工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工中的文盲彻底消灭,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的整体水平。

同时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各种限制,有调查显示,有73·4%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获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机会,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关心居于农民工最关心之事的第2位,而且对子女教育期望值升高,有89·3%的被调查者对子女学历期望达到大专以上。

在目前城市学校没法容纳所有农民工子女的情况下,应该给民工学校更好的发展空间,给农民工子女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些孩子有可能在若干年后加入农民工的大军,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也是在开发农民工人力资源。

4.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及水平

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型农民工的平台和主渠道。

应从培养和提供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各类实用专业技术人才入手,创新职业教育。

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抓好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方式,鼓励高中落榜生和优秀青年农民工接受正规职业教育。

4.3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在农民工培训经费问题上,据统计:

2004年—2006年国家已投入农民工培训工程12.5亿元,加上各省、市政府部门的投入约12亿元,合计24.5亿元。

但由于农民工较多,平均每位农民工仅获得政府投入100多元。

农民工参加培训还需要负担一定的费用,这仍需要国家加大投入。

有的城市开始推行免费培训的计划。

例如2008年天津市将全面推行农民工免费培训的计划。

增加农民工培训经费,提高农民工技能,让农民工更好地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

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

社会各部门对农民工培训问题重视起来,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合理地向城市流动,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

4.4创新企业培训与开发模式

企业培训是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以及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贡献,企业所作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各种努力。

从人力资本的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就是一种投资的过程。

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升值,公司业绩改善,从而获得投资收益。

然而,农民工较强的流动性增加了企业的培训风险。

企业为了规避企业的培训风险,可以对培训后的农民工去留保有监管权利。

不管受训劳动力选择留还是不留,培训是企业的最佳策略;不管企业选择培训与否,留是农民工的最佳策略。

因此在有附加合同的情况下,存在策略组合(培训,留)的纳什均衡。

由于规避了培训的风险,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当前,企业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培训,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支持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从而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增加企业收益。

4.5加强与农民工培训有关的公共信息的发布

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中介服务功能差等多种原因,仍存在大量农民工得不到所需的培训信息等现象。

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与培训市场相关的信息服务制度。

政府和媒体都有责任帮助农民工充分了解有关培训的信息,要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对用工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农民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就业方向和培训内容。

同时,还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知识和法律咨询、合同法规、劳动安全、劳动健康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4.6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培训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农民工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针对农民工不同的文化水平,分层次、分对象、分渠道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才能促进农民增收、社会和谐。

开放农民工培训市场,实施多元办学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大大加强农民工培训机构办学的责任与动机,促使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对于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为此,要尽快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多元化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调整政府宏观管理和分级管理的指导性政策,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农民工培训运行的新体系。

4.7加大职业培训力度,造就适应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工。

政府、社会、用人单位要有效合作,协调配合,发挥资源的集成优势,建立健全国家、企业、个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网络、体系和机制。

政府要把对农民工的专业培训纳入社会就业培训制度规划范围之内;职能部门要挖掘各级培训中心基地的潜力,为之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师资力量。

应建立农民工培训和就业指导中心,逐步形成集培训、咨询、职业介绍等在内的就业服务体系。

要利用农村的职业学校,增开学制半年以下的短训班,并与用人单位挂钩,实施“定单培训”、“定向培训”,以市场机制将就业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

国家还应深化用工制度改革,严格实行持职业资格证就业制度,推动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

要健全与规范培训市场,完善培训资金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5结语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是具体实践者,是联系农村与城市的纽带。

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对改善“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及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顺应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农民工专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雅光,吴宝华.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分析[J].统计策,2008

(2)

[2]刘立宏.从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入手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04)

[3]梁乃云.论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和产业,2009(5)

[4]梁乃云.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业,2009(4)

[5]任文硕.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行理,2008(12)

[6]曹子玮.农民工的再建构社会网与网内资源流向[J].社会学研究,2003,(03)

[7]李 强,唐 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社会学研究,2002,(06)

[8]陈娆,周云.赵博.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

[9]陈爽,张艳.农村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