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5套.docx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5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5套.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5套
期末检测题
第一部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须臾(y ) 猝(cu )然 崎岖(q ) 忿(f n)然
B.会晤(w ) 臊子(s o) 肇(zh o)祸 按捺(n )
C.什物(sh ) 酝酿(ni ng) 家圃(p ) 恍惚(h )
D.(合字:
竖心、西)惶(x ) 啁啾(ji ) 腌( )(合字:
月赞) 宿儒(r )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穹 绣象 议事日成 跌宕起伏
B.妖娆 湍急 诚言不谬 戛然而止
C.停滞 宛转 怨天由人 百无聊赖
D.铿锵 妥贴 至礼名言 身凌其境
3、填人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项( )
⑴我 体验到大自然那无比的深奥、美丽和 。
⑵请 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唯有让其 ,才能使其 。
A、亲身 微妙 尊重 自信 自立
B.亲身 奇妙 尊敬 自信 自立
C.切身 奇妙 尊敬 自立 自尊
D.切身 微妙 尊重 自立 自尊
4、对下面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汗牛塞屋(使……流汗)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惘而无所得)
C.但手熟尔(但是) D.敏而好学(勤奋、努力)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它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
6、举出这本教材中最使你感动的人和事,并用一句话概括理由。
7、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会当凌绝顶, 。
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
⑶学而不思则罔, 。
⑷晴空一鹤排云上, 。
第二部分:
(一)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
①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②这一句话是:
“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后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
“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
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
凡是要等到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
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
还是打麻将呢?
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
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
“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
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
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注]撙:
撙节,从全部财物里节省下一部分。
8.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是 。
9.这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10.“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一句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哪两句古诗?
11.作者在文中所批驳的言论归纳起来,实际上就是只强调 ,而不肯 。
12.第④段,作者说:
“凡是要等到了有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这是为什么?
13.第④段中,前两句和后一句意思是相互补充的,只不过前两句是从 说的,后一句是从 说的。
14.为了有理有据地批驳错误言论,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法,举了一个事例。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事例。
15.第⑥段在论述如何对待每天的一点钟时,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正面论述 ;反面论述 。
16、结尾引用了易卜生的“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一句名言,再加上“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一句,这两句话合起来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7、结尾一句“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表达了胡适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二)
一大早,孩子抱着一块船板泅过浅水湾,在礁岩下的背风处,他找到了老爷爷。
“……妈妈病了,咳血……”他畏缩地看着老人的面孔喃喃地说,“钱花光了,就要断药……我……”
老人用力眨巴眨巴昏花的老眼,仍是啥也没说,只将手中削好的拉达和一只旧网兜递给孩子,领他走进岩洞。
他们又找到了燕窝。
老人用粘泥在燕窝边垒成一个个假窝,教孩子将小燕移进去,然后摘下那些变黄变脏的真窝。
“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
”他们坐下啃干粮时,少年问。
老人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别老惦着小燕,多想想你妈的病吧。
”老爷爷说,“治那种病,很费钱的哟……得采到最值钱的赤燕窝……”
“是红色的燕窝吗?
”
“红色的。
燕妈妈看到窝儿被人换掉,就会不要命地赶筑新巢;唾液用尽了,燕妈妈又急又累,就会吐出血来,窝窝,就红了……”
“我明白了。
把小燕搬到泥窝,就是逼着妈妈……吐血!
’’少年凄然说,“爷爷,够了吧,别再逼它们……”
“今天是最后一次采窝了。
”爷爷说,“然后,咱们要等到明年……”
少年心中一阵紧缩。
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去卖血了。
妈妈刚刚能起床,再去卖血,她……受得了吗?
