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518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

赴浙江省湖州杭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

11月16日至1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金力率领市美农办、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规划局等市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各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赴浙江省XX市XX县,XX市XX市、XX县,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给考察组的总体印象是村庄和沿线环境美绿量足、便民服务功能全、文化氛围浓、推进机制活、产业发展旺。

现将考察情况介绍如下,供参阅。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规划引领力。

一是抓系统规划。

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以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坚持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的规划体系。

XX市规划实施由市农办邀请相关规划单位,坚持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对各创建村分类进行规划设计,规划时间不少于半年。

二是抓规划落实。

为让规划真正得到落实,XX县183个村每村都配备了一名村级规划员,待遇与“大学生村官”相同,村里所有建设活动都需规划员签字。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

一是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财政投入除用于确保以奖代补资金外,重点投向污水处理和清洁能源使用等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以整合涉农资金为重点。

采取“5+x”的办法整合涉农项目,“5”就是由农办、发改委、财政局、规划与建设局和审计局等五部门牵头,“x”就是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共同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使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给美丽乡村建设。

县级XX市去年整合资金超过6000万元。

三是以金融资金为补充。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资金都是验收通过以后兑现的,为解决建设前期资金不足的难题,各地镇级建立了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融资用于前期建设,验收通过后用奖补资金偿还。

XX市由镇级财政担保成立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市级专项资金中每年拿出500万元抵押给信用社作为担保金,三年来累计融资2000多万元;XX县财政局在县信用联社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风险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乡镇建设资金的融资担保。

四是以群众投入为辅助。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后,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主动投入的自觉性。

两年来,XX县村级集体共投入

1.5亿元,农户个人投工投劳1亿元,主要用于村内环境改造和农户庭院美化。

(三)强化机制保障力。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实施分类推进机制。

按照以县为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建设、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各村的资源特点、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人口分布等分成中心村、特色村和整治型村庄,逐一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明确标准、分类打造。

同时注重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实现村庄整治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点线面块整体推进转变,对推进农村连片整治的村庄一次性打包,开展村与村、村与镇、镇与镇之间等一体化规划和建设。

二是在工作推进上,实施奖补机制。

实施以奖代补制、淘汰制、奖励制和跟踪复评制:

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品村为人均1500元,特色村为人均800元,对偏远地区、人口较少的村庄实行了最低奖补政策,整治村为30万元自然村;当年的创建村数量按照计划数的120%确定,年末实行考核验收淘汰;对考核前三名的村分别以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创建成功的精品村和特色村每两年复评一次,对通过复评合格的村每年给予长效管理奖励经费5—10万元,对连续两次复评不合格的村取消荣誉称号。

三是在环境管理上,实施长效机制。

从投入上着手,在发挥财政资金激励机制的同时,从队伍、职责、制度、经费等环节入手,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县乡两级每年安排的保洁经费达到12亿元。

XX市以村为单位,落实保洁员,按照人口实施资金补助,XX市级财政10元人,临XX县级财政5元人,同时镇级配套5元人,不足部分由村集体承担。

从创建上着手,注重发挥农民在环境整治上的主体作用,XX县环溪村在村委会办公场所设立了卫生整治红黑榜,每月评选正反两方面典型,整治情况好的上红榜,差的上黑榜。

(四)提升公共服务力。

一是网格化设计。

按照“村里人能享受到城里人的便利和各项公共服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目标”的理念,发挥中心村联结点作用,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把中心村打造成辐射带动周边3-5个行政村,集公交、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等服务为一体的30分钟公共服务圈。

以往村民需要跑好几个地方、走好几个部门才能办的事,现在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便民服务中心这些为民服务机构都能办好。

二是差别化建设。

在完善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XX县马家弄村便民服务中心,在村委会办公楼中占了一层,可以为村民提供社保、计划生育、民政等19大项、121小项事务的全程代办服务。

XX县横山坞村除便民服务中心外,还建有一个美丽乡村信息中心,在广电数字网络的基础上,通过追加少量投资实现了“户户响”音频广播、“户户看”视频监控、“户户用”信息云台功能,给村民搭建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重点是污水处理,桐庐183个村及所有农家乐全部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全覆盖。

(五)凸显产村融合力。

浙江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业提升、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突破口。

