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3831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docx

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

宋词对比鉴赏阅读

执教者:

茂名市第一中学艳姝

上课班级:

茂名市第十六中学高一6班

上课时间:

2013年12月13日

教学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粤教版语文选修1教材第三单元“漫步宋词”中的“基本阅读”第13课“柳永词二首”中的《蝶恋花》以及“拓展阅读”第19课“言情词三首”中晏殊的《蝶恋花》,两首词牌名相同,风格相似,流派相同,因而整合教材,把两首词作对比阅读教学。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把握悲愁凄婉的婉约派的艺术特点,领悟言情词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把握婉丽精致的言情词的艺术技巧,拓宽宋词的视野。

整个教学设计要围绕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体现“以学为主”,构建实用灵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展开,努力体现实用灵活、开放创新的特色的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

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里,教师必然从学生身上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源。

那么教师如何从众多的信息源当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呢?

《宋词对比鉴赏阅读》的教学就是力图做到这一点。

课堂实录:

课前音乐渲染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我相信老师接下来会与同学们展开一段精彩的宋词之旅。

首先问一下,同学们对宋词的印象如何?

还记得你们曾学过的宋词吗?

生:

我记得,晏殊的《浣溪沙》。

师:

还有吗?

生:

清照的《如梦令》。

(生齐读)

师:

词中的“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生:

绿叶与红花。

师: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

借代。

师:

那么这是什么季节呢?

“绿”指代“绿叶”,“红”指代“红花”,那么“红花”尽管很少,但也还是有的,绿叶正浓之时,那是什么时候?

生:

应该是夏天吧。

师:

对了,准确来说应该是春末夏初。

这是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少女思春”的词作。

因为词作风格清新,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

其实宋词的风貌还远不止同学们刚才所背诵的这两首词。

下面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宋词,进一步感受宋词的风貌。

二、了解宋词的常识

师: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宋词了解有多少?

宋词大致上分为几类呢?

生:

我所知道的宋词是有两大派别,豪放派与婉约派的。

师:

对了,那么这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呢?

生:

艺术特点。

师:

对了,艺术风格来划分的。

那么,宋词还可以按照什么类别来分呢?

生:

按照长短来分的。

师:

噢,是的,长短。

那么长短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

生:

按照字数。

师:

对了,那么按照字数划分可以划分为什么名称的宋词类别呢?

生:

小令。

师:

很好,那只有这一种类别吗?

还有补充吗?

哪位同学可以补充一下?

生:

长词。

师:

长词?

长词对不对?

实际上是称为长什么?

生:

长调。

师:

对了。

长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什么?

生:

慢词。

师:

对了。

同学们已经说出了两类了,宋词按字数划分只有两类吗?

还有吗?

既然有小令以及长调,那么应该还有什么?

生:

中令。

师:

噢,猜对了一半,那还有一类就是中调。

其实,宋词还有一个段落的划分,分为上阕和下阕,也就是上片和下片。

好的,至此,我们已经大致复习了一下宋词的常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完善一下我们对宋词的认识。

(展示大屏幕)

师:

那么我们刚才读的那两首清照和晏殊的词是属于哪一个类别的宋词呢?

生:

小令。

生:

婉约派。

三、了解词牌名及作者,初步感知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同样是属于宋词婉约派风格的词人的两首名作。

一位是柳永,另一位是晏殊。

唉呀,这个名字怎么那么熟悉啊!

生:

那是因为老师的名字也叫艳姝。

师:

对了,我姓,名艳姝。

我一介小女子也有幸与北宋的这位大文豪同名,小女子真是三生有幸啊。

不过,我是一位人民教师,不象这位北宋的大名臣晏殊一样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但是老师觉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每天与你们一起成长,这也是老师此生的一种幸福啊。

(掌声)好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两首词一首是柳永的《蝶恋花》,另一首是晏殊的,也是《蝶恋花》,那么这两首词首先在题目上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

都是《蝶恋花》。

师:

这是标题吗?

生:

不是,这是词牌名。

师:

好,有哪位同学说说对词牌名的了解。

说说《蝶恋花》代表什么意思?

