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江街道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
《峰江街道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峰江街道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峰江街道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峰江街道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篇一:
江北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9
江北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
我区十分重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早在20XX年开始,在全区涉农街道、慈城镇大力推开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去年省、市工作会议以后,我区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按照省市有关“(20XX年)年底前实现村级便民服务工作全覆盖”目标任务和“建一个成一个、发挥好作用一个”的工作要求,去年8月底,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区93个行政村提前实现了村级便民服务全覆盖,我区农村便民服务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目前,江北区现有行政村89个,已建成“标准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6个(其中三个为区域性服务中心),覆盖行政村55个;“简约型”便民服务中心34个,覆盖行政村34个,覆盖率100%。
现全区共有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398名,其中村干部222人,大学生村官38人,聘用专职人员77人,其他人员61人。
截止今年6月,全区农村便民服务中心累计为群众提供党建(群团工作)、农村经济、社会事务、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会救助、综合治理、文化体育、村民生活等方面的服务172131人次。
二、主要做法
1、健全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我区将农村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区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发展模式、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
20XX年省、市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全区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北区委办【20XX】20号),及时召开了全区现场会议对工作进行部署(区纪委书记主持会议,分管副区长作工作部署,区委副书记参加会议并讲话;实地参观、有关单位交流经验)。
区纪委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同民政部门多次进行督促检查,通报检查情况。
今年7月26日区纪委书记召集有关单位专门召开工作推进会,布置下阶段我区便民服务中心“简升标”提升工程和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
区财政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经费补助纳入区财政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之中,对区域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一次性补助50万元,对行政村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一次性补助5-10万元,对开展便民服务管理的行政村,每年补助工作经费2.5万元。
随着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推进,区财政对村级便民服务经费补助的范围在逐年扩大,金额总量
在逐年上升。
截止今年7月,区、街道(镇)、村三级共投入资金4314万元,保证了我区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有序运行。
2、明确规划布局,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因地制宜、节俭实用”的原则,制定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和布局,即在农村居住相对集中、人口相对密集的中心村,建立区域性服务中心(全区确定建设甬江北郊片、庄桥费市片、洪塘裘市片、慈城黄山片、妙山片5个区域性农村便民服务中心,覆盖25个行政村,目前,已建成3个,在建1个),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近年内未列入拆迁范围的村建立标准型服务中心。
不具备条件的村在硬件建设上注重量力而行,先按照简约型“五个一”要求建设,确保了基本办公条件,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完善提高。
近年来,我区按照规划实施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扎实,发展有序。
如,慈城镇按照“五个一”要求,对全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了统一规范,统一制作了柜台,实行柜台式服务,突出服务主线,方便群众办事。
庄桥街道统一制作了“庄桥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牌子,统一制作了上墙资料等,落实责任快,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
3、围绕服务民生,探索运行机制
认真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今年7月我区制定出台《江北
区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明确区域性服务中心与行政村服务中心服务大厅等场所建筑面积,办公设备、器具基本配置及服务内容、服务制度等有关规定。
全区各地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规定,其中3个已建成的区域性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服务大厅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
服务中心统一柜台式服务,窗口挂牌清晰,制度上墙公开,配备电脑、传真、电子信息屏等设备,设置服务区、休息区等人性化服务设施,开设了生产经营、卫生计生、劳动保障、困难救助、综治维稳、外来人口管理、文化体育、村民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我区还不断完善中心工作制度,提升服务中心软环境,如实行座班服务制度,每个中心落实二名专职人员和若干名兼职人员,每天确保有二名工作人员在岗,实行全日制坐班工作。
全区各地农村群众基本能做到办事不出村,服务中心全程代理。
还有的村公便民开服务中心电话,村民碰到如路灯损坏,垃圾需要清理等等日常生活问题往往只要拨通村便服服务中心电话就能马上得到解决。
我区甬江街道还下派了街道干部任中心主任,街道班子领导担任片区协调组组长,有关科长担任协调委员会成员,比较成功地探索出了片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新路子。
庄桥街道上邵村、洪塘街道安山村、慈城镇杨陈村等结合本村实际,村级便
民服务中心有效运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密切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又是对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有效探索和尝试。
三、存在问题
一是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个别村日常维持资金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是服务功能发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多、涉及面广,而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且都是以兼职为主,有的业务不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是个别工作人员难以做到“全天候”坐下办公。
基于街道(镇)、村的实际情况,一些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管了多项工作,个别工作人员难以“全天候”坐在中心办公,工作时断时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办事效率。
四是因拆迁建设部分中心已无办事需求。
因我区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部分行政村已拆迁或部分拆迁。
被拆迁村村民各自投亲靠友或租房居住,人员分布较散,此类村级便民服务中有在实际运行中已基本无办事需求。
四、下步工作打算
篇二: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桑园镇“两个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自20XX年“两个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我镇按照规定实行“一个大厅、一个窗口、一条龙服务”,将政务信息公开、效能投诉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具体包括:
受理接待信访投诉、调处矛盾纠纷、司法援助、开展党建(组织关系转接)、村账乡代理、办理个人建房、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劳动保障、农林水利、税务代征、涉农补贴、新农合补助等相关事宜。
通过开展集中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改善政府形象。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乡镇服务中心在方便群众、改善服务上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离预期目标还有不小距离。
今年初,我镇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桑园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意义、目标、中心建设的内容、完善的制度、办事流程、人员配置等要求。
在镇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10万余元给便民中心、排调中心更新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工作人员的座牌,各个窗口的座牌,考勤公示牌,新添置了办公桌椅12套,饮水机1个,便民服务台10余米,配备了工作电脑等办公设施。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1、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研究决定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任副组长,
