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3160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4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docx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书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

预报计划书

 

1、项目概述

2、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3、量测断面布置原则

4、信息处理与反馈方案

5、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6、仪器设备

7、量测人员

8、量测项目布设表

 

1项目概述

1.1概述

本合同段5座隧道,其基本情况如下表1:

表1本合同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基本情况

土建合同段

隧道名称

隧道型式

隧道长度(m)

左线

右线

第五合同段

破石界Ⅰ号隧道

分离式

2540

2498

第六合同段

破石界Ⅱ号隧道

小间距

505

503

杨家山隧道

分离式

605

622.5

第七合同段

盐石沙(过水)隧道

单拱隧道

185

盐石沙隧道

分离式

2185

2205

破石界Ⅰ号隧道所处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地貌,隧道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沿线植被极发育,斜坡上局部基岩裸露。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隧道区位于新华夏系的田庄――延寿向构造东翼,因受大的向斜构造应力影响,隧道区内发育次一级的小型向斜一个,背斜一个,断层一条,其存在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围岩级别低。

围岩主要为震旦系中统弱风化变质砂岩土下带,局部随机夹有弱风化板岩下带,岩质坚硬,岩体较为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部分微张,填充物较少,裂隙水较为贫乏,围岩稳定性较差或一般。

隧道左洞进口轴线与地形关系属坡面斜交型,存在轻微偏压,其他洞口均无偏压。

破石界Ⅱ号隧道所处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地貌,隧道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高差最大达135.0m。

山高坡陡,沿线植被极发育,斜坡上局部基岩裸露。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隧道区位于新华夏系的田庄――延寿向构造,走向北37°东,长约60km。

隧道区内无大的断层发育,但在隧道进出口外侧各发一条小断层,受其影响,隧道进出口段可见压碎岩,岩芯多呈块状~碎石状,岩层产状为307°∠62°。

洞身围岩主要为震旦系微风化~中风化泥质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呈块(石)碎(石)镶嵌结构,岩体较完整,裂隙水较少,围岩稳定性一般。

杨家山隧道处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低山地貌,隧道沿线起伏较大,山坡较陡,山体覆盖层坡积粉质粘土和碎石土,坡脚部分基岩裸露,沿线植被发育。

隧道处于谭家山——下祝复式向斜:

走向近南北,轴面直立,轴部位于K25+920附近,根据区域构造走势推测,隧道内发育SN及EW两组主要节理。

围岩以中风化炭质页岩、硅化炭质页岩及泥质砂岩为主,少量为中风化灰岩,岩质软,岩石破碎,岩体呈镶嵌碎裂结构,裂隙水较少,围岩稳定性差,易出现崩塌甚至大面积塌顶。

因此,施工时应注意用小爆破开挖,并及时做好初期衬砌。

盐石沙隧道所处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地貌,隧道沿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山体覆盖层坡积粉质粘土和碎石土,坡脚部分基岩裸露,沿线植被发育。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和钻孔揭露,本隧道岩层整体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构造形迹为主,其次为北西向构造,隧道内无大的断层通过,岩层产状较为单一,其产状为225~307°∠35~51°。

隧道地层岩性单一,基岩以钙泥质粉砂岩为主,中夹硅质页岩、硅质岩和砂岩。

岩体节理发育性一般,因此地下水量较为贫乏,多为基岩裂隙水。

隧道进口与等高线呈大角度斜交,出口与等高线接近正交,进出口左右洞口均无偏压,且隧道区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

1.2公路技术标准

本工程全线采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隧道设计速度为80km/h。

1.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1.3.1、地形、地貌

隧道处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低山地貌,隧道沿线起伏较大,山坡较陡,山体覆盖层披积粉质粘土和碎石土,坡脚部分基岩裸露,沿线植被发育。

