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6506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docx

作业指导书含大体积混凝土

Q/BYTF01-2002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按规定的要求进行。

2、适用范围

适应于高层建筑的大体积和地下室混凝土的施工,也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

3、职责

3.1技术科为归口管理部门。

3.2质安科负责具体管理、监督工作。

3.3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

4、工作程序

4.1施工准备

4.1.1原材料准备

a)水泥:

425号及525号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严禁使用受潮、过期水泥。

b)石子:

粒径24-40mm,颗粒坚硬洁净,质量应符合JGJ53-93规定,其含泥量:

C30以下混凝土不得超过2%,C30以上不超过1%,如有混凝土有抗渗要求,均不得超过1%。

c)黄砂:

中粗砂,颗粒坚硬,质量应符合JGJ52-93规定。

含泥量:

C30以下混凝土不得超过5%,C30以上不得超过3%,如混凝土有抗渗要求,均不得超过3%。

d)外加剂和粉煤灰:

具体掺量由试验定。

4.1.2机具准备

台秤(规格500-1000kg)或电子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站)、砼泵或手推反斗车、柴油反斗车。

铲车或铁锹、铁耙、插入式振动器、泥工常用工具,橡皮水管、铁拌板、串桶等,如用塔吊,应增加混凝土料斗。

4.1.3施工作业条件

a)浇捣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埋件等全部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b)脚手架及走道已验收合格。

c)水泥、石子、黄砂及外加剂经检查符合要求,混凝土的级配已确定。

d)台秤或电子计量设备经检查,准确灵活,振动器试运转合格。

e)施工员对有关人员和班组作了技术交底。

4.2施工操作工序

4.2.1清理模板,钢筋垫水泥块。

浇捣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垫层面不得有积水,钢筋用水泥块留用保护层。

4.2.2混凝土的搅拌。

4.2.2.1按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重量,分别固定好石子,黄砂的台秤标准,上料时务必做到车车过秤,如用砼搅拌站的自动计量设备应事行检定。

4.2.2.2装料顺序:

首先倒石子,再倒水泥(粉煤灰和水泥一并倒入),最后到黄砂。

木质素应加水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按定量倒入搅拌机。

4.2.2.3搅拌时间:

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机斗内至开始出料,不少于2min(掺用粉煤灰延长30s)。

4.2.2.4开机后,混凝土应检查鉴定,如坍落度、和易性搅拌时间。

坍落度应按级配单要求控制。

4.2.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出料后,应及时运至浇捣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现象。

如果运至浇捣点有离析现象,应在铁拌板上进行二次人工拌合。

4.2.4混凝土的浇筑

4.2.4.1浇筑方法

大体积基础,面积大,混凝土浇筑要求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故采用“分层赶浆法”浇筑。

所谓分层赶浆法的“分层”,即沿浇筑的高度分成若干浇捣层,各层高度,不应大于振捣棒有效长度1.5倍,一般为300mm,而且各层又需照先后浇捣次序拉开一段距离的操作面,同时向前推进,这就是所谓的分段。

“赶浆”是指沿推进方向,位于混凝土的端头,因振实而赶有泥浆,该砂浆是由于下层混凝土的骨料初步振实,其面层水泥浆较多而形成的。

采用分层赶浆法,根据各层的浇捣速度,正确计算混凝土输出量,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衔接时间,都在初凝时间内,同时,在上层混凝土振捣时,将振捣棒插入下层表面下30-50mm,使上下层联成整体。

分层赶浆法具体又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全面分层法,整个基础全面分层,当第一层全面浇捣完毕,再浇第二层,浇捣应从短边开始。

顺着长边向前推进。

如混凝土的供应量和劳动组织许可,也可从中间向两边推进,或两边同时向中间推进。

第二种是分段分层法,适用于厚度不太大,大面积或长度较长的结构。

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一般为3-4m),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第三种是斜面分层法。

它适用于振捣应在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上述三种分层法,均应保证上下层之间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

