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3018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docx

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与莫斯科的博弈

唐朱昌、孙加韬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1300)

  [摘 要]基于对世界金融体系、区域金融布局、本国经济金融发展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考虑,中俄两国相继提出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

通过对两国经济、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现状比较可以发现,上海相对于莫斯科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

但作为战略目标相近、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大国,在未来两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对于战略空间、金融资源、金融创新和货币领域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因此,建议在竞争的同时,还要加强政策、资本市场、货币领域的合作,力争实现错位发展。

  [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合作;第三时区;航运金融;卢布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do:

i10.3969/.jissn.1003-7411.2010.04.010

  [文章编号]1003-7411(2010)04-0075-(6)

  [收稿日期]2009-12-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6JJD790005)

  [作者简介]唐朱昌(1951-),男,上海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加韬(1980-),男,山东即墨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近年来,中俄两国相继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已开始了实质性的启动工作。

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伦敦、纽约、东京、上海、莫斯科五大全球金融中心。

作为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发展快、综合国力强大的两个大国来说,同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对亚太、乃至世界经济金融局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上海与莫斯科谁将率先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到底是竞争替代还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本文将在综合分析上海与莫斯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背景、各自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提出要妥善处理二者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努力实现错位发展。

一、中俄两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中国和俄罗斯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背景大体相似,既有国际的、区域的、也有国内的利益考虑,总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两国政府纷纷将目标锁定为建设全球性金融中心:

  第一,从国际金融体系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与美元挂钩的世界金融体系存在重大缺陷,不利于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

出于对当前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不满,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布局考虑,两国均表达出要建立更多金融中心以及更多种类的全球储备货币的意愿,以期在国际经济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中谋求更大的话语权。

如,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008年5月宣布,希望卢布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货币之一,莫斯科将争世界金融中心。

在2009年举办的G20峰会上,俄罗斯又提出要推动储备货币多元化和金融中心多元化来巩固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第二,从区域金融中心布局的角度看,为使全球在每天24小时内都能从事金融交易,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的有关时区设有金融交易中心。

伦敦和纽约仅仅覆盖了欧美16个时区,因此一个能够覆盖其他8个时区的第三大金融中心——亚太时区的全球性金融市场正呼之欲出。

另外,全球经济发展重心正由大西洋转入太平洋,由西方国家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又属“金砖四国”发展最快,中俄两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都具有相当雄厚的实力。

  第三,从国内角度看,国际金融中心是对一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制高点以及参与世界资源分配的控制中心,对提高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至关重要。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同样对俄罗斯来说,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将进一步推动俄经济的资本化,增加俄公司使用国际金融资源的机会,使更多的俄公司在莫斯科上市,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另外,也可推动与其他独联体国家和部分东欧国家的一体化进程,增强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二、上海和莫斯科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劣势比较

  一般来说,影响世界金融中心建设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及有效的法律体系和宽松的环境;有稳定的汇率和国际化的货币体系;大批高素质的金融监管、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专业人才及良好的通讯设施等。

[1]对上海和莫斯科而言,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城市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优劣来评估二者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的整体实力。

  1·经济实力对金融的支撑作用

  一国的经济实力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只有具备相当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具有充足的资金供给和庞大的资金需求来支撑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两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将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度。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已明显提高。

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实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

而俄罗斯刚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三。

按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曾预测:

至204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全球的40%。

  另据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的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排名中,中国排第一。

据2008年8月美国发布的《第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预测,2012年底前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将居世界第二位,贸易出口额将上升到世界第五位,2020年底前国民生产总值将进入世界前八。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打击较大,其依赖能源出口和国外低息贷款的发展模式具有脆弱性,同时寡头经济、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企业债务问题等等也都将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作用。

[2]

  2·金融市场发育和资源集聚能力

  完善的金融机构系统和金融工具是金融中心的核心,机构的密集和工具的丰富是金融中心繁荣的必要条件。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和金融机构的集聚程度构成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3]

  中国债券、股票、黄金、期货等市场的规模远远大于俄罗斯的金融市场规模。

截至2008年11月底,中国股票市场市值为12.25万亿人民币,而俄罗斯股票市场市值为4003.7亿美元(合人民币2.73万亿人民币),仅为中国股市市值的大约1/5。

