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9960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docx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

作者:

杨华   发布时间:

2005/08/1713:

41:

47

  一、概述

  乙二醇(EthyleneGlycol,简称EG)又名甘醇、乙撑二醇,外观为无色澄清粘稠液体,分子式为C2H6O2,分子量为62.07,凝固点-11.5℃,沸点197.6℃,相对密度1.1135(20/4℃),折光率1.43063;溶于水、低级醇、甘油、丙酮、乙酸、吡啶、醛类,微溶于醚,几乎不溶于苯、二硫化碳、氯仿和四氯化碳。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像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用途十分广泛。

  乙二醇重要衍生物有两类,一类是聚乙二醇,它包括二甘醇、三甘醇和高分子量聚乙二醇等;另一类是醚、酯和醚-酯。

  乙二醇最大的用途是用来生产聚酯,其次是防冻液,还有一些是用作溶剂。

乙二醇包括一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通常所说的乙二醇为一乙二醇(MEG),占收率的88%。

  在世界MEG产量中,有55%用于生产聚酯纤维,16%用于生产聚酯(PET)树脂,15%用于生产防冻剂,6%用于除冰液和表面涂料,还有8%用于其他用途。

产品分为纤维级、工业级和防冻剂。

  二、国外生产与消费情况

  1.生产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聚酯市场消费的急剧增长,带动了世界乙二醇行业的发展。

1993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约960.0万吨,1996年增加到约1120.0万吨,2001年生产能力达到约1433.0万吨,2002年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到1565.3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470.5万吨,约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30.1%;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144.2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9.2%;南美地区的生产37.0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4%;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87.8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6%;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65.5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0.6%;日本的生产能力为91.0万吨,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8%;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的生产能力为406.8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6.0%,其它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47.1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9.4%。

Dow化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家,2002年生产能力达到199.0万吨,约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2.7%;其次是沙特阿拉伯的Sharq公司,生产能力为85.0万吨,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4%;再次是Shell公司,生产能力为81.0万吨,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2%。

2002年海外乙二醇的订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2002年国外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情况(万吨/年)

生产厂家名称

生产能力

美国BASF公司

27.0

美国DOW化学公司

112.5

美国Eastman化学公司

10.0

美国Equistar公司

26.0

美国Foemosa公司

30.0

美国OldWorld工业公司

31.5

美国PGGlycol公司

33.0

美国Shell公司

48.0

美国Huntsman公司

37.0

加拿大Dow化学公司

52.0

加拿大Shell化学公司

40.0

墨西哥Pemex公司

12.5

墨西哥Poliolos公司

11.0

墨西哥Idesa公司

20.0

巴西OxitenoNardeste公司

25.7

巴西Oxiteno公司

2.5

委内瑞拉Praica公司

8.8

罗马尼亚Arpechim公司

2.5

罗马尼亚Petrobrazi公司

2.4

比利时BASF公司

35.0

比利时Ineos公司

29.0

德国BASF公司

2.2

德国BP公司

15.0

德国Clariant公司

14.0

荷兰Shell公司

13.0

荷兰Dow化学公司

13.0

英国Dow化学公司

20.0

西班牙IQA公司

8.5

波兰Orlen公司

11.0

土耳其Petkim公司

10.0

保加利亚Neftochim公司

10.0

俄罗斯Nizhnekamskneftekhim公司

13.5

俄罗斯Orgsyntez公司

3.5

俄罗斯Petrokam公司

6.5

俄罗斯Sibur公司

15.0

斯洛伐克Slovchemia公司

4.2

伊朗石化公司

10.5

科威特Equate公司

35.0

沙特阿拉伯Sharq公司

85.0

沙特阿拉伯延布石化公司

35.0

印度信赖公司

37.0

印度尼西亚GT石化公司

20.0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

30.0

日本催化合成公司

21.0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

23.0

日本日曹-丸善化学公司

17.0

马来西亚Optimal公司

36.5

新加坡乙二醇公司

12.5

韩国湖南石化公司

36.0

韩国三星通用化学公司

8.0

韩国现代石化公司

37.5

中国台湾台塑公司

30.0

中国台湾东方联合化学公司

20.0

中国台湾南亚公司

30.0

中国台湾人造纤维公司

13.0

  2.拟建扩建情况

  2003~2006年期间,世界上有许多生产厂家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新建或扩建装置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地区。

世界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见表2。

表2世界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万吨/年)

公司

生产能力

科威特Equate公司

2004

62.0

中国台湾人造纤维公司

 

30.0

中国台湾南亚公司

2004

65.0

沙特阿拉伯基础产业公司(SABIC)