一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文化发展相联系,实现产业兴村。

如XX县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美丽乡村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业资源、田园资源、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

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餐饮住宿及文化服务的高级产品与消费形态。

高家堂是XX县的首个生态村,该村以“青清山水,净静村庄”为卖点,大力发展农家休闲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了蝶兰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30%,公司负责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包装。

去年靠卖竹子和发展旅游,村民人均收入达到

1.9万元。

桐庐的秀美乡村创建,有意识地保护式开发历史文化古村落群,保留今天的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同时注重借助市场化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利用。

二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结合,实现农民致富。

在大力发展产业时,探索农民致富的途径,如XX县在盘活农村资源、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大胆探索了整乡整村土地流转机制,即以乡镇农业发展公司或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统一流转农民土地,吸纳工商资本注入,并与土地流入主体约定,优先雇用土地流出农户为农业工人,从而实现农民得“三金”(租金、股金、薪金)、集体获收益。

 

附送:

赴浙江省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赴浙江省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201X年5月4日—10日,市政协考察组到浙江省XX市XX区、XX市XX区、XX市XX县等地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目睹了浙江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看到了我市与发达地区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不足。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开阔了眼界,创新了思想,收获了理念,学到了知识。

现将赴浙江省考察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的。

浙江省从2003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历时10年,经历了村庄整治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03年至201X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

在全省开展第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利用五年时间,对全省10000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的1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示范村。

主要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局面,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示范村要求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目标;整治村要求达到“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

第二阶段:

从201X年至201X年,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

在第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对全省13村庄进行整治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将整治范围不断扩大,力争使全省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的整治,并提出了“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五大重点整治目标。

第三阶段:

从201X年至201X年,以“四美三宜两园”为核心内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升级版,围绕“四美三宜两园”(“四美”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两园”即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扩面提升、集聚发展、长效运行、全面惠及”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到201X年,力争全省70%左右的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的美丽乡村建设。

二、关于对浙江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受

为确保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收到实效,考察之前,我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并邀请有关部门参与考察线路的编排,最终选择了XX市XX区的利山村、堰头村、大港头村,XX市XX区的后溪河村、西吴村,XX市XX县的环溪村、荻浦村等几个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进行实地考察。

这几个村大体可分为4个类型,有整体拆旧建新发展农家乐型,如XX市利山村;有依托山水田园风光和文物古迹发展乡村旅游型,如XX市堰头村、大港头村;有发展花卉苗木形成较强的产业支撑型,如XX市后溪河村和西吴村;有围绕历史文化做文章形成的古村落保护开发型,如XX县的环溪村、荻浦村。

我们选择的这几个村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虽然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但都是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独具匠心,倾力打造,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村庄品味,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处一景,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浙江省开展美丽乡村的各种风貌。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浙江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规划引导。

浙江省各市县都非常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在规划时都要聘请高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在规划理念上,能够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

XX县邀请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和浙江省美院参与规划,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规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随意更改规划设计,甚至在项目招标时要求中标单位必须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施工建设,既体现了个性设计,又保证了局部服从整体。

在所考察的美丽乡村中,每个村几乎都能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少有联排成栋房屋,使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注重环境整治。

浙江省各县市都非常注重农村环境整治。

XX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每隔一定距离分类摆放了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剩菜剩饭、农作物秸杆等)和不可堆肥垃圾(塑料、玻璃、泡沫等)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便于倒查监督),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

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

XX市全市已配备保洁员的村数达到2746个,配备保洁人员6594人,人均保洁经费不低于40元,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达到9

6.1%。

在污水处理方面,环溪村全村建设了9个生活污水处理池,2个是微动力太阳能处理模式,7个是人工湿地模式,全村606户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道。

3.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浙江省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非常注重庙堂、宗祠、古树、古代建筑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

一是充分利用现存文物古迹。

如XX市堰头村将位于该村的世界水利史上第一座拱形堰坝、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

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济堰纳入旅游线路,给该村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文物保护元素;XX县荻浦村充分利用村庄历史悠久,各种文物资源较多的优势,大打文物资源品牌,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1X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二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如XX市后溪河村围绕何氏宗祠“北山祠”,深度挖掘出南宋何基文化、“何氏三杰”之学术成就等祖辈名人文化,不但追溯了后溪河的村庄历史,而且将盘溪何氏文化发扬光大,成为村民加强子女教育的实践基地。

