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9976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

200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这句话是()提出的。

A.庄子B.孟子c.苟子D.孔子

2.王逸的《楚辞章句序》是对()《离骚传》的推衍和发展。

A.班固B.司马迁c.刘安D.王充

3.曹丕认为“文人相轻”的原因是()

A.文人的嫉妒心理B.文人受到政治的摆布

c.文人根据自己的长处攻讦他人的短处D.文人之间不团结

4.陆机的《文赋》论文章体式,一共涉及到()种文体。

A.4B.6c.8D.10

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

A.艺术准备B.艺术想象c.篇章结构D.文辞修饰

6.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是()

A.《诗品》B.《文心雕龙》c.《诗式》D.《六一诗话》北宋欧阳修

7.《与李生论诗书》的作者是()

A.皎然B.钟嵘c.司空图D.王昌龄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B.韩愈《答李翊书》

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李商隐《上崔华州书》

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曾引“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盐酸之纠此句原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B.韩愈《答李翊书》

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10.《岁寒堂诗话》的作者是()

A.张戒B.王安石C.严羽D.欧阳修

11.《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B.明代的竟陵派

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

12.“(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由()提出。

A.苏轼B.欧阳修C.李清照D.秦观

13.张炎评词的标准主要包括()宋末元初“清空说”

A.意趣高远、雅正、古朴B.意趣高远、协乐、清空

C.意趣高远、雅正、清空D.雅正、协乐、古朴

14.《录鬼簿>的作者是()记录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

A.陶宗仪B.钟嗣成元C.贾仲明D.朱权

15.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认为()立主脑

A.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

B.曲家创作以曲辞为主,不必计较宾白

C.《琵琶记》与《拜月亭》同为封建教化的好教材

D.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才是戏曲创作的主流

16.刘大槐是桐城派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方苞的“义法”论,同时又开启了后来的()的古文理论。

A.戴名世B.王夫之C.王士稹D.姚鼐

17.《红楼梦》第一回中曾对()提出批评。

A.《金瓶梅》B.才子佳人小说C.三言两拍D.《情史》

18.现存收集古代谣谚最为完备的书为()

A.《古谣谚》B.《山歌》C.《挂枝儿》D.《古诗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9.《毛诗序》说: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其中第二个“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的文论家是___曹丕___________.

21.《诗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南朝作家钟嵘___________。

22.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_______创作主体论_________问题,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

23.《与元九书》是白居易诗论的纲领,其中“元九”指的是_____元稹.

24.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里说: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________”,表现了对艺术境界的独特理解。

25.严羽论诗以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____诗有别趣_____,非关理也”。

26.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有“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其中“老阮”指___阮籍___.

27.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诗歌领域掀起了一个“___诗界革命______”运动,其中成绩卓越者当属黄遵宪。

28.鲁迅署名令飞发表了《___人间之历史_》,该文反映了鲁迅早期的文艺思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29.文质彬彬

文质”说,孔子在《论语·雍也》云: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重视中起着主导作用。

本词语形容人表里如一,表面和心里相互协调。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

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

“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30.滋味说

钟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明确提出以“滋味”论的诗歌评论家,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

他认为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提诗之至也”。

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审美范畴。

是钟嵘用来作为衡量诗歌作品的重要尺度.钟嵘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明确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评论家.他认为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钟嵘的"滋味"说是古代文论中的基本审美范畴.

南北朝产生的一种关于诗歌的审美要求。

陆机《文赋》:

“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张衡《怨篇》,诗典可味”。

均为以“味”言诗。

在这里“味”乃指诗歌的一种艺术效果。

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始言“滋味”: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钟嵘时代,五言诗正蓬勃兴起,渐渐取代四言诗的地位。

与四言相较,五言诗增大了诗歌表现的容量,更利于表达复杂的情感与事物。

钟嵘从理论上推崇五言诗,并认为它最有滋味,乃是诗歌发展之必然。

滋味因此而成为重要的诗论标准。

联系当时诗歌创作,钟嵘提出滋味说,实有所针对,东晋时,玄言诗泛滥,影响所及,至于南朝。

钟嵘认为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即指玄言诗侈谈玄理,有悖于诗歌审美规律。

于是他标举滋味,实乃使诗歌回归正途之举。

滋味说的主旨便是使诗歌具有它本应具有的审美感染力。

他说:

“于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钟嵘提倡滋味说,与他对诗歌创作抒情特征的把握直接相关。

他认为: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各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可见,在他看来,诗歌的作用在于表达情感。

情感外现于诗就变成了“滋味”,供人玩味、体验。

后世皎然、司空图、严羽一派诗论受钟嵘滋味说影响甚巨。

31.“工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是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32.有我之境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又说: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

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关系的有关论述。

34.简析《论衡》品评作者的标准。

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他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批判“好谈论者增益事实,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论衡?

对作》)。

王充认为有“真”才有美,而“真美”又是和“善”分不开的。

只有高度真实的文章和著作才是有益于世的。

而虚妄之作是必然毫无实用价值的。

王充强调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做到表里如一,内外相符,这就为文章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标准,为文章做到文质彬彬指明了方向。

35.简述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的具体内容。

陈子昂革新诗歌的主张是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

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

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

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

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

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

亦即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总之,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加上他的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

他的“兴寄”、“风骨”说理论为后人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36.简述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所提出的复古主张的内涵。

37.简析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艺术境界的认识。

王夫之的诗歌创作理论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

他认为诗歌意境的构成莫不由情、景两大元素:

“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

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

”他从气为世界本原的哲学观出发,认为情、景之间有必然的感应关系“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

二者的结合是必然的。

《姜斋诗话》中这样的论述很多,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中的情、景是彼此互相依傍,缺一不可的。

他更进一步深入考察,提出诗歌中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妙合无垠”,结合得天衣无缝,无法分别,这是最高境界;其二是“景中情”,在写景当中蕴涵着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感到有景物形象在。

总之情景互相融合才能构成诗歌的意境美。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试述陆机对文学创作构思过程的系统论述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要问题。

《文赋》开篇就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陆机着重强调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内容,老庄虚静的精神境界可以诱导作者进入排除纷扰、全神贯注的创作状态;加之作者有胸罗万卷的学养储备,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生动地描绘了“精骛入极,必游万仞”的构思活动情状,这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语言文字的物质化的全过程。

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

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

为了寻找最精彩,最能充分地表现构思中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入地,无所不至。

并且,它还应当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在谈艺术构思时,陆机注意到了灵感的作用,他认为灵感之获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应当顺乎自然。

39.试析欧阳修关于文与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