镇党政班子成员为领导组成员的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其中,人大主席还兼任镇服务中心的主任。
镇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对中心工作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协调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
镇党委书记是便民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抓,一级抓一级。
中心管理人员和窗口人员是具体责任人,严格按照职责规定和承诺时限,为群众办好每一件申办事项。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使便民服务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理解和积极支持,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镇村干部动员大会,提高镇村干部对便民服务工作的认识。
同时,还统一印发了《致全镇人民群众的一封信》,重点宣传便民服务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服务的项目、内容、办事群众的权利和义务等,使群众真正了解此项工作。
3、规范操作,热情服务。
镇党委下发了《桑园镇便民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统一规范指导全镇的便民服务工作。
公布了具体的受理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办事程序,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
在办事过程中,严格实行一门受理、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并及时回复。
对于材料不全的,填写补交材料清单,一次性告之需补交的材料,减少办事群众的往返次数。
4、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根据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要求,镇级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和指导下属基层站所全力以赴做好便民服务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重点督促镇站所服务人员、
服务项目按要求进驻镇服务中心。
镇级各单位还同时严格要求本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人员,做到热情高效服务,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政策规定的随到随批,随到随办,不准推诿扯皮。
由于全镇上下的协调联动,有效地畅通了办事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
5、把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今年重点工作之列,纳入党委、政府全局工作责任考核目标范畴,列入到站办所及村级目标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得分与工资挂钩,以此推动信访、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真正把信访工作当成衡量干群关系的一张“晴雨表”和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面“镜子”,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中心,把信访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全力做好信访、民调工作,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各类问题、矛盾解决在最基层。
三、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1、干部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公开向群众承诺办事时限,使基层站所的干部牢固树立了宗旨观念、政策观念、服务观念,严格坚持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
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能坚持把为民办事放在第一位,主动想群众所想,变群众跑路为我替群众跑路,变“拖拉”办为及时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
2、群众得到了实惠。
镇各职能部门严格对照相关政策,清理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同时,公开办事程序、承诺办事时限,使群众少跑路、不跑冤枉路。
特别是群众过去到镇办事有时不是找不到单位,就是到单位找不到人,往往
要来回跑几次才能将事情办了。
开展便民服务后,真正方便群众了,现在他们办事时只要向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员打个电话,寻问一下需要哪些资料,再把资料交到或委托村干部代交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员就行了,甚至办事群众不到场就能把事情办好,真正让群众得了实惠。
3、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
推行全程代理以后,解决了过去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两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4、经济环境得到了优化。
通过推行全程代理,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转变,从而使乡镇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了优化。
四、关于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
1、拓展服务内容,满足群众要求。
要从适应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满足群众的需要出发,进一步拓展延伸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
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把“为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过去的单一的咨询办证服务转向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为群众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供销信息服务和劳务信息服务,以及提供新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等。
要扩大内涵,拓展外延,统一受理来信来访、矛盾纠纷;统一分流矛盾纠纷处理部门;统一协调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使便民服务中心成为农村各类矛盾纠纷、信访、求助的受理、指导、调处的便民和维稳中心。
2、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要按“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以“服务群众,方便办事”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听取群众对便民服务中心的意见和建议,创新服务手段,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高便民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提供证件办理服务的同时免费向群众提供农技信息资料等配套服务,选定一批全程代理员或帮办员,实行承诺服务,明确规定职责,限时承诺,限时办结,真正把方便让给群众,保证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3、强化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
峰江街道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全便民服务制度。
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健全推行全程办事代理、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岗位责任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通过部门和干部自评、领导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机关评议,结合机关效能建设,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对机关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开展责任追究;三是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量化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便民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5、健全服务功能,确保项目集中到位。
一是要科学设置服务功能。
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给予便民服务中心科学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突出便民服务,完善项目结办、代办服务功能;二是要确保项目进驻中心到位。
服务项目的设置至少应包括:
党建(组织关系转接)、农业综合、计生、民政、司法、劳保、综治等部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便民、为民,
篇三:
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建设情况汇报(5-15)
健全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机制
进展情况汇报
许昌市行政服务中心
(20XX年5月29日)
根据市委健全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工作安排,其中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制度的任务分工涉及市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和制度建设任务分工,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一、积极参加《实施意见》制定
根据工作安排,中心随即召开六个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和部分乡(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座谈会,专题部署,征求各县市区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情况调研,为市委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实施意见》(许发?
