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8945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docx

高考语文真题课标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担忧:

快速、大规模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情感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祠堂、乡村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情感和记忆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留住乡愁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时空条件下产生新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一项是(3分)

A、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内涵并非一成不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我们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变形,只有量身定做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风干羊肉溢出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尤物——清洁水和清洁美艳在清洁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布料,如果有了中意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

库尔马家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是我们最新进晃着金色碎点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

“不要让公公知道啊?

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

”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老妇人,“叭”地亲一口:

“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这就是我!

”穿衬衣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

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吧?

是这样,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

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地方裁掉,用同样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注意力,让他们在美愉悦里一改平日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生活感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含意.(5分)

6、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平均价值作为固定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提升和精神核心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年份是2001年,最高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年份是2014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两项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拉动是非常重要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关键所在.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作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殿试中获得第一名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长恨:

指作者长诗《长恨歌》.

秦吟:

指作者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

雅正诗篇.

伏:

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情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境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监管,使得滥竽充数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3分)

A、今天参观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宝库.

B、传统文化中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老人常说,看一个人吃相,往往会暴露他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艰苦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辉煌成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太阳能与风能①,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匹配性.常见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在既有风又有太阳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是欢度春节时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高考语文全国3卷参考解析

1、C

2、C

3、B

4、B

5、①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从事裁缝职业辛苦程度充分理解;②从裁缝职业联想到其他职业,理解了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辛苦和劳累,从而唤起对自己从事职业热爱,理解了踏实辛苦劳动重要意义.

6、①人物对话适当使用方言词,地方色彩较浓厚.比如写到年轻媳妇做裙子,提醒别让自己公公知道,说公公知道了要“当当嘛”;

②叙述语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年轻媳妇用三只鸡来换裙子,作者说“我们要鸡干什么?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③叙述语言如同拉家常,温和朴实之中又有深厚情味.比如“裁缝活不算劳累,就是他麻烦”,“但是后来……几乎全村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7、B

8、BC

9、

(1)依托博物馆藏品,可以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展开科研活动.

(2)可以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学者、教师,成为地区文史研究中心.

(3)通过对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衡量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并根据变化研究观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4)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第二课堂”,发挥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优势.

10、D

11、C

12、A

13、

(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大臣去做还不行吗?

为何还要出使呢?

”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佑时大臣,上奏挖司马光墓.

14、CD

15、

(1)对自己文学才华自信.

(2)对自己有才无任遭遇不平、无奈.

16、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7、D

18、A

19、C

20、

(1)在昼夜和季节上存在着互补性

(2)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3)白天和晴天由光力发电装置发电

21、

(1)限制燃放不一定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

(2)限制燃放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22、写作

命题特点: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亲切真实,有感可发,有话可说

解题建议:

(1)整体把握:

材料回顾高考恢复40年,谈及高考为国选才卓越成就,激扬梦想个人成长,学生可畅谈自己对高考看法和自己参加高考感受.

(2)审题要求:

审题要求中没有提及“不要脱离材料含义和范围作文”,可见在理解材料基础上,学生选择空间更大.

(3)命题要求:

务必注意到,副标题已确定,主标题自拟.

(4)文体要求:

虽然文体不限,“我看高考”重在“看”,故议论特点更为突出;“我高考”重在个人经历体验,写记叙文更容易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