一老一少攀上礁岩,爬进他们粘过泥窝的洞子,去采那种最值钱的红色燕窝。
可是,那些洞里依然只有泥窝,装着早已死去的干缩了的雏燕。
出入了数十个洞穴,他们没有采到一只红窝。
孩子失望极了。
“别急。
”老人安慰他,“我说过,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
但傻鸟儿总会有的……”
他们又走进那个窝孔船的临海洞穴。
哦,一只大燕子伏在洞底,在它之上,在泥窝边的石壁上,凝结着一只极大的透着殷红血色的窝;一对黄嘴小燕在这美丽的新居里正兴高采烈地闹着。
少年捧起地上的母燕。
母燕嘴角还凝挂着一缕血丝。
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它累死了。
”老爷爷轻声说,“别哭,孩子,失去了母亲的雏燕终归要死去的。
摘下红窝吧……”
“我没哭,”少年说。
他觉得自己的心肠正在经受淬火,在变硬。
为了妈妈,他采下了那只红窝,而将一对不知死期将近的、快乐的小燕塞进燕妈妈尚有余温的双翼之下。
18.少年去采燕窝的原因是 。
19.当少年问老人“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
”老人先“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老人这样前后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0.红色的燕窝是怎样形成的?
21.文中少年的妈妈吐血的原因和燕妈妈吐血的原因是否相同?
请具体分析。
22.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
⑴少年心中一阵紧缩。
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去卖血了。
⑵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23.老人说:
“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
”你认为母燕真的“傻”吗?
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部分:
写作
生活中处处都有令我们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一、全卷书写(4分)
二、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写四字短语。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 )”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2.选词填空,每个词只能用一次。
飘逸 飘拂 飘忽 飘香
①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 ),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②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质朴,又有些旷远( )。
③就像( )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④是艾蒿和菖蒲( )的时节,被雄黄酒浸泡过的神话。
3.成语填空。
相得益( ) 心( )神怡 ( )然而止 销声( )迹
4.文学放飞。
《西游记》这部文学名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请你阐明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人物:
喜欢的理由:
5.品读下列两句话,说说春天与夏天的来临各有什么特点。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竟不知道。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
据报道,在5月31日韩日世界杯足球揭幕战中,首次涉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
0战胜了上届冠军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大冷门。
7.默写。
①《望岳》一诗的后两句是:
②《从军行》一诗的结联是:
8.读文答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①写春风轻柔温暖的是第 句;
②写鸟鸣之宛转动听的是第 句;
③写嘹亮的短笛声的是第 句;
④写泥土清新的气息的是第 句。
三、自主阅读(16分)
(一)我的老师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
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
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
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
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课堂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
“好!
五分!
”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
“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
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三个事例。
①
②
③
10.细腻刻画刘老师板书时的动作的语句是:
11.表现刘老师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的语句是:
12.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请你对刘老师上课进行评论,喜欢他?
不喜欢他?
请说说理由。
(二)《春风》
北京人说:
“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
“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
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
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浮;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
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
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下,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
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着大鞭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
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
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
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3.读①②段,回答为什么说北方没有真正的春天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14.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5.作者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对江南春风的不同感情是否矛盾?
为什么?
16.文章第⑩段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24分)
(一)《夏之绝句》选段
①整个夏季,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强迫蝉从枝头搬家到铅笔盒来,但是铅笔盒却从来不会变成音乐盒,蝉依旧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
整个夏季,蝉声也没少了中音或低音,依旧是完美无缺的和音。
②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
③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
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④绝句该吟该确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
蝉是大自然的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
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共同的情感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
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⑤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蝉亦是禅。
⑥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
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它们的脚。
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说地、互相问候,倒没有人想做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
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17.请概括本段的内容。
18.请找出能解悟“蝉亦是禅”的一句话。
19.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20.文中有很多句子都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富有深意。
试摘录一句。
(二) 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
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
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了,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于是,她便用牙齿将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的眼睛。
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她陶醉。
他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一切告诉了子孙们:
你织的茧,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21.文中最后一段“这样”的意思是:
22.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23.在梦里蚕得到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24.文中表明全文的主旨的一句是:
五、(50分)作文(任选一题)
1.题目:
①我最喜欢后个人。
2.题目:
的爱
要求:
①先填充完整题目。
如“老师”、“爸爸”、“妈妈”、“爷爷”……;②写出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锲而不舍 望闻问切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2.①飘拂 ②飘逸 ③飘忽 ④飘香 3.彰、旷、戛、匿 4.如:
孙悟空。
他好爱自由、追求平等、善恶分明、不怕困难(能阐述理由即可) 5.春天是在人们的等待与期望中姗姗来迟,而夏天来得不知不觉,让人没有预料 6.5月31日,韩日世界杯揭幕战中,塞内加尔队1:
0战胜法国队。
7.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每错、漏、增一字扣1分)8. ①;③;④;②(共26分。
其中第1、4、5、题各4分;2、3、6、8题各2分;第7题6分)
9. ①刘老师支撑着木棍上课;②刘老师教学水平极高;③刘老师教学态度极好 10.“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又以棍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11.自豪、慷慨陈词、哽咽、沉重地低下头 12.喜欢。
刘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对待学生亲切和蔼,满含期待;刘老师身残志坚,对自己的生命珍爱,对自己的命运达观 (每题2分,共8分)
13.因为北方春脖子短,只见起风,成天刮土 14.形容春天编辑短暂易逝,用了比喻的修辞 15.不矛盾。
因为后来作者经过下乡的亲身体会,对北国的春风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结尾处对江南春风的描写正是为了衬托北国春风的独特之美 16.照应开头第④段,江南之春古已咏之,作者却用了一整段文字来抹煞,为赞美北国之春奠定了基础。
(每题2分,共8分)
17.作者对蝉声有独特感受 18.蝉声能使人的心灵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19.因为蝉声是夏天独有的声音,足以代表夏,作者从蝉声中听出了音色,听出了节奏,且给人以生活的启迪,所以夏天像一首绝句 20.如第四段中的“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等(每题3分,共12分)
21. 咬破自己的茧飞出去 22.拟人、比喻、排比 23.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她明白了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24.你织的蚕,得你自己去咬破(每题3分,共12分)
鄂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二)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须臾(yú)猝(cú)然崎岖(qū)忿(fèn)然
B.会晤(wù)臊(sào)子肇(zào)祸按捺(nà)
c.什(shí)物酝酿(nàng)家圃(pǔ)恍惚(hū)
D.牺(xī)惶啁啾(jiū)腌(ā)臜宿儒(rú)
2.根据括号里的内容,填写成语。
(2分)
(1)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2),(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3.修改下面句中的语病。
(3分)
(1)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2)通过中国运动员在亚运会上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3)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4.选出下面未使用比喻的一句()(2分)
A.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B.这些字贴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被暴雨冲刷过的草地像用梳子梳过一样。
D.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1
5.给下面的上联续下联:
(1分)
读好书乐趣无穷,。
6.综合性学习: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英雄人物,请写出你最崇拜(喜欢)的人。
(1)用一两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用一两句话概括其精神品质。
(3)写出你崇拜(喜欢)的理由(字数在60个左右。
)(3分)
(1)
(2)
(3)
7.默写:
(5分)
(1)《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从《论语》中选一句勉励自己学习的话:
,。
(3)为报倾城随太守,,。
(4)王湾《次北固山下》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5)《从军行》中诗人抒发感慨,情真意切的句子是,。
(6)《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7)红的像火,,。
(朱自清《春》)
(8)……棒上()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住了。
(9)《沁园春·雪》中想像雪后放晴的美景的句子是,,。
(10),悠然见南山。
8.口语交际:
曹操征讨乌桓,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有感而发而作的《观沧海》。
假如你是那时的曹操,面对大海,你将说些什么?
(2分)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雷(10分)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
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
啊。
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儿去了呢?
噢,你化了,化作晨霜,化作夜霜,化作雨滴,化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