地面高程最大高差在90~461之间。

隧道洞口与等高线大部分是大角度相交,部分洞口存在局部偏压。

1.3.2、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根据收集资料、地质调查、隧道区岩层主要为奥陶系钙泥质粉砂岩为主,岩层出露稳定,场地区内末见新构造活动痕迹,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和湖南省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布图,拟建隧道区区域地质构造稳定。

1.3.3、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区的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为天然降水补给,受季节影响明显,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向溪沟径流,径流条件好。

其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较少。

但局部断层处可能裂隙较大,雨季时水量更大,隧道开挖时易产生透水、涌泥和冒顶现象,因此,施工前必须先对其进行疏、排、防治处理后才能开挖。

1.4隧道超前预报与施工监控内容

根据施工中的隧道岩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典型断面测点埋设、洞内外观察和必要位移、变形、应力量测及监测,结合掘进中地质条件的变化,记录掌子面地质情况,分析隧道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和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和二次衬砌施作时间,及时校核土建工程施工承包人的隧道施工进度并提出地质预报,以便有准备地做好各种预防和施工措施,保证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

为隧道的安全和优化施工及地下水的自然状态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1.5计划工期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施工监控计划的监控工期将与施工工期接近同步,约为24个工作月。

2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2.1监控量测方法

1)监控量测工作流程(见流程图)

2)监控量测的内容根据我国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行业标准及黄衢南高速公路全线各隧道的特殊要求所拟定,监测的频率、采集的次数等有关规定。

本项目监测内容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种:

(1)必测项目

a、洞内外观测;

b、周边位移监测;

c、拱顶下沉监测;

d、锚杆拉拨检测;

e、锚杆轴力监测;

f、浅埋隧道地表下沉监测。

监控量测程序框图

报业主、监理、施工单位

有异常

地质超前探测预报

无异常

安装观测预埋件

开挖面岩性的观察

初读数

初期支护状况观察

按设计频率量测

数据处理

围岩变形

出现反常

变形曲线

趋于稳定

报送业主、监理,并通知施工单位

施作二次衬砌

 

(2)选测项目:

a、钢支撑内力及外力监测;

b、二次衬砌内力监测;

c、初期支护内力监测;

d、围岩压力监测。

2.1.1洞内外观察

1、洞内外观察观测内容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

a、岩质种类和分布状态,近界面位置的状态;

b、岩性特征:

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c、地层时代归属及产状;

d、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

e、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

f、溶洞的情况;

g、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压力、水的化学成分,湿度等;

h、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现象。

开挖后已支护段:

a、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测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

b、有无锚杆被拉脱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形象;

c、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

d、钢拱架有无被压曲现象;

e、是否有底鼓现象。

2、洞内外观察量测目的

a、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b、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

c、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

3、洞内外观察量测方法

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利用地质素描、照相或摄像技术将观测到的有关情况和现象进行详细记录,观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测点的各项量测数据。

4、洞内外观察测试仪器

地质罗盘地质锤、钢卷尺、放大镜、秒表、手电、照相机或摄象机。

5、洞内外观察测试频率

目测应在隧道开控工作面每次爆破后,通过人工观察、地质罗盘和锤击检查各隧道掌子面,描述和记录围岩地质情况、岩层产状、裂隙、地表水,以及支护效果,每个监测断面应绘制隧道开挖工作面及两帮素描剖面图。

2.1.2周边位移监测

1、周边位移监测量测内容

隧道周边收敛量测,是量测隧道内壁两点连接方向的相对位移。

2、周边位移监测量测目的

a、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最直观反映,量测周边位移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

b、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

c、判断初期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选取的合理性,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3、周边位移监测量测方法

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在侧墙和拱顶设置测点,利用收敛计,采用一根在重锤作用下被拉紧的普通钢尺作为传道位移的媒介,通过百分表测读隧道周边某两点相应位置的变化。

