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580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主要内容: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四、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计划课时:

共需4学时。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学”的称谓及演变

“经济”是时下的常用术语,“国民经济”、“经济改革”、“经济小吃”不绝于耳际笔端。

但考究起来,今天习用的“经济”一词,既与古典义相去甚远,又无法从其词形推导出今义来,是一个在“中—西—日”语汇传译过程中发生意义岐变的词语。

知识链接:

作为古典词的“经济”,是“经”与“济”的合成词。

“经”本为名词,最早见于《周易》,指阡陌(田间小路),义与“径”同。

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

“经,径也”。

“经”又指织布的纵线;后转为动词,义与“治”同。

《周礼·天官·大宰》:

“以经邦国”,《淮南子·原道训》:

“有经天下之气”,这里的“经邦国”、“经天下”,即“治国”、“治天下”。

“济”与“齐”相通假,有整齐调和之意;济从水旁,又可释为“渡”,义为渡水。

“经济”二字连为一词,首见于西晋。

《晋书·殷浩传》载,时人对殷浩的评价:

“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隋代王通《中说·礼乐篇》(又名《文中子》)“皆有经济之道”。

唐高祖李渊在《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的一个文告里,有“经邦济世”短语出现,则是“经济”的扩语。

此后“经济”一词常用,如李白《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杜甫《水上遣怀》:

“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古时名联曰“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夸司马迁、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赞诸葛亮治国平天下(经济)的能力。

这些文句中的“经济”是“经世济民”、“经邦济国”的简写,意在治国平天下,治理国家、拯救庶(shu)民。

我国对“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是源于对西方语言中economy一词的翻译。

将西方语言中的economy一词译作“经济”,不是始于中国,而是始于日本。

直至19世纪下半叶,我国才从日本引进西方的“经济”这一概念。

在西方,经济和经济学的含义也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经济”一词的英文为“economy”,“经济学”一词的英文为“economics”。

两者的词根“econom”一词源于希腊语,其中eco的意思是“家庭”、“家务”,nom的意思是“规划”、“规则”。

所以,经济或经济学的传统涵义是“家政管理”或“管理一个家庭”。

最早的经济学出现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把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的各种经济问题都纳入了家庭管理的范围内。

这种家庭管理学实际上就是奴隶主的经济学。

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它的《政治学》里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的。

它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从近代以后,首先在法语中,经济或经济学的涵义逐渐超出了家庭管理的范围,拓展为研究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

因而出现了“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ics)一词。

目前一般认为“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是法国的重商主义者孟克莱田首先使用的。

1615年,孟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首次使用PoliticalEconomy这一名称,以此来说明他所论述的已不是家庭管理问题,而是涉及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如工场手工业、商业、航海及国王的经济政策等问题。

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研究人类财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问题的理论都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的著作都是以“政治经济学”命名的,如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等。

马克思写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巨著《资本论》,副标题也为“政治经济学批判”。

后来有经济学家出于避免误解的考虑曾提议改“政治经济学”的名称为“经济学”。

1879年,马歇尔把他出版的基础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定名为《工业经济学》。

此后,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多采用“经济学”这个名称。

但是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并没有消失,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这门学科一直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因此,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往往又作为同义语并存。

目前我国流行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其实也属于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写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巨著《资本论》,副标题也为“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重商主义学说

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愈益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重商主义学说。

重商主义者认为:

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金银。

只有顺差的对外贸易才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提倡国家干预经济,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最初的理论考察,但它仅限于流通领域,因此它只为经济学说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准备了条件。

马克思指出:

“真正的现代经济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重商主义学说已不再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探寻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试图从理论上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是财富增长以及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并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相当于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时期到产业革命时期。

)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1)威廉·配第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代表作:

《赋税伦》(1662年)他首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最基本的命题,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政治经济学之父”。

2)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简称《国富论》)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分析了价值规律调节的作用,并最先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

主要功绩:

①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并最先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

②提出了“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斯密教条”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亚当•斯密

3)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他坚持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

意识到了价值和生产价格的矛盾,但由于阶级局限性而没有能够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导致了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破产。

(三)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到19世纪20年代,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阶级需要的不再是对资产阶级生产的研究,而是对其剥削实质的掩盖和辩护。

