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01487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docx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篇一: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概况:

***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

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XX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

4、****大学***校区教三栋1:

500平面图

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

三、沉降观测方案

(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1)、观测精度

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

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

mm,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

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

mm。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

≤50m;

前后视视距差:

≤1.0m;

视距累积差≤3.0m;

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

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

首次观测时间为20XX年12月7日。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

1、观测点的设置:

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的特点,教三楼共布设了32个沉降观测点(如下图)。

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3个永久性的基准点(J1,J2,J3,J4),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50米外的坚固地方,本次采用独立高程系统。

观测顺序:

基准点联测:

J1→J2→J3→J4→J1

建筑沉降观测:

J1→1→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30→29→28→27→26→25→32→31→J1。

(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1、观测仪器:

DS05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

2、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3、精密水准仪应符合相应技术参数,尤其是i角的检验,校正,i角不大于4秒,在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参数均能满足观测要求。

4、每次观测应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

5、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视线长度宜为20~30m,比一般精密水准测量所固定50m短,视线高度不宜地域0.3m。

6、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1小时内;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7、测站要求

视线长度≤50米、前后视距差≤1.0米、前后视距累积差≤3.0米、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5米。

8、测站观测限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3.0毫米、基辅分划读数差≤0.4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0.6毫米(说明:

由于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严格,本次测量各项要求均按二等水准规范执行)。

当观测监测点时,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须为偶数站。

9、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

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确定观测顺序、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

10、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同时应及时向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汇报。

11、提供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的成果报告。

(四)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醒目警示。

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本次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50米外的坚固地方,经分析,该区域地基已属稳定。

2、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沉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3、按设计要求的沉降观测点位置,在建筑物底板及首层完成后进行埋设。

4、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响,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有关异常情况。

7、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

8、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五)施测方法

(1)基准点联测:

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2)沉降观测:

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

同一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间的高程差,即为该点本次观测的沉降量。

(六)经费预算

收费标准:

测点在20点以下(含20个测点),按50元/(点•次)进行收取,每次测量的费用不少于500元;对于超过20个测点,超过的点数按30元/(点•次)进行收取。

以上费用不包含基准点的埋设以及测点的布置费。

基准点和测点的布置应严格按照《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XX进行布置。

序号

监测

楼号

观测点数

观测次数

数量(点·次)

单价

合计

(元)

备注

1

3#

32

6

192

50(30)元/点·次

5160

四、沉降观测应提交的资料

1、沉降观测(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2、沉降观测成果表;

3、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及基准点图;

4、沉降量(s)、地基荷载(p)、延续时间(t),即p-t-s三者的关系曲线图;

5、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6、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篇二: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XX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XX市XX,XX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

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

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m2,建筑高度5.25m;泵房占地面积283.81m2,建筑高度6.15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m2,建筑高度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m2,地下高度4.0m,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XX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XX集团公司,于20XX年4月5日开工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

(二)目的与任务

本次设计的目的及任务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XX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场地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对结果(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该建筑物在营运期间的稳定性,以确保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

4、XX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建筑1:

500平面图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XX;

三、沉降观测方案

(一)沉降观测精度及观测频率

(1)、观测精度

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mm,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mm。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

≤50m;

前后视视距差:

≤1.0m;

视距累积差≤3.0m;

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沉降观测频率

1、建筑物施工至+/-500时布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稳定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作为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起始零位置。

2、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每月观测一次。

3、建筑物结构封顶观测一次;停、开工各观测1次,当发现观测结果异常时需增加观测次数。

4、建筑物结构封顶至竣工验收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应增加观测次数外,正常情况下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5、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6、建筑物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1mm/d~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1、基准点的设置:

需在建筑物基底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半永久性基准点,编号分别为J1、J2、J3三个沉降基准点,埋设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

2、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由建筑施工方按照建筑物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进行布设,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的特点,调度中心共布设了8个沉降观测点,泵房共布设6个沉降观测点,维修车间及清毒间各布设4个沉降观测点。

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3个永久性的基准点(J1,J2,J3……),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30米外的坚固地方,本次采用独立高程系统。

(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1、观测仪器: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载下的沉降情况,为此沉降观测应使用DSZ3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

2、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3、精密水准仪应符合相应技术参数,尤其是i角的检验,校正,i角不大于4秒,在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参数均能满足观测要求。

4、每次观测应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

5、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视线长度宜为20~30m,比一般精密水准测量所固定50m短,视线高度不宜地域0.3m。

6、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1小时内;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7、测站要求

视线长度≤50米、前后视距差≤1.0米、前后视距累积差≤3.0米、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5米。

8、测站观测限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3.0毫米、基辅分划读数差≤0.4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0.6毫米(说明:

由于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严格,本次测量各项要求均按二等水准规范执行)。

当观测监测点时,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须为偶数站。

9、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

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确定观测顺序、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

10、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同时应及时向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汇报。

