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00472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docx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

第十一章教育研究论文写作

教育研究论文是反映教育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文本,是教育研究成果的最终反映形式。

撰写教育研究论文是教育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何将研究中获得的成果以社会能够接受的形式简洁明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研究者具备撰写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第一节教育研究论文的作用和类型

研究论文是研究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后写出的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研究文章,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

它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丰富的类型。

一、教育研究论文的作用

撰写教育研究论文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展示研究价值,取得社会承认

教育研究工作者只有撰写并发表反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研究论文,才能展示研究的价值,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如果研究者进行的一定的教育研究活动,但最终没有撰写研究论文,就不可能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承认,其价值也无从体现。

研究者只有在研究的最后阶段,认真撰写研究论文,并在一定范围交流或公开发表,才能使其价值得以展示,被社会有关方面承认。

2..促进教育实践的改进

无论是应用研究的研究论文,基础研究的研究论文,一经发表,就或多或少会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就会使教育实践得以改进。

教育研究论文交流的范围愈广,对教育实践的促进作用就愈大。

3.促进学术交流与教育科学的发展

研究者通过积极撰写教育研究论文,并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可以互相争鸣研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丰富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使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论文写作能力,是教育研究者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

提高教育研究论文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或方法,就是写作实践,即经常从事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

通过撰写教育研究论文本身,可以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育研究论文的类型

教育研究活动是复杂的,研究的方式是多样的,反映教育研究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研究论文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教育研究论文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

1.经验性研究论文和思辨性研究论文

经验性研究论文

经验性研究论文也被称作研究报告或事实型研究论文。

经验性研究论文是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概括和总结,是以具体的事实、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的论文。

这类论文有比较固定的写作结构,要求清楚、具体地描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常见的教育研究报告有:

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内容分析报告和教育故事等。

这类研究论文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必须建立在系统的经验事实材料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这类论文中对于说明经验事实材料获取的过程与方法尤为重要。

思辨性研究论文

思辨性研究论文也被称为哲理型论文或学术论文。

这类论文是以议论文的形式,通过理性的分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来证明和解释问题的研究论文。

这类论文是“靠逻辑说话”的,逻辑自洽或自圆其说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由于这类研究论文不需要系统的经验事实材料,没有“科学”方法,论文结构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结构。

2.定量研究论文和定性研究论文

根据研究的性质不同,教育研究论文可以分为定量研究论文和定性研究论文两大类型。

定量研究论文

定量研究论文是定量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表达文本。

定量研究是用“数据说话”的,因此定量研究论文必须说明数据是如何取得的。

定量研究论文主要以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及其讨论为主要内容,数量化、表格化、逻辑性强是其表达结果的主要特征,论文的格式十分规范且相对固定,论文的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界限十分分明。

常见的定量研究论文有实验研究报告、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结构性观察研究报告以及内容分析研究报告等。

定性研究论文

定性研究论文是定性研究或质性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表达文本。

定性研究是以对语言文字资料的分类描述和解释为主要特征的。

定性研究论文在结构上,既无严格的规范,也没有十分固定的格式,弹性较大。

在内容上,描述和分析、资料与解释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明显。

而且一般来说,定性研究论文的篇幅要比定量研究论文的篇幅长,报告中所体现的主观色彩也较重。

3.学术性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研究论文

我国学者风笑天指出:

根据研究论文读者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研究论文或报告分为学术性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研究论文两大类。

这两类研究报告在撰写要求及风格上有所不同。

大体上,用作专业杂志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往往比较紧凑、严格。

在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方面需要比较详细的描述,特别是样本抽取、变量测量、资料收集等等细节。

资料分析部分相对广泛,但对结果的讨论部分则相对谨慎。

而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或实际工作部门的研究报告则对研究过程的介绍十分简短。

这种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常常采用比较直观的统计图、统计表等形式表示出来,并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政策建议部分在研究报告中也十分突出。

第二节教育研究论文的一般结构

教育研究论文并无一成不变的统一形式。

但我们还是可以概括出它的一般结构。

所谓教育研究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指构成教育研究论文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或“部件”。

对于用于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和用于申请学位的教育研究论文来说,论文的一般结构略有不同。

学位论文的一般结构,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规定。

这里主要讨论用于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的一般结构。

教育研究论文的一般结构包括:

论文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题注、注释或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要求以最少的文字,简明扼要、准确地告诉读者自己阐述的是什么问题或观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论文题目的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题目有论题式和论点式两种类型。

论题式题目是最常见的论文题目类型。

论题题目就是主要指明研究的主题或内容范围。

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研究者在研究讨论什么问题。

如:

李如密的《教学美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探析》;陈振华的《试析新课改以来教师语言的若干变化》。

