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2367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docx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

教师安全讲义之应对校园欺凌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欺凌的类型,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特点,熟知学生遭遇敲诈勒索等恶性欺凌事件时的应急技巧。

2、掌握面对校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介入方法,能给家长有建设性的意见。

教学重点

丰富关于校园欺凌的安全知识,掌握面对校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介入方法,能给家长有建设性的意见。

教学难点

校园欺凌现象五花八门,没有固定的应对技巧和模式,具有多变性,需要学会灵活运用敲诈勒索等恶性欺凌事件时的应急技巧。

教学过程

你在学生期间,或者是在工作场合,受过同学或者同事的欺负吗?

其实欺凌的现象在社会上非常地普遍,今天特别要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主题——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现象是伴随学校的产生就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的发展,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它已经演变成了教育领域非常重视的课题。

因其普遍存在于校园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涉事人多为学生,话题极其敏感。

因此,校园欺凌事件总能迅速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一、典型案例

在世界各国,都有校园欺凌的事件发生,其中有一些性质恶劣。

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在中国,校园欺凌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注意。

但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接下来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几起校园欺凌案例,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交流。

案例一

2017年6月25日北京延庆二中,一名身穿白绿色校服的男生蹲在厕所的便坑旁,用手抓起了坑里的粪便。

此前不久,他刚被面前的这几个同龄人勒索过。

“饶了我吧”,他不停地求饶示弱,似乎这是患有小儿麻痹的他唯一可能的解脱方式。

但对方没有丁点动容,仍要求他舔吃已沾满粪便的手指。

他低下头,把手指慢慢地放进嘴里。

众人哄笑。

就是这样一个被逼在厕所吃屎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一时间,激起了所有网友的愤怒情绪。

6月26日,延庆警方发布情况通报,指出涉案学生7名,5人被处罚款处罚,2人因不满14周岁依法不予处罚。

案例二

2015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

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

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小黄的班主任叶老师说,小黄平时成绩一般,话多调皮,个子比较瘦小。

打人的几个同学,性格都比较“倔强”、“固执”。

夏某、林某和张某为何要围殴小黄?

小黄说,事发前,自己和夏某等三人并未发生争吵,此前也未结仇。

不过,小黄还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同校的夏某和林某就常无故殴打他,周末时还召集校外青年加入。

“他们不让我告诉家人和老师,说告诉了下次打得更重。

永泰检方对该起案件非常重视,当即指派未检科检察官前往当地的东洋乡派出所提前介入该案的调查。

经查阅案卷和接触当事人,未检科检察官了解到三名涉事未成年人均已满14周岁,家属们已代为支付被害人医疗费4万元。

检方介绍,6月26日下午,经鉴定,被害人的伤情为重伤,永泰县公安局对该起校园暴力案件依法立案侦查。

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均被刑事拘留,羁押于福州市第二看守所。

案例三

2015年3月30日,美国南加州,中国留学生刘怡然在下跪了20分钟后,被同为留学生的翟芸瑶、杨玉菡和张鑫磊带到了罗兰岗公园。

因为男女之间的感情纷争,刘怡然被面前的几名中国“老乡”扒光衣服、用烟头烫伤乳头,用打火机点燃头发、强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剃掉她的头发逼她吃掉等,手段之凶残,令人发指。

整个折磨过程长达5个小时,刘怡然被打的遍体鳞伤,脸部淤青肿胀,双脚站不稳……过程所牵涉的14名中国留学生均为高中生。

据美国《侨报》当地时间2016年2月17日报道,美国三名中国留学生施虐同胞案于周三在洛杉矶波莫那高等法院宣判,三名中国留学生翟芸瑶、杨玉菡和张鑫磊因涉嫌殴打和绑架同学,分别获刑13年、10年和6年。

三犯服刑期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

综合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欺凌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当一个学生被锁定为欺凌对象,成为受欺凌学生,可能被长期重复地欺负或骚扰。

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在校外发生,学校里面有很多校规,在学校打架是不允许的,所以他们会延伸到校外进行。

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采用最多的是由挪威学者奥维尤斯提出的“受害者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有意地、反复地、持续地施以负面行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或不适应”。

根据我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发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对“校园欺凌”的界定,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的类型

结合校园欺凌的概念我来谈谈几种典型的校园欺凌类型:

