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2132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在经历过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缺乏动力,我国国内经济增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增速较慢,经济产业结构需转型升级,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往经济危机的经验来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资产质量是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较高的不良资产占比极大可能导致银行危机。

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成为世界各国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英美日韩及欧洲等众多国家与地区的备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困扰,我国也不例外。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增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

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步伐,并对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更好地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指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的总和,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良贷款率也是呈现上升的状态,面临的金融风险与压力有增无减。

因此,加快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刻不容缓。

图4.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图为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9年8月公布的最新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编制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变化趋势图。

如图所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每年均有所增加,不良贷款率自2011年至2019年第二季度在大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

2019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第一季度相比增加了781亿元为22352亿元,与2018年度相比,在余额的数量上增加了2098亿元,规模增长较大。

相较于不良贷款的余额数量,不良贷款率虽在整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2019年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相比上升了0.01%为1.81%,与2018年年底的1.83%还表现出略有下降的变化。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规模在持续地扩大,但不良贷款的占比却没有大幅的变动,说明国家通过相关政策支持金融去杠杆的举措在短期内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处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成效初见。

即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不明显,但基于我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贷款的数量的持续增加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隐患,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发展。

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仍不能放松,要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加快处置手段的创新。

图4.2:

我国商业银行分机构类不良贷款余额统计(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图4.3:

我国商业银行分机构类不良贷款率统计

数据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上两图展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分机构类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的统计情况。

根据银保监会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第二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不同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不良贷款率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状态。

在分机构对比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数量规模最大,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总额。

其原因主要是归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发放贷款的总量大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同时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各种商业银行中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在不良贷款率统计情况中,我们发现,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最高的为农村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居于农村商业银行之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差不大。

整体上,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对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要比外资银行高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制度、经营环境以及相关规定的限制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应适当吸取国际上处置不良贷款的有益经验,我国政府应借鉴世界各国政府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时的有效手段并予以政策指引,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减值损失情况

在监管日渐严格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判定也将会越来越严格,致使商业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大幅提高。

作为我国主要的五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都对不良贷款的持续攀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减少不良贷款的比例,达到对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严格控制的目的。

在五大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8年的年度报告中,相关财务数据中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对其不良贷款加大处置力度。

表4.1我国五大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8年资产减值损失统计情况表(单位:

百万元)

年份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2010年

12993

27988

43412

29292

12533

2011年

19355

31121

64225

35783

12692

2012年

19387

33745

54235

40041

15187

2013年

23510

38321

52990

43209

19158

2014年

48381

56729

67971

61911

22866

2015年

59274

86993

84172

93639

28914

2016年

89072

87894

86446

93204

30212

2017年

88161

127769

98166

127362

31469

2018年

99294

161594

——

——

——

数据来源:

五大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

(因统计方法变化,2018年与之前的方法不适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2018年资产减值损失缺失,统计数据截止至2017年)

上表为我国五大主要商业银行近几年的资产减值损失统计数据,其大体上均呈现出提高的趋势,面对大量的不良资产,会对其盈利造成影响,净利润增长会相应变缓。

但通过近几年五大商业银行资产减值损失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通过加大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出表力度,以达到其对不良资产的核销,使净利润的下滑的趋势得到改善。

综上,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余额的规模与不良贷款率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近几年不良贷款率虽呈现增长趋势,但整体上较为平稳,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却十分庞大,同时不良贷款的处置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通过分析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各自的不良贷款率,发现外资银行在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均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水平之下,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仍有较大的空间。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

各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都无法回避不良资产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有我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制度、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约束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等原因。

(一)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条件。

商业银行是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上产生的,商业银行只有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及投资融资水平才能适应宏观经济的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其经济主体产生直接作用,进而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为尽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以希望高投入得到高收入的效果,便会产生更大的负债。

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贷款之后,企业财务杠杆增大,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产能过剩,企业利润持续下降,将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形成债务违约,商业银行只能是被动地来承受这一后果,导致其不良贷款的数量增加。

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决定作用。

为了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服务,如何避免其不良资产的增长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管理体制。

(二)实体部门杠杆较大,企业债务违约率提升

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着国内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经济发展环境。

在现行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国内企业因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形成的过高的产量,但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而不能够充分地被市场所消化,造成大量的堆积,形成产能过剩。

由于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下降,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持续下降,进而陷入偿还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的困境中,导致债务违约率提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量扩大。

图4.4:

我国工业企业2010年至2018年应收账款净额(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上图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工业企业2010年至2018年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由2010年的61441.2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43418.2亿元,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年平均增长率达11.27%。

大规模的企业应收账款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导致企业形成亏损,产生坏账风险,便极大可能会转变为企业的不良资产,对企业的盈利与偿还债务的能力都会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同时,李扬在《2018年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中也指出,“2018年4月份的全球债务水平已高达万亿美元,远远超过2017年年底的2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3万亿美元。

