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0906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第4节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

伴性遗传基本原理和方法

1、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2、萨顿在研究蝗虫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时,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种关系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B.如果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一条染色体缺失,则杂合子可能表现隐性性状

C.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形成配子时,基因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也减半

D.基因型为XAYa的个体,A基因来自母方,a基因来自父方,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3、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也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4、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单独存在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5、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模式图,I为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为非同源区段。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I区段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B.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

C.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

D.位于I区段上基因的遗传后代性状表现不会有性别差异

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

7、现有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父亲与女儿均患病、母亲与儿子正常。

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病为显性遗传,则女儿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父亲

B.若该病为隐性遗传,女儿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C.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父母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该病无论显、隐性遗传,该患病家族中四人基因型都不相同

8、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其叶型有宽卵型和倒卵型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纯种植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宽卵型♀x倒卵型♂→子代雌株全为宽卵型,雄株全为宽卵型

实验2︰倒卵型♀x宽卵型♂→子代雌株全为宽卵型,雄株全为倒卵型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倒卵型植株

9、女娄菜(2N=46)为XY型性别决定植物,其高茎与矮茎受基因E、e控制,叶片的颜色绿色与金黄色受基因F、f控制。

某研究小组用一对表现型均为绿色高茎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绿色高茎

绿色矮茎

金黄色高茎

金黄色矮茎

3

1

3

1

5

2

0

0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女娄菜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__________条染色体。

2.据表可知,基因E、e和F、f遵循____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

的雌雄绿色女娄菜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表现比例不同,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为了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有各种表现型的纯合子、杂合子可供选择)。

①用__________(写表现型)个体进行杂交,将子代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培养。

②结果与结论︰

若子代中有雌植株,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若子代中无雌植株,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10、女娄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类型属于XY型且控制株色(D、d)和控制叶形(E、e)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都缺失同一条染色体(含D或d的染色体)的植株杂交,结果如图。

已知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植株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雌雄配子成活率极低且相等,缺失一对常染色体的植株不能成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D、d和E、e遵循__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子代绿色阔叶雌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子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雌雄配子成活率正常,缺失一对常染色体的植物不能成活。

那么

中绿色阔叶雌:

绿色窄叶雄:

紫色阔叶雌:

紫色窄叶雄为_______________。

(4)若上图两个亲本中只有一方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另一方是正常的纯合子。

利用该亲本再进行杂交实验,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中雄性植株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

11、已知某XY型性别决定昆虫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其中已知酶E能转化基础白色前体W转变成黄色前体物质Y,设酶E由A/a控制合成。

而B/b控制合成的酶只能作用于物质Y令其再次变色。

两对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

现有杂交实验如下,请回答问题:

P(一对两只昆虫)

F1

黑白条纹♀×黑♂

黑♀︰黑白条纹♀︰白♀︰黑♂︰白♂=3︰3︰2︰3︰5

黑白条纹♀×白♂

黑白条纹♀︰白♀︰黑♂︰白♂=3︰5︰3︰5

(1)前体物质Y为黄色,但是该昆虫中几乎没有黄色个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B/b的显性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

(2)第一组亲本中黑白条纹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子代白色雄性个体有______种基因型。

(3)b基因突变成b1基因后,产生了黑黄条纹雌性个体,根据之前的研究和该黑黄条纹个体的性状,可以推测b1基因_________(填“能/不能”)控制合成与物质Y结合的蛋白,_________(填“能/不能”)使物质Y变色。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b1基因与a基因同时纯合时致死,从而使上述黑黄条纹雌性和杂合黑色雄性的杂交产生的F1中雄性个体数量少于雌性,则F1中白色雄性个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

12、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

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

(1)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亲本(纯系)

子一代

实验一

白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实验二

黄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

实验三

黄羽雄性×白羽雌性

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

实验四

白羽雄性×黄羽雌性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①实验二中,亲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BYW,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②实验三和实验四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推测:

亲本中白羽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

(2)科研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并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

将纯系的栗羽和黑羽进行杂交,F1均为浅黑羽(不完全黑羽)。

随机选取若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统计F2羽色类型及比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表中结果均为雏鸟的统计结果):

F2羽色类型及个体数目

栗羽

浅黑羽

黑羽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573

547

1090

1104

554

566

①依据____________,推测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

②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推测黑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在上述实验中,F2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③根据F2的实验结果推测,H/h与Z染色体上的B/b和Y/y基因存在相互作用,黑羽与不完全黑羽的出现是在___________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________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________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

13、鸡的羽色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b控制,鸡的羽形雄羽和母羽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H、h控制。

母鸡只能表现为母羽,公鸡既可以是雄羽也可以是母羽。

现用两只母羽芦花鸡杂交,F1表现型为芦花母羽母鸡:

非芦花母羽母鸡:

芦花母羽公鸡:

芦花雄羽公鸡=2:

2:

3:

1。

请回答:

(1)鸡的羽色和羽形遗传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禽类养殖中要识别刚孵出的小鸡性别是很困难的,但是很易区别它们的羽毛是芦花的还是非芦花的。

试提出一个能在孵化后立即鉴别出性别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F1代母羽母鸡与雄羽公鸡随机交配,则后代出现雄羽鸡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想更多获得非芦花雄羽公鸡,应选择F1中_______母鸡和________公鸡相互交配。

其后代公鸡中出现非芦花雄羽的比例是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白眼基因无论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当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时,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中比例均为1︰1,A、C错误;白眼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性状应与性别有关,其中B项是最早提出的实验证据,故B正确,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B、如果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一条染色体缺失,则杂合子可能表现隐性性状,这会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C、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形成配子时,基因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也减半,这会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D、基因型为XAYa的个体,A基因来自母方,a基因来自父方,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这会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的Y染色体就比X染色体长,A错误;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来红绿色盲的女儿,但有可能生出来红绿色肓的儿子,B正确;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配子中只含X染色体,雄配子可能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错误;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D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I区段为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Y染色体上没有,所以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B正确;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Y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所以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C正确;位于I区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基因型为XaXaX×XaYA的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D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Ⅱ片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B正确;Ⅲ片段上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其控制的遗传病只有男性患者,C正确;X、Y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D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实验1︰宽卵型♀与倒卵型♂杂交,子代均为宽卵型,说明宽卵型对倒卵型为显性性状;实验2︰纯种的倒卵型♀与宽卵型♂杂交,子代雌株与父本相同,全为宽卵型,雄株与母本相同,全为倒卵型,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宽卵型对倒卵型为显性性状,B正确,C错误;若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实验1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雌雄株的基因型依次为XBXb、XBY,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雌雄株的基因型依次为XBXb、XbY,即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A正确;实验1子代雌(XBXb)雄(XBY)杂交的后代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XBXb,不会出现雌性倒卵型植株,D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1.24;2.自由组合;E、e位于常染色体上,F、f位于X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

;①纯合的金黄色高茎雌株和纯合的绿色高茎雄株;②

解析:

1.根据题意,女娄菜(2N=46)为XY型性别决定植物,如果对女娄菜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46-2)

2+X+Y共24条染色体。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子代雄性和雌性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没有性别差异,说明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高茎为显性性状;子代雄性中绿色︰金黄色=1︰1,但雌性均为绿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说明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且绿色对金黄色为显性;由于E、e位于常染色体上,F、f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基因E、e和F、f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子代雌性中高茎︰矮茎=5︰2,即

雌性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中50%致死,导致的雌雄绿色女娄菜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表现比例不同,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

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为了获得更明确的结论可设计如下实验︰用纯合的金黄色高茎雌株(

)和纯合的绿色高茎雄株(

)个体进行杂交,将子代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培养;若子代中有雌植株(

),则基因型为

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中无雌植株,则基因型为

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D、d位于常染色体上,E、e位于X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合理给分)

2︰2︰1︰1全是绿色植株,无紫色植株(回答全是绿色植株即可)

解析: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d位于常染色体上,E、e位于X染色体上,即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故D、d和E、e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代的基因型为DXeXe和dXEY,则子代绿色阔叶雌的基因型为DdXEXe、DXeXe,子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dXEXe、dXeY。

(3)如果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雌雄配子成活率正常,缺失一对常染色体的植物不能成活。

那么DXeXe和dXEY杂交,亲本DXeXe产生的配子为1/2DXe、1/2Xe,亲本dXEY产生配子为1/4dXE、1/4dY、1/4XE、1/4Y,则

中1/4绿色阔叶雌:

1/4绿色窄叶雄:

1/8紫色阔叶雌:

1/8紫色窄叶雄,即绿色阔叶雌:

绿色窄叶雄:

紫色阔叶雌:

紫色窄叶雄2︰2︰1︰1。

(4)如果图中亲本中只有一方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假设是亲本中雌性植株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XeXe和ddXEY,由于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雌雄配子成活率极低,后代中雌雄个体都含有绿色植株和极少数紫色植株;如果亲本中雄性植株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XeXe和dXEY,后代中都含有D基因,全是绿色植株,无紫色植株。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B/b基因会使黄色物质Y变色共显性AaXBXb四能不能1/15

解析:

(1)前体物质Y为黄色,但是该昆虫中几乎没有黄色个体,说明B/b基因会使黄色物质Y变色。

根据分析可知,B/b的显性表现形式是共显性。

(2)分析表格可知,子一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且比例为3:

3:

2:

3:

5或3:

5:

3:

5,说明两对基因传递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根据分析可知,控制将黄色物质进行转化成其它颜色的基因(B或b)在X染色体上,根据后代出现了黑白性状分离,说明该个体控制酶E的基因型为Aa,且根据分析已知B和b同时存在为黑白条纹,所以第一组亲本中黑白条纹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黑色雄性的基因型为AaXBY,根据子代雄性个体中黑:

白=3:

5,可推知雄性中只有A和B同时存在才为黑色,否则为白色,所以子代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aaXBY、aaXbY共四种。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雌性中A-XBXb为黑白条纹,A-XBXB为黑色,其它基因型为白色。

b基因突变成b1基因后,产生了黑黄条纹雌性个体,说明既有转化形成的黑色,又有部分黄色未转化成黑色,即存在B基因,还存在另外突变的基因,所以可以推测b1基因能控制合成与物质Y结合的蛋白,不能使物质Y变色。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b1基因与a基因同时纯合时致死,则黑黄条纹雌性(AaXBXb1)和杂合黑色雄性(AaXBY)的杂交产生的F1中致死个体为aaXb1Y,所占比例为1/4×1/4=1/16,所以F1中雄性个体数量少于雌性,则F1中白色雄性个体(aaXBY)占的比例为(1/4×1/4)÷(1-1/4×1/4)=1/15。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ZByZByZbYZbY在F2的雌性、雄性中这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型之比相同hhZBYZBY或hhZBYW6BY白羽

解析:

(1)①依题意可知:

只有当基因B与Y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栗羽,只有当基因B与y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黄羽,实验二中的双亲均为纯合子,因此栗羽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YW,黄羽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yZBy。

②只有当基因B与Y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出栗羽。

在实验四中,黄羽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yW,与白羽雄性亲本杂交所得子代中出现了栗羽雄性,该栗羽雄性的基因型应为ZByZbY,说明白羽雄性亲本必然含有基因Y,由此可推测亲本中白羽雄性的基因型为ZbYZbY。

(2)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

在F2的雌性个体中,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都是=547∶1104∶566≈1∶2∶1,在F2的雄性个体中,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都是=573∶1090∶554≈1∶2∶1,而且在每一种羽色中,雌性∶雄性均约为1∶1。

由此可见,在F2的雌性、雄性中这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型之比相同,说明黑羽性状的遗传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与性别不相关联。

②由题意“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可知:

黑色为隐性性状。

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则黑羽的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

在上述实验中,F1的基因型为HhZBYZBY、HhZBYW,F2的基因型有3(HH、Hh、hh)×2(ZBYZBY、ZBYW)=6种。

③由于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所以黑羽与不完全黑羽的出现,是在B基因存在的条件下,黑羽h基因影响栗色Y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通过后代羽色可以尽早的确定鹌鹑的性别,分别定向饲养,以提高生产效率。

以黑羽雌性(hhZBYW)和白羽雄性(hhZb_Zb_)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hZb_W、ZBYZb_,雌性均为白羽,雄性均为黑羽,因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白羽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遵循”控制羽色和羽形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用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子代中公鸡都是芦花的,母鸡都是非芦花的1/4非芦花母羽芦花雄羽1/8

解析:

(1)鸡的羽色和羽形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为控制羽色和羽形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

(2)禽类养殖中要识别刚孵出的小鸡性别是很困难的,但是很易区别它们的羽毛是芦花的还是非芦花的。

子代非芦花斑均为母鸡,芦花鸡是公鸡,所以若要使子代的全部个体都能通过性状判断性别,则亲本应选择芦花斑纹与非芦花斑纹进行杂交,而且是芦花斑纹母鸡和非芦花斑纹公鸡杂交,其子代中公鸡都是芦花的,母鸡都是非芦花的。

(3)两只母羽鸡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雄羽,由此可见雄羽对母羽是隐性。

若用H、h表示相关基因,根据后代公鸡中母羽︰雄羽=3︰1,可知亲代的雄鸡和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Hh和Hh,子一代的母鸡基因型为HH、Hh、hh,比值为1:

2:

1,全部表现为母羽,所以交配时母鸡所产生的配子中H:

h=1:

1。

子一代的公鸡基因型为HH、Hh、hh,比值为1:

2:

1,其中公鸡基因型为hh时表现为雄羽。

故让母羽母鸡与雄羽公鸡,后代雄羽鸡(即基因型hh的公鸡)的比例为1/2×1/2=1/4。

(4)若想更多获得非芦花雄羽公鸡hhZbZb,应选择F1中非芦花母羽母鸡hhZbW和芦花雄羽公鸡HhZBZb相互交配。

其后代公鸡中出现非芦花雄羽的比例是1/2×1/4=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