从中俄两国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数量看,中国上市的股份制企业比俄罗斯多。

中国2008年的上市企业总计1603家,而俄罗斯总计有305家上市企业。

俄罗斯银行虽然有1000余家之多,但大多数资本规模有限,整个银行体系的自有资本尚不抵中国工商银行一家的规模大。

[4]

  从金融机构集聚度来看,上海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截至2008年年底,落户上海的各类境内外金融机构已达899家,汇集金融从业人员二十多万,已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交易、再保险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许多全国性金融机构的主要营运中心、交易中心、票据中心、离岸业务中心、授信评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研发中心等,都已汇聚在上海。

2008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总额167.7万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18.04万亿元,继续位列全球第七、亚太第二。

全国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成交额110.3万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28.9万亿元,上海现货黄金场内交易额位列全球第一。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银行业的冲击比较大,但这并没有影响俄罗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心。

经过多年努力,俄罗斯也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金融体系,主要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系统。

[5]作为俄罗斯的金融中心,俄全国80%的金融资源在莫斯科流通(俄70%的商业银行和80%多的银行资产在莫斯科落户)。

  3·国家政策支持和健全的金融体制

  政治环境是否稳定,法律环境是否良好,有无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及经济监督机制,灵活高效的货币调控体系,以及公平竞争的银行和证券体系,能否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关系到能否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也是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度的重要因素。

  相对而言,我国目前部分对外金融政策比俄罗斯要宽松、自由一些。

例如,我国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的限额为20%,而俄罗斯政府规定外资在俄资银行的资本比重不得超过12%。

俄罗斯只允许外国银行在俄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单独银行,不允许外国银行在俄建立分行。

同时,俄罗斯严格管理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虽然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和外资银行进入俄罗斯金融市场,但同时又通过法律对外资在俄金融市场和机构的活动加以限制。

不过,为加强莫斯科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目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也正在为落实2020年前金融市场发展战略制定17个相关法律草案。

俄罗斯政府将向投资商提供许多优惠,如:

设立专门的补偿基金以补偿投资商因中介或服务机构非法运作而受到的损失;自然人所持股票超过一年即免除所得税(包括红利);居民与非居民均享受同等税收待遇;战略投资商持有公司1/4以上股票和一年以上免除这些股票带来的利润税;免除定期投资的增值税等。

  4·本币国际化程度

  国家的货币地位是一国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柱,同样货币的不完全可兑换肯定会成为一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障碍。

近年来,中俄两国都在致力于扩大本国货币在周边地区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力争使其成为国际结算的计价货币。

  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一直在不断推进。

1996年12月实现了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2003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边境贸易就已试行本币结算,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也与韩国、东盟国家之间陆续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

2009年4月9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结算由此前仅限于边贸领域开始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

目前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中也已部分使用本币卢布进行结算。

2006年7月俄罗斯就宣布取消所有卢布兑换和汇出限制,为俄出口石油采用卢布计价和结算创造条件,卢布比原计划提前1年正式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另据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消息称,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卢布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外汇储备货币,在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中,卢布结算额正在超过供货额。

但总体上卢布地位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幅贬值,国际流动性较差,俄用卢布挑战美元对国际油市定价权的努力收效甚微。

  5·城市基础设施和金融人才集聚

  国际金融中心意味着巨大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流和物流的汇集,因此对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电讯设施、交通设施的要求很高。

另外,金融行业知识密度很高,训练有素的人才数量以及灵活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是决定一个金融中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上海20世纪30年代就曾经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有特殊的人文底蕴。

上海的城市优势主要体现在不仅有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还拥有繁荣的商业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主撑,有周边产业发达的长三角区域为腹地,发展空间广阔。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长途光纤线路总长度2767公里,电话普及率达103%,建立了完善的电子服务网络和商业银行票据自动清算系统。

  莫斯科是有着850多年历史的国际大都市,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前苏联最大的商业及金融办事机构都设在莫斯科。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都市圈的GDP几乎占到了全俄罗斯30%。

许多科研机构和近百所高等院校设在这里。

因此,莫斯科有适合于国际人才居住的安全的生活环境,有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工作环境,适合国际金融人才的集聚。