生:

所谓的词牌名是指宋词的词格以及韵调。

取自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又称《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黄金缕》《江如练》等。

前、后片各五句,共60字;前、后片均于第1、3、4、5句押仄韵。

师:

对了,词牌名不仅在字数上有严格的要求,还在声律上有严格的要求。

所以,这位男同学擅长使用手头上的资料,充实了对词牌的理解,很好。

那么这个词牌的词作是属于哪一类宋词呢?

生:

中调。

师:

好,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展示PPT)那么,我们还可以从词牌的容上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

儿女情长,是情诗。

师:

对了,表达爱慕或相思之情的多数填写这一类词牌。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两位作者。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两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了解有多少?

生:

柳永是进士,生平仕途不顺,经常在歌伎间流连。

帮歌伎填写了大量的词,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

师:

对了,这是一种职业,专业填词人,柳永应该就是这一职业的始祖了。

还有,他是一位风流才子,终日在歌伎当中,是有着儿女情长的痴情人了。

还有吗?

生:

柳永与他的父亲与兄长,被称为“柳氏三绝”。

师:

这是这位同学课前扩充的知识,非常好。

所以说,柳永是出自书香门弟。

那么,还有吗?

生:

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师:

好,这位同学关注到了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慢词也就是长调。

那还有没有补充?

生:

柳永擅长用铺叙的手法。

师:

对的,那么他的铺叙手法,你了解吗?

生:

不了解。

师:

好,那么等会我们就进一步了解这种手法。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进一步完善对柳永的了解。

(展示PPT)其实,柳永还有一个官职的称谓,就是“柳屯田”。

而在文学上的造诣,同学们都找出比较详细的信息了。

好,下面我们来了解另外一位词人,晏殊。

相对来说,柳永是婉约词派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那么晏殊的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生:

他从小就很聪明,以神童著称,他是进士出身,官至宰相,他爱好文艺,创作了很多词作,有130多首。

师:

很好,这位同学主要是了解了他的生平经历。

晏殊天赋极高,从小就是神童,那还有其他特点吗?

生:

对于晏殊来说,他能诗能文,但其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温润秀洁”四个字可以概括其艺术风格。

“造词工妙”是晏殊词作的特点。

师:

对了,这是他的一种语言特色。

还有吗?

生:

他常用委婉的手法,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师:

是的,委婉的手法,其实可以换一个词去表达这个意思就是——

生:

含蓄。

师:

好的,等会我们来欣赏一下晏殊的词当中是不是有含蓄的美。

下面请看一下大屏幕,补充完整对晏殊的理解。

(展示PPT)他是北宋婉约派“倚声之祖”,所以按照辈分来说,谁的更高?

(生:

晏殊)如果按照宋词的推广以及成就而言,谁的更好?

(生:

柳永)。

所以,他们是各有成就啊!

四、吟咏诵读,整体感知

师:

下面我们将要进入两首宋词的境界当中了,那么同学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老师请这位同学当众诵读一遍,请他把同学们带入到这首宋词的意境当中。

生:

我选读柳永的《蝶恋花》。

(示读)

师:

很好,读得铿锵有力啊。

(掌声)不过,能不能带出点婉约的味道呢?

我感觉有点象读豪放派的词。

(笑声)好,又一位女同学自动请缨。

生:

我选读晏殊的《蝶恋花》。

(示读)

师:

这位同学朗读时带有一定的节奏感以及前后情感起伏的变化,越往后,感情越细腻、深沉了!

(掌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两位都是女同学示朗读,有没有男生自告奋勇?

是不是这婉约派的词作风格导致男生不敢去尝试呢?

好,我看到一位男生勇敢地站起来了。

(掌声)

生:

我选读柳永的《蝶恋花》。

(示读)

师:

很感谢这位男生的深情演绎,我仿佛看到了柳永的影子。

(笑声、掌声)好,我们欣赏了三位同学的朗读之后,同学们也应该跃跃欲试了。

请同学们带着情感朗读这两首宋词。

预备,开始!

(全体学生齐读)

师:

好,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有感情。

那么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名家的演绎。

(播放名家朗读作品)

五、入情入境,对比鉴赏

师:

我们说,人生的痛苦在于选择,有选择就会有痛苦。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两首宋词摆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生纷纷表态)好,我听到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我需要你们的理由。

下面我们来进行这样一个探讨的活动。

以前后4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讨论,具体地说说你更喜欢哪一首宋词。

那么,说到理由,有些同学就觉得有点困难了,也会说,爱需要理由吗?