全球杠杆率从2007年年底的209%上升至2017年的245%,增长了36%。

”债务规模的扩大与杠杆率的提升,对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债务规模的控制,有效降低债务水平,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对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规模也是有效的改善举措。

(三)不良贷款时滞问题明显,不良资产定价困境有待解决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的增加与之前的不良贷款的余额存量有着较大的关系。

在2019年4月份中国银行保险进度管理委员会未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之前,对逾期贷款的时间规定较长,某些时刻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当年不会形成不良贷款,通常在第二年甚至是第三年才会判定为不良贷款。

根据前文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规模越来越大,部分即为时滞原因造成的。

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经济发展中对于商业银行的依赖程度过高,不仅仅是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的原因,也间接成为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的原因。

商业银行大规模的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更是面临着定价难的问题。

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发行主体、不同的产品市场都会对不良资产的定价形成影响,定价难以确定。

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等不到均衡,转让过程中的存在着打折转让等问题更是会涉及到多个主体的利益,更是为不良资产的定价蒙上了主观色彩,成为不良资产定价难的又一原因。

四、不良资产的危害

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受阻

大规模的不良贷款无法回收时,商业银行的资金不足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尤其是当贷款资金需求扩大,存款减少,商业银行便不能够提供贷款。

由于不能明确相应的贷款的回收期限,其支付能力下降,客户便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誉产生怀疑,对其正常经营形成阻力。

(二)盈利受影响,财务恶化,风险抵御能力降低

因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回收本金和利息而形成的相关财务费用需要由商业银行自身负担,这对商业银行来讲,无疑是加重了自身的经营成本。

同时,资金不能有效回收,造成损失,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周转,无法对盈利性更好地项目进行投资,整体水平盈利受影响。

纵观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规模庞大的不良资产是爆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不良资产的存在,在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利润下降的同时,更会造成其风险抵御能力减弱,甚至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

(三)社会整体资源分配难协调

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社会资源的协调分配将被严重限制,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失去平衡,发展效益不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如果不能够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有效的处置,将毋庸置疑会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阻力。

第二节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概述

一、债转股在我国的第一次实践

上世纪末,我国企业经营困难,面临着巨额的债务,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同时企业无力偿还债务也造成了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

面对企业与银行的困境,我国实行了首轮债转股,此轮债转股以国家为主导进行的,也被称为政策性债转股。

鉴于当时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处境,政府实施债转股的目的非常明确,既要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盘活问题,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防范金融风险,也要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降低负债率,改变经营亏损的状态,恢复盈利。

1999年,国家正式提出对负债率过高而面临经营困境的国家重点企业进行债转股,通过债转股解决企业债务危机。

通过成立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中国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将银行与企业之间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成为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关系。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企业的股权,转变为股东,在通过转让出售股权、企业回购股权、上市交易等退出方式,实现股权资本的回收,完成债转股。

此轮债转股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企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政府相关部门。

具体进行过程大致可分为:

符合国家债转股要求的企业进行申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企业情况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并确认后,与企业签订债转股意向书----国家审核----国务院通过方可实施。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1999年对四大商业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剥离,第二阶段为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剥离,第三阶段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工商银行可疑类贷款的剥离。

此轮政策性债转股完成了预期目标,较好地处置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39%下降到2004年的13.21%,下降幅度将近26%,不良贷款余额从1999年的25027.47亿元到2004年的17176亿元,缩减了7851亿元,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提升。

债转股企业的负债占比下降,财务负担下降,资产负债率下降。

综合起来,此次政策性债转股,解决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的规模得到了控制,有效地稳定了我国金融市场,防止了金融风险的发生,在信用程度上得到提高,促进了商业银行的改革。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利润提高,促进了国有企业改制,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

由于我国是首次实施债转股,没有经验可谈,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首先,此轮债转股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涉及企业多为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较为集中。

其次,金融风险没有在根本上化解,只是将银行的风险转移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了,一旦企业经营不善,还是会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现象,且原来的债权变为股权后,受偿的顺序发生改变。

另外,企业经营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改变还有待考验。

最后,资产管理公司在作为股东,但是却没有完全的权利去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首先,且债转股的退出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退出困难。

这些难点与不足,既是经验,也是警醒,对于我国再次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来说是需要进行规避的地方。

二、市场化债转股的再次启动

时隔几年,我国企业再一次面临着企业杠杆率过高,债务比例不断增加,财务危机愈发严重的状况,为推动我国经济良好运行,加强供给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国务院决定实施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基本原则的债转股。