20XX?
23号)提供很好的意见。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对各县(市、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工作督导。
结合市委印发的《关于健全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实施意见》(许发?
20XX?
23号)文件要求,调研、督促各县做好同步落实工作,提早安排,尽早实施。
二是草拟制定《关于加强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的意见》。
提请市政府进行印发,作为指导各级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服务
的规范性文件。
目前,该实施意见正在市政府进行修改和文件运作,待印发之后进行贯彻落实。
三是建设市县乡审批系统联网。
结合文件要求,延伸市行政审批系统到全市乡(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纵向贯通的市、县、乡行政审批信息化网络,构建市、县、乡、部分村(社区)的四级审批信息服务平台。
项目建设方案已在20XX年11月份完成,中心同时与承建单位市移动公司和软件供应商浪潮集团进行工作对接,向市政府提交了建设基层便民服务网络建设资金申请报告。
目前,项目建设已经提交市政府审定建设资金和建设方式,已经完成财政投资评审,待政府资金批复之后,抓紧时间进行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中心先与网络运营商进行对接,安排部署县乡便民服务中心光纤网络的联通工作,禹州、长葛、魏都区、襄城县都已经全部联通,鄢陵县尚有4个乡镇(望田、陶城、大马、柏梁)、许昌县大部分未实现光纤网络联通,市移动公司正在抓紧施工。
审批系统的乡(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审批和服务项目流程调研和审批系统部署也在同步进行中。
下一步,市行政服务中心将根据市委《关于健全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工作进度,促进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完善和提升,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和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附件:
乡(镇、办)级便民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全市自20XX年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以来,全市98个乡(镇、办)都成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全市2282个行政村均选聘了一名代办员,全市平均每年60多万件/次办件,在解决当地群众“办证难”、“办事难”,转变政府形象促民生和谐,促进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运行的几年中,特别是近几年多来,全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影响并制约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的推行和发展。
一是需加强组织领导。
解决管理体制、机构和人员不顺畅,需明确成为乡镇办常设机构,由乡(镇、办)常务乡镇长直接管理,加大对大厅日常运转资金保障,使日常管理形成行政服务中心业务监管指导的体制。
二是需有效解决项目进驻。
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进驻项目不一,公安、民政、计生、财政、综治、劳动保障、计生、工商、国地税等部门应进驻为民服务中心项目普遍存在进驻不到位,需要解决窗口服务不彻底,群众“来回跑”现象。
三是需提升便民中心建设水平。
借助这次健全完善四项基础制度的东风,解决硬件环境偏低,资金投入不足,便民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现象,需要各县(市、区)政府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和办公环境,推进基层服务信息化建设。
四是推动事权下放,强化服务延伸,保障社区、新农村
便民服务。
推动事权下放,将廉租住房、最低生活保障金、流动人口生育证明、一孩二孩生育证明、再就业优惠证、小额贷款等便民服务事项就近集中对外办理。
五是需要加大效能问责和考评考核。
强化基层便民服务制度运行的监督,有效运用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将便民服务工作成效纳入全市指标考评考核中,形成便民服务工作长效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