2005

62.5

伊朗国家石化公司

2006

40.0

中海油-壳牌公司

2005

32.0

信赖工业公司

2005

30.0

扬子-巴斯夫公司

2004

30.0

泰国烯烃公司

 

30.0

台湾东联化学公司(OUCC)

2006

50.0

壳牌公司

 

30.0

  预计到2006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250.0万吨。

  3.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2002年世界乙二醇的消费量约为1270.0万吨,其中55.0%用于生产聚酯纤维,18.0%用于生产聚酯树脂(PET),6.0%用于生产聚酯薄膜,3.0%用于生产其它树脂,14%用于生产防冻剂,4.0%用于生产其他产品。

预计2001~2006年世界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5.2%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1615.0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年均增长率将为3.8%和2.6%;中东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18.0%,亚洲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5.3%。

2001析和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乙二醇消费构成情况见表3所示。

表3 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乙二醇消费构成情况(%)

用途

美国

西欧

日本

世界

防冻液

26.0

25.0

10.0

14.

聚酯纤维

24.0

32.0

60.0

55.0

聚酯树脂

34.0

28.0

15.0

18.0

聚酯薄膜

4.0

0.0

0.0

6.0

其它树脂

3.0

0.0

0.0

3.0

其他用途

9.0

15.0

10.0

4.0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上世界乙二醇产需基本平衡,但北美和中东地区乙二醇产能的过剩,将会使得今后世界范围内乙二醇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从全球乙二醇产需平衡看,中东地区、加拿大、美国仍将是世界乙二醇主要的出口地区和国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产量增加很快,严重过剩,已经超过北美地区而成为世界最大的乙二醇出口地区。

另外,从世界的消费趋势看,乙二醇用于聚酯生产的比例在逐年增长。

  亚洲是世界乙二醇的主要消费地区,也是世界上乙二醇贸易量较大的地区,其消费量占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的50%以上,但该地区的产量却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消费,每年都得大量进口。

随着亚洲地区大型乙二醇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亚洲地区乙二醇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随着亚洲聚酯工业的飞速发展,预计到2005年亚洲乙二醇的消费量将达到约800万吨,供需仍有很大的缺口,到2007年以后供需矛盾才会有所缓解。

  2001年世界乙二醇消费量约1190万t,1995-2001年世界乙二醇消费年均增长率为6%,其中1998年消费增长率高达12%,2001年降至最低,仅为3.1%。

2002年全球乙二醇生产出现了好转,供应趋紧。

预计2001-2007年世界乙二醇需求年增长率为5%,2004-2005年世界乙二醇年需求量约1500万t,缺口50多万t,2007年世界乙二醇将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聚酯瓶消费市场,近年来聚酯瓶消费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2000年美国乙二醇消费结构中,聚酯瓶占34%,防冻剂占26%,聚酯纤维占24%。

美国的防冻剂市场疲软,呈逐年下降趋势。

纤维市场增长缓慢,仅为2%,纺织品业务基本转移到亚洲。

世界聚酯消费结构及预测,见表4。

表4世界聚酯消费结构及预测%

年份

1995

2000

2010

纤维

70.1

68.4

62.5

18.5

24.3

30.4

薄膜

69

54

71

其他

45

19

-

合计

100

100

100

  北美是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乙二醇生产及出口地区,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40%。

2000年以来,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美国经济发展减缓等因素导致乙二醇产需疲软,一些装置被迫停产,开工率降低,乙二醇消费量和出口量都低于传统水平。

2000年美国乙二醇消费量197.6万t,比1999年减少30.6万t;出口量54.8万t,比1999年减少10.3万t。

预计美国将逐渐退出出口市场,到2010年将变成净进口地区,进口主要来自南美,加拿大仍有少量乙二醇出口到亚洲地区。

预计2000-2005年,美国乙二醇需求增长率为2.7%。

  2000年西欧乙二醇需求量150.4万t,贸易量49.9万t。

因为西欧没有原料优势,近年各乙二醇生产商几乎无扩能和新建动向,同时减少了把环氧乙烷转化为乙二醇的业务,大量进口来自于中东及其他地区低价乙二醇,近两年进口量已经翻番。

预计2000-2005年西欧乙二醇需求增长率为4.7%。

  亚洲是世界乙二醇的主要消费地区,近年乙二醇消费增长率为6%,2000年亚洲乙二醇消费量545万t,约占世界消费量的一半。

其中韩国消费量125.6万t,占亚洲消费量的27%;中国台湾地区消费量105.9万t,占23%;日本消费量87.14万t,占19%。

由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聚酯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了亚洲乙二醇的发展。

