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扌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2560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扌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手扌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手扌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手扌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手扌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扌部.docx

《手扌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扌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扌部.docx

手扌部

手(扌)部………………48字

手(扌)

二至三画

打扔扛托扩扫扬

四画

找批折抓扮投抑护报抒

五画

拔拣拐拖拆拂拨

六画

挂持拾挖拜拯

七画

捐损拳

八画

捧捷推授掬接探

九画以上

插援搀掰播操攀

手(扌)shǒu(金)

(篆)

(隶)

金文是象形字,像人的手掌,上部的分支表示五个手指头,下部是手臂。

小篆使笔画结构均衡。

本义是人的手,即腕以下的指掌部分。

引申为手持着,如“人手一册”。

又引申指人体上肢,如“手脑并用”。

又引申为手艺,亲手,如“手书”,“手植}。

进而引申为专精某一技艺或专司某业的人,如“能手”,“棋手”,“神枪手”。

再引申作量词,如“为大家露一手。

“手”作为偏旁,在楷书里有几种写法:

作左偏旁时,绝大多数简作“扌”,习惯上称作“提手旁”,如“扎、打、扣、仍”;少数的左偏旁或在上面时,“手”的竖钩变成“丿”,如“拜、掰、看”;作下面字底时,大多数仍写作“手”,如“拿、拳、掌、攀”,少部分简作“

”,如“举、奉”。

“手”在合体字中作意符,所从字与手、手臂或其动作有关,如“托、摘、拔、拉、指、拳、攀”。

有些字典、词典将“手”分别设为“手”、“扌”两个部首。

“手”在甲骨文主要写作“又”。

打dǎdá(篆)

小篆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丁(钉子),用钉钉子表示击打、敲打之意,丁兼表声。

音dǎ:

本义是击打,敲打。

引申为殴打,攻打。

宋代以后,“打”用来表示许多动作:

打鱼,打牌,打井,打雷,打针,打气,打首饰,打算盘,打水,打印,打底稿,打官腔,打官司,打岔,打交道,打球,打枪、打扫,打扮,打扰、打行李,打电报,打定主意等。

用作介词,相对于从,自,如“打那以后”,“打东边来了个人”。

音dá:

用作量词,是英语dozen音译的省略,十二个为一打。

扔rēnɡ(甲)

(篆)

甲骨文是会意字,像用手牵引或投掷东西形。

小篆演变为形声字,从手,乃声。

本义是牵引,拉。

反方向的牵引就会使之远离,故引申为抛掷,投掷,如“扔手榴弹”,“扔球”。

进而引申为丢弃,舍弃,如“这饭馊了,扔了吧!

”“她早就把这事扔到脑后了。

扛ɡānɡkánɡ(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工声。

音ɡānɡ:

本义是用两手举(重物),如“力能扛鼎”,“扛鼎之作”。

引申指两人或多人共抬一物,如“四个兵把他扛到驴背上”。

音kánɡ:

用肩膀担物,如“扛着行李”,“扛枪打仗”。

托(託)tuō(甲)

(篆)

甲骨文是象形字,一横表示地面,横的上部像破土而出的草茎叶,下部像地面下的草根。

楷书写作“乇”(zhé)。

本义是草叶。

草依托土地而生长,引申为寄托,又音tuō,此义小篆加意符“言”写作“託”(讬)来表示。

“托”是后起字,会意兼形声,从手从乇,乇兼表声,规范简化作了“託”的简化字,兼代了“讬”所有的义项,如“托付”,“托儿所”。

本义是用手推物,“拓”的异体字。

引申为用手掌承受物体,如“托起”。

进而引申为托福,衬托,委托,推托。

用作名词,指承受物体的座子,如“枪托儿”。

“托”

注意:

“乇”在合体字作意符时,表示寄托意,如“宅”。

扩(擴)kuò该字最早见于南朝时的《玉篇》。

楷书繁体是形声兼会意字,从扌从廣(广),廣指宽阔,用手使之宽阔即扩大;廣兼表声。

规范简化为“扩”。

本义是张大,扩大,如“扩展”,“扩军”。

扫(掃)sǎosào(隶)

隶书是会意字,从手从帚(zhǒu),用手持帚表示洒扫。

规范简化为“扫”。

音sǎo:

本义是用扫帚除去尘土、污秽,如“扫地”,“大扫除”。

引申为清除,消灭,如“扫盲”,“扫平敌军”。

又引申像扫地一样快速横移过去,如“扫描”,“扫射”,“扫一眼”。

音sào:

扫除的用具,如“扫帚”,“扫把”。

扬(揚)yánɡ(篆)

(隶)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昜(yáng)声。

规范简化为“扬”。

本义是高举,如“扬鞭”,“扬臂”。

引申为上升,飞起,如“扬尘”,“飞扬”。

进而引申为出众,如“其貌不扬”。

又引申指精神、情绪的高涨,如“斗志昂扬”,“趾高气扬”。

又引申为彰明,传播,如“耀武扬威”,“宣扬”。

进而引申为称赞,如“表扬”,“颂扬”。

找zhǎo楷书是会意字,从扌从戈。

本读huá,“划”的异体字。

本义是划船。

后来用以表示寻找、寻觅义,读zhǎo,如“找人”,“找书”。

引申为退还超过的、补上不足的,如“找零钱。

批pī楷书是形声字,从扌,比声。

本义是反手击打,如“批颊”(打耳光)。

引申泛指打,攻击,如“批亢捣(冲击)虚”(亢:

喉咙,喻要害;捣:

冲击)。

进而引申为分析,评判,如“批评”,“批判”。

再引申指批示,如“批准”,“审批”。

作量词,用于人或物,如“一批人”,“大批货物”。

折zhéshézhē(甲)

(金)

(篆)

(隶)

甲骨文是会意字,从斤(曲柄横刃锛斧)从断草,表示用斤砍断了草木。

金文大同。

小篆有两个字形,

承金文,

将断草的叠放形讹变为

(手),从手从斤,变成了以手持斧弄断东西之意。

隶变作“折”。

现在规范为“折”。

音zhé:

本义是折断,如“骨折”。

折断东西,往往容易先使之弯曲,故引申为弯曲,如“曲折”,“转折”。

树折断则死,故“折”引申有死亡义,如“夭折”。

“折断”又引申指抽象意义的减损,损失,如“折寿”,“损兵折将”。

又引申为折扣,如“五折”,“不折不扣”。

又引申为挫败,如“挫折”。

又作“摺”的简化字,指折叠、纸做的折叠状物,如“存折”,“折扇”。

又指汉字笔画名之一,即“横、竖、撇、点、折”之“折”。

音shé:

表示“折断”和“损失”义,是口语单用时的读音,如“胳膊折了”,“折本生意”。

音zhē:

口语,指翻转,如“折跟头”,“瞎折腾”。

注意:

“折”与“拆”形近易混,“折”右边用“斤”(斧头)表示砍断;“拆”右边是“斥”,与排斥、拓宽有关。

抓zhuā本作“爪”,动词“挠”义,后来引申为名词,指鸟兽的脚爪,其“挠”义就造“抓”来表示。

“抓”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扌(手)从爪,爪兼表声。

本义是挠,搔。

引申为用手或爪取物,如“抓住绳子”。

进而引申为捉拿,逮住,如“抓小偷”。

又引申为把握住,如“抓住机遇”。

又引申为特别重视,着力进行,如“狠抓教育”,“狠抓落实”。

又引申为买,如“抓药”。

扮bàn楷书是形声字,从手,分声。

本读fěn,本义是握。

后俗以装饰为打扮,读bàn。

引申为妆扮,扮演,如“扮相俊美”,“男扮女装”。

又引申为装出(一种表情),如“扮鬼脸”。

投tóu楷书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殳(shū,古兵器),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殳兼表声。

本义是抛掷,如“投弹”,“投篮”。

引申为抛入,扔进去,如“抱起大石投入河中”。

又引申为跳入,参加,如“投河”,“投身革命”。

又引申为送入,如“投票”,“投资”。

又引申为寄送,如“投递”,“投稿”。

“抛掷”又引申为抛弃,抛掉,如“投笔从戎”。

向对方抛掷引申为前去依靠,如“投奔”,“投靠”,“走投无路”。

“投入”、“投靠”又引申为双方相合,如“情投意合”,“投其所好”,“意气相投”。

抑yì(甲)

(金)

(篆)

(隶)