(一)语言欺凌

即用粗鲁的语言欺凌对方的行为,包括嘲笑、辱骂、威胁、羞辱、无礼地评论别人的某些特征(包括外观、宗教、种族、残疾、性取向等),这是最不容易发现、最不当回事的欺凌行为,事实上言语带来的伤害延续得更久。

(二)身体欺凌

即以一种不当的攻击性方式反复地对他人进行殴打、踢踹、绊倒、阻拦、推搡、触碰及抢夺财物等。

(三)关系欺凌

即故意排斥别人、刻意排挤某个同学,不让某个人加入一个群体或组织,可能是午餐的饭桌,或者游戏、运动和社会活动等。

他们有可能制造一些谣言,或说闲话,或是把这些学生本身说的一些话加工、删减、改造。

例子:

有一个女生从外地搬到新学校,她和一个男孩子经常同行来到学校,另一位喜欢那个男孩的女生看到这个情况,便产生了嫉妒心,给这位新来的女同学制造谣言,搬弄是非。

其实这个男孩子是新来女生的堂兄,产生嫉妒心的女生,就做出了伤害同学的行为。

(四)网络欺凌

即利用电子邮件、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贴子等,通过下流话、谎言和谣言等攻击某人,或是传递恐吓的话语,或者通过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或者同性恋信息制造一个敌对的气氛,是一个不容易控制的方式。

三、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人群特点分析

由于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认知,不少校园欺凌事件会升级为校园暴力,甚至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根据最高法的统计,2013年到2015年,我国审结的100件校园暴力案件中,对人身伤害的暴力占到88%之上,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高达67%。

最高法关于校园暴力刑事案件的统计报告显示,从涉案阶段看,小学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

(一)欺凌者特征

1.典型欺凌者

(1)精力充沛,欺凌者的生理特征可能较为强壮,和被欺凌者相比年龄大。

(2)具有许多显著的心理特征,如具有攻击型、高冲动、高沮丧、低焦虑和不快乐。

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3)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

(4)想要获得注意和寻求权力的人。

(5)具有品行障碍(孤傲,不听意见,逆反心理强,强烈的好斗心理和过分要强)和适应障碍者(对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应有障碍)。

(6)缺乏法律常识,做事不考虑后果。

2.被动欺凌者

(1)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2)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嘲笑受害者无用。

(二)被欺凌者的特征

1.生理上和欺凌者相比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特征,但在性格上区别十分明显,比如柔弱、内向、胆怯、倾向于忍耐,没有活力、自我否定、害怕并缺乏自信,感到不快乐,较为不安,有逃避行为,极端个案会杀害欺凌者或者自杀。

对他们来说,如果长时间被欺凌而没有得到有效干预,其人格发展将遭到破坏性的影响。

2.沉默、表达能力不佳,缺乏与同学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因此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个别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僻。

3.有身体障碍和缺陷、有智力障碍者。

4.被欺凌者受到欺凌通常有两类反应,消极受害者表现为焦虑不安,不能自我防御。

易怒的受害者烦躁不安,受到攻击时会加以报复。

(三)欺凌现象的特征

什么样的环境下容易发生欺凌?

它有哪些特征?

欺凌会发生在什么样的同学身上呢?

该怎样识别欺凌呢?

身为老师,如何应对才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欺凌事件对学生的伤害,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只有了解了欺凌现象的特征,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们。

1.形式的多样性

常见形式有谩骂、嘲笑、戏弄、侮辱、起绰号、殴打、名誉诋毁、恐吓、破坏物品、敲诈勒索和心理伤害等。

2.行为的反复性

学生间的偶尔捉弄、开开玩笑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过程,但欺凌行为一旦发生,就会反复出现,欺凌者习惯上认定受欺凌者不敢也不可能将受害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因此他们会反复地把被欺凌者作为攻击对象。

3.行为的普遍性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根据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

按照报告给出的研究结果,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国发生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城市农村均在其内,频次十分密集,绝对数量巨大。

4.行为的不平衡性

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之间力量对比不均衡,往往是以大欺小。

而且,欺凌行为比例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受欺凌的比例就越少;此外,一般欺凌者较被欺凌者而言总是更强壮、更年长,低年级学生易成为高年级学生的攻击对象。