预计2005年,亚洲乙二醇需求量为730万t,生产能力580万t/a,按开工率90%计算,缺口208万t。

  亚洲是世界乙二醇贸易量最大的地区。

除中国大陆外,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是亚洲乙二醇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

200年韩国进口乙二醇64.7万t,出口22.2万t,出口较上年翻番。

台湾进口55.8l万t,出口不大。

2000年台湾地区乙二醇新装置投产,2001年进口锐减了40%。

日本进口量不大,2000年进口4.5万t。

出口量相对较大,1999年达到29.08万t,因三菱装置停产,2001年出口减少一半,仅10.2万t。

由于日本乙二醇生产没有原料优势,加上较高的劳动力成本,预计日本将逐渐退出出口市场。

  2000年中东本土消费乙二醇约38万t,出口量约150万t,中东已超过北美成为世界最大乙二醇出口地区。

预计2000-2005年,中东乙二醇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6.8%。

  近年来,国外许多厂商纷纷兴建乙二醇生产装置,详见表5。

表5新建乙二醇的生产厂商及能力

国家

公司

生产能力(万t/a)

开工日期

科威特

Equate

34.95

1997

韩国

Hyundai

19.98

1997

韩国

Honam

12.03

1997

巴西

Oxiteno

7.99

1997

印度

Reliance

12.03

1997

加拿大

Dow

5.9

1998

美国

Huntsman

8.17

1998

美国

UnionCarbide

11.96

1998

中国

Yangzi

4.99

1998

印尼

YGP

12.03

1998

沙特阿拉伯

Sabic

79.9

2000

加拿大

Shell

39.95

2000

委内瑞拉

Mobil-Pequiven

39.95

2001

  三、国内生产与消费情况

  1.生产情况

  我国乙二醇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开始采用的传统的氯乙醇水解法,即利用氯乙醇与碱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再由环氧乙烷水解制得乙二醇。

此方法的缺点是能耗大,产品纯度差,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崛起,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1975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首次引进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公司)氧气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进而生产乙二醇技术,于1977年建成一套6.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

1974年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从法国引进德国Huls公司空气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技术,建成4.4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1989年改用美国UCC公司纯氧氧化法专利生产技术。

随后,上海石化公司、吉联公司、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和北京东方化工厂等先后引进美国SD公司的纯氧氧化法生产技术建成乙二醇生产装置;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等先后引进美国Shell化学公司的纯氧氧化法生产技术建成乙二醇生产装置,使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装置有10套,2001年总生产能力约为96.0万吨,2002年总生产能力约为107.6万吨,生产工艺大部分采用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再经液相非催化水合制得乙二醇。

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公司,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生产厂家有6家,生产能力合计为74.7万吨,约占我国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69.4%;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生产厂家有5家,生产能力合计为32.9万吨,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30.6%。

扬子石油化工公司26.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装置,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24.2%;其次是上海石油化工公司,2002年2月改扩建后生产能力达到22.5万吨/年,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20.9%。

再次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生产能力为15.9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4.8%。

目前我国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6所示。

表6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情况(万吨/年)

生产厂家名称

生产能力

环氧乙烷技术来源

备注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8.0

SD氧气法

1998年7月扩产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

6.0

UCC氧气法

原为Huls空气法,1989年改为UCC氧气法

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6.0

Shell氧气法

2000年扩产

吉林石油化工公司

15.9

SD氧气法

1996年投产,2002年扩产

北京东方化工厂

4.0

SD氧气法

1996年投产

扬子石油化工公司

26.0

SD氧气法

1999年投产

上海石油化工公司

22.5

SD氧气法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10.0

SD氧气法

1996年投产

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

4.2

SD氧气法

1996年投产

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

5.0

SD氧气法

1996年投产,2002年圹产

合计

107.6

 

 

  近些年我国乙二醇的产能及产量增长情况见表7。

表7 近年我国乙二醇的产能及产量增长情况单位:

万吨

年份

生产能力

产量

1995

52.3

45.61

1996

81.3

55.89

1997

83.8

69.68

1998

85.8

74.97

1999

89.4

84.38

2000

89.4

90.75

2001

89.4

80.75

2002

89.4

91.06

2003

 

96.93

  从表8不难看出,1995年至2001年间,我国乙二醇的产能和产量呈增长趋势,其产能年平均增长率为9.35%,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25%。

表8近年来我国各乙二醇生产厂家的产量情况(万吨/年)

生产厂家名称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10月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7.19