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定初次读数。

埋设测点时,先在测点处用电钻钻孔,深为120mm的孔。

在孔中填满锚固剂后插入收敛预埋件,尽量使两预埋件轴线在基线方向上,并使预埋件挂孔轴线处于铅垂位置,待锚固剂凝固后即可量测。

4、周边位移监测测试仪器

用数显收敛计。

5、周边位移监测测点布置

每量测断面设置2条测线,测桩分别布置在拱顶及拱脚、墙脚上方左右位置,收敛量测测点与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如下图2所示

6、周边位移监测量测频度

宜根据位移速度和距工作面距离选取,见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2。

2.1.3拱顶下沉监测

1、量测内容

拱顶下沉量量测,是指对隧道拱顶的实际位移值进行量测,是相对于不动点的绝对位移。

2、量测目的

a、通过拱顶位移量测,了解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判断隧道拱顶围岩的稳定性;

b、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

c、指导现场设计与施工。

3、量测方法

在拱顶布设固定测点,将钢尺挂在拱顶测点上,读钢尺读数,后视点可设在稳定衬砌上,读铟钢尺读数,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4、监测频率

同隧道周边收敛量测,见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2。

5、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钢尺、铟钢尺等仪器。

2.1.4浅埋隧道地表下沉监测

1、量测内容

在隧道浅埋地段的地表测试范围内埋设沉降观测点,用精密水准仪监测观测点的绝对下沉,并计算出当天的沉降量。

2、量测目的

a、通过地表下沉监测,了解地面的变化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

b、根据下沉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

c、指导现场设计与施工。

3、量测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地表塌之处设置观测点,并在预计下沉断面以外4倍洞径处设水准基点,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下沉量。

洞外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如图3所示。

 

图3隧道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布置图

4、监测频率

见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2。

5、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钢尺、标杆等仪器。

2.1.5锚杆抗拨力量测

1、量测目的

(1)测定锚杆的锚固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判断所使用的锚杆长度是否适宜。

(3)检查锚杆安装质量。

2、量测方法

主要有直接量测法、电阻量测法以及快速量测法等,本次采用快速检测法。

(1)将待测锚杆加长,用砂浆将锚杆口部抹平,在锚杆尾部安装承压垫板,套上中空千斤顶,将锚杆外端与千斤顶内缸固定在一起,并装设位移量测设备与仪器(百分表)。

(2)分级加载并读取相应荷载下百分表读数,每级荷载为10kN,加载时间间隔不小2min,待本级荷载下百分表读数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最大试验荷载为设计拉力的1.2倍。

(3)绘制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

3、要求

(1)平均3根/10m,可根据地质情况变化调整检测间距。

(2)同组锚杆拉拔力的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值,同组单根锚杆的拉拔力,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

(3)千斤顶应牢固可靠,并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特别应注意的是,试验操作人员要避开锚杆的轴线延长线方向,在锚杆的侧向并远离锚杆尾部的位置上加压读数;测位移时停止加压。

4、测量仪器

锚杆拉拨仪。

2.1.6锚杆内力监测

1、量测内容

量测锚杆内力的大小。

2、量测目的

a、了解锚杆受力状态及锚向力的大小,为确定合理的锚杆参数提供依据;

b、判断围岩变形的发展趋势,概略判断围岩内强度下降区的界限;

C、评价锚杆的支护效果;

d、掌握岩体内应力重分布的过程。

3、量测方法

沿隧道周边钻孔,布置与锚杆材质相同的量测锚杆,沿锚杆不同长度上布置元件,量测沿锚杆长度各点的轴力。

4、量测仪器

由GYJ-3型钢筋应力计连接而成的量测锚杆,采用JMYJ-28静态电阻应变仪量测应力应变值。

5、测点布置

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在侧壁和拱顶设置5个测孔(根据实情,每个测孔内布置3个测点),测孔、测点布置如图6、7所示。

6、量测频度

见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2。

 

图6锚杆轴力监测布置图

2.1.7初期支护内力监测

1、量测内容

量测喷射混凝土的受力状态。

2、量测目的

a、了解初期支护对围岩的支护效果;

b、了解初期支护的实际承载情况及分担围岩压力情况;

c、保证施工安全,优化支护参数。

3、量测方法

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监控断面沿遂道周边在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埋设GPL-2喷层应力计进行量测。