5.行为的隐蔽性和难以判断性

一般来说,间接欺凌往往很难发现,而且实施欺凌行为一般会选择学校中较为隐蔽的地方,因此家长和教师通常也很难判断孩子是否遭遇到欺凌。

校园欺凌的出现很复杂,校长和老师们积极的处理可以阻止这种错误的发生和二次伤害。

四、教师对欺凌者的介入及给家长的建议

(一)教师预防校园欺凌发生的方法

1.在欺凌事件未发生前进行预防

不论我们的应对措施多么的到位、多么的成功,都不如将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在萌芽状态。

日常教学应给孩子们讲述校园欺凌的危害,让已成为施暴者和可能成为施暴者的学生得到警示,使可能成为受害者的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2.预防手段多样化

教师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上要重视,不要以为欺凌其他同学的学生不会做出恐怖的事情。

可以带孩子们去参观少教所,让他们观看校园暴力事件的案例视频。

3.校园暴力欺凌发生时及时制止

当校园欺凌发生时,教师要立刻阻止施暴者,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受害者的安全,通知校方,根据实际需求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事后要调查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并给予妥善处理。

以下为对欺凌者时询问的语言技巧:

“发生了什么?

”——不问“为什么”。

“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想的是什么?

”——不是“你为什么这么做”。

“你知道这件事情对×××造成的影响吗?

”——引导施害者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

“你打算如何做,才能弥补对×××造成的影响?

”——引导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此发问没有任何主观判断,仅仅引导孩子自己梳理出事情真相并且找到解决办法。

孩子的注意力会从“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转移到“我的行为究竟有何影响,我该如何弥补”。

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欺凌者自己分析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并且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

4.班级确定多名班情联络员

教师不可能将全部时间都在和自己的学生们相处,要想避免校园欺凌事件,还是需要学生群体中有人监督、留意那些经常欺凌班级同学的欺凌者和可能存在发生欺凌事件的现象,及时跟老师汇报。

或者在欺凌事件发生后这部分班情联络员能够第一时间告知教师具体情况。

5.多了解班级情况,鼓励学生们团结

一个班级之所以会出现欺凌事件,和班级的团结与否有很大关系,教师应该多关心班级的团结问题,让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孩子们团结了自然就不会出现矛盾,班级就和谐了。

6.学校制定应对欺凌事件预案

学校方面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制定应对欺凌事件的预案,在出现问题后及时按照预案来处理,不至于面对突如其来的欺凌情况而抓瞎。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表示:

“如果你们问,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就是安全问题。

”此后,校园欺凌行为首次上升到国家行为,国家出手治理校园欺凌!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指出:

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总之,校园应当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避免校园欺凌,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应共同保护学生的成长环境,校园才会成为被美好和希望浸润的地方。

(二)给欺凌者家长的建议

欺凌现象尽管发生在校园,帮助孩子应对欺凌事件的关键却是家长。

所以接下来我将给欺凌者家长朋友们提几点建议:

1.预防孩子卷入校园欺凌的关键,在于家长注重创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涉及校园欺凌的青少年,其家庭环境可能存在教养方式偏差、家长情绪控制能力差、家庭不和谐等因素。

欺凌者的家庭往往是缺少温暖的,父母冷漠,不参与孩子的生活,或者采取敌意的态度,对孩子的管教不一致,或者有家庭暴力,父母之间经常过度争吵。

因此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采用温暖、民主的教养方式。

2.家长自己遇到受人欺凌、遭受委屈等事件时,要减少敌意归因,尽可能采取非攻击性解决方式,理性评估攻击反应的后果,选取更合理的反应策略。

在实施反应时要学会“等一等”,为孩子树立理性处理事情的正向榜样。

3.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良好的交往能力。

并且对孩子在学校中的情绪、交往等有足够的关注。

自信而有良好交往能力的学生不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中。

家长要营造非攻击性的环境,多理解、接纳孩子,减少批评,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孩子能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4.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轻松、真实地和家长交流自己的情况,及时化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和欺凌的行为,防止更严重事件的发生。

5.家长还要充分重视孩子同伴交往的需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提升孩子应对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同伴交往的能力和自主应对挑战的信心。

那么欺凌发生后,如何进行心理和情感急救呢?

