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8557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docx

芦溪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二

芦溪中学高三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

(二)

芦溪中学高三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

(二)

命题人:

倪斌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憔悴/精粹炽热/翅膀掩耳盗铃/前合后偃

B.气概/慷慨伺候/恩赐琳琅满目/甘霖普降

C.提防/河堤诤友/贞烈不屑一顾/歌台舞榭

D.寥廓/寥落偌大/懦弱千载难逢/载笑载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褴褛通谍热腾腾茫刺在背声名鹊起

B.纪实缘分一番话风驰电掣蛛丝马迹

C.寒喧赋予城皇庙食不果腹渔翁得利

D.精简幅射醮水笔鸿篇巨制各行其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德国汉学家南因果9月18日在德国《青年世界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行为是企图窜改领土历史。

B.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指在农村地域中出现城市的形态,由于拥有工商业的就业机会或良好的社会服务和生活环境,大量非农人口逐渐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聚集,从而引发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建筑形式与布局肌理等方面出现城市形态特征。

C.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分层指导,因为各班学生良莠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耿帅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经过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B.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C.在验收结果通报会现场,袁隆平院士又一次郑重地表达了力争在90岁以前实现水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新目标的坚定决心。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一个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的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

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

它更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独具特点的哲学观,一种人文价值与思路,一种乐生的、务实的、注重此岸性的生活态度,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克服现代某些弊端的思路。

  中华文化,首先是汉字文化。

它重整合,重大概念,重万事万物间的关联,重书写与万事万物的统一。

它不是着力于塑造人格神,而是追求终极概念——理念之“神”。

追求自高而低、自低而高、自大而小、自小而大的思维秩序与社会秩序。

中华文化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文化。

它强调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秩序的理想,主张克制无限竞争与不断膨胀的欲望,强调人生而有之的伦理义务,强调敬天与天人合一。

这虽然有它的不足,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创新,但同时,它维护了中华大国的延续与统一,帮助中华民族度过了重重难关,以充满活力的姿态进入了21世纪。

而且,今天看来,它对于回应恶性竞争、欲望膨胀、生存压力与飞速发展中的浮躁心理等种种“现代病”,是有启迪意义的。

同时,中国文化又具有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取向。

它较易与迅猛发展的现代性接轨,它接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路,较少那种仇视现代性、敌视科学技术的心理与不求上进、消极懒惰的人生态度。

地球不能垄断,文化不可单一,中华文化,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督教文明等现代世界主流文化的最重要的参照系统之一。

  文化的软实力,关键在于它的有效性,我所说的有效其含义是: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给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

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覆盖与影响的人,友善起来,聚拢起来。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走过曲折的道路,经历了痛苦的文化危机与文化骚乱,同时我们已经并正在靠拢上述的四点文化期许。

我们正在克服面临急剧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所产生的紧张、困惑、焦虑与进退失据,我们一定能够做到文化兴国,为后世子孙并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1月2日,有删节)

5.下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东方文化,它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影响面巨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并享有很高的声誉。

B.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经曲折,它面临过严峻挑战,曾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如今它已走出落后的阴影,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

C.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独具特点的哲学观及人文价值与思路,继承这种传统文化,就可以克服现代性的某些弊端。

D.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种静止的文化。

它有活力,与时俱进,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交流对话、互补互通。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汉字文化注重各种事物间的联系和统一,追求思维和社会的有序性。

B.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可也表现出了创新性不足的先天缺陷。

C.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积极进取取向使它的生命力顽强并且充满着活力。

D.中华文化作为现代世界主流文化正对基督教文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四点论述是作者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缺少有效性这一不足提出来的文化期许。

B.中华民族曾经经历过痛苦的文化危机与文化骚乱这个事实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盲目排斥异质文化,自我更新和抗逆能力不足。

C.中华民族若想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走得更自信更坚定,就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D.中华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也需要改造和发展,我们只要克服急剧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所产生的某些弊端,就一定能够做到文化兴国。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①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

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

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

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

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

“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

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公论称快。

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拷掠备至,罪定而后附律,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

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

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

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

”遂击登闻鼓②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

埙佯诺之。

达遂以闻会三法司③,鞫④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

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

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

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

成化初,修《英宗实录》,称“义士杨埙”云。

埙字景和,其先某处人。

父为漆工。

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称叹,以为不可及。

盖其天资敏悟,于书法诗格不甚习,而往往造妙,故其艺亦绝出古今也。

既不避权奸,为此义举,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

有欲授之以官者,不就,遂隐于艺以自高。

华亭张弼论曰:

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

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

若埙者,于彬无恩,于达无隙,又非言官,以图塞责也。

特以公论所激,挺身以突虎口,其不死者幸也,勇于行义何如哉!