论点式题目就是以研究论文的中心观点作为论文的题目。

主要表明论文的主要观点。

如南纪稳的《教学论是关于教学的事理之学》;郝文武的《教育:

主体间的指导性学习》。

拟定教育研究论文题目要考虑一下几点:

(1)题目用词要准确,要能正确反映论文的内容或主题,避免文题不符。

(2)文字要简洁、精炼,不宜过长。

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3)注意新颖独特,引入注意,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确定题目时,在保证准确的同时,尽量考虑采取一些独特、新颖的方式,使读者感到好奇,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如“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地位的三维思考”。

其中,“三维思考”就有一定的独特性。

如用“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地位之我见”就显得一般、平常。

当然,不能为了新奇而牺牲准确性。

(4)实证性研究报告的论文题目也可将研究方法包含于其中。

如程素萍,王聪仙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元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牛振海的《齐齐哈尔市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等。

2.作者署名

署真名和单位。

如属集体成果,可署集体名称。

一般还需写明单位及邮编。

3.摘要

摘要即研究论文的内容提要。

它以高度概括、简练的语言扼要地介绍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或分析视角)和研究结论。

长度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摘要的主要作用是方便读者尽快了解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详读研究论文全文。

论文摘要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结论。

在研究论文摘要的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是把摘要写成了简单的引言,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研究的结论。

例1:

肖龙海,苏正旺在《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一文中的摘要如下:

【中文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与发展,探究性学习将不断向学科课程渗透,成为各学科基本学习方式之一。

在目前的实践中,探究性学习往往被狭义地理解为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或把探究性学习仅局限于活动课程,这样就不可能全面揭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研究结果表明:

提问题、找答案、共分享的探究性学习及其基本操作程序,比较适合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与学习效果,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2:

南纪稳在《教学论是关于教学的事理之学》一文中的摘要如下:

[摘要]教学作为一种动态性的价值存在,是一种人为的,且是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人在做、所做的事的存在,即“人事”存在。

作为“人事”存在的教学存在的基本性质决定了:

教学论是关于教学的事理之学。

教学事理学相应地是由相互联系的教学价值规范、教学科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技术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教学价值规范研究表明教学的应然性;教学理论研究规定着教学的可能性;教学方法技术研究制约着教学的现实性。

写作摘要的常见错误是把摘要写成了引言或绪论。

如学生的习作《论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论文摘要:

[摘要]“终身学习”的思想的提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教学的现状,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迫在眉睫。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把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封闭性基础上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和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具体性表现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4.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够正确反映研究论文的内容和主题以及研究特点的词语,一般3——5个词为宜。

关键词的作用是便于资料文献的计算机储存和检索。

例1:

徐文彬的《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学科问题研究》一文中的关键词为:

课堂教学;本原性学科问题;问题驱动;理论探讨;实践尝试

例2:

郑宏尖的《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

意义、内容和途径》中的关键词为:

世界遗产教育;中小学;传统文化

书写关键词,要注意不要把“词”写成“句子”

如有学生在《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中写出了如下的关键词:

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和加强自身的修养

5.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研究论文的主体部分。

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所写的研究论文其主体部分的结构有所不同。

定量研究的研究论文,有比较固定的、相对统一的结构,而定性研究,即质的研究的研究论文正文结构则相对自由,弹性较大,这些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6.题注

题注并不是研究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题注是对本研究的有关说明。

如果研究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一般需要通过题注加以说明。

如: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题注一般写在论文第一页的下面,以脚注的形式出现。

题目本身可以附上注释号或星号。

例如:

(脚注)本文是教育部社政司基金项目《基础教育新课程框架下有效教学的理念、特点与策略研究》(02JA880026)的阶段成果之一。

7.注释或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引用他人原话或对有关重要概念的补充说明。

注释的形式有多种:

页末注(脚注)、行间注(夹注)和文末注等。

发表论文常采用文末注(学报也使用夹注)。

对于引用他人观点或话语的注释一般应包括:

序号、作者、书名或论文题目、[文献类型标识]出版社(有时还需写出出版地)或刊物名称、出版日期或期刊号、页码等。

引用专著文献的注释内容:

作者(责任者)、题名(著作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例1: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22.

例2: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著,胡伟译: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14.

引用期刊文献的注释内容:

作者、文献名称、文献类型标识、刊物名称、出版年份、卷期、页码(有些期刊不要求写出页码)。

例1:

张广君,张建鲲.教学论:

走进生活与超越现实[J].教育研究,2006,

(1)

例2: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

(2)

引用网络文献时,需要写明网址、上传日期和引用日期。

例1:

2005-01/06(引用日期:

2006-5-21)

转引自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6.