  综合来看,当前上海无论是在经济实力、金融机构和人才数量,还是金融自由化、政策支持、货币国际化等等方面都走在莫斯科前面。

据伦敦金融城2009年9月发布的第六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①来看,上海的排名依次为第10位,而莫斯科排第67名。

三、上海与莫斯科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目前莫斯科的综合优势不如上海,但并不能排除其后来居上的可能性。

因为二者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战略任务、时间节点等方面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从地缘政治、经济的角度看,莫斯科仍可能是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必须妥善处理好二者的竞争合作关系。

  

(一)竞争关系

  1·战略空间的竞争

  双方国际金融中心提出的时间相近,且建成的时间也都定于2020年,战略目标的相似度也很高。

2009年1月,俄总理普京批准的2020年前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战略,宣布2020年前莫斯科要成为像伦敦和纽约那样的国际金融中心。

同样,根据2009年4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从战略空间来看,俄罗斯是欧亚国家,俄罗斯双头鹰的外交政策使其不会满足于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其国际金融中心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必然延伸至亚太地区,从而展开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

同样,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影响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与原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也必须对莫斯科金融中心构成挑战。

  2·金融资源集聚方面的竞争

  目前,制约两者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是都缺少懂得国际金融资本规范运作的银行家、金融家,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完整的决策体系、监管体系和法制体系,长期性的金融资源不足等。

例如,从金融从业人员来看,上海人口近2000万,至少需要10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但目前上海的金融人才约20万,高素质的国际金融人才还是非常缺乏。

[6]

  因此,为满足本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双方必然将在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领域展开竞争,以加速形成本国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争相吸引外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优质金融机构集聚本国,争取更多的国外公司到本国上市,以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体系。

  3·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

  经济自由化程度是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决定因素。

为提高本国金融中心的开放度和集聚度,中俄两国必然会在放松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管制方面开展激烈竞争,争相提供最优惠的税收、财政政策,以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来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吸引国际可流动资本资源。

在市场和产品创新方面,两国也会学习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加快发展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多种形式的金融衍生工具和债券产品,确保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

对上海来说,目前在监管体制上尚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放松管制和取消对外资参与金融业过多限制,另一方面,从全国整体考虑,放松管制和取消限制的时机又还不太成熟。

因此,在与莫斯科竞争国际金融中心时可能亟须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4·人民币与卢布的竞争

  历史经验证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一般都与本国货币成为主要的强势国际货币相联系。

对俄罗斯而言,独联体地区一直是其传统势力范围,近年来俄罗斯一直致力于用石油等能源出口来加强该地区国家的凝聚力。

2008年2月份,俄政府斥资3亿卢布建立的俄罗斯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开始采用卢布进行成品油交易结算,鼓励各公司在出口自然资源产品时使用卢布。

甚至俄罗斯还设想首先推动独联体各国之间的石油天然气贸易以卢布结算,之后把卢布结算扩展到与亚洲和欧洲的石油贸易。

相反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提高(2009年7月6日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于正式启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将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以及在上合组织甚至是独联体范围的主导地位在日益加强,这很可能会触动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5·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领域的竞争

  为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莫斯科已经通过了非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纲要,将大力发展交通和办公设施。

2009年,莫斯科计划通过发行债券和向银行贷款分别筹集480亿和62亿卢布资金,用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7]同样,上海也在致力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改进商务环境,加强生活环境配套设施方面的改善,使上海成为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集聚地。

  

(二)合作关系

  1·货币领域合作

  由于中俄双方都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正日益加大,所以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货币合作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实践中,中俄双方政府签订以人民币、卢布进行双边结算的协议,逐步实现人民币与卢布可兑换,并在实质上对以美元为首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挑战。

例如,中国在2008年的总理会晤中与俄罗斯达成了双边石油交易中将使用本币结算的协议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目前,在东北亚地区中国已经与日本和韩国签订了货币互换机制,如果中俄两国之间也能够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话,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可在必要时向对方提供资金,作为对国际金融机构援助资金的补充,支持对方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可以加强区域金融的稳定性,减少金融危机的冲击。

  2·资本市场合作

  在一定范围内,双方也可在资本市场开展合作,为对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促进对外投资的发展。