(笑声)其实,我们知道,鉴赏一首宋词,它的切入点在什么地方?

生:

情感。

师:

很好,情感!

那么这种情感是谁的呢?

生:

作者的。

师:

是作者吗?

一定是作者吗?

生:

词里面的人。

师:

对了,词里面有一个说法,就是“抒情主人公“。

(板书)“抒情主人公”中包含的就是一种“情感”。

(板书)有些同学读诗词就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往往就被这首词的情所感动了。

所以,情感也可以成为你的理由。

所以,鉴赏的切入点的第一个角度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去切入的。

第二个角度是从“写景”的角度去切入的。

为什么?

生:

因为景很美,情景交融。

(板书)

师:

对的。

中国古典诗歌是含蓄的艺术。

它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就是借景抒情。

所以,你更喜欢两首词当中的哪一种景物描写呢?

那么,第三个角度就是比较高的要求了,就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分析的。

同样是抒情,哪一种表现手法你更欣赏呢?

(学习小组讨论6分钟,老师在同学当中了解、释疑)

师:

好,哪一位小组的同学先拔头筹?

生:

我比较喜欢晏殊的《蝶恋花》。

我比较欣赏里面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一句。

它大概的意思是说”明月不了解离别的痛苦,倾斜的光线照耀到每家每户。

师:

能更进一步地说说,“斜光到晓”是什么意思吗?

(笑声)

生:

就是说“月光从晚上一直照到早上”。

师:

对了,也就是说抒情主人公一整晚都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

整夜未眠。

好,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

因为这一句,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景色当中。

师:

那你说的理由的切入点应该就是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的?

那词当中哪个地方是写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的?

生:

离恨苦。

师:

这句话出现了一个古诗当中常见的意象“明月”,在古诗当中,明月的涵就是“望月怀人”。

好的,那一轮明月啊。

这就是这位同学的理由,情景交融。

好的,下一位同学请发表意见。

生:

我喜欢柳永的《蝶恋花》,从表达技巧来说,词中是用铺叙的手法,上片是以那个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为下文思念的“伊人”而日渐消瘦,是为下文作铺垫。

师:

我们注意一下这位同学说的“下文”说得对不对?

生:

是下片或下阕。

师:

对的。

好,那么,为下片作一个铺垫,实际上是为下片的什么地方作的铺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的,那么这是一句名句,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生:

直接抒情。

师:

对了,在古诗当中叫做“直抒胸臆”。

所以,上片的所写之景都是为下片的抒情作好铺垫以及渲染的。

看来,这位女生是追求含蓄美的一位女生,上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她看出来了。

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表达意见?

生:

我喜欢柳永的《蝶恋花》。

这里面有一句是我特别喜欢的。

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它的意思是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伊”消瘦,即使憔悴老去也是心甘情愿的。

我很欣赏抒情主人公的这种情——痛并快乐着。

(生:

死了都要爱)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憔悴老去也在所不惜。

特别是那个“终”字,忠贞不渝。

师: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

中国古典诗词当中的炼字的艺术。

一个“终”字,由始至终。

终到一个怎样的终点?

生:

至死不渝。

师:

对了,到生命的尽头。

这是多久的一个岁月呢?

生:

永远。

师:

如果人的寿命有足够长的话?

生:

不止啊,那是一万年!

还有那个“消得”,它把天下有情人彼此思念的真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

(掌声)

师:

哇,说得多好啊!

大家都被这两句名句打动了!

好,还有哪位同学想要表达?

生:

我喜欢晏殊的《蝶恋花》,我喜欢那一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一句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抒情主人公伤离的情绪,就是那种无可奈何的愁怅,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师:

那就是“山长水阔”给人一种“离恨绵绵”的感觉,是吧?

(生:

是的)更有一种情景交融之感?

那么,你从这两句当中,能不能直接看出情感表达的地方呢?

生:

知何处!

师:

噢,很好!

知何处!

知道在哪里呢?

生:

还有“欲寄彩笺”。

师:

是的,古代的人传达思念就不象我们现代人使用电子这么方便,鼠标一点就行了。

好的,此处晏殊的词对于离愁的描写相对于柳永的词的感情描写显得更为含蓄些。

还记得刚才我们了解了晏殊的词作风格特点是什么?

