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7546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7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每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

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力学的基本内容。

B、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五、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六、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第1周

7.1力7.2弹力

第2周

7.3重力单元复习

第3周

第七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4周

8.1牛顿第一定律8.2二力平衡

第5周

8.3摩擦力单元复习

第6周

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7周

9.1压强9.2液体压强

第8周

9.3大气压强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9周

单元复习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0周

期中考试

第11周

10.1浮力10.2阿基米德原理

第12周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单元复习

第13周

第十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4周

11.1功11.2功率

第15周

11.3动能和势能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6周

单元复习第十一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7周

12.1杠杆12.2滑轮

第18周

12.3机械效率单元复习

第19周

第十二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20周

期末考试

 

第七章力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2019年月日星期主审教师:

  

第1节力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产生的原因,知道力存在的广泛性.

2.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理解一个力对应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对力进行作图描述,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

4.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会判断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过程与方法

1.会列举身边常见的几种力.

2.会观察、演示力的两种效果。

3.能作图描述力的“三要素”,比较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力,让学生参与,提高求知欲.

2.通过观察力产生时总是成对出现,以及观看弹力、摩擦力、磁力、电力的演示,感悟出力现时具有的规律性,提高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

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

实验器材:

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及教学VCD,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探究活动:

(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长铁片,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长铁片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

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图11.4-4,能得到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力

一、力的概念

1.效果

2.意义及单位大小

二、力的示意图

1.三要素的意义

2.作图方法

三、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教学反思 

 

 

 

第七章力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2019年月日星期主审教师: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弹性形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探究,提高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和设计,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微小形变;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二)讲授新课

1、弹力演示实验:

用手压或拉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多媒体演示一:

跳板跳水看到这个情景同学会想到什么呢?

(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

总结:

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多媒体演示二:

撑杆跳总结:

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向上推运动员。

(类似的还有:

绷床等)

归纳得出:

由这些我们可得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1)形状改变

(2)互相接触学生实验:

将手中的直尺把一端在桌面压弯,(几次弯的程度不一样)手的感觉?

总结:

尺子形变后对手有一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形变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

(对学生的回答肯定)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学生实验:

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的作用(前面说的压力),同时,桌面也对手有一力的作用(支持力),但这时同学们能否看到桌面发生形变呢?

是不是这个时候桌面没发生形变呢?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

(微小形变)玻璃瓶的形变实验.

用手指沿横截面的短轴方向紧压瓶子。

因瓶子受到这样的按压后容积变小,管中水柱明显上升。

当放手后,水柱液面就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再沿瓶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压瓶,则瓶的容积变大,水柱就下降,这说明玻璃瓶受力要发生形变的。

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发生形变的,只是形变很微小我们肉眼看不出来而已。

2、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前面都在讲力,粗略知道某些力的大约多少,如手托两个鸡蛋力大约为1N,要具体知道某个力的大小就要用专门的仪器对它进行测量,测量力的仪器叫测力计。

常用的有弹簧测力计。

构造:

主要由弹簧,指针,刻度盘组成。

弹簧测力计根据什么原理制成?

让学生上来拉力臂弹簧(男女生)男生用的力大弹簧伸得较长,女生用的力较小弹簧伸得较短。

师:

在物理学上就是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

问:

弹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无限度地增大?

会出现什么情况?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

其他测力计:

生活中的测力计:

拉力计,握力计,(公园里拳头撞,显示力的多少)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看课本86页的使用方法,同时讲一些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

①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钩,大家亲自感受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

②每人一个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在空中静止不动,测量拉力;使木块匀速直线上升,拉力多大?

;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多大?

教师:

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

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

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

③现在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

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

教师:

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④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互拉,谁对谁的拉力大些?

哪个读数大?

为什么?

(读数一样,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弹力

一、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主要构造:

弹簧,指针,刻度盘,吊环,挂钩。

(2)工作原理:

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

(3)正确使用方法:

a.了解量程;b.明确分度值;c.校零;d.测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教学反思 

 

 

 

第七章 力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2019年月日星期主审教师: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一)引入新课

一、什么是重力[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1.重力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2.1-1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生]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

[师]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我们知道那是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师]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vcrsalgraviton).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生]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想想做做]

[师]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

[生]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

[生]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

[生]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

2.重力的大小

[师]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力的三要素,还记得吗?

[生]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

[生]一般看上去越大的物体越重,所以我认为重力和体积有关.

[生]我认为是和密度有关,一小块铁比一大团棉花要重很多,密度大的重力大.

[生]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体积相同的物体,密度大时,它的质量就大.所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

[师]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

怎样测量?

[生]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

[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针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

[师]同学们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生]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生]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师]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一名同学板演)并说明单位是什么.

[师]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

g=9.8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N/kg.

[投影]

练习1.一块钢锭的质量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练习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N/kg)?

练习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最后教师讲评)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3.重力的方向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要落到地面,[演示]

(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师]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演示]

(1)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

(2)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3)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平行,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

[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生]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

[生]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重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生]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

[想想议议]

[师]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生]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生]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4.重心

[师](出示一根粉笔)问:

这根粉笔受不受重力的作用?

[生]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粉笔也受重力.

[师]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受重力?

[生]将粉笔分成几段后,每一小段粉笔仍然受重力作用,物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

[师]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centergravity).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

[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集中在重心,所以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生]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师]请同学们确定一块方形薄板的重心,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操作,然后交流)

[生]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木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木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木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

[师]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用悬挂法可以确定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出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和木球)如这两种物体的重心在哪儿?

[生]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师]如将一粗细均匀的长棒从中间弯折成90°角,重心还在棒的中点吗?

重心在哪儿?

[生]弯折后重心不在棒上,重心的位置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双脚分开站好,大家一定能很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不动,只让你抬起一只脚,还能站稳吗?

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体验讨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握一根长杆?

(同学们试验、讨论,然后交流)

[生]如果身体不动,抬起一只脚后就站不住,要想一只脚稳,身体就必须倾斜,身体倾斜时,人体的重心位置也会跟着移动.

[生]走钢丝的演员的重心位置必须落在钢丝上时才不会倾倒.

[生]人走路,脚下不稳时会自然地伸开双臂保持平衡,因此我觉得走钢丝的演员手握一根长杆是为了借助加长了的手臂调整重心,保持平衡.

[生]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

[师]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继续展开讨论.

[师]随着我们国家“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胜利发射与回收,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上天揽月.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航天的知识,阅读书后的“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

(三)课堂小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重力

一、定义: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二、三要素:

1.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9.8N/kg

2.方向:

竖直向下

3.作用点:

物体的重点

   

教学反思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2019年月日星期主审教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物体的惯性。

 

教学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4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