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不同的是,此轮市场化债转股,本轮政府不再起主导作用,国家财政不再对债转股兜底,只进行政策指引,债转股目标对象根据市场化选择、转股价格根据市场定价、股权退出遵循市场化等,相关主体依据市场化原则自行协商、承担风险。

我国再次启动市场化债转股的主要目标是改变我国企业杠杆率不断攀升的现状,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实现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为此次市场化债转股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在债转股企业的确定、债转股的债权范围以及债权转股权的类型的确定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中各主体责任明确,政府为市场化债转股营造环境,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指导与监督,落实相关政策。

银行、债转股企业与实施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确定转股对象、协商转股债权的价格条件等。

根据2019年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家总理李克强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提高发展动力。

根据7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上半年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进展态势良好,其中项目签约金额大致为24000亿元,实际落地金额为10000亿元,在2019年市场化债转股新项目可达到3900亿元,实际落地金额有3800亿元,资金落地率较2018年有所提高,达到41.5%,超过200个企业的债务危机得到相应改善,降低了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三、市场化债转股的开展原因与意义

(一)开展原因

1、我国企业债务占比过高,偿还能力下降,企业杠杆率上升。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公布的宏观经济杠杆率(各部门债务/名义GDP)数据显示,如图所示,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自2010年来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截止至2019年第一季度,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6.9%,较上一年度相比,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增速达2.15%。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的逐年增加,表明我国企业的负债占比过高,盈利水平过低,直接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我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阻碍。

图4.5: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及增长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

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面临的金融风险与压力有增无减。

根据银保监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处于攀升的状态,专家预测2019年后续承压可能会增加。

基于90年代债转股的实践,实行债转股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效果较好,所以此次市场化债转股将会在缓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等诸多方面大有可为。

3、开拓更多的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需要。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的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其他融资渠道带来的资金较少,直接融资中的股权融资所占比例较低,使得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完善。

根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的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占比颇高。

如图所示,为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人民币贷款与外币贷款之和)、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企业债券融资三类主要融资方式在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比例对比。

截止至2019年第二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3.2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9%,增长适量,增量为132271亿元,同比增长31812亿元。

其中,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长速度较快,在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超过75%;企业债券融资占比较2018年度相比,有所下降,为11.03%;股票融资规模在三者中占比最小,仅为1205亿元,占比为0.91%,加2018年度下降了0.67%。

根据图显示,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近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为企业提供的资金来源均超60%,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的比例均较小,我国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较窄,除此之外,企业其他融资来源也相对有限,形成了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的融资结构。

在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企业经营能力下降,盈利能力减弱,负债过重,以致企业偿还能力下降。

商业银行因资产质量的降低,对企业的贷款将会更加小心谨慎。

如果企业失去资金来源,就会难以继续生产经营,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也随着增加。

在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力求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情况,对国内的企业融资渠道进行调整,此轮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为企业提供较多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机会,拓宽企业相关融资渠道,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图4.6:

我国主要社会融资渠道规模比例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二)意义

本轮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作为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举措,行之有效的市场化债转股除了可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经营情况等方面得到改善,还会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企业、商业银行和政府来讲,都存在着积极意义。

1、在企业的角度,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调整,降低负债比例,减小负债偿还压力,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与具有发展前景和实力的企业赢得继续发展的机会。

通过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相关企业可以将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转换成股权的权益融资,令资产负债率下降,缓解债务危机,改善资产负债表,还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将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的几率减小,企业脱离盈亏的局面,进入良性发展,实现企业的“适者生存”。

与此同时,债转股的实行,一方面使得股权多元化,迫使企业经营规范化,另一方面,银企关系的改变,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与服务。

对于这些具备发展潜力与条件的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开展,将无疑是其优化股权结构、改组改制、度过危机,并获得再次发展机遇的转折点。

2、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处置不良资产问题,防止其资产质量下降趋势进一步恶化,还能对其信贷风险进行防控。

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进行,可以使企业缓解债务危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过有机会提高其市场价值。

通过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债权置换成为对企业的股权,商业银行还可以拥有权利去分享企业在提高市场价值时的收益。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适当降低贷款损失的拨备,释放部分信贷资源,增强放贷能力,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可以加强商业银行资金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

3、就国家层面,市场化债转股可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阶段,市场化债转股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呼吁符合条件的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在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国家发展的企业作为债转股的目标企业。

此轮债转股的企业必须是暂时陷于财务困境,但有潜力发展的企业,不可选择“僵尸企业”作为债转股的对象。

严格的企业选择依据,意味着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和行业进行了调整,符合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整体来说,市场化债转股对我国国民经济可以起到降低社会杠杆率与推动我国社会融资渠道改善的作用。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对我国整体的社会杠杆率的高低有着较大的影响,市场化债转股的启动将会对降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有一定作用,降低过高的杠杆率可以减缓金融市场体系中的风险,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

同时,市场化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