甲骨文是会意字,从爫(手)从卩(jié,跪人),表示用手强按使人跪下。

是“印”字。

后来“印”主要表示印章、玺印等义,小篆就用反“印”或再加意符“手”表示“按”义,读yì。

隶书、楷书时讹变作“抑”。

本义是按,向下压。

引申为压制,控制,如“抑强扶弱”。

进而引申为(声音)低,如“抑扬顿挫”。

护(護)hù(篆)護小篆是形声字,从言,蒦(huó)声,表示用言监视,监督。

规范简化为“护”,从扌,户声,成为用手保卫。

本义是保卫,保护。

引申为爱护,袒护。

报(報)bào(甲)

(金)

(篆)

(隶)

甲骨文是会意字,从譲(幸niè)从鹤(

fǔ),譲像手械类的刑具;鹤从又(手)从

(卩jié,屈膝跪人),像手按一人下跪表示制服之意(后楷书写作“

”);“報”合起来就是给一个跪人加上刑具,即判决罪人之意。

金文、小篆将“又”移到右下方。

后来草书楷化写作“报”。

现在规范为“报”,手代表作判决。

本义是按律判决罪人。

引申为报应,报复。

判决罪人要上报,引申为报告,进而又引申为答复,回复。

再引申为回报,报答,报恩。

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城设邸(原为住所,后成办事机构),邸中传抄诏令奏章等报告给地方,称为“邸报”,后引申称现在的报纸、杂志,如“日报”,“学报”。

抒shū(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予声。

本义是(从容器里)舀出。

引申为从内向外地表达感情、思想,如“抒怀”,“各抒己见”。

拔bá(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犮(bá,犬腿被绳所绊而跑动不便)声。

现在规范为“拔”。

本义是擢,连根拽出,如“拔草”,“拔牙”,“拔剑”。

引申为吸出,如“拔火罐”,“拔毒”。

又引申为选拔,提拔。

进而引申为高出,超过,如“拔地而起”,“海拔”,“出类拔萃”。

再引申为挺起,如“挺拔”。

“连根拔掉”又引申比喻军事上的攻克,如“拔掉了敌人的据点”。

拔出等于移动,又引申为动摇,改变,如“坚忍不拔”。

拣(揀)jiǎn(篆)

(草书)

本作“柬”,从束从八,表示从书简中挑拣(参看“柬”字条)。

楷书加意符“扌”成为会意兼形声字,从扌从柬,柬兼表声。

草书楷化后规范简化为“拣”。

本义是挑选,选择,如“挑肥拣瘦”。

又同“捡”,如“拣吉日”。

拐ɡuǎi本是形声字,从手,冎(ɡuǎ)声。

隶书、楷书将声旁讹变为“另”。

现在规范为“拐”。

本义是拐杖,拐棍。

拄拐杖者除老年人外多是瘸、跛者,故引申为瘸,跛,如“铁拐李”,“他一拐一拐地走了”。

拐杖上端弯曲,引伸出转弯义,如“拐弯”,“拐过墙角”。

又引申为欺诈,诱骗,如“拐骗”,“拐卖”。

数字7的写法有转折,故在某些场合读作“拐”。

拖tuō本作“拕”,形声字,从手,它声。

俗写作“拖”,现在规范为“拖”。

本义是曳,牵引,如“拖拉机”。

引申为下垂,如“峨大冠,拖长绅者”(刘基《卖柑者言》)。

又引申为拖累,拖延,拖欠。

拆chāicā楷书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扌从斥(拓宽),表示用手分开东西之意,斥兼表声。

音chāi:

本义是用手分开。

引申为拆除,拆毁,拆散。

音cā:

方言:

排泄(大小便),如“拆烂污”(比喻不负责任,把事情弄得难以收拾)。

注意:

“拆”与“折”形近易混,“拆”与排斥、拓宽有关,故右边是“斥”,;“折”是折断,故右边用“斤”(斧头)表示砍断。

拂fú(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弗声。

本义是掸除灰尘,如“拂拭”。

引申为掠过,轻轻擦过,如“春风拂面”。

又引申为接近,如“拂晓”。

又引申为甩动,挥动,如“拂袖而去”。

又引申为违背,逆,如“不忍拂其意”。

“掸除灰尘”又引申为掸灰尘的工具,如“拂尘”。

拨(撥)bō楷书繁体是形声字,从手,發(发,古音bō)声。

规范简化为“拨”。

本义是除去,去掉。

引申为治理,如“拨乱反正”。

进而引申为使东西移动或分开,如“拨开门闩”,“拨云见月”。

再引申为分给,调配,如“拨款”,“调拨”。

“拨开”又引申为弹拨乐器的弦索,如“转轴拨弦三两声”(白居易《琵琶行》),也指弹拨弦乐器的用具,如“曲终收拨当心划”(白居易《琵琶行》)。

挂(掛)ɡuà(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圭声。

俗写作“掛”。

现在规范为“挂”。

本义是涂画,涂抹,如“在施釉时,需要分几次挂釉”。

“涂抹”引申为悬挂,成为常用义。

进而引申为钩住,如“衣服被钉子挂住了”。

再引申为心里牵挂,如“挂念”。

“悬挂”引申为量词,用于成串的东西,如“一挂鞭炮”。

持chí(金)

(篆)

本作“寺”。

金文是形声字,从又(手),止声;或将“又”写作“寸”(亦手)。

本是手持的意思,后引申主要指官署、佛教庙宇和近侍内臣。

小篆加意符“手”为“持”,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寺,寺兼表声。

本义是握,拿着,如“持笔”,“持枪”。

引申为抽象意义的掌握,掌管,料理,如“主持”,“把持”,“勤俭持家”。

又引申为支持,保持。

各持一端、保持不变又引申为对抗,对立,如“争持”,“僵持”,“相持不下”。

拾shí楷书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合,用手聚合表示捡起东西,合兼表声。

本义是捡起来,如“拾金不昧”。

引申为整理,整顿,如“收拾房间”,“拾掇”,“收拾残局”。

又借作数目“十”的大写。

挖(穵)wā(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穴,乙声,楷书写作“穵”。

本义是洞穴空阔幽深。

引申为动词:

掘。

此义后来加“扌”旁写作“挖”,成为会意兼形声字,从扌从穵,穵兼表声。

本义是掘,如“深挖洞”。

引申为掏取,如“挖耳朵”。

又引申比喻为挖墙脚(拆台,不能写成“挖墙角”),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

方言指用指甲抓,如“她把他的脸挖了几条指痕”。

拜bài(篆)

(隶)

小篆是会意字,从两手从下,即左边是手,右边上面是手,右下“丅”是“下”字,用双手向下表示下拜。

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下而写成“拜”。

本义是下拜,古人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

行礼时跪地、低头,下与腰平,两手至地。

引申泛指行礼祝贺,如“拜年”,“拜寿”。

又引申为拜谢,拜见。

又引申为敬辞,表恭敬,如“拜读”,“拜托”,“拜访”,“王冕道‘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引申为尊崇,敬奉,如“崇拜”,“拜服”。

拯zhěnɡ(甲)

本作“丞”,甲骨文像用双手拉人出陷坑之形,本义是拯救(参看“丞”字条)。

“丞”多用于官名后,为表示本义又造“拯”字,会意兼形声,从扌从丞,丞兼表声。

捐juān(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肙(yuàn)声。

本义是舍弃,抛弃,如“为国捐躯”。

引申为拿出钱财帮助,如“捐款”,“捐赠”,“捐助”。

进而引申指旧时税收的一种名称,如“苛捐杂税”。

损(損)sǔn楷书繁体是形声字,从手,員(员)声。

规范简化为“损”。

本义是减少,如“损兵折将”。

引申为损失,损坏,损伤,损害。

现代方言也指用语言贬低、讽刺他人,如“你别损人了。

”也指刻薄,恶毒,如“这话太损了”,“他这一招真损啊!

拳quán(篆)

小篆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juàn,蜷曲),表示指掌弯曲握紧成拳,兼表声。

本义是拳头。

引申为拳术,如“打拳”,“拳脚”。

“拳拳”是诚恳、深切的样子,是叠音词,与字的本义无关,如“拳拳报国心”。

捧pěnɡ楷书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奉(双手捧着),奉兼表声。

本作“奉”(参看“奉“字条)。

“捧”的本义是两手托住,如“捧起酒杯”。

由两手向上托引申为奉承,吹捧,代人吹嘘,如”捧场”,“捧到了天上”(比喻吹捧过分)。

作量词,用于双手所能捧的量,如“一捧枣儿”。

捷jié(篆)