例2:

2005-01/06(引用日期:

2006-5-21)

常用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研究报告R、标准S、专刊P、其他Z。

参考文献是在撰写研究论文过程中所参考过的重要文献。

发表论文仅有引文注释,且采用尾注时,注释与参考文献等同。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作用是:

一方面证明论文所引资料的翔实性;二是方便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

因此,注释或参考文献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

第三节定量研究报告的正文结构与写作

这类研究报告主要包括:

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主要指问卷调查);结构性观察研究报告;内容分析研究论文等。

实证研究报告有相对固定的论文正文结构,主要有:

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分析;结论或小结。

一、问题的提出

实证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常常用“问题的提出”,或“研究背景”,或“绪论”等作为小标题。

这一部分主要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缘起作背景说明。

它主要交代以下事项:

(1)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对问题的叙述要清楚。

(2)研究此问题的缘由、重要性以及前人在这方面已做的研究。

对前人研究的评述要有理有据,简明扼要,使读者能明晰而概括地把握问题的理论背景和社会背景,从而产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3)本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

如果有研究假设的,要清楚地加以表达。

例:

下面是程素萍、王聪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元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的第一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

元阅读理论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一个成熟的读者能同时存有两种不同的认知视线,其一,是对阅读的直接对象———读物的认知;其二,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

所谓元阅读,指的就是后者。

欧美近年来的阅读教学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元阅读及其培养的研究,布朗(Brown&Compione,1979)和安德森(Andre&Andersm1978—1979)等人认为:

选择和学习主要的概念、利用课文中的逻辑结构、阅读时的自我提问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西方新的教学研究的潮流要求阅读中元认知技能的训练在自然情景中进行,帕林克萨和布朗(Palinesar&Brown,

1984)的训练在自然教学环境中取得了同在实验室条件下一样的成效。

可见,元认知训练已被成功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国外元阅读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中小学的阅读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革命性的意义。

它导致的是阅读教学中立足点的根本转变,即从仅仅关注阅读认知过程(主要是对读物的认知),到不仅重视阅读过程,同时也重视对读者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阅读,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使学生“自能读书”,而元阅读训练恰好有助于这个目的的实现。

然而,在操作层面上,该如何结合正常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开展阅读策略训练,这是我国广大教学实践工作者面临的实际困扰。

为此,本研究拟通过构建阅读策略和元阅读策略相结合的训练模式,探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的方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指导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实证研究论文的第二部分常常用“研究过程与方法”,或“研究方法步骤”,或“方法”,或“研究设计与方法”作为小标题。

该部分主要交代以下方面的内容:

1.研究对象

除了文献研究外,其它教育研究都要和人打交道。

因此,在研究论文中必须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做出比较详细的说明。

主要是关于研究总体和样本的详细说明,诸如抽样方法,样本来源,人数及构成等。

如果是实验研究,还要交代是如何把被试分入实验组和控制组的。

2.研究变量与研究工具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要考虑哪些变量,为了收集这些变量的数据要使用什么量表、调查表或仪器设备,这些都要交代清楚。

人所共知的量表、调查表或测验工具不必详细说明,但专为此研究设计的量或问卷调查表则有必要详细说明,介绍其主要内容。

如果有必要对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作说明。

如果是实验研究,还应结合变量的说明,交代采用哪种实验设计。

3.研究步骤

说明研究具体怎么进行。

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清楚确切地说明控制什么条件,注意什么事项,如何施加自变量的影响等。

例:

下面是刘华山在《关于高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的第二部分摘录。

二、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1.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

2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武汉市一所普通高中三年级五个班级学生共219人,其中2个文科班,学生77人;3个理科班,学生142人。

女生126人,男生93人。

3调查工具。

本项调查采用的工具为“青少年外显自尊测量问卷”、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青少年外显自尊测量问卷”为东北师大博士生张林参考前人有关量表编制而成。

该量表包含整体自尊、学业自尊、人际自尊、身体自尊、品德自尊、家庭自尊6个方面或6个维度,共35个项目。

项目以l-5五级计分。

以上6个方面各自包含的项目分别为9个、5个、6个、5个、5个、5个。

6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分别为0.865,0.738,0.734,0.776,0.769,0.724。

各维度所属项目对该维度变异的解释率在44.28%-53.15%。

因各个维度包含的项目数不相同,为了便于被试在问卷各维度上进行个体内比较,本研究以各被试在每个维度所有题目上得分的平均分作为该被试在该维度上的得分。

对调查对象抑郁水平的评定采用ZungW:

W.K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

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以l--4四级评分,并以被试在各题上得分之和作为该被试抑郁水平的指标。

对调查对象焦虑水平的评定采用zungW.W.K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计分方法与抑郁自评量表相同。

