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故事.docx
《爱国人物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人物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20个
爱国人物故事
(一):
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之后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
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
文丞相,你此刻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
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人物故事
(二):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我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进取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十分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D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我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爱国人物故事(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向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应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
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终,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终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人物故事(四):
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所以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爱国人物故事(五):
有气节的外交官杨儒
杨儒是清朝驻俄国公使。
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开始和俄国政府谈判我国东北问题。
当时,俄国政府借口镇压义和团,派兵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国代表承认他们在东北的特权,永远霸占东北。
杨儒坚决不一样意,拒绝在俄国人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
俄国人威胁他:
条约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
你不签字,就不必谈判了。
俄中两国也就无友好可谈了。
杨儒不怕对方的威胁,回答说:
我宁愿与你们决裂,宁愿被我国政府治罪,也决不签字!
我不能出卖祖国的权益。
俄国代表又假意安慰说:
你们政府已授权给你,出了问题职责也不在你呀!
如果你签了字,贵国政府要治你的罪,我们俄国会出面保护你的。
杨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气愤地说:
你何出此言!
我是中国的官员,怎样会寻求你们的保护呢那不就太无颜面了吗我难道会那样做吗
杨儒因为担忧国事,心境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谈判归来,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伤,一病不起。
可是他依然坚持自我的主张,不肯向俄国人屈服。
之后,清朝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同意了杨儒的意见,拒绝签约。
杨儒的斗争胜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气节的外交官。
爱国人物故事(六):
华罗庚立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爱国人物故事(七):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
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爱国人物故事(八):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终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可是,茅以升没有理解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
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
科学虽然没有祖国,可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此刻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爱国人物故事(九):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
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
为了新中国,冲啊!
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人物故事(十):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
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
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我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可是,之后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进取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爱国人物故事(十一):
在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
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说: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
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爱国人物故事(十二):
邓世昌的北洋舰队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
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
一场海战打响了。
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
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我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
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终时刻到了,对部下说:
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
报国的时刻到了!
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
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
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
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爱国人物故事(十三):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进取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爱国人物故事(十四):
李商隐年少有为,并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这首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可是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爱国人物故事(十五):
抗日名将张自忠
此刻,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自忠命名的街道。
因为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将军,是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经常教育部下:
军人仅有以必死的决心去战胜敌人,才能对得起国家和自我的良心。
1940年5月,国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在湖北襄樊一带抗战。
大洪山一战,他们消灭了1000多名日寇。
日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
张自忠和士兵们坚决抵抗,他手举步枪高喊:
弟兄们,必须把敌人消灭!
一天过去了,阵地还在,他们却一天没吃东西。
第二天,敌人用飞机大炮轰炸。
张自忠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
部下劝他突围,他说:
我要撤了,这一带就保不住了。
我要用身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山!
之后他们被困在杏儿山上,无法冲出去。
张自忠左肩受了伤,他说:
我是不打败仗的,败仅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
仅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
日军冲了上来,张自忠身中数弹,仍然立在山头,坚持抵抗。
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血喷不止。
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
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心里平安。
说完,他又顽强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的子弹又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
张自忠为国尽忠了,他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职务最高的一个。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向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
异常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
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爱国人物故事(十六):
辛弃疾以往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的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进取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可是在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提议。
爱国人物故事(十七):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理解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经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爱国人物故事(十八):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W,托管和T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我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回到祖国,他声明:
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期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终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
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爱国人物故事(十九):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仅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
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爱国人物故事(二十):
张伯苓的梦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终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仅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期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