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7846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专题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押题专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9届全国高考生物复习建议

(1)、立足课本,巩固双基

纵观高考各种题型,不管是选择题或简答题,实验题还是综合题,无论是基础题还是创新题,虽然试题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试题必须以课本知识为载体。

高考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本。

(2)、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将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的教学工作落实到课堂复习中。

知识结构就是将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罗列起来并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知识结构的内容可以是一节一章,也可以几节几章。

知识结构的形式可以是框框、大括号形、表格或图解,也可以把每一章的知识点运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形式,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主干知识形成网络,使动态的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鲜活起来。

(3)、突出主干,贴近新课程

新课程高考试题大量使用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能够从这些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中提取有关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是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变化的研究,往往可以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以曲线、图表为载体的新课程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理解、判断和表达等能力,以及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回归教材的同时,进行难题、经典题的演练,再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

把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不同模块的知识组合,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把传统的好题与新题结合,把兄弟学校的信息题改造或摘录,精选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解题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落点。

教师要适时传授各种题型的规范答题方法,寻找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重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模式,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1.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

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

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

解析: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网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就越强,D错误。

答案:

A

2.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

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答案:

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研究

B.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

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在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五营养级

解析:

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A错误;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原理,B错误;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为食物,螟蛉和蜾蠃之间为捕食关系,C正确;食物链应该包括生产者,则在草→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六营养级,D错误。

答案:

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10%~20%的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答案:

C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有效途径是就地保护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

C.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生物多

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D.引进外来物种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

样性造成影响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其中有效的途径是就地保护,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B错误;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但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C错误;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D错误。

答案:

A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负反馈调

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有些

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答案:

C

7.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地甫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但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等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

8.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单位:

百万千焦/年)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

输入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5.0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年

C.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

解析: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A、B、C不包含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则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错误;输入总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叫储存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则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5-5=10(百万千焦/年),B错误;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2/15×100%≈13.3%,C错误;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即净同化量=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分解利用的能量=3.0+15.0+41.5=59.5(百万千焦/年),D正确。

答案:

D

9.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

C.④是指第三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

D.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答案:

A

10.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从图示看出W1为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1为流入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A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为(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答案:

C

11.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都是单向的,因此,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答案:

A

12.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

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

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

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

C

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能量都来自太阳

B.研究能量流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流动是可循环利用的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解析:

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

阳,A正确;研究能量流动特点,调节营养结构,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信息传递能调节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D正确。

答案:

C

14.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

kJ)。

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

量为a

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

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

解析:

流经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7,A错误;由图可知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人工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D错误。

答案:

C

1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案:

B

16.某河流因污水排放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水华。

通过投放以浮游藻类为食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对其进行治理,收到较好效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藻类大量繁殖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B.水域中的生物个体数量能反映群落的丰富度

C.治理后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特点未发生改变

D.植物中含有的全部能量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

类大量繁殖,使得水体缺氧,致使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而非

个体数目的多少,B错误;治理后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特点未发生改变,即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D错误。

答案:

C

1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低

B.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金龟子最多获取大象20%的能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解析:

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A错误;大象粪便中的能量是大象未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B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属于生物防治,能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抵抗力稳定性高,但恢复力稳定性弱,D错误。

答案:

C

18.某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种群数量增长都符合“J”型增长模型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C.若将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的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0.727倍

D.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害虫的种群密度,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答案:

D

19.某湖盛产鲢鱼和鳙鱼,但2015年首次爆发了水华,造成产量急剧下降。

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图

1。

图2为12年间该湖总氮(TN)与总磷(TP)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

图2 某湖2005~2016年TN和TP含量

注: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图1箭头所

指方向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B.“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2015年该湖水华发生的原因

C.控制捕捞量和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也可降低水华发生的频率

D.水华发

生时藻类、水生动物的相继死亡会加剧水体的污

染,正反馈调节可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解析:

图1中的箭头表示的是环境因素对藻类数量变动的影响,并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由此判定A错误。

答案:

A

20.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J/(cm2·a)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J/(cm2·a)

C.能量由第二

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J/(cm2·a)

解析:

选A。

据图分析可知,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A是100J/(cm2·a),其中20J/(cm2·a)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所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B,即80J/(cm2·a)。

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故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J/(cm2·a)。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有50J/(cm2·a)用于呼吸散失,剩下的30J/(cm2·a)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图中的15J/(cm2·a)是第三营养级的摄入量,因为不知道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不能计算出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7.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Ⅰ通过①过程固定的

C.①⑥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

28.关于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B.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60只

D.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选B。

狼以兔为食,如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会先增

加后减少;兔的粪便中的能量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该区域狼的数量约为(20×30)÷10=60(只);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9.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

D.甲、乙、丙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解析:

选C。

由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①代表呼吸作用。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30.如图表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展示了较新的污水(常富含N、P)生态处理技术。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行池要比上行池含有更多的N和P

B.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矿质离子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

C.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并维持自身的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

31.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积累

B.人们在稻田里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D.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

解析:

物质的良性循环可以提高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除草、治虫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传递效率(10%~20%),B错误;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抵抗力

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

杂,D正确。

(2)甲和乙的

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析:

(1)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

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

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2)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戊是生产者,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

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34.我国东部沿海某海滩湿地是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滩护堤,互花米草被引入该湿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在引种后,初期几乎为“J”型增长,除了自身繁殖力强和对土壤质地要求不高外,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植被类型比较单一,但底栖物种的丰富度却比较大,其中一条食物链为:

浮游植物→沙蚕→鳗鱼,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沙蚕种群每年的同化量远小于浮游植物每年同化量的10%,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也使原有植物种群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这种“此消彼长”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

上述过程已经威胁到该区域中原有的部分珍贵鸟类,请从群落中动植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空间资源丰富,没有天敌,种内斗争很弱等 

(2)护花米草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有一部分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3)次生 一些植物种群的消失使得部分鸟类失去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数目的减少使得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最终影响到鸟类

35.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

的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

解析:

(1)蛋白质中含硫,而糖类、核酸、脂质中均不含硫。

(2)富营养化的水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的N、P等矿质元素。

(3)调查稻田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五点取样法,且需要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稻田中水体上层氧气浓度较高,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均可分解有机物,水体下层缺乏氧气,主要依靠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分解有机物。

光合放氧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5)富营养化的水经过稻田净化时,水体中的部分矿质元素被水稻吸收,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减少会导致藻类减少;水稻遮光会使藻类光合作用降低,引起藻类减少;消费者可以捕食一部分藻类;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也可使藻类减少。

答案:

(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36.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为×103J/(hm2·a),回答下列问题: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食物链中甲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103J/(hm2·a)。

(2)在食物链“甲→乙→丙”中,能量从乙到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