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192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丹东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中式糕点在我国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形成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京桂花糕,福建蝠饼、虾饼,云南鲜花饼各具特色,造成这种地域文化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工艺B.市场C.原料D.交通

2.叉烧包、虾饺、烧麦、蛋挞为广式茶点的“四大天王”,这些茶点制作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A.本土原料,地域特色B.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C.注重色香,口味多样D.南北交融,中外合璧

〖答案〗1.C2.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南京桂花糕、福建的福饼、虾饼,云南的鲜花饼选取的原料不同,均选自当地特色产品作为其制作糕点的原料,故C正确;其制作工艺、市场和交通均不是其各具特色的原因,故A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题详解〗

叉烧包、虾饺为我国南方特色食品,烧麦为我国北方的特色食品,蛋挞为西式餐点,所以说这些茶点体现了南北交融,中外合璧的地域特点,故D错误;这些茶点的原料不一定是本土原料,故A错误;材料仅说出了四种茶点,无法体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茶点制作的色香和口味,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

A.甲风带为沿岸陆地带来充足水汽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4.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B.天山雪线一年中最高位置

C.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低

〖答案〗3.C4.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分析,甲为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气候干燥,A错误;乙为赤道低气压带,受热力因素影响盛行上升气流,B错误;丙风向为西北风,由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北半球冬季向南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而形成,C正确;丁风带为盛行西风带,风向随季节没有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赤道以南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

此时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A正确;天山雪线处在一年中最低位置,B错误;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错误;长江此时正值枯水期,入海口处盐度较高,D错误。

故选A。

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海峡南部,海冰数量呈现“多→少→多→少”的周期性变化。

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和冰退(海冰较常年减少)会导致北上水流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

下图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其影响因素较小的是()

A.纬度B.盐度

C.风速D.海域封闭程度

6.德雷克海峡冰进时()

A.秘鲁沿岸降水减少B.巴西暖流势力增强

C.厄尔尼诺现象加剧D.通过德雷克海峡的洋流规模增大

〖答案〗5.D6.A

〖解析〗

〖5题详解〗

德雷克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德雷克海峡南部纬度较高,水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海水易结冰,北部风力大,水流速度快,而南部风力较小,水流速度较慢,利于海水结冰,故德雷克海峡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与其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纬度、盐度和风速,ABC正确;与海域封闭程度关系较小,故选D。

〖6题详解〗

西风漂流到达南美洲南端附近时分成两股海流一部分沿南美洲西海岸北上形成秘鲁寒流一部分经德雷克海峡继续向东,德雷克海峡冰进时,说明海冰增多,此时向东穿过该海峡的洋流海水减少,则北上的水流增多,从而使秘鲁寒流势力增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从而造成沿岸气候更加干早,降水减少,A正确,D错误;巴西暖流强弱与此关系不大,B错误;秘鲁寒流势力增强,秘鲁沿海气候干旱,降水减少,不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C错误。

故选A。

墨脱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缘,海拔由7000m急速过渡到3200m。

这里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

图左为“西藏局部地区示意图”,图右为“墨脱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和累计地质灾害日数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墨脱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叙述错误的是()

A.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季节变化B.6-9月灾害发生与强降雨呈正相关

C.3-9月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D.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西南季风密切相关

8.该地3月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板块运动B.暴雨增多

C.气温升高D.人类活动

9.2020年9月28日墨脱县某地发生泥石流灾害,评估本次灾害损失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的()

①叠加功能②实时监测功能

③查询分析功能④空间定位功能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7.B8.C9.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示可知,墨脱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季节变化,A表述正确;6-9月灾害发生与强降雨具有相关性,但并非正相关,B错误;3-9月累计灾害发生日数较多,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C表述正确;墨脱县降水主要与西南季风有关,说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西南季风密切相关,D表述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故选B。

〖8题详解〗

该地3月份降水较少,但地质灾害多发,主要原因是气温回升,融雪性洪水增加,导致地质灾害发生,C正确,B错误;板块运动是长期的过程,与3月份地质灾害多发无关,A错误;3月份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误。

故选C。

〖9题详解〗

墨脱县某地发生泥石流灾害,首先需要用到图层的叠加功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并查询分析相关地点的地理信息,对灾情进行评估和分析,①③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不具备实时监测功能和空间定位功能,①④错误。

故选A。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岛上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较大。

乌斯怀亚是火地岛地区的行政中心和港口。

当地传统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

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西部地区相比,火地岛东部地区地表()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强D.风力堆积作用较强

11.乌斯怀亚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港口,进口木材便利B.板块生长边界,抗震性好

C

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丰沛D.峡管效应影响,风力较大

12.某日北京时间10:

00时,马丁正在乌斯怀亚观赏“落日的海湾”,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A.11小时B.13小时

C.19小时D.21小时

〖答案〗10.D11.D12.C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火地岛西部地区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气候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地区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流水侵蚀作用较弱,生物风化作用较弱,风力堆积作用较强,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乌斯怀亚当地传统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其特征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岛上森林资源丰富,以木屋为主有利于就地取材,A错误;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房屋低矮抗震性好,B错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阴凉湿冷,C错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房屋低矮可抵御强风,D正确。

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乌斯怀亚的经度约为70°W,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10:

00时,70°W的地方时为21时20分,此时当地正值日落,可求出该日当地昼长=(21:

20-12)×2=18小时40分,大约为19小时。

故选C。

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利用低碳有机物制造甲烷。

甲烷被植物根系吸收,经植物体的通气组织排放到大气中。

厌氧(缺少氧气)环境有利于生物残骸被分解为低碳有机物。

同处新疆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各异,土壤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的甲烷排放量夏季最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土壤升温,产甲烷菌活性增强

B

芦苇植株生长旺盛,吸收输送甲烷速率快

C.淹水范围扩大,土壤湿度增加,分解形成的低碳有机物较多

D.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易形成厌氧环境

14.影响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甲烷排放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壤有机碳含量②土壤盐度

③土壤含水量④土壤温度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13.D14.A

〖解析〗

〖13题详解〗

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干燥,不易形成厌氧环境,因此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的甲烷排放量夏季最高的原因最不可能是D。

夏季土壤升温,产甲烷菌活性增强;芦苇植株生长旺盛,吸收输送甲烷速率快;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湖水水量大,淹水范围扩大,土壤湿度增加,形成厌氧环境,同时分解形成的低碳有机物较多。

ABC都是原因。

依据题意,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题详解〗

依据材料“同处新疆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各异”可知,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土壤盐度不同。

都是湖岸边,土壤