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主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0124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经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经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经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经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经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经主2.docx

《水经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经主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经主2.docx

水经主2

作者:

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

【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①。

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②云:

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③,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④,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⑤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⑥,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⑦,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

《山海经》曰:

夏后⑧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⑨,是请生。

居山上,在丹山⑩西。

郭景纯云:

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注释】

①巫峡:

长江三峡之一。

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

②郭仲产:

南朝宋尚书库部郎,撰有《襄阳记》《南雍州记》等。

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④颓岩:

颓落的岩石。

所余:

所剩余的。

⑤非惟:

不仅仅。

⑥偕:

同,等同。

衡:

即衡山,五岳中的南岳。

主体部分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和衡山、衡阳两县境内。

疑:

即九嶷(yí)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⑦就:

靠近。

霄汉:

天空。

⑧夏后:

大禹的儿子启,夏朝的国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⑨其衣有血者执之:

郭璞云,不直者则血见于衣。

⑩丹山:

即巫山。

丹阳:

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

行:

出嫁。

高唐之阻:

一作“高唐之姬”。

行雨:

游移的雨滴。

【译文】

江水继续东流,穿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以疏通江水。

郭仲产说:

按《地理志》,巫山在巫县县城西南,但现在县城东却有巫山,或许这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

江水穿过山峡东流,经过新崩滩。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处山崩,晋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

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达数十丈。

现在滩上有很多巨石,圆的如饭箩,方的如房屋,都是从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腾怒吼,所以叫新崩滩。

崩塌后留下的石峰,与许多别的山岭相比起来,显得还是相当高峻的。

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与岷山和峨眉山一争上下,与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围相连的群山,都是高入青云,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们的高下。

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涂的居处。

《山海经》说:

夏启的臣子孟涂,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涂的住所来告状,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迹的人抓住,决不滥杀无辜,而有好生之德。

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

郭景纯说:

丹山在丹阳,属巴郡。

丹山西就是巫山。

此外,赤帝的女儿也住在这里,就是宋玉所说的天帝的小女儿,名叫瑶姬,她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结成灵芝。

这就是所谓居于高唐险阻处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飘荡的云,向晚她是游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阳台下面。

次日一早,楚王起来一看,果然像神女所说的一样,于是就为她修建庙宇,称为朝云。

山峡从起点到终点长一百六十里,称为巫峡,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原文】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①,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②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③,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④,虽途迳信宿⑤,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⑥,回望如一矣。

【注释】

①黄牛山:

与下文的“黄牛滩”,均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②色:

形状。

③成就:

形成。

分明:

清晰逼真。

④纡(yū)回:

回旋,环绕。

⑤信宿:

两三日。

⑥纡深:

回环幽深。

【译文】

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山下有滩,叫黄牛滩。

南岸峰岭层叠而起,最外重的高崖间有一块岩石,形状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色黑,牛色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是人迹不到的地方,也就无法去看个究竟了。

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

所以行人编了一首歌谣说:

清晨从黄牛起程,晚上在黄牛栖身,三个清晨又三个晚上,黄牛还是这般模样。

歌谣是说水路迂回深曲,回头眺望时,仿佛总是还在同一个地方。

【原文】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①,《宜都记》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②。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③,山谷传响④,泠泠⑤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⑥言: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⑦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⑧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⑨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迭崿秀峰⑩,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

①西陵峡:

长江三峡之一。

西起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

为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②形容:

形状。

像类:

相像类似。

③至清:

极其清越响亮。

④响:

回声。

⑤泠泠(1ínɡ):

形容声音清越。

⑥山松:

即袁山松,名一作崧,东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曾任宜都太守。

⑦书记:

书中记载。

⑧曾无:

全无,没有一个。

⑨践跻:

亲自登临。

⑩迭崿(dié’è):

重重叠叠的高崖。

秀峰:

高峻的山峰。

固:

的确。

难以辞叙:

很难用言辞描叙。

离离蔚蔚:

浓密茂盛的样子。

霞气:

彩霞和云气。

表:

外边。

弥习弥佳:

越看越美妙。

习:

反复,屡次。

信宿:

两三天。

履历:

经历,经过。

惊:

惊喜,惊异。

【译文】

江水又东流,经过西陵峡。

《宜都记》说:

从黄牛滩往东进入西陵境内,到峡口的百里左右航程中,山水环绕曲折。

两岸高山峻岭层层叠叠,不到正午或夜半,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岩石色彩缤纷,形状常常很像某种事物。

树高林密,经冬常绿不凋。

猿鸣声极其清越,山谷里回声荡漾,久久不绝。

所谓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

常听人们说,峡中水流险急,书中的记载和口头的传闻,都是讲述身临险境时的可怕情景,以此来相告诫,却没有人谈到这里山水之美的。

待到我亲身踏上这片土地,一到这里就满怀欣喜,这才相信耳闻总不如亲见了。

那层叠的崖壁、秀丽的峰峦,奇形怪状,姿态万千,实在难以用笔墨形容;林木参差,郁郁葱葱,高与云霞相接,仰观山色,俯视倒影,愈看愈感美妙,流连游赏了两天,不觉乐而忘返;平生亲眼所见的景物,没有像这样壮丽的了。

我一边为自己能一睹这样的奇观而高兴,一边又想,山水如果有灵,那么千秋万代之中能够得到一个知己,也该感到惊喜了!

【评析】

《经》文说“入南郡界”,又说“过巫县南”。

秦置南郡时,巴东确隶南郡。

但巫县在今四川巫山县,所以此卷是从今四川东部开始,江水在峡谷中奔流。

《水经注》全书中的几篇绝妙佳文,都在这一卷之中。

郦道元虽然没有到过这些地方,但是他博览目击者的记叙,经过他的精心选择、细致加工,写出了让后人百读不厌的千古文章。

[下一章>>][返回目录▲]

 

一、原文:

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

“二滩相去二里。

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qin)崟(yin),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因名曰人滩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

二、翻译: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说:

“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常高大,几十步远的山上,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

因此叫做“人滩”。

三、点评:

铺写景物,片语只字,妙绝古今。

 

作者: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

自,由。

  2.小丘:

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

走。

  5.篁(huáng)竹:

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

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

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

发出声响。

  7.乐: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

砍伐。

取:

这里指开辟。

  9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

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

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

格外,特别。

清冽:

清凉。

清,清澈。

冽:

凉。

  12.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

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

用。

为:

作为

  13.近岸:

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

弯曲。

以:

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

水中高地。

  17.屿:

小岛。

  18.嵁:

不平的岩石。

  19.岩:

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cī)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

大约许: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

在空中。

皆:

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下,向下照射。

布:

照映,分布。

澈:

透过。

  24.佁然不动:

(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

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俶(chù)尔,忽然。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

迅疾。

  27.乐:

玩乐。

  28.潭西南而望:

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斗: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蛇行:

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

势:

形势。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

犬牙:

像狗牙一样。

差:

交错。

 其:

那。

  31.不可知:

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àng)幽邃:

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寂寥:

寂静寥落。

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深远。

凄:

(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

(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

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认为。

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

停留。

之:

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而:

表顺承。

去:

离开。

  35.吴武陵:

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

共同游玩的人。

游:

游玩。

者:

……的人。

  37.龚古:

作者朋友。

  38.宗玄:

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

跟着同去的。

隶:

附属,随从。

而:

表修饰。

从:

跟随,动词。

  40.二小生:

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

年轻人

  今义:

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

离开。

乃记之而去;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

听到。

闻水声;

  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

停留。

不可久居;

  今义:

住。

  5、可,古义:

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

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

映。

  今义: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

允许。

  8、佁(yǐ)然:

古义:

呆呆的样子。

  今义:

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3、清:

(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过清。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看见。

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

  

(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

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

  (3)把。

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

同游者。

  10、环

(1)玉环。

如鸣佩环;

  

(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

(1)作为。

全石以为底;

  

(2)成为。

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

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

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

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

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虚词的用法

  而:

1.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表承接,连词)

  乃: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

1.卷石底以出(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因为)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4.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佚名《裳裳者华》

©2015古诗文网|古诗大全诗句大全古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元曲精选

古诗文网词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