4.2.4.2浇灌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a)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否则应用串筒和溜槽。

b)振动棒应快插慢拔。

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应遗漏,振动间距一般为300-400mm。

c)浇捣混凝土的最长间歇时间应按水泥的凝结时间及混凝土的硬化条件而定,如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d)浇捣混凝土,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和埋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e)基础梁与板不能连续浇筑,在水平交接处,应适当间歇1-2h,待混凝土振实,再继续浇筑,以防“吊脚”

4.2.4.3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泵送混凝土,不得漏振或过振,混凝土抹面,必须进行二次压光。

4.2.4.4混凝土中掺毛石。

毛石规格不应超过浇筑块体最小尺寸三分之一,并应冲洗干净,其掺入量不超过25%。

石块应顺序交叉均匀分布,每块毛石应被混凝土包裹,不得与模板、钢筋接触,石块间距10mm以上,距混凝土表面不少于10mm。

4.2.4.5采用矿渣水泥,泌水性大,在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泌水。

4.2.5养护

混凝土浇捣完后的12h内应开始浇水盖草包,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大体积基础混凝土,在炎热的夏天应采取淋水降温措施,如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防渗要求,保养时间不得少于14个昼夜。

4.2.6设置测温点,观察温差,随时采取措施。

4.2.6.1测温选用热电偶温度计或玻璃温度计。

4.2.6.2自混凝土浇筑开始后的一个月内,设专人观察温差。

7d内每小时观察一次,第8d起改为4h一次,第15d至30d改为8h一次。

4.2.6.3测温点选择要合理,孔深视板的厚度,一般为板厚的三分之二。

对每个测温点都要编号。

4.2.6.4测温数据的要求。

a)每孔的孔深温度。

b)每孔的混凝土表面温度(草包内温度)。

c)基础侧面温度。

d)大气温度。

e)混凝土出料时的温度(施工中每小时一次)。

f)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中每小时一次)。

4.2.6.5通过观察发现某一孔的温差超过25℃时的措施。

a)立即盖一层塑料布和多层草包,并用碘钨灯,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温度,用以减少温差。

b)如在炎热的夏天,即用淋水降温。

4.2.7质量标准

4.2.7.1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和麻面现象。

4.2.7.2混凝土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的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4.2.7.3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轴线位移

15

2

截面尺寸

+5-10

3

标高

±20

4

表面平整度

8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

15

5、引用文件

5.1GBJ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2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3JGJ28-86《粉煤灰在砼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5.4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5.5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5.6JGJ/T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6、质量记录

6.1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6.2测温记录。

6.3混凝土施工日记。

Q/BYTF02-2002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保证地下防水施工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防水混凝土结构、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

3、职责

3.1技术科为归口管理部门。

3.2质安科负责具体管理、监督工作。

3.3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

4、工作程序

4.1防水混凝土结构

4.1.1原材料、制品以及各种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并具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

4.1.2对防水混凝土的要求。

a)水泥:

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宜低于425号,用量不少于320kg/M3。

b)砂:

除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外,宜采用中砂,砂率宜为35%-40%;灰砂比宜为1∶2-1∶2.5。

c)石子:

除应符合国家标准外,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含泥量≯1%,吸水率≯1.5%。

d)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应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通知单施工。

e)水灰比宜在0.55以下,最大不得超过0.6;坍落度不宜大于5cm,如掺外加剂时可不受此限制;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按在3%-6%。

f)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

4.1.3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接槎、变形缝、止水带后浇缝以及各种穿墙管件埋设的标高、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穿过地下防水层的管道,设备埋件、固定模板螺栓等,应在其穿过处做好防水止水处理,混凝土墙体的施工缝位置,不得留设在剪力与弯矩最大或底板与侧壁交接处,宜留在高出板面不小于200mm处的墙身上,并做成凹凸形,墙体设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施工继续浇灌混凝土前,应凿毛冲洗干净。

4.1.4检查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必须符合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抗渗试块每个单位工程不少于2组,每组六块试块,养护不少于28d,不超过90d,抗渗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标号:

“S12”,表示在1.2N/MM2的水压下,混凝土不透水。

4.1.5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管件的位置准确,回填土之前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

4.2水泥砂浆防水层

4.2.1原材料、外加剂和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水泥砂浆配合比一般为水泥:

黄砂为1∶3.5,水灰比为0.6-0.65,稠度为70-80mm。

4.2.2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粗糙、清洁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2.3防水层的做法,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防水层,不论迎水面和背水面,均必须分两层拌压,总厚度不小于20mm,刚性多层防水层迎水面宜用五层交叉抹面做刚性的层防水层法,在背水面宜用四层交叉抹面做法,各种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圆弧形或在背水面宜用四层交叉抹面做法。

各种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圆弧半径阳角为10mm,阴角为50mm。

4.2.4留槎刚性多层防水层,各层要紧密结合,不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时,应留成阶梯形槎,并依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搭接位置一般留在地面上,也可留在墙上,但均需留在阴阳角处20mm以外,以便接槎搭接。

4.2.5养护期间,不得受静水压力作用,一般养护时不少于14昼夜。

4.3卷材防水层

4.3.1卷材、胶结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4.3.2粘贴防水层的基层,其表面应平整、牢固、清洁、干燥,无起砂现象,阴阳角处要做成圆弧形或钝角;变形缝、预埋管件等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3.3铺贴时,其基层表面满涂冷底子油,卷材的沥青胶结材料厚度一般为1.5-2.5mm,沥青胶结材料的加热温度和使用温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类别

加热温度℃

使用温度℃

普通石油沥青(高脂沥青)或掺配建筑石油沥青的普通石油沥青胶结材料

不应高于280

不宜低于240

建筑石油沥青胶结材料焦油沥青胶结材料

不应高于240

不应高于180

不宜低于190

不宜低于140

4.3.4卷材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要错开,上下两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b)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搭接应在平面上距上面不小于600mm处,转角处附加层应按加固的形状仔细粘贴紧密。

c)所有卷材最后一层卷材粘贴好后,应在其表面上均匀地涂刷一层厚度为1.-1.5mm的热沥青胶结材料。

d)卷材防水层与穿墙管件的连接处,如预埋管无法兰盘时,应逐层增设卷材防水附加层,用沥青麻布缠牢并涂刷一道热沥青,铺贴卷材前应将管件上的铁锈,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变形缝止水带是否位移卷脱、周围混凝土浇捣是否密实、做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

e)立面卷材防水层铺贴在需防水的结构外表面时,为外防水外贴法,应先铺贴平面,后铺贴立面,交接处交叉搭接。

f)卷材防水层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的内墙表面上,为外防水内贴法,应先铺贴立面,后铺贴平面,再铺转角。

4.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要求

a)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b)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c)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件、支模铁件等设置和构造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严禁渗漏。

d)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的位置正确。

e)配合比及胶结材料的加热和使用温度均符合要求,涂层平均厚度适宜,无漏涂、脱层流消等缺陷。

4.4.2水泥砂浆防水层工程

a)防水砂浆的原材料、外加剂、配合比及其分层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b)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

c)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处呈圆弧形或钝角,尺寸符合要求。

d)防水层的施工缝留槎位置正确,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4.4.3卷材防水工程

a)卷材与胶结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b)卷材与防水层及变形缝、预埋管件等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c)卷材防水层基层牢固,表面洁净、平整、阴阳角处呈圆弧形或钝角,冷底子油涂布均匀,无漏涂。

d)卷材防水层铺贴方法和搭接、收头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粘结牢固紧密,接缝封严,无损伤、空鼓等缺陷。

e)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5、质量记录

5.1材料合格证;

5.2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5.3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报告;

5.4隐蔽工程验收单;

5.5水泥砂浆试验报告;

5.6卷材试验报告。

Q/BYTF03-2002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保证施工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冷粘贴、自粘贴、热熔粘贴法的施工。

3、职责

3.1技术科为归口管理部门。

3.2质安科负责具体管理,监督工作。

3.3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

4、工作程序

4.1施工准备

4.1.1技术准备

a)进行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

b)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详细交代施工部位、构造作法、细部构造、技术要求、安全措施、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等。