如果孩子已经卷入欺凌事件中,家长需要进行及时干预,将伤害降到最低。

比如及时制止视频、影像材料进一步流出和传播,将发生冲突的学生暂时分开隔离,防止进一步的冲突和欺凌发生。

除及时进行身体方面的治疗,更要重视心理和情感急救,不能急于改变或回避孩子表现出的恐惧、焦虑、紧张等感受,要耐心倾听和接受孩子的这些反应,然后再跟孩子一起面对善后事宜。

如果欺凌事件特别严重,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的干预和帮助指导。

欺凌者如果手段特别具有伤害性和侮辱性,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

五、教师对被欺凌者的介入及给家长的建议

(一)发现被欺凌信号

很多孩子被欺负后,有的会感到羞耻或者害怕被家长老师批评、责骂,有的则担心老师或家长为自己出面后,欺凌者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选择沉默。

在孩子选择沉默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孩子多了解、多观察,发现反常行为要及时了解并反映给学校。

当你的孩子出现以下不寻常的表现时,都是很重要的信号,如果感到可疑,请务必多加注意,这些可能是校园欺凌的信号!

1.身体伤痕

身体出现伤痕是最直观的信号,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缘无故出现淤伤、抓伤等人为伤痕,有可能是遭遇过暴力伤害。

询问伤口来源,如果孩子支支吾吾,无法道清楚来由,需要多加留心。

2.拒绝上课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如果平时很乖巧、总是准时上学的孩子忽然出现无端逃学、装病请假的现象,老师和家长们要注意,有可能不是因为孩子厌学、不想上学,而是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

3.物品丢失或者损失

如果孩子的鞋子、文具、衣物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者破损,一经发现家长和老师要相互告知。

4.失去兴趣

原本上课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积极的学生忽然一言不发或者闷闷不乐。

5.出现问题或者沮丧、沉默寡言

失眠、噩梦、尿床、尿频等问题也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时可能出现的表现。

6.不敢在学校上厕所

孩子非要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很可能已经成为他在学校受到伤害的暴力场所。

7.自尊心受挫

如果孩子经常回到家都带着伤心、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

遭遇校园欺凌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很依赖家长,变得孤僻、怕生,而且显得很没有自信。

8.自我伤害倾向

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孩子,很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虐的倾向。

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家长都要予以高度重视。

当孩子出现以上一个或几个不寻常表现时,虽然不一定是由于受到欺凌所致,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号,如果感到可疑,家长朋友们要引起注意。

其实要发现孩子在学校是否受到欺凌的信号有很多,远远不止这些,关键在于家长要和孩子、老师多沟通,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信号,才能真正做到“察言观色”。

(二)教师识别校园欺凌方法

1.通过学校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学生自我报告是否被人欺凌或参与欺凌他人。

有英国中小学使用的问卷,本国学者编制的学校生活问卷调查和挪威学者奥维斯设计的问卷调查工具等。

通常学校要在固定的时间对全校学生发放这样的问卷,或对特定的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便了解校园欺凌的真实情况。

2.同伴举报

教师通过询问来排查。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只需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进行了解,因而被看作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3.直接观察学生行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公共场所,如操场、图书馆和餐厅等处的表现来了解情况。

许多学校开始广泛使用监视录像等手段对公共场所进行监视。

这种方法对于防止欺凌行为的发生可以起到明显的震慑作用,但需要专门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

4.教师与家长的报告

这个渠道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家长通常不在现场,很难察觉到欺凌行为的发生。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通常不愿意向外人报告自己曾经受到欺凌。

5.学生访谈

教师可以不定期选择4-8个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访谈,了解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

此外,英国许多学校还要求对所有欺凌事件进行详细的事件报告记录,以便充分了解信息。

(三)教师可以如何面对被欺凌者

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之后,正确解决方法应该是正视问题,及时对受欺凌对象进行安抚和心理辅导,帮助当事人自己分析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并且自己寻找双方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种做法远远比教师利用自身的权威身份来代替孩子们解决问题要有效得多。

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醒自己,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而与人相处的技能唯有自己亲自去探索去经历才能获得。

成人在孩子学习社会技能的过程中担任的是辅助角色,要让孩子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将自己的办法强加给他们。

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教师的提问方法可以这样:

对于受害者,教师可以去询问关键问题:

“你觉得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最难接受的是什么?

”因为校园欺凌,包括严重的身体暴力以及孩子被隔离、被取外号等冷暴力,对孩子身体的影响从时间上看低于对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影响。

而后者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动力来源,教师需要孩子自己将心底深处最难以承受的事情表达出来。

最后,“你觉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你才可以完全接受呢?

