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2016.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劲(jìng)厉的寒风从冰面上旋起,又在笔直而光秃的树梢上呼啸而去时,一个寒颤
(zhàn)涌了上来,一丝悲凉沉到了心底,差一点(吞噬/吞没)了我对冬的希翼。
白日浮现云
隙,万物肃杀凋蔽。
难道萦绕我心的冬之梦就这样被冷冻了么?
而雪,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漫天的雪混(hún)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
风随远山似无
意,(甲)。
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飘)白头。
雪,飞扬,旋转,
(乙);下落,升腾,奔流如银色的河。
一路东去,缱绻天涯。
雪舞之夜,好想沏(qì)茶待朋,和你煮雪夜话。
抚琴雅兴,弹筝(贻/怡)情。
赋一首雪韵
在记忆的深处潜藏,听晶莹的雪花无韵无律地低吟浅唱…”
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劲(jìng)厉希翼B.寒颤(zhàn)凋蔽
C.混(hún)沌缱绻D.沏(qì)茶萦绕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吞噬盈怡B.吞噬飘贻
C.吞没盈贻D.吞没飘怡
3.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雪映红梅自欢喜如白色的火燃烧
B.雪落明轩自有情燃烧如白色的火
C.雪落明轩自有情如白色的火燃烧
D.雪映红梅自欢喜燃烧如白色的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元旦期间,学校团委举办首届校园书画展,师生
舞文弄墨,共度美好时光。
B.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开”
“创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C.《芈月传》是孙俪继《甄媛传》后与金牌导演郑晓龙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一经播出便石破
天惊,引爆荧屏。
D.夕阳,在中国诗歌中大多是象征“没落”的意象,龚自珍也以此象征江河日下的国势,如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切实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进一步聚焦突出问
题和明显短板,加快学校建设和改革创新的力度。
B.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相继获得德国莱
比锡图书奖、法国“世界见证人”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多类奖项。
C.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将考试舞弊人刑,可见政府打击
考试舞弊的决心之大,或成治理考试乱象的“尚方宝剑”。
D.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
脱离造成的。
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交流本应常态化,而现状并非如此。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空气启示录”这个词已经相当适用于北京:
几乎看不到的天际线,戴口罩的市民,沉
默得令人惊异的街道。
②21世纪的北京就像是19世纪的伦敦——它们都是其时全球崛起速度最快的工业国
家的首都。
连雾霾的成因都惊人的一致,人口众多,周边地区工业密集,能源主要来源是煤
炭,再加上被丘陵环绕的地形,这些因素一起推动空气污染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达到或超过
“危险”水平。
③关于空气污染产生的后果,尽管各方研究不尽相同,但相比于那些研究环境退化、社
会不公和经济增长的抽象理论,数字显得更有说服力,也更体现紧迫性。
刚进入21世纪时,
世界银行就估算称,由于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和死亡,中国每年损失了GDP的2%-3%。
而根据哈佛大学等高校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出版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0》,户外空气
污染是中国2010年早逝的120万人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
有报道称,空气污染事件除了商
家因为空气净化器热销得益之外,无人获益。
实际情况是,在生存面前同样呼吸着被污染的
空气,谁又会是赢家呢?
④在诸多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文献中,经济增长被视作解决问题的万灵丹。
然而在现
实中,它却并非包治百病,更难以成为环境污染的解药。
上世纪90年代,一种名为“环境库
茨涅兹曲线”的理论曾得到经济学家们的广泛推崇。
这一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
经历工业化这一“肮脏”阶段,只有这样经济才能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
这之后,公众需求以
及金融、技术手段自然就能自觉发挥作用,将污染水平降低。
也就是说,环境退化先是随着
经济增长的上升而加剧,直到出现一个拐点,随后环境退化开始减缓,而经济则会继续增长。
然后,经济增长会带来生产技术的提高、减排技术的引入和大众对环境质量需求的增强。
然
而在过去十年中,“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已经广受批判,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一定的经济增长
水平达成之后,并不会自动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
⑤伦敦的污染故事很长,绵延了超过一个世纪。
而北京不能再承担如此长时间的污
染——那对北京乃至整个地球都将是一场灾难。
北京污染故事的下一章,将是我们这个时
代最关键的叙事之一。
它决定着我们将居住的这个地球,也决定着我们会留给子孙后代的
那个地球。
对北京市民、中国公民乃至全人类来说,这个故事都理应有一个快乐的结局。
(取材于网络资料,有删改)
【链接材料】
伦敦曾是世界著名的“雾都”,饱受雾霾的困扰。
面对雾霾,伦敦市长在《2003年伦敦空
气质量战略》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发展国民
经济,通过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的增长。
同时,英国政府从每年的财
政预算中拨出专门的“碳预算”,将之应用于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
伦敦市先后出台《环境
法》等一系列法案,严格监管污染的排放情况,采用新型技术来清洁空气,整治汽车超标排放,
呼吁民众绿色出行,严格限制私家车和公务用车。
如今,伦敦的雾霾已经得到有效的治理。
6.下列对文章内容及思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作者描述了北京的空气现状,并指出北京与伦敦雾霾成因惊人一致。