研究程序

施测由笔者及学生课任老师共5人分头主持,3项问卷一次同时实施。

统一发放问卷,当场统一收回问卷。

共发出问卷246份,收回有效问卷219份,有效回收率89%。

.统计分析利用SSPS11.0完成。

三、研究结果

实证性研究论文中的研究结果是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直接整理分析而得到的结果。

和研究的结论是有所区别的。

这部分常常用“实验结果”,或“调查结果”,或“观察结果”,或“文献调查结果”等作为小标题。

有时可以把研究结果和分析讨论合并在一起,则可以用“调查结果与分析”或“观察结果与分析”等作为小标题。

该部分主要是客观地介绍统计结果,即把对原始数据资料统计后得出的结果,以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出来。

图表的设计要清楚、简明、合理,以便读者对统计结果能一目了然。

对得出研究结论有重要作用的数据可以用文字略加描述说明,但不应加入自己的主观见解,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下一部分对此结果的讨论中。

(如果把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合并在一起,则另当别论)另外,一些非数据性的结果,例如被试的口头报告、行为表现也在这部分列出。

例:

下面是程素萍、王聪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元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关于“研究结果与分析”内容的部分摘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微机上采用SPSS11.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一)阅读理解中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中测平均数的差异检验表明:

经阅读策略训练后,阅读策略训练班的成绩明显地高于对比班的成绩。

三个班优等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说明这种训练对优等生作用不大。

三个班中、差生之间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1),经两两对比后,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中、差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实验1班和对比班,实验2班与对比班之间的中、差生差异显著(p<0.01,P<0.05),说明这种阅读策略训练对中等生有用,对差等生也有用。

表1:

中测三个班不同水平学生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SSdfMSFP

组间19.7529.880.56P>0.05

组内688.533917.65

总变异708.2941

组间669.802334.5423.13p<0.01

组内1692.221714.46

总变异2361.319

组间187.75293.876.43p<0.01

组内423.132914.59

总变异610.8831

 

四、讨论

讨论一般是从告诉读者你从研究中掌握了什么开始。

一开头就以明确叙述的方式说明研究假设是否得到证实,或者明确回答研究论文第一部分所提出的研究问题。

该部分要根据统计数据,推论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有的还可进一步阐述个人见解。

这些见解因所研究的问题不同而不同,它可能是对理论性或规律性东西的探讨,也可能是解决实践性、现实性问题的对策。

如果所得出数据结果说明的不只是一个问题,就应对各个问题(它们都是属于所研究的问题下的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讨论中所分析原因、规律和阐述的个人见解是研究的目的,是该研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的价值的集中体现,故必须认真下工夫,把深思熟虑的思考结果奉献给读者。

而不是对数据作表面的、牵强附会的解释。

有时还需要讨论自己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讨论将自己的研究结论进行推广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所受到的限制。

有时候,该部分也可与结果合并在一起。

例:

下面是程素萍、王聪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元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讨论内容的部分摘录。

四、讨论

(一)关于实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阅读策略和元阅读策略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有明显提高。

Schunk研究表明,学习能力感与学习策略本身的可训练性很强,只要方式适当,就一定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就优生而言,阅读策略训练阶段的效果不明显,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领悟和自发获得了部分阅读策略,本实验与他们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部分有一定的重复。

但由于他们以往策略的使用不是很系统和有明确意识的,所以第二阶段的元阅读策略训练使他们的阅读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就差生而言,阅读策略训练效果明显,是因为他们在训练中掌握了阅读的有效方法,从而获得了直接的效果。

元阅读训练效果不明显,是因为差生的知识基础和元认知能力都差,如果要求他们在对知识加工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加工,就会造成心理能量消耗过多,因而影响训练效果。

因此,倘若用他们已熟悉的旧知识进行元认知训练,那就可以避免心理能量使用过度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就中等生而言,训练效果好是因为他们主观上体验到了阅读策略训练和元阅读策略训练的效果,他们相信训练的有效性并能坚持应用训练的策略,这种自我效能感和较多的自我调节的参与更促使了他们成绩的进步。

可见,提高元认知能力是克服策略利用缺陷的有效方法。

策略训练的效果一直是策略研究中关注的话题。

Flavell认为有两种策略缺陷:

一种是产生性缺陷,即不能自发产生策略;另一种是利用性缺陷,即知道策略但不能有效运用。

为此,本研究探讨和揭示的克服策略利用缺陷的策略训练方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或小结(或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该部分以条文形式和简洁的语言列举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

这些结论是对于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对上一部分所讨论的内容的简要概括。

如果是针对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分析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这部分是对分析讨论的小结,所以这部分篇幅较短,字数较少。

例:

下面是刘华山在《关于高中生自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