小篆

是会意字,从又(手)从止(脚)从屮(小草),表示拔草时手脚麻利敏捷。

楷书作“疌”。

小篆

加“手”旁,成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疌,疌兼表声。

本义是动作迅速敏捷。

引申为抄近路,近便的,如“捷径”,“便捷”。

进而引申为迅速取得,战胜,如“捷足先登”,“捷报”。

推tuī(篆)

(隶)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隹(zhuī)声。

本义是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

引申为排除,去掉,如“推陈出新”。

“推移”又引申为使扩展,如“推行”,“推销”。

由向一定的方向推移引申为抽象意义的推测,推断。

由向上推移引申为抽象意义的推举,推选。

授shòu(篆)

本作“受”,表示给予和接受(参看“受”字条)。

后来为了区别字义,造“授”来表示“给予”义,成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受,受兼表声。

“给予”引申为授予(名誉、官职、爵位等);又引申为传授(知识),教。

掬jū(金)

(篆)

(隶)

本作“匊”(jū)。

金文是会意字,从勹(手)从米,表示用手捧米,“勹”在此处是手臂的讹变(参看“勹”字条)。

后来匊主要用作偏旁,就造“掬”,会意兼形声字,从扌从匊,匊兼表声。

本义是用手捧米。

引申指用双手捧着散碎物,用双手捧着(东西),如“掬水”,“笑容可掬”(形容笑容明显)。

接jiē(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妾声。

本义是两手接触。

引申泛指连接。

进而引申为交接,接待,迎接,接受,接替,接近。

探tàn(隶)

隶书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穼(shēn),穼从穴从木,是用木棍探测洞穴深浅表幽深义;合起来表示伸手进去摸取东西,穼兼表声。

隶书也有将“穼”省作“罙”而写作“探”的。

现在规范为“探”。

本义是用手摸取,掏,如“探囊取物”。

引申为试图发现,如“探测”,“探路”,“探险”。

进而引申指不知详情而去看望,如“探病”,“探亲”,“探监”。

“摸取”又引申为暗中调查或暗中调查的人,如“侦探”,“探子”。

“摸取”须伸手,又引申指向前伸出,如“探头”,“探出身子”。

插chā(篆)

小篆

是会意字,楷书作“臿”(chā),从臼从干(杵),像用杵在臼中舂去麦皮。

本义是舂去麦皮。

引申为舂捣。

又引申为插入,此义后写作“插”。

小篆

是形声兼会意字,从手,臿声,臿兼表插入意。

本义是插入,刺入。

引申为加入到中间,如“插话”,“插班”,“插队落户”。

援yuán(甲)

(金)

(篆)

本作“爰”,意思是拉,引(参看“爰”字条)。

“爰”借作虚词后,就另造“援”来表示本义,如“攀援”。

引申为援助,救助。

“牵引”并加以利用又引申为引用,如“援用”,“援古证今”。

搀(攙)chān楷书繁体是形声字,从手,毚(chán)声。

规范简化为“搀”(左上部是“免”不是“兔”)。

本义是刺。

引申为插入。

进而引申为混入,掺杂,如“搀兑”,“搀和”,此义现在同“掺”。

后代的常用义是用手扶人,如“搀扶”。

掰bāi楷书是会意字,从分从双手。

是分擘之擘的口语音。

本义是用双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如“掰开”,“一分钱掰成两分花”。

注意:

左偏旁的第四笔是撇。

播bō楷书是形声字,从手,番(bō)声。

本义是布撒种子,即播种。

引申为传布,传扬,如“播音”,“名播天下”。

进而引申为扬弃,如“播弃”(抛弃,背弃)。

“撒种”又引申为分散,进而引申为迁徙,流亡,如“播迁”,“播越”(到处流亡)。

操cāo楷书是形声字,从手,喿(zào)声。

本义是拿着,握持,如“操刀”,“同室操戈”。

引申为掌握,驾驭,运用,如“操生杀大权”,“操方言”。

进而引申为从事,使用,如“重操旧业”。

又引申为做事,如“操办”。

进而引申为“操练”,如“操兵买马”,“操千曲而后晓声”。

再引申为编排了一系列动作的体育活动,如“体操”,“广播操”,“做操”。

“握持”又引申为抽象的把握和坚持好的思想、品质、精神,如“操守”,“节操”。

攀pān(篆)

小篆是形声字,从手,樊声。

现在规范为“攀”。

本义是用双手抓住某物向上爬。

引申为攀扯,攀附,高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