B.第③段作者引用了具体的数字材料,论证了空气污染给我国造成的严重后果。
C.第④段作者主要论证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理论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推崇。
D.第⑤段中,作者提出对未来的希望,即北京的污染故事理应有一个快乐的结局。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理论的一项是
A.各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经历工业化,在这个阶段中环境污染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B.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金融、生产技术、减排技术等手段自然能将污染水平降低。
C.经济增长会带来大众对环境质量需求的增强,这是环境质量逐渐提高的动力之一。
D.经济增长不能包治百病,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环境质量并不会随其增长而自动改善。
8.根据原文及链接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工业布局、能源利用以及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北京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并超
过了“危险”水平。
B.关于空气污染的后果,尽管各方的研究结果都不相同,但是相比抽象理论,数字显得更
有说服力,也更体现紧迫性。
C.尽管商家因为空气净化器热销获得益处,但面对被污染的空气,面对生存困境,没有人
是真正的赢家。
D.伦敦治理污染绵延超过一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出台
《环境法》等举措给北京很多启示。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
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
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
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
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
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
谄,下陪悲田院①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
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缓急谬
矣,不可解六;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
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
诸文行世。
生于万历丁酉八月,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
塘游客,对大父曰:
“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
“太白骑鲸,采石江边
捞夜月。
”余应曰:
“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眉公大笑起跃曰:
“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
也。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婆,犹视息人世。
恐一旦溘先朝
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
甫构思,觉
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曾营生圹于项王里②之鸡
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
“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
”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
故有取于项里也,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节选自明·张岱<自为墓志铭》)
【注】①悲田院:
也写作卑田院。
佛教以施贫为悲田,所以称救济贫民的机构为悲田院,后来又用以指乞丐聚居的地方。
②项王里:
即项里山,在绍兴西南三十里,传说项羽曾避仇于此,下有项羽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蠹诗魔,劳碌半生蠹:
损害
B.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拟:
相比
C.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践:
踏上
D.年跻七十,死与葬跻:
进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自且不解,安望人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C.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
B.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
C.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
D.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岱年轻时养尊处优,后来亲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今昔对比,发出了“真如隔世”的
慨叹。
B.张岱列出了人生的“七不可解”,指出自己在“贵贱…‘贫富”“文武”等方面或“紊”或
“舛”或“错”的复杂矛盾的思想。
C.张岱六岁时对对子就得到了眉公的赞赏,后来著书有成,有多种作品在世间流传,自
以为成就了千秋之业。
D.伯鸾是品行高洁之人,他崇敬刺客要离,死后埋葬在要离坟墓附近;张岱预造自己的
坟墓取址在项王里,也与敬慕项羽有关。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
(4分)
(2)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3分)
(3)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3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8分)
杂诗十首(其四)
【晋】张协
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柬。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①卜。
【注】①季主,即司马季主,他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卜者。
《史记·日者列传》记载:
宋忠和贾谊曾问他:
“何居之卑?
何行之污?
