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2566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docx

五年级北师版上册第四五六单元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折纸78-80

课 时

教学

目标

1、 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

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课前

准备

1.复习导入

  师:

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师:

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和折纸与涂色情况。

  生:

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色的部分叫1/4。

  生:

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叫3/4。

  ……

  一会儿时间,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师:

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

  生:

我可以列出:

1/4+3/4。

  生:

我可以列出:

3/4+1/2。

  生:

我可以列出:

1/8+5/8。

  生:

我可以列出:

5/8+1/4。

  ……

  (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生:

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同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了整理。

  师:

这个同学说得正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

  师:

现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

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

我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

1/4+1/2=2/6。

  生:

我也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不一样。

计算过程是:

1/4+1/2=1/4+2/4=3/4。

  生:

我选择了“1/8+1/4”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

1/8+1/4=1/8+2/8=3/8。

  生:

我认为他的计算太复杂,我的计算过程是:

1/8+1/4=2/12。

  ……

  师:

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到底谁是正确的?

谁是错误的呢?

  师:

我听了很多同学的不同意见,但现在谁也说服不了谁,那该怎么办呢?

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正确。

  3.图像验证

  生:

老师,我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

我也发现了“1/8+1/4”在图上的结果是3/8。

  师:

那么这个3/4与3/8是怎样得出的呢?

  生:

我发现了,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生:

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

4.小结

5.练习

79页第1、2、3题

板书: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星期日的安排81-84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

重点

在活动中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

难点

在活动中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课前

准备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1.创设情境。

 教师提问:

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

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和图.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列式解答。

3.观察算式:

这是一个连减混合运算的题;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4.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5.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6.第二种解法(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

(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

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8.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9.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填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82页第1、2题

  2.82页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的互化)85-86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

重点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教学

难点

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课前

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在什么时间看课外书?

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

板书:

看课外书时间,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时间单位。

2、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

幻灯展示统计表。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

(1)明确数学信息:

林林0.4时,明明1\4时。

(2)明确,0.4和1\4是两个不同形式表示的数。

板书:

分数与小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谁用的时间多?

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学生思考并记录解题过程

(3)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

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

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2、分数化成小数

(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1\51\84\25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

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

3、小数化成分数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

师小结:

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4、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和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把下列分数化为小数,把小数化为分数。

3\202\30.41.5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在完成过程中,有学生可能有困难,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班内反馈,反馈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四、班内反馈总结

五、作业布置

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练习五87-89

课 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

重点

分数的加减法巩固练习

教学

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

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在直线上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2)把下列信息内容中的分数化成小数。

中国用占世界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的人口。

()

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的

()

黄土高原的地下的煤占全国煤储量的

()

(2)、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

2

3

5.6250.270.32.4

(提问互化方法)

2、解方程

x+

=

+x=1x﹣

=

3、计算下面各题

+

+

+

 

二、练一练。

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

2、第3题,练习有关分数的解方程,请学生独自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第4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

4、第6题。

(1)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2)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3)尝试根据自己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4)最后请学生独立出题,供同桌进行练习。

三、实践活动。

1、第2题,实践活动“垃圾分类”。

(1)让学生统计家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

(2)并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

(3)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建造“分数墙”。

(1)活动的目的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

(2)实现准备若干条长度相等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组合图形面积90-91

课 时

教学

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教学

难点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课前

准备

一、通过动手拼图,认识组合图形的形成及特点。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等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正方形,请你用这些图形拼一个复杂的图形,并说一说像什么。

2、请学生将拼出的各式各样的图形,介绍给大家:

你拼的图形什么?

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先说说基本图形的特点。

然后,组织学生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并进行交流。

让学生体会组合图形的组成特点。

二、探索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1、出示计算客厅面积的问题,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图形的特点。

2、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

只要求主面积,就知道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了。

那么能直接算出来吗?

3、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将图形进行分割,图形割后,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

4、小组探索学生动手算一算,想一想,不能直接算怎么办,动手画图,怎样他割。

学生介绍自己探索中采用的分割方法。

 

(1)、学生分别按照黑板上的方法计算主客厅的地板的面积。

(2)、学生发独立观察图并且解决问题,然后,集体汇报、订正。

一般学生会运用分割的方法,将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

对于分割的方法,需要与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合理的分割,让学生懂得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也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

有些分割后的图形难于找到相关的条件,那么这样的分割就是失败的。

讨论添补的方法。

讨论:

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练一练:

第1题:

分三个层次练习,第一层请学生任意分割,只要分割成已学的图形,即达到解题要求。

第二层请学生分割为最少的学过的图形。

第三层适当添上相关的条件进行分割,要求分割得合理,能计算分割后的面积。

通过三个层次的分割,使学生明白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

4、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5、作业:

快乐同步练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成长的脚印92-94

课 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

重点

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教学

难点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课前

准备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

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2、出示挂图

(1)板书:

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每小格是1cm2)

提问:

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约是46cm2)

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小。

(通过情境,联系自己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

(3)、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小。

 

(4)、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小。

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

(5)、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

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

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

二、布置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的生长速度回放慢。

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1)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每个方格是1cm2)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3)现在11岁,用自己的脚印估计约是多少?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尝试与猜测

课 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教学

重点

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教学

难点

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课前

准备

1、出示例题。

2、从有1只鸡开始一个一个地试,把试的结果列成表格。

头/个

鸡/只

兔/只

腿/只

20

1

19

78

20

2

18

76

20

3

17

74

20

13

7

54

 

学生交流时:

从1只鸡开始一个一个地试,把试的结果列成表格。

3、学生小组内将表格进行分析。

学生小组内将表格进行分析。

然后,学生比较后,再列第二张表格,减少举例的次数。

让学生采用取中列举的方法列表格。

采用举取中例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有20只,所以,各取1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

再列表格。

4、在学生已有的初步方法上,进一步探究跳跃列举列表法

 

5、画图的方法。

(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

先画出20个圆圈,代表20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鸡,共画40条腿,剩余的14条腿,只要逐一添上就行了。

让学生动手画图,用画圆圈代表20个头,看谁画的快,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巩固

1、数据稍变化,再画图方法完成。

2、解决练一练,2、3、4题,用最快的方法解决。

学生做练习,完成练一练1—4题先独立解决,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开展练习,可采用举例的方法,画图的方法。

第4题的答案有多种,启发学生找出不同的答案。

讨论第4题与前3题所给条件的不同,从而让学生知道哪些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哪些题是有多种答案的。

3、作业:

完成相对应的快乐同步练

4、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点阵中的规律

课 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一些规律。

教学

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一些规律。

教学

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一些规律。

课前

准备

一、指导学生观察所提供图形的基本形状。

1、提供的四个图形的均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除外。

板书:

1

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2、观察四个图形均是正方形(第一个除外)你能写出算式吗?

1×12×23×34×4□×□

3、第三、四组的四个图形请示去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提供的第一组点字图,交流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第二组四个图形,点字的个数有什么变化,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两组图形点不变化的情况,有什么规律。

二、指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1、点字图是三角形的点字个数后一层比前一层多。

2、正文形、长方形点子数是成倍增加。

3、第(4)组图点子数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

各图形点子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三、指导学生观察前后的算式。

仅观察图形并不能直接发现规律,并与图形对应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所给图形的基本形状及点字变化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后续图形点的数量。

引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四、练习巩固。

第1题,有两小题都是根据图形的变化的特点,推理出后续的图形。

第2题,是观察图形排列的变化

学生补充完算式,找出规律再写出一个算式来。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观察,也能知道后面图形排列的特点,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

根据图形变化发现这一变化规律。

5、作业:

快乐同步练

6、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整理与复习(三)99-102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通过整理与复习《分数的加减法》与《图形的面积(三)》两个单元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

重点

重点放在对解题的基本方法的整理上,通过方法的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

难点

重点放在对解题的基本方法的整理上,通过方法的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前

准备

一、你学到了什么?

1、《分数加减法》中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概括计算方法:

先通分,后加减。

2、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

先归纳出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进行计算。

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怎样将分数化成小数,小数怎样化成分数。

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先说一说计算方法,然后例举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方法,然后进行计算。

学生整理出小数化分数,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再实际运用教育处两道题。

(通过学生说写,掌握异分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基本方法。

学生归纳知识内容,简单地标明解题的思路,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图形与面积

(二)》

1、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用画图表示的方法,写出哪些图形适合运用“分割”方法哪些图形适合运用“添补”方法。

2、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

先用估计的方法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然后把不规则的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形,

 

再计算。

学生总归纳解题思考的方法。

然后进行面积计算。

学生先进行讨论交流。

然后实行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再用基本图形计算。

(通过方法的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作业

快乐同步练

5、小结

6、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丘友平

主教者:

班级:

时间:

2012年月日

周星期

教学

内容

课 题

整理与复习(三)

课 时

2

教学

目标

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

重点

对解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

难点

对解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前

准备

一、分数加减法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