                                (节选自明·张弼《义士杨景和埙传》)

注:

①觇(chān)卒:

密探。

觇,窥视。

②登闻鼓:

古代帝王为臣民提出谏议或申述冤情,在朝堂外设置的鼓。

③三法司:

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④鞫(jū):

审讯。

⑤齚(zé):

啃,咬。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        怙:

依仗

B.遂击登闻鼓以进进:

举荐

C.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         秩:

官品

D.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             目:

看待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达遂以闻会三法司                以勇气闻于诸侯

D.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试卷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

(4分)

(2)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

(4分)

11.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杨埙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5分,两处1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②。

【注】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祜同游酬唱之作。

②牛山句: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

“若何滂滂(泪水滂沱)去此而死乎!

”。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1)诗中的佳节是指我国传统的节。

(1分)

(2)写景的句子中“涵”字用得极好,请加以赏析。

(3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六道题)(6分)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3)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夙兴夜寐,       。

(《诗经·卫风·氓》)

(5)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6)              ,临清流而赋诗。

(陶潜《归去来兮辞》)

(7)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8)今两虎共斗,           。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孙道荣

①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

②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

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

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

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

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

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

③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

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

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

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④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冷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

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

我们和店主聊起来。

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

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

原来是账单。

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

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

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

⑤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

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

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

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⑥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

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纯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⑦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

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

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

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⑧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

让我们略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

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

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

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

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

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

⑨我无言以对。

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9期)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后文突出小村经我们的宣传发生的可喜的变化,强调舆论宣传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B.第②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

C.小说第④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的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烟的情形,真实可感,处处透露出民风的纯朴。

D.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

E.作者对这个小村庄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对村民们在现代社会竟然过着如此贫穷闭塞的生活感到惊异,一方面又欣赏村庄日不闭户的景象所表现出的纯朴民风。

16.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概述。

(6分)

17.“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8.从小说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对村庄的变化有所批评,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态度?

请结合本文简述你的理由。

(6分) 

六、(10分)

19.请根据下面报道内容,在结尾处写出调查显示的结果,并针对上述情况拟写一条公益宣传语。

(4分)

《天津日报》记者张雯婧报道,据调查数据显示:

89.4%的小学生和77.9%的中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应该提倡。

对于学习用品没有用完或用坏就更换新的,从不这样的小学生占50.1%,中学生占35.1%。

对于一些新款的文具、玩具和其他时尚物品等,选择不购买的小学生占41.6%,中学生仅占33.5%。

(1)调查结果显示:

                                     (2分)

(2)公益宣传语:

                                        (2分)

20.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为一段话。

每段不少于50字。

(6分)

(1)表现“喜悦”心情。

(2)表现“忧愁”心情。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情况。

——纪伯伦

  追踪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

——佚名

  慢慢走,欣赏啊!

——阿尔卑斯山口的路牌

我们正处在一个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出门有高速公路,我们就餐有各式各样的快餐,我们打开书报有各式各样的文化快餐,我们打开电脑更可以几分钟这内“网尽天下”。

品味上面的三句格言,感受快节奏的今天,相信你对“快”与“慢”会有较深的感受和理解。

请以“快和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两个方面也可以只写一个方面。

要求: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芦溪中学高三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

(二)

考试参考答案

1.A【解析】A项,cuì,chì,yǎn;B项,gài/kǎi,cì,lín;C.dī,zhèng/zhēn,xiè;D.liáo,ruò/nuò,

zǎi/zài。

2.B【解析】A项,通牒,芒刺在背。

C项,寒暄,城隍庙。

D项,辐射,蘸水笔。

3.B【解析】A项应改为“篡改”,“窜改”的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篡改”的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篡改”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B项“从而”一般用于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C项使用对象错误,“良莠不齐”,莠:

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

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D项褒贬误用,指日可待”是褒义词,不能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4.C【解析】A语序不当,后两个分句为递进关系,应是“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流通的商品,更是一件经过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B项,结构混乱,“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可改为“围绕高考”或“以高考为目标”;D.搭配不当,“降低”和“流通环节”不能搭配。

5.C【解析】将可能性说成必然性。

原文是为“克服现代性的某些负面弊端”“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思路。

6.D 【解析】偷换概念。

由原文“中华文化,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督教文明等现代世界主流文化的最重要的参照系统之一。

”可知,中华文化目前还不是现代世界主流文化。

7.C【解析】A理解错误,作者的这种文化期许是对所有文化而言的,并非只针对中华传统文化;B结果与原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克服某些弊端”与“文化兴国”不构成充分条件关系。

8.B【解析】进:

进言

9.A【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

B项第一个“其”代词,代袁彬,第二个“其”是表揣测的语气副词;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为“把”;第二个“以”也是介词,“凭”;D项第一个“然”是助词,用作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状态,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

10.(8分)

(1)(4分)他的同僚袁彬正直不屈,于是门达用重案陷害,严刑拷打,罗织罪名定案。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2分,“附以重情”(状语后置句式)、“拷掠(同义连用,拷打)”翻译正确各1分。

(2)(4分)我乞求把袁彬等人交给皇上来审查,希望澄清事实真相,(让)死的人没有遗憾,活着的人也安然。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2分,“庶”(表期望的副词)、“明白”(事情真相)翻译正确各1分。

11、【答案】①杨埙是一位隐于艺而又不愿为官的可敬人物,②是一位天资敏悟、有创造性的平民艺术家。

③但更主要的,他是一位有勇有谋(见义勇为且有谋略)的义士。

(答出①②中的任意一点各1分,答出③2分,大意对即可)   

12.(5分)【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B。

【答案】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评分标准】每断对两处1分,满分5分。

13.【答案】

(1)重阳(1分)

(2)“涵”,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诗人登高览江所见到的秋景倒映于江中的情景;(1分)写出了江水的澄清,(1分)江水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

(1分)

(3)既有放浪沉醉的自嘲自勉,(1分)又有世事沧桑,光阴易逝的的感叹,(1分)诗人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抑郁不平。

(2分)

14.

(1)千里共婵娟 

(2)千载琵琶作胡语 (3)未成曲调先有情 (4)靡有朝矣 (5)归雁洛阳边(6)登东皋以舒啸(7)在乎山水之间也(8)其势不俱生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6分。

有增字、减字、错字、别字或字词错位中的任意一种情况,该小题不得分。

8个小题都作答,只给前6小题评分。

参考译文:

天顺年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恃宠骄横,凡是与他意见不合的人,他就唆使密探暗中罗织罪名,逮捕、拷打他,遭刑讯者即使被冤枉,明知他没有任何证据也不敢反抗。

因此他权倾一时,说话的人都噤若寒蝉。

他的同僚袁彬正直不屈,于是门达用重案陷害,严刑拷打,罗织罪名定案。

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认为袁彬冤屈,(但)没有人敢站出来打抱不平。

京城里有一个叫杨埙的人,本是一名戍边的战士。

他平素并不认识袁彬,却为他上书说:

“正统十四年,皇上身陷沙漠,朝廷大臣都跑散逃生,只有袁彬一人,(虽然)只是一个校尉罢了,却能保护皇上的人身安全,饱受艰辛困苦。

等到皇上驾还重新称帝,授予其官职作为报酬,大家都称赞。

现在没有人奏报弹劾,不料却被投入监狱,饱受拷打,先判定罪名,然后才以律法条文胡乱强加,司法部门虽然知道他冤枉,(但)怎么敢辩驳澄明呢。

陷害袁彬于死地,虽然只是一个人,然而有伤刑罚的公正和道义的公平,人人都没有自我安全感了。

我乞求把袁彬等人交给皇上来审查,希望澄清事实真相,(让)死的人没有遗憾,活着的人也安然。

我本是一个贫民,没有俸禄官品,(但)看见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仍要)冒死上书。

”于是他打起登闻鼓来进言,仍被送交锦衣卫狱。

门达因此想全部铲除异己者,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