”他答道:
“贤者不与不肖者同列,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
”
(1)钟嵘《诗品》评其诗云“词采葱蓓,音韵铿锵”,请从炼字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诗中写景的
句子。
(4分)
(2)最后四句意蕴丰富,请简析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两句阐明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的原因。
(2)《琵琶行》中用“____,”两句借听众感受和秋月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
艺的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虽然有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景仰,最后还是难免梦一般的喟
叹:
“人生如梦,。
”难得的是,身居黄州的苏轼,在回望来路时仍能以“____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剖明内心的旷达与超然。
五、(12分)
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筛选主要信息,提取三个关键词语。
(3分)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
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每天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赞。
可以说,“互联网+”在中国的
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
战。
那么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
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
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
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变革中。
17.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参照示例,另选话题,
补全题目,写出三个相关成语并加以点评,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生动。
(5分)
【示例】成语与教育
例如: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点评:
每一个成语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
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
【题目】成语与____
例如:
____、____、____
点评:
____
18.寒假将至,高三
(1)班的学生拟请去年考上大学的王华同学回母校介绍经验,给王华写了
一封邀请函,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4分)
邀请函
王华同学:
为帮助高三同学顺利度过高考的冲刺阶段,高三
(1)班的同学想借你放假回家的机
会叫你来校讲一讲,以分享你的点滴经验,切勿推辞。
××学校高三
(1)班
2016年1月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六、(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无处栖落的乡愁
熊红久
①阳光灿烂得很不真实,就像不相信眼前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楼房,是我所熟悉的那条街
道一样。
离开小城不到三年,再回来时,竟感觉是走在了别人的故乡里,这很容易让人产生
恍惚的错觉。
但路标是真实的,行人是真实的,那些如梭川流的车辆也是真实的。
②以前,走在这条宽阔的北京路上,就像走在一条怀旧的录像带上。
两边的许多店铺是
我所熟悉的,有些已经经营了一二十年了,我甚至还记得一些店主年轻的模样。
很多故事,
在我徜徉的时候散漫地漂浮上来,就像潜泳的鱼儿忽然跃出水面,让整个池塘波光粼粼。
我
很快就捕捉到了一种叫做温暖的物质,在目光引导下,进行内心的光合作用,在身体里慢慢
升腾。
我知道,这就是魂牵梦绕的家乡情。
③离开养育自己的这方土地,虽然不过千里,却一下子有了被推出去的感觉。
乡情便在
推力的作用下,诞生出来,它约定了我回望的走向。
我想,如果思念像光线,那故乡一定是呈
放射状的,多少游子,从四面八方投过来能量,作用于同一个家园。
④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节奏,大多以车代步了,来去匆匆,一晃而过,让我们忽略掉
了许多宝贵的细节。
很多年没有心无杂念地品读一条街了,当我把自己的步履按照阅读的
节奏慢下来的时候,一些沉淀在岁月深处的画面,被记忆打捞出来,冲刷掉泥沙,竟然熠熠生
辉了。
往事总喜欢对号入座,很多情节就像树杈上的苞蕾。
当我开始想它们的时候,那些凋
敝已久的面孔,抖落掉灰尘,排列有序地站在路边,桃花一样,开了。
⑤北京路中央有座桥,叫北京桥,二十年前是小城最著名的景点。
虽然不足百米,却是
花岗岩雕栏,大理石铺面。
首次进城的人,大都要站在桥头留影,以示佐证。
⑥桥北侧有一长串背着相机的人,一把椅子,一块展板,就是一家商户。
遇有顾客照相,
店家都围拢过来,长枪短炮,煞是壮观。
你全部问遍,都是一个价,两元一张,这是行规。
到
了晌午,如果还有没开张的,有人来照相,大家都会推荐到该处。
在这座草原小城,大家都彼
此熟悉,彼此照应,和气生财。
多挣几块,富不了;少挣几块,穷不掉。
在这里居住,生活悠
闲,消费低廉。
做生意看上去更像是找了件事做,与金钱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
⑦桥南侧是六七家擦皮鞋的小摊,有两家兼配钥匙,有三家修鞋。
只有老刘,既不修鞋,
也不配钥匙,只一心擦皮鞋。
人从摊位走过,别的摊主都会盯着你的鞋,嘴里急切地喊着:
老
板!
擦鞋!
老刘不。
没活时,叼着一只细细的烟嘴,冲着你的目光微笑。
见你望他了,才冒
出一句:
老板,打个亮撒!
既不迫切,又不轻待,浓浓的川味。
一只小靠椅,一个小木箱,摆放
成了主顾的服务态势。
他就坐在对面的木箱板上。
顾客坐在椅子上,与他伸出的双脚,刚好
构成了很好的视角,轻易就能看见老刘脚上两只擦得锃亮的皮鞋。
低头劳作时,能看见他灰
白的头发。
我模仿川音说,刘总,焗一下么。
他呵呵笑两声,并未停止手里的活计,都五十多
岁的人了,焗啥子哟。
他的头随着身子晃动,我的视线被搅得一片灰白。
⑧夏天,脱掉鞋子,老刘会从箱子里拿出一个木制的脚踏,上面有许多突出的疙瘩,来回
滚动,按摩足穴。
冬天,他会掏出一只手工缝制的厚厚的棉脚套,不像别人那样,丢给你,而
是抓住你的脚,亲自套上。
脚暖暖地蜷缩在棉套里,心也暖暖的。
还有一只燃烧的小铁炉,
他不时地把手凑上去,把鞋油和自己的手都烘烤一下。
给鞋面抛光时,他把鞋子凑近嘴边,
猛哈几口热气。
温度通过白色哈气传递到鞋面上,也传递到了我的感动里。
我不知道这道
工序是不是有助于提升擦鞋的质量,但他对鞋的重视,至少提升了我与服务者之间情感。
⑨站在北京桥头,看看自己落满灰尘的皮鞋,却找不到一家鞋摊。
这么好的天气,这么
好的时间,人都到哪去了?