4.1.2材料工具

a)根据设计要求,按面积计算各种材料的总用量,运到施工现场,经抽检合格后准许使用。

b)现场应准备足够的施工机具,并保证过完好。

要施工机具

机具名称

规格

用途

压吹风机

300W

清理基层

焰喷枪

液化汽或汽油

熔粘卷材

铲、扫帚

小型、普通

清理基层

流动刷

60×250mm

涂刷胶粘剂、冷底子油

小铁桶

30升

装胶粘剂,冷底子油

压辊

40kg

辊压卷材

剪刀

普通大号

裁剪卷材

卷尺

2-5m,50m

度量尺寸、测面积

粉笔、粉线包

划线、弹线

灭火器

干粉型

消防备用

4.1.3基层处理

a)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表面不得有酥松、起皮起砂现象。

b)所有转角应做成R=50MM圆弧,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c)干燥程度的检验:

将1M2卷材平坦地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h后未见水印即可铺设防水层。

4.2施工工艺

4.2.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检查→工具准备→材料检验→涂刷基层处理剂→节点增强处理→卷材铺贴→弹线→搭接部位粘贴→防水层检查→保护层施工→蓄水或淋水试验→现场清理→质量验收。

4.2.2卷材铺贴顺序应先铺高跨屋面,后铺贴低跨屋面;先铺离上料点远的部位,后铺离上料点近的部位;然后由屋面低标高处向上施工。

4.2.3卷材铺贴方向:

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平行屋脊铺贴:

坡度5%-15%时根据屋面坡度、屋面是否受振动,防水层的粘结方式及粘结强度,是否有机械固定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平行或垂直屋脊方向铺贴;坡度大于15%时垂直屋脊方向铺贴。

4.2.4屋面卷材铺贴时,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垂直屋脊方向的搭接缝应顺主导风向。

卷材的搭接宽度,采用满粘法时应≥80mm;采用空铺条铺、点粘法时应≥100mm,地下工程铺贴时,搭接宽度应≥100mm。

4.2.5基层处理剂宜采用长柄滚刷或喷枪喷涂,操作人员应在涂刷施工方向的前方或侧边。

铺贴卷材前基层处理剂要基本干燥。

4.2.6弹线:

施工前根据卷材宽度,平面尺寸和最小搭接宽度,用粉线包或白灰浸渍的麻线在基层上弹出铺贴边缘线。

4.2.7卷材收头应待大面积卷材铺贴完成后进行,先将卷材收头裁齐压入凹槽内,然后将凹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无预留凹槽时,应将端头用压条或垫片固定,钉距不大于900mm,然后用卷材条或金属板盖住收头部位,端头用密封材料封严。

4.2.8搭接缝处覆面材料的处理:

彩砂、绿页岩片等矿物粘覆面卷材头部搭接缝,先用加热器加热后底层表面,用抹子刮掉矿物粒料,然后再烘烤上层卷材的底面,使其表面沥青熔化后与底层粘贴,聚乙烯薄膜及铝膜覆面材料,应将下层上表面烘烤熔化,同时将上层底表沥青层烤化,粘贴压实,并挤出沥青。

4.2.9卷材铺贴

(冷粘贴法铺贴卷材)。

a)工艺顺序

刷胶→粘贴卷材→排气辊压→搭接缝处理→收边。

b)胶结剂涂刷应均匀,不漏底,不堆积。

c)空铺法、条粘法、点粘法应按规定位置与面积涂刷。

d)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时间间隔应根据胶粘剂的种类控制。

e)卷材铺贴应沿粉线进行,铺贴应平整、顺直,不得扭曲、皱折。

f)搭接部位应满涂配套的接缝胶粘剂,并用辊压实,接缝口用密封材料封口,宽度不少于10mm。

4.2.10自粘贴法铺贴卷材

a)工艺顺序:

撕纸→粘贴卷材→排气辊压→搭接缝处理→收边。

b)卷材铺贴以滚铺为主,也可采用展铺法。

c)滚铺法施工是先将端头卷材展开1-2m,加热端头卷材对齐搭接粉线铺贴好端部卷材,然后持枪入站在铺基层上方或旁边,手持喷枪将火焰对准卷材与基层交接处,同时加热卷材和基层屋面,边加热边后退,另一人双手卡住卷材或用木棒,待加热充分以后缓缓地推压卷材,后面紧跟一人进行排气辊压。

d)加热器喷嘴跟卷材面距离应适中,喷嘴应沿幅度缓缓左右移动,使卷材加热均匀,加热程度以卷材表面呈光亮黑色为度,不得过分加热破坏胎基或烧穿卷材。

e)卷材表面热熔后立即滚铺卷材,滚铺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宽气,使之平展无皱并辊压粘结牢固,搭接缝部位以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为度,并随即刮封接口。