11、提供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的成果报告。

(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醒目警示。

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本次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30米外的坚固地方,经分析,该区域地基已属稳定。

2、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沉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3、按设计要求的沉降观测点位置,在建筑物底板及首层完成后进行埋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点位宜选在建筑物外侧剪力墙或柱子外侧,便于进行观测处。

观测点的埋设参照(图1沉降观测点布设大样图)

4、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响,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图1沉降观测点布设大样图

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有关异常情况。

7、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

8、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五)施测方法

(1)基准点联测:

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2)沉降观测:

观测前首先选择确定合理的观测顺序,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

同一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间的高程差,即为该点本次观测的沉降量。

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1、沉降观测成果表;

2、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3、沉降观测的沉降量曲线图;

4、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五、质量控制措施

该项目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质量检查验收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做出准确评价。

2、质量检查验收应依据下列规定进行:

项目委托书或合同书及委托方与测量方达成的其他文件;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依据的技术标准和国家政策法规。

3、对于所有变形观测记录和计算、分析结果,应进行两级检查;

4、对于需要提交委托方的变形测量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应在两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验收。

提交的成果应为验收合格的成果;

5、检查验收情况应形成记录,并进行归档。

六、观测点的保护

(一)基准点的保护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能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如遇到可能对基准点造成损坏或破坏的情况时,现场各方面就事先与观测单位联系,以便具体确定基准点的保护或调整方案。

(二)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且复杂的测绘工作,沉降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破坏往往会导致沉降观测工作的中断。

因此沉降观测点的妥善保护是沉降观测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场各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配合观测单位,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或相关各方,并对施工人员加强常识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必要时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法,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确保沉降观测点的长期和稳定保存。

XX有限公司

二0XX年八月

篇三:

沉降观测技术工程设计书

1.1工程概况

********二期项目位于***省****县*****内,南临****路、西至****线、北至***路、东至****线、西北面为地税局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工程分为2A、2B期。

2A期包含19~20栋、21~22栋、26~27栋、28~29栋、30~31栋共10栋高层住宅,1栋会所,室外工程及其他有关配套工程;2B期包含15~16栋、17~18栋、23~25栋、32栋共7栋高层住宅、地下车库、室外工程及其他有关配套工程。

****二期总建筑面积184337.38㎡。

该工程地下室为15~16#、17~18#、19~20#、21~22#、23~25#、26~27#、28~29#、32#栋塔楼的地下一层的联结体,面积28230㎡。

1.2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XX)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XX)

3、由***市****县城市规划局提供的二个高程控制点Ⅱ30237、Ⅰ90007

4、由**********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项目施工图纸

5、***********沉降点分布施工图、总说明图、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技术约定等

2沉降观测的设备配备及组织机构

2.1仪器设备

根据工程的需要,本项目需配备下列仪器设备。

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DINI电子水准仪

4100906

0.3mm/km

1

2

铟瓦精密条码水准尺

12403,12449

2米

2

3

对讲机

T5

2KM/5W

2

4

5m刚尺

1mm

2

所用仪器、设备都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仪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保养、并不好记录。

2.2人员配备

测量工程师2人(****、****)、施测配合人员2人(****、****)、资料员1人(****);(具体人员配备已满足工程要求为准)

加入人员表格

3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周期

3.1监测内容

本次安排的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数量及相关的监测目的和监测方法如下表所列,沉降点位均布置在单体一层结构墙、柱+50cm以上。

监测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布置位置

布置数量

监测目的

监测方法

1

15#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9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2

16#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9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3

17#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9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4

18#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9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5

19#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5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6

20#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6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7

21#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8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8

22#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8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9

23#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9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10

25#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9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11

26#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5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12

27#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5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13

28#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8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14

29#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8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15

30#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8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16

31#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8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17

32#栋沉降

一层结构墙、柱上

14

监测主体建筑物沉降

水准测量

合计

137

3.2监测方法及周期

3.2.1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

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应依据施测方案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观测次数与时间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本工程在建建筑观测周期为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封顶后1月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如果出现长时间连续降雨、基础四周大量积水等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入逐日观测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沉降速度≥2.0mm/d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沉降速度≥1.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

各个阶段的复测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3.2.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除特殊要求外,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如果最后2个观测周期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d,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d,即可终止观测。

否则,应继续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

4建筑物沉降观测

4.1采用高程系统

采用黄海高程系统,以基准点Ⅱ30237的绝对标高为51.370m,Ⅰ90007的绝对标高为50.630m,(基准控制点、及基准点布置图如下)

附施工场地附件控制点图(由甲方提供的)

4.2基准点布设原则

1)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即在施工场地周围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的位置布设点位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编号为BM1—BM3。

工作基点布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的位置,并每半年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2)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3)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4.3基准点的埋设、保护及测量

1)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闭合水准测量测设,并埋设3个高程基准控制点。

(基准控制点标示图、保护示意图及水准线路图如下)

基准控制点标示图:

基准控制点保护示意图:

基准点闭合水准路线示意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