在传统的经济学说史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若干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被称为“庸俗经济学”。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批判性继承,以及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斗争中产生的。

其代表作《资本论》(1867年),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

出生于律师家庭。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资本论》1867第一卷、1885年第二卷、1894年第三卷;1905~1910第四卷。

Karl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

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1.28—1895.8.5);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

《论权威》1873;《反杜林论》1876~1878;《法德农民问题》1894

(FriedrichEngels,1820.11.28~1895.8.5)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与马克思合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书。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

1885和1894年先后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历史背景:

1)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已经完成,法国的工业革命也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统治地位已经确立。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高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大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

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2.思想条件:

1)德国的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2)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在实践中遇到要针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

恩格斯于1842年底到达英国后也注意研究政治经济学。

他们从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D.李嘉图的著作中吸取劳动价值论而摈弃其掩盖资本家剥削的理论,发现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直接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p16

3)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从1842年起他们研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从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动揭露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测中吸取合理因素而摈弃其唯心史观和空想部分。

3.代表作:

《资本论》,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在《资本论》中。

4.主要理论:

劳动价值论:

LaborValueTheory,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剩余价值论: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资本理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列宁

——垄断资本主义理论Imperialism:

Thehigheststageofcapitalism

(帝国主义论)

列宁从生产的内部条件出发,通过分析经济的基本特征,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新经济政策Neweconomypolicy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

2.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1879.12.21—1953.3.5)

生于农民家庭。

P18论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毛泽东(1893.12.26—1976.9.9)

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p18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new-democraticeconomy

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构成。

这五种成份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量上看,一定时期各种经济成份都有所发展;从质上看,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必要的前提。

过渡时期理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4.邓小平(1904.8.22—1997.2.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现实的国情。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将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

具体为: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江泽民(19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它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马克思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恩格斯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

1.人的劳动;p3定义

——最基本、起主导作用?

p3原因

2.劳动对象:

劳动加工其上的东西。

劳动对象有两类:

一类是自然物;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矿石、石油等;

另一类是以被人们加工过的东西,这一类也叫原材料,如织布厂用的棉纱,化工厂用的催化剂等。

●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并非任何劳动对象都是原料。

3.劳动资料:

劳动者为实现其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所必须的一切物质资料。

三类:

p3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过程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物质资料的生产必然有两个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概念:

2)构成:

包括人的因素(劳动者)和物的因素(生产工具)。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能动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最根本的作用。

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不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3)生产力中包含着科学。

●生产力中三大独立因素,都同科学技术相联系。

首先,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

其次,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创造,离不开科学技术。

再次,劳动对象的开发利用,离不开科学技术。

但它(科学)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而只是生产力的“渗透性因素”(即渗透在生产力的各个因素中),只有把它应用于现实的生产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于1988年提出的论断。

如何理解?

2.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1)概念: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

它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2)内容:

(两种表述)

“四环节”论:

(直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分配过程中的关系,交换过程中的关系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积极的反作用。

P6

(1)

(2)(3);p7

(1)

(2)

“三分法”或“三方面”论:

斯大林则把生产关系的内容概括为: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3)产品的分配形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过程,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的有机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我国理论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主要由四种观点:

①生产关系relationofproduction;②生产力productiveforces;productivepower;③生产方式;modeofproduction④资源配置thedistribution(allocation)ofresources。

(因此,经济学家被认为是一个最爱争论的群体。

常听到的话是:

N个经济学家也会有N+1个观点。

萧伯纳嘲讽地说:

“如果把所有经济学家首尾相接地排成一队,他们也得不出一个结论。

”据说仅通货膨胀理论就由近百种之多。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

2、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同它相适应,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正如马克思所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他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经常处于不断的发展变革的过程中。

而生产关系则相反,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即每一种生产关系一经形成,就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起来,当着他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它是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成熟之前,也是不会出现的。

所以,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向前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所以,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第一,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变化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时候,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代替了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旧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二,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会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

两种情况:

p9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

1)经济基础economicbase(orbasis);economicfoundation:

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即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

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观点。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上层建筑的性质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而决定于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封建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地主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二,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