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几十年前的猪圈、牛圈经过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亲切的乡土气息,仿佛回到几十年前的农村。

三是利用现有事迹,弘扬传统文化。

如XX市的后溪河村,搜集整理村里近现代在科技、国防、教育、行政等各条战线做出一定成绩的名人,以及村里近年来考上博士、硕士的优秀人才,利用村里的文化宣传进行宣传,起到了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除了利山村整村拆旧建新外,其它几个村都看不到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不同程度保留了几十年前群众居住的土房子、石头房子,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

4.注重产业培育。

浙江省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牢固树立“建设新农村和经营新农村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

XX市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201X年,全市375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290家经营户共接待游客644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达到

5.95亿元。

XX市的后溪河村和西吴村相邻,农业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村道的两旁种满了各种花卉苗木,农家小院的院内院外或栽植或摆放着花卉盆景,农民新建的各式楼房矗立在花丛之中。

后溪河村全村95%以上的农户从事花卉生产和销售,品种多达1000多种,是远近文明的花卉专业村;西吴村以甲鱼养殖和花卉种植业为主导产业,是XX市最大的养鳖基地,201X年村集体收入70万元,人均收入19608元。

这两个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5.注重资金扶持。

浙江省各市县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从政策制定、资金扶持、资金划拨等方面给与有力的支持。

一是明确建设目标。

各市县分别制定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

例如XX市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好200个左右的中心村、25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100个左右整乡整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都要打造一批美丽乡村。

二是明确资金数量。

从201X年起5年内,XX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用于5个县(市)精品村建设和“百千工程”,并明确70%用于精品村建设项目补助,30%用于“百千工程”项目补助。

XX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资金用于“潇洒桐庐·秀美乡村”统筹城乡建设。

对中心村和精品村,XX县财政按照XX市级补助资金额度给予1:

1的配套;对培育村,在原有各部门建设项目资金不变的基础上,县财政三年时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给予资金补助(201X年30万元、201X年40万元、201X年30万元)。

三是先行拨付资金。

每年年初,各精品村建设项目经过审定后,XX市级财政按基础额度先行预拨3亿元的50%至各县(市)财政部门,各县(市)农办、统筹办、财政局在市级扶持资金到位后1个月内连同县级配套资金,根据各精品村项目投入和进展情况,及时下拨相应的补助资金到各精品村。

三、关于对我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山区、丘陵面积占区域面积的80%以上,境内森林植被茂盛,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很多村镇置身于山水田园之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自然条件较好。

201X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以来,围绕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我市相继开展了百村富民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双二十”、新老典型结对竞赛、“3581”创富增收计划、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3+1”等一系列活动,全市农村已经实现了硬化路“组组通”,自来水、电、广播通讯、宽带、有线电视“村村通”,初步建立了“村(居)收集、镇(街道)运输、市(域)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

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投入上,我市的做法与浙江省很多市县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已经具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济源的基础和条件。

根据这次实地考察学习收获,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我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围绕“美丽”和“乡村”两个概念做文章。

“美丽”就是要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因村施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古树玩古树,有祠堂玩祠堂,有产业玩产业,有文化玩文化,使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乡村”就不要做成城市,乡村就要有乡村的风貌,乡村的环境,乡村的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不要一味的涂白,不要大迁大建,农村就是要绿树掩映,农村就是要远离喧闹,农村就是要有农村的味道,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土,要在美丽乡村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要搞好科学规划。

要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近期需要搬迁进入社区安置的村庄和长期保留的历史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研究,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

要坚持示范带动。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全面铺开,一哄而上,也不能搞大跃进。

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几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试点,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能体现济源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要突出生态治理。

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

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

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

4.要挖掘文化元素。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

要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要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5.要加强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还要注意产业培育。

要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采摘农业等旅游产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6.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首先市、镇两级财政每年都要明确资金数量,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保证每年都“有米下锅”;其次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积极搞好项目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投入;三是要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性资金注入。

另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还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

通过采取建立市领导包村机制,整合涉农政策、资金、项目,强化督查考核等措施,从方方面面着手,才能把美丽乡村建设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