为了摆脱对西方融资的依赖,中国证监会已和俄联邦金融市场局在北京签署了备忘录,使中国公司发行的有价证券获许进入俄罗斯市场。

[8]同样,俄罗斯的公司目前主要在西方证券交易所(如伦敦和纽约)上市,但在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来自这些地方的资金已显不足。

因此,俄罗斯也在争取国内企业在中国香港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吸引更多的商业资金。

从近期看,中俄两国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多渠道增加双方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及其他证券服务机构等交流沟通的机会,协商解决在双方资本市场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待时机成熟后,再酝酿建立高层次、制度化的协调机制。

  3·能源金融合作

  所谓能源金融,是指通过能源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整合,实现能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不断优化聚合,从而促进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9]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中俄两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莫斯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大制约是缺乏资本,其建设资金将主要来源于俄罗斯的石油等能源出口和外汇储备。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企业海外借债过多,外资逃离又冲击国内市场,加之油价下跌,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面临困境,外汇储备也不断减少。

中俄经济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对俄罗斯能源有很大的需求量,同时俄罗斯也需要来自中国的资金,双方的合作潜力巨大。

我国应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来拓展中俄能源金融合作,以发挥地缘优势,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实现双赢。

四、结论

  由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周期比较长,在短期内无论是上海还是莫斯科都有一个建设地区金融中心分阶段目标。

对上海来说,首先要致力于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成为引领东北亚和东南亚金融发展走势的亚太投融资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金融衍生产品中心。

对莫斯科来说,也是要先用1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地区金融中心。

因此,在起步阶段,上海和莫斯科两大金融中心之间的合作将大于竞争。

当第一步的目标达成之后,双方之间的竞争将逐步加剧。

虽然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但也并不能排斥双方在个别领域进行错位竞争。

例如,与莫斯科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大优势就是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协同发展。

这也意味着上海金融业除了本身的发展,在支持和服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可以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以及离岸金融。

对莫斯科来说,能源金融正是其最大的优势和亮点,把石油和卢布捆绑起来向全球推销,并建立与石油美元相抗衡的能源交易和卢布货币体系,推进石油和天然气期货交易平台建设,争夺石油的国内和国际定价权,也是俄罗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判断——基于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5)·

  [2]田春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

中国与俄罗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3)·

  [3]李昌武·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J].山东纺织经济,2006,

(1)·

  [4]李晓·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J].东北亚论坛,2009,(5)·

  [5]李敏捷·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俄罗斯经济及其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09,(3)·

  [6]白彦平·金融中心建设如何找准定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参事研讨会侧记[N].解放日报,2008-07-29(6)·

  [7]天天·俄欲建国际金融中心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N].远东经贸导报,2009-02-10

(2)·

  [8]刘军梅·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

传导机制、应对措施及中俄金融合作的空间[J].俄罗斯研究,2008,(6)·

  [9]刘军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人民币与卢布的竞争和合作[J].社会科学,2009,(4)·

  注释:

  ①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评价体系涵盖人员、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一般性征例五大指标。

  〔责任编辑 赵东波〕

InternationalFinancialCenter:

TheContestbetweenShanghaiandMoscow

TANGZhu-changSUNJia-tao

(EconomicsSchoo,l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1300,Chna)

  Abstract:

ChinaandRussiahaveproposedtoestablishtheirowninternationalfinancialcenter,inordertogetbenefitfromtheworldfinancialsystem,theregionalfinancialdistribution,nationaleconomicandfinancialdevelopment,politicalinfluence,andetc.AndwecanfindShanghaihascomprehensiveadvantagesoverMoscowinbuildinganinternationalfinancialcenter,comparingwiththeireconomic,financia,lpolicy,infrastructureandpersonnelstatusquo.Butassuchbigcountrieswhosestrategicobjectivessimilarandgeographicalproximity,thecompetitionamongthestrategicspace,financialresources,financialinnovationandmonetaryfieldwillbeinevitableintheprocessofconstructingtheirowninternationalfinancialcenter.Therefore,theauthorproposed:

Inadditiontocompetitionbetweenthetwocountries,theyshouldalsostrengthencooperat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