生:

含蓄委婉。

师:

非常好。

看看还有哪位同学发表意见?

生:

我喜欢柳永的《蝶恋花》。

通过上片可以看出词中抒情主人公应该是一个女子。

然后全词的描写景物特点为冷色调,展现了一幅凄清冷静的景象。

那些“危楼”、“黯黯”等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孤苦寂寞空虚,“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直接抒情的,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那种相思之情以及那种折磨,可是她还是对爱情很执着,主人公想消愁,但又不能消愁,所以她很无奈。

而且,我想,古代的时候,女子都是很矜持的,都不能直接地表达自己心的感悟,象这种相思的事情。

然后,作者就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来替她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想通过描写她来冲破时代的束缚,籍此来表达心中最真挚的爱情,大胆呼唤真爱,表达自己的相思。

(掌声)

师:

这位女同学是从时代的角度去分析文中的抒情主人公的,非常好!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当时女子的热情奔放的感情啊!

这就是这位女同学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去出发去理解的。

好的,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词中看出抒情主人公是男的还是女的吗?

生:

是男的。

师:

噢,这位女同学有异议,她认为是男的,为什么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请你说说。

生:

因为“对酒当歌”啊,只有男的才能喝酒啊!

还有就是“伊”是指女子啊!

师:

好的,我看到那位男生也迫不及待想要发表言论了。

生:

我想说的,都被她说了。

师:

那么,这首词抒情主人公看似应该理解为是男子的相思与无怨无悔啊?

那么,刚才那位女生为什么要把这首词当中的抒情主人公理解为女子呢?

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我们请刚才那位女生再说说理由。

生:

因为我的同学说了,是那位女子的仰慕之人去京城考试了,然后那位女子就在家里等待。

师:

哦,那就是说你的理解来源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生:

对,而且,“伊”是“你”的意思,不一定是女孩子啊。

师:

也就是说“伊”有可能是男的,是吧?

所以,“伊”只是一个“单人”旁,也不是“女”字旁啊,所以是男的。

生:

是啊,所以说,这首词有可能是女子写给男子,也有可能是男子写给女子的啊。

师:

是啊!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其实,“伊”字指女子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曾经在《诗经·兼葭》中有这么一句:

“所谓伊人”(生:

“在水一方”),所以,有同学理解这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为男子,抒写对女子的相思之情,这是没有错的。

那么刚才这位女生从创作背景出发,把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理解为女子,抒写对男子的忠贞不渝的情感,也是可以的。

关键是这两种理解都成立的时候,当抒情主人公不仅可以是男人,还可以理解为女人的时候,那么,这首词的意境就大不相同了。

它代表着全人类的一种共有的情感,这也就是这首词流芳千古的魅力所在啊!

(掌声)好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五位同学分别说了自己的理由,但是占多一票的是柳永的《蝶恋花》,可见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打动了你们啊!

但是晏殊〈〈蝶恋花〉〉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没有打动你们吗?

生:

有,我喜欢这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它把抒情主人公的那种执著、无悔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

好,那你能具体说说是哪个词或字吗?

生:

“独上”的“独”字。

师:

对,“独上高楼”在什么季节?

东南西北风对应的就是“春夏秋冬”风。

那是什么季节?

生:

是在“秋天”,萧瑟的秋天,孤独的秋天。

师:

对了,那再问多一句,柳永词中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生:

“望极春愁”,写的是春天。

师:

好,还有哪个字表现出一种执著的精神?

生:

还有“望尽”。

师:

好,那是“望”还是“尽”呢?

生:

是“尽”。

师:

对了,一个“尽”字道尽了沧桑变化,超越了时空。

这种表达是含蓄的,但又是耐人寻味的。

好的,今天六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意见,都说得非常有理。

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们的鉴赏力又更进了一步。

好,其实两首词各有特色,各有精彩。

最后,请同学们自行整理一下两首词的异同。

(展示PPT)

六、总结言情词艺术特色

师:

其实这两首宋词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言情词”。

好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言情词的艺术特色。

生:

言情词都是主要写儿女情长的,感情比较浓烈,常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含蓄委婉。

师:

总结得很好,请看屏幕。

(展示PPT)

七、提升感悟,拓展视野

师:

清代学者王国维对这两首言情词作出了创新的解读,把儿女情长拓展到理想、事业等人生境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王国维先生所创设的“人生三境界”!