5、质量标准

5.1屋面工程检验验收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或根据相应质量标准执行。

5.2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并应归档。

a)工程设计图、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

b)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记录;

c)材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复试报告;

d)施工检验记录、淋水或蓄水检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验收报告。

6、安全措施

6.1施工用的各种材料多属易燃物质,存放材料的库房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吸烟,注意通风,热熔施工时,现场配置干粉灭水器。

6.2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口罩、工作服、手套、墨镜等。

6.3在坡顶或无女儿墙的屋面施工时,四周应搭设防护栏杆,在挑檐口等有危险部施工时,必须配带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7、引用文件

7.1GB50207-2002《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质量记录

8.1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8.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3屋面卷材防水屋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记录。

8.4淋水或蓄水记录。

Q/BYTF04-2002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闪光对焊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保证施工工艺在受控状态下,符合规定的要求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施工现场钢筋闪光对焊操作工艺。

3、职责

3.1技术科为归口管理部门。

3.2质安科负责具体管理、监督工作。

3.3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

4、工作程序

4.1基本工作要求。

4.1.1对焊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合格证。

4.1.2在钢筋焊接生产中,应按照国家规范中的规定,进行焊前检验(接头的各项性能试验和质量检验)。

4.1.3钢筋焊接应根据对焊钢筋的品种、直径,并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选择闪光焊接工艺。

4.1.4每台对焊机须配备单独的电流表和电压表,掌握电压的波动,若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时,变压器级数应适当提高,电压下降大于或等于8%时,应立即停止焊接。

4.1.5连接闪光对弧焊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级别等具体情况而定,应符合下表规定:

焊机容量(KV.A)

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mm)

160

I级

II级

III级

25

22

20

100

I级

II级

III级

20

18

16

80

I级

II级

III级

16

14

12

4.1.6钢筋对焊前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则必须调直或切除,必须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

4.1.7接通电源,开放对焊机的冷却水,有组织地排水。

4.1.8对焊钢筋放入对焊机钳口内,钢筋中心线要对准,放置位置符合选定的对焊参数,并夹紧电板使之接触良好。

4.1.9通电完毕,应待接头处由白色变为黑红色才能松开夹具,将钢筋平稳地从夹具中取出,放在地坪的搁支点上,焊接接头处严禁遇水及急剧冷却。

4.2闪光对焊的主要参数。

4.2.1调直长度取值:

I级钢筋为0.75-1.25d,II-III级钢筋为1.0-1.5d,直径小的钢筋宜取较大的系数值。

4.2.2闪光数量,闪光速度,预热留量,预锻留量,顶锻压力、焊接变压器级数等均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执行。

4.3闪光对焊操作中缺陷的消除方法。

4.3.1烧化过分剧烈产生的爆炸声时,降低变压器级数或减慢烧压速度。

4.3.2闪光不稳定时,消除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提高变压器级数或加快烧化速度。

4.3.3焊接接头偏斜或偏移,不在一直线上,应正确调整电极位置,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或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4.3.4焊接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应增加预热程度,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程度,确保带电顶锻过程,加快顶锻速度,增加顶锻压力。

4.3.5接头中缩孔,则应降低变压器级数,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适当增大顶锻留置及顶锻压力。

4.3.6接头区域有裂纹,应检验钢筋的碳、硫、磷的含量,如不符合规定时,应更换钢筋,如合格,可采取低频预热法增加预热程度。

4.3.7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要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铁锈和油污,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夹紧钢筋。

4.3.8焊缝金属过烧或热影响区过热,应减少预热程度,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4.4对焊的质量要求标准。

4.4.1每次改变钢筋的级别、直径或调换焊工时,焊工应焊接二组试件,每组三根,分别做强度和冷弯试验,测试机械性能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要求。

4.4.2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电极接触外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4.4.3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中心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十分之一,同时不得大于2mm。

5、引用文件

5.1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5.2GB50204-2002《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