5.63

8.08

6.34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

5.95

3.72

4.07

3.48

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4.11

3.94

3.79

3.37

吉林石油化工公司

10.98

11.74

13.78

14.34

北京东方化工厂

4.99

4.20

4.60

3.50

扬子石油化工公司

23.39

19.55

19.63

15.35

上海石油化工公司

13.11

11.47

17.42

16.20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10.96

10.24

9.53

7.94

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

4.51

3.99

3.94

4.15

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

4.59

5.02

4.39

4.97

  由于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消费,因而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拟将现有的乙二醇生产能力扩建到30万吨/年装置,原计划2003年底建成投产,但由于各种原因推迟到2004年;上海石化公司拟新建一套38.0万吨/年的乙二醇生产装置,预计2005年底建成投产,届时该公司的乙二醇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吨/年,成为我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家;南京-扬巴公司拟新建1套3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预计2004年建成投产;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拟在南海新建一套32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预计2005年投产;江苏省太仓拟新建6.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宁波美国协和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拟将新建12.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新疆拟建10.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道化学天津乙烯项目拟建30.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预计到2005年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40.0万吨,将在一定程度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

  由于垂青近在眼前的祖国内地市场,中国台湾多家相关企业已决定在未来4年内扩产乙二醇。

其中,台湾南亚集团目前已增加30万吨新年产能力;台湾东联化学公司也计划在台湾高雄兴建年产50万吨乙二醇装置,这将使东联乙二醇总年产能力提高到75万吨,而这座新装置的投产时间计划为2006年;台湾另一家乙二醇生产商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年产40万吨乙二醇装置,同时还将关闭1条陈旧的生产线。

  中东作为低费用生产地,也将在未来几年增加对中国的供应量。

沙特阿拉伯乙二醇出口到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增长。

  2.消费情况

  我国乙二醇下游聚酯生产企业在全国各地区都有分布,但以华东和华南较为集中。

乙二醇生产企业一般以本地区市场为主,少部分有跨地区销售,华东和华南市场的不足部分由进口补足。

1995年至2001年间我国乙二醇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在以23.11%递增,远高于其产能年平均增长率为9.35%和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25%的增长速度。

为满足其供需平衡,每年的乙二醇进口量也在相应地递增。

近年来国内乙二醇进出口量及表观消费量情况见表9。

表9近年来国内乙二醇进出口量及表观消费量情况单位:

万吨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1995年

20.54

>0.46

>65.69

>1996年

23.06

>0.08

>78.87

>1997年

19.93

>2.36

>87.25

>1998年

32.77

>0.52

>107.22

>1999年

56.69

>0.01

>141.06

>2000年

104.9

>0.01

>195.64

>2001年

>159.71

>0.23

>240.23

>2002年

214.57

>3.19

>301.99

>2003年

249.27

>2.34

>346.2

  2001年中国乙二醇进口量已跃居世界首位,超过韩国和中国台湾省。

在2002年进口的产品中来自加拿大的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25.79%,来自韩国的进口量约占20.91%,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约占10.63%,来自中国台湾的进口量约占9.63%,来自日本的进口量约占7.35%。

  我国乙二醇的消费构成中,90%用于生产聚酯树脂,其中大部分用于纤维,小部分用于片基、薄膜与瓶子,大约10%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聚酯多元醇等。

因此,近些年我国聚酯行业的迅速发展也是带动乙二醇发展主要因素。

  3.需求预测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2001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万吨,达到240.23万吨,比2000年增长约22.8%;2002年表观消费量突破300万吨,达到301.99万吨,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乙二醇消费国家,消费量比2001年增长25.7%,1997-2002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7.88%。

2003年表观消费量进一步增加到346.20万t,比2002年增长约14.64%。

  目前,我国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等,2003年的消费量结构为:

83.8%用于生产聚酯产品,16.2%用于生产防冻液和其他产品。

  近年来,我国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薄膜等)生产发展很快,2000年生产能力只有约595.0万吨,2002年增加到约1102.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35.4%,2003年达到1264万吨,生产厂家有近百家,聚酯主要的生产厂家见表10。

表10 聚酯主要生产厂家(万吨/年)

厂家

生产能力

江苏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108.0

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40.0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

38.7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6.5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35.0

厦门翔鹭纺纤有限公司

32.0

广东开平涤纶企业集团公司

30.0

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26.0

天津石化公司

20.0

以及洛阳石化公司

20.0

  2002年我国聚酯产品的产量约为776.1万吨,按每吨产品消费0.34吨乙二醇计算,共消费乙二醇约264.0万吨,消费量约占国内乙二醇总消费量的87.4%。

  受市场需求和高额利润驱动,近年来我国聚酯工业呈现超高速发展势头,年产能力由2000年的595万吨迅速发展到2003年的1264万吨。

其中,大型企业有38家,合计年产能力为512.5万吨,产能超过30万吨的企业有5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