4、测量仪器

采用GPC-2接受仪采集数据

5、测点布置,如图8所示

 

图8喷射混凝土应力量测测点布置图

6、量测频度

同锚杆轴力量测见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2。

2.1.8二次衬砌压力量测

1、量测内容

量测二衬与初期支护之间的压力。

2、量测目的

a、了解初期支护对围岩的支护效果;

b、了解二次衬砌的实际承载情况及分担围岩压力状况。

3、量测方法

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监控断面沿隧道周边在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埋设GYL-1型压力盒进行量测。

4、测量仪器

采用GPC-2接受仪采集数据。

5、测点布置

如图9所示

6、量测频度

同锚杆轴力量测见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2。

2.1.9钢拱架应力监测

1、监测内容

测试型钢钢架内、外侧的应变,从而计算其所受到的轴力和弯矩。

2、监测目的

a、了解钢拱架与喷射混凝土对围岩的组合支护效果;

b、了解钢拱架的实际工作状态,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c、判断初期支护承载能力,保证施工安全,优化支护参数。

3、测试方法

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监控断面沿隧道周边在钢拱架内、外侧侧壁对称地设置5对钢筋应力计进行监测。

4、测试仪器

JMYJ-28静态电阻应变仪

5、监测断面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如图10所示

 

图10工字钢及格栅支撑应力量测测点布置示意图

6、监测频度

同锚杆轴力量测见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2。

2.1.10围岩压力监测

1)量测内容

量测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的压力。

2)量测目的

a、了解初期支护对围岩的支护效果;

b、了解初期支护的实际承载情况及分担围岩压力情况;

c、检验隧道偏压,保证施工安全,优化支护参数。

3)量测方法

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监控断面沿隧道周边在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埋设GYL-1型压力盒(如图10)进行量测。

4)测量仪器

采用GPC-2接受仪采集数据。

5)测点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围岩压力测点布置图

6)量测频度

同锚杆轴力量测见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

2.1.11锚杆长度检测

1)量测内容

对新锚固的锚杆进行测试,检测锚杆的锚固质量(长度及灌浆饱满度)

2)量测目的

对锚杆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

3)量测方法

通过对锚杆质量检测仪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锚杆长度以及灌浆的整体质量。

4)测量仪器

JL-MG锚杆质量检测仪。

 

表2隧道监控量测频率控制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量测频率

 

1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岩层、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数码相机、地质罗盘及规尺等

每次爆破后进行观察

2

周边位移量测

各种类型的收敛计

爆破后2小时内开始

0-18m

18-36m

36-90m

>90m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3

拱顶下沉量测

精密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爆破后2小时内开始

0-18m

18-36m

36-90m

>90m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4

地表下沉量测

精密水平仪、水准尺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周

5

锚杆拉拔及长度检测

锚杆拉拔仪、质量检测仪

每3根/10m

6

锚杆轴力

洞内钻孔安设单点、多点杆式应力计

爆破后24小时内开始

0-18m

18-36m

36-90m

>90m

1~2次/天

1次/天

1~2次/周

1~3次/月

7

初期支护内力量测

喷层应力计

二次衬砌施作前进行

8

钢支撑内力量测

钢筋表面应变计

钢筋应力计

钢支撑施作后开始进行

0-18m

18-36m

36-90m

>90m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9

围岩压力量测

压力盒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10

二次衬砌内力量测

混凝土应变计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超前地质预报

MALA地质雷达

30-35m/次

2.2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2.2.1超前地质预报的依据

本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将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严格遵守以下技术标准或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DD70-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03);

《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2.2.2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及内容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勘察地质资料和已经揭露的地质情况,采用仪器设备和地质学方法,对隧道围岩类别变化、不良地质做出预测,据此优化方案指导施工,有效的控制灾害。

具体而言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为:

、预报隧道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及对施工的影响。

、预报可能出现塌方、滑动的部位、型式、规模及发展趋势,并提出处理措施。

、预报可能出现突然涌水点及对施工的影响。

、预报隧道将要穿过的不稳定岩层、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雷达地质超前预报

投入本项目的地质雷达有1台套,采用瑞典MALA公司生产的RAMAC/GPRSIR系列雷达,开展地质雷达探测以前,必须依据以下条款检查探测适应性:

①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应存在明显电性差异且电性稳定。

②探测对象与探测距离相比应具有一定规模,探测距离不宜过大(40m以内)。

③探测目的体在探测天线偶极子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应大于所用电磁波在围岩中有效波长的1/4,在探测天线偶极子排列方向的长度应大于所用电磁波在围岩中第一菲涅尔带直径的1/4;当要区分两个水平相邻的探测对象时,其探测对象间的最小水平距离要大于第一菲涅尔带直径。

④掌子面不能被极高电导屏蔽层如金属板等覆盖。

⑤探测工作区内不能有大范围的金属构件或无线电发射频源等较强的人工电磁波干扰;

测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要根据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技术文件或合同规定布置测线,应使检测成果具有代表性,并能真实地探测区域的工程地质情况。

②测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对象的大小与探测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

测网和工作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能发现有意义的最小异常,在平面图上能清楚地反映出探测对象的位置和形态为原则。

仪器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天线和仪器参数,应得出试验结论。

天线工作频率的选取应根据探测目的层的埋深、分辨率、介质特性以及天线尺寸是否符合场地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宜选取中心频率较低的天线;根据本次任务的地层条件以及探测任务,采用50MHz天线。

②记录时窗的选择由最大探测距离、上覆地层的平均电磁波速以及雷达反射信号的质量来确定,要保证所有可用信号全部采集。

每扫描记录时窗一般为200ns。

③采样率宜选择天线中心频率的6~10倍;每扫描采样点数可为480。

现场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详细查验测区内及附近电磁干扰情况和干扰源位置、特性,并搞好记录工作。

②现场测量时,应清除天线和天线电缆附近的金属物,支撑天线的器材应用绝缘材料,并与承载的车架和天线操作员保持一定距离,天线操作员应将沿线的情况进行记录或报主机操作员。

同时,操作员应保持对雷达显示器的不间断监视,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现场技术负责并进行记录。

3量测测点布置原则

1、快速埋设测点,在距离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下次爆破前。

2、地表沉降观测点,每个测点水平距离间隔为3m,并在预计下沉断面以外4倍洞径处设水准基点

3、每种围岩类别各选择若干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断面布置选测项目量测测点。

4、必测项目按围岩类别每隔一定距离布设测点,Ⅴ级围岩按5~10m间距布点,Ⅳ级围岩按10~20m间距布点,Ⅲ级围岩按20~50m间距布点。

5、选测项目和必测项目测点尽可能的布在同一断面,为分析这一断面的受力情况及稳定状况提供精确度。

6、测点与基线的布置将视具体施工方案的变化进行修改和调整,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加设测点。

4信息处理与反馈方案

4.1数据采集

任何现场量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为得到更为真实、可靠的量测数据,在监控量测、采集数据时,应尽量减少各种误差。

1.首先做到量测、采集数据专人专项负责,以减少随机误差。

2.在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洞内周边收敛位移量测时,通过左右尺读数控制系统误差。

3.专项量测需制定专项记录表。

对于手工记录资料要保存好原始记录表,对于智能式记录器要及时将量测数据导入电脑,以防丢失。

(图11为Jmzx-300振弦检测仪系统主界面)

4.各项数据采集频度与相应量测频度(表2所列)同步。

4.2量测数据的处理

现场量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绘制成位移、应力、内力和时间的关系曲线(或散点图),曲线的时间横座标下应注明施工工序和开挖工作面距量测断面的距离,以便更准确的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并对隧道的受力状态作出判断。

在进行数据处理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