”——欺凌者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而被欺凌者则有权利接受或否定这个解决方案。

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核心原则和方法就是:

保护被欺凌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远比解决身体上的伤害重要;让欺凌者明白并且体会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后果,使他因为懊悔,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停止不良行为;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而不是依靠大人的权威地位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校园欺凌是个全世界都面临的顽疾。

识别校园欺凌既不能单纯依赖学生的主动报告,也不能靠学校和教师的被动发现,而要靠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当然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每一个欺凌事件的解决都需要独特的方案。

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四)给被欺凌者家长的建议

由于实施欺凌行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各种程度的,它们可以是偶发的或者轻微的,也可以是恶性的或者持续的,每一种情况都有独特性,每个解决方案会因为孩子的独特情况而有所不同。

但确定的是,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尽快发现和停止你的孩子正在承受的折磨。

一定要确保您作为家长,对每一次欺凌行为都采取了应对措施。

下面的这些步骤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以帮助家长和孩子选择更为积极的解决方案:

1.保持冷静。

和学校或另一个家长谈话时,表现出你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父母,而不是失去理智、无理取闹的父母。

2.记录一切。

当孩子放学后告诉您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时,记录下这个事情牵涉到谁,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过程,如何结束的……不忽视任何一次可能发生在您孩子身上的欺凌行为。

3.鼓励孩子坦诚交流。

特别要询问为什么孩子感觉被欺凌,是否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可以使当时的情况有所改善。

4.不要要求孩子忽略欺凌行为。

有时候,轻微的欺凌行为就像是实验试探,忽略它,会让欺凌方认为自身很强大,进一步锁定您的孩子为欺凌对象,并加剧欺凌行为,还会使其他的欺凌者加入到欺凌行为中来。

5.如果欺凌行为是发生在社交媒体,立即关闭所有社交媒体账户。

为您的孩子获取一个新的电话号码、私人电子邮件账户、或其他社交账户。

6.不要因为被欺凌而责怪孩子。

欺凌行为是越轨行为的一种,任何一个受害者都不应该去承受,也不应该因为自身原因去承担招致欺凌行为的责任。

7.确保与孩子一起面对,共同讨论如何识别欺凌、如何应对欺凌。

可以跟孩子讨论几个选项,以帮助问题的解决;同时也需要讨论欺凌报复的事,要指出欺凌行为的本质是偏差行为,我们要拒绝它,绝不要学习它。

8.帮助孩子学习识别和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对抗人际孤立和欺凌。

家长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友间的社交活动,营造环境提供机会让孩子参与同伴社交,耳濡目染,会对孩子上学后的人际适应产生良好的影响。

如果察觉孩子性格有些孤僻,缺少正常的同伴关系,一定要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9.帮助孩子在班级、社团、兴趣班、甚至社区找到新朋友。

可以是学校的俱乐部、公园、社区图书馆、小区活动区域、或者其他志愿者团体,好的社交技巧是预防欺凌行为的最好屏障。

10.多跟学校联系。

像孩子的各科老师,班主任等,在关注学习情况的同时,也沟通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和社交问题,尽早发现问题。

同时学校的活动也尽可能多参与,可以近距离观察孩子们的互动情况。

11.一定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在家中打压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顺从,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很有可能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最后,家长朋友们在面对校园欺凌现象时,请保持坚定和专注。

做您的孩子权益的倡导者,永远不要放弃!

六、遭遇其他恶性事件的应急技巧

近年来,在各地,中小学生遭遇本、外校或社会上行为不良的青少年敲诈勒索和不法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有不良行为的在校学生针对中小学生年纪小、体质弱、阅历浅的特点,采取暴力手段要钱要物,还有勒索不成致人死亡的案例发生。

还有一些仇视社会、心理扭曲的极端分子,为了报复社会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反抗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

敲诈勒索案件严重危害学生的财产、安全、健康与生命,对学校安全与教学秩序的破坏性也很大,影响学校稳定,败坏学校风气。

(一)学生实施或遭受敲诈勒索的案例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敲诈勒索的案例分析,让大家清楚认识如何正确预防不法伤害。

案例一:

遇敲诈,选择逆来顺受,不反抗,引来杀身之祸。

北京某校13岁的初中生李某,平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第一次遭到三名高年级男生的拦路勒索时,他交出了身上的所有钱物,并向殴打他的人求饶,又答应以后每天向他们交10元钱。

此后他多次遭劫都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

直到最后一天,他还打开家中防盗门,让勒索者入室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