刚准备离开,身后传来浓浓川音:
老板,打个亮撒。
老刘背着箱
子,从一间小门面房出来。
四处张望,而后小心翼翼放下箱子。
我看了半天像是你,好久没
有来喽。
老刘不知我的姓,他也从来不问。
他记住了每张面孔,那是他记忆里的姓。
我问今
天是怎么回事,老刘说,这里干不成了,来了新领导,要改造这条街,说北京桥太小了,要拆掉
重建。
说我们影响市容,都被清理了。
他还告诉我,暂时寄居在这个小门面房,做点回头客
生意。
下个月这间小门面房也要拆了,他也不知道去哪里。
在这蹲了十几年了,有感情了。
我听出了老刘嗓音里的伤感。
他俯身擦鞋时,头还是怀旧式地晃着,却一片雪白了。
⑩站在桥头,掏出手机,想把这座桥的最后影像留存下来。
忽然有些酸楚,这些承载着
我们思念温度和故事细节的老建筑,是这个城市凝固的相册,每一页都记录着游子的乡愁。
一旦都被拆毁了,我们的情感,会不会像一只只迷途荒野的鸟儿,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选自2016年01月0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9.从全文看,与家乡有关的哪些内容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请加以概括。
(4分)
20.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1)但路标是真实的,行人是真实的,那些如梭川流的车辆也是真实的。
(2)当我开始想它们的时候,那些凋敝已久的面孔,抖落掉灰尘,排列有序地站在路边,桃
花一样,开了。
21.文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从⑧⑨段中选择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22.文章题目是“无处栖落的乡愁”,却用了大量笔墨写老刘,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安排?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
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6.1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A.希翼一希冀B.凋蔽一凋敝C.混hún沌一混hùn沌)
2.A
3.B
4.D(A.舞文弄墨:
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B.脱颖
而出:
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只用于人。
C.石破天惊:
原形容
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
章议论新奇惊人。
D.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5.B(A.搭配不当,应为“加大力度”或“加快步伐”;C.中途易辙,最后一句缺少主语;D.句式杂糅)
二、(9分,每小题3分)
6.C(主要论证的是“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理论的内容及其广受批判)
7.D(答非所问,不是“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内容)
8.C(A.扩大范围,缺少限制语“某些时期”;B.表述绝对化,应为“不尽相同”;D.偷换概念,伦敦环境污染绵延超过一个世纪,不是治理污染)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蠹,原意为“蛀虫”,这里指书虫,对书着魔)
10.C(动词,到,去。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副词,尚且/副词,况且;D.介词,和/连词,和)
11.D
12.C(“成就了千秋之业”说法错误,原文说“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四、(24分)
13.
(1)软弱时被别人往脸上吐唾沫可以让它自干,强锐时可以单枪匹马奔赴敌营,像这样强弱
背离如此之大,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个问题。
(4分。
得分点:
唾面、单骑、背、句意各1分)
(2)哪里能够找到像这样聪明隽秀(的孩子),(当然)是我的小友了。
(3分。
得分点:
那
得、灵隽、判断句)
(3)(我)刚想提笔构思,又觉得自己为人与文笔都不是很好,(于是)两次停下笔思考。
(3分。
得分点甫、再、句意各1分)
14.
(1)①首二句迎“临”二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曙色初露、旭日东升的壮伟景象,突出
了朝霞的动态美。
(或者:
第六句的“竦”,写出树木因叶子凋落而显得更高,似乎惊慑于
秋霜的威力而森然竦立,传出一派萧森气象。
)②“丛林森如束”运用比喻,状物生动。
林
空叶尽,枝条根根上聚,远望去像是被捆成一札札似的。
(或者: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
木”对偶工整,景物形象鲜明,如在眼前。
)③第三四句,诗人以“翳翳”写云之多而厚,以
“森森”状雨丝之长而密,善用叠字,音韵铿锵。
(4分,每条2分。
答出两条即可)
(2)①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遂的感叹;②对高洁情操、君子之风的追求。
(可结合“叹时
迟”、“悲年促”、“怀百忧”、季主的典故进行分析)(4分,每条2分)
15.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