(展示PPT,学生齐读)

八、结束语

师:

最后,让我们在朗读声中感受宋词的魅力,感受不一样的宋词人生的境界!

让我们在情致深婉而又瘳阔高远的意境当中达到人生的另一个高度!

(展示PPT——课后作业)下课!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懂的说出来,把有疑问的提出来,构建实用灵活的、开放创新的、具有特色的语文课堂,努力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我在教学预设时用了板块式的弹性设计方案。

第一板块:

知人论世,你对词人的生平及艺术风格了解了多少,主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艺术风格,进而初步了解其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面引导学生对词中艺术手法进行鉴赏打下铺垫;第二板块:

吟咏诵读,品味词中意境,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词中的情感,为下面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及其情感的感悟打下情感铺垫;第三板块:

说出你更喜欢哪一首词的理由,主要侧重于让学生表达出对词中意境的进一步的理解。

教师会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需求,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允许有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即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板块花的时间有点多,但正因为学生对词人的艺术风格有了充分的了解,引起对词作研读的兴趣,才能对探寻艺术风格的不同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把握,使合作讨论的板块展开得充分而热烈,并有一定的深度。

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本体、媒体等随时处于不断转换之中,如果教师为“圆满”完成预定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生硬施教,那么学生必然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何谈主体地位和愉快发展?

尽管整节课堂的教学结构不尽完美,但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动态生成的课堂信息,让听课老师感到欣慰与感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味两首宋词时,入情入境,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学生有的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体现了“死了都要爱”的决心,感受着生命中的“痛并快乐着”,有的说“山长水阔知何处”中的“爱恨悠长”,有的说“抒情主人公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的忠贞、痴情······这些在课堂上生成的信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这些课堂上的动态资源,本身存在着重要与次要、有用与无用之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并且善于化用学生错误的回答作为我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比如,在第三板块当中,有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质疑:

《蝶恋花·柳永》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女子还是男子呢?

这一问题是在同学鉴赏过程过师生互动而发现的新问题,这是自然生成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课堂讨论、思考以及老师的点拔,更清楚地认识到这首词不仅仅因为名句打动了所有人,而且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更清楚地认识到本词的高雅意境。

由于在设置这一讨论板块时,我已经在这一问题上作了一些方向性的提示,降低了鉴赏难度,让学生更清楚地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更能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鉴赏活动当中去。

所以,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精心预设”看作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那么在课堂上会水到渠成地生成一些有用的资源。

 

教学设计

宋词对比鉴赏阅读

执教者:

茂名市第一中学艳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对比,把握悲愁凄婉的婉约派的艺术特点。

2.领悟言情词的思想情感。

3.把握婉丽精致的言情词的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和特点。

(二)过程方法目标

1.熟读词作,疏通大意。

2.学生合作赏析,感受言情词人的情感,培养鉴赏词作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分析感悟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言情词人在作品中的个人情感的表达,充分理解词人的感伤之情。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

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言情词点染与铺叙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法,化虚为实,寓情于景的创作方式。

四、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两首言情词的意境及手法。

五、教学课时

1课时完成两首词的对比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同学们对宋词了解有多少呢?

还记得你曾学过的宋词吗?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二、了解宋词文学常识

词的分类:

(1)按字数分:

小令(58字以);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词的段落:

阕或片(3)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分:

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柳永、晏殊、清照等)

三、了解词牌名及作者,初步感知

(1)关于词牌名

《蝶恋花》词牌名,取自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又称《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黄金缕》《江如练》等。

前、后片各五句,共60字;前、后片均于第1、3、4、5句押仄韵。

(2)关于作者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铺叙。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重要词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多年身居要位,官拜宰相,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作品集有《珠玉词》。

四、吟咏诵读,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班齐声诵读。

(2)聆听名家演绎,为个别字正音。

五、入情入境,对比鉴赏

合作探究活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具体地说说你更喜欢哪一首宋词。

请说明理由。

鉴赏理由提示:

(1)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

(2)从描写景物的角度

(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

(请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对比鉴赏理由:

(1)登楼怀人念远

(2)描写景物:

柳词是春愁之景,意境悲愁凄婉;

晏词是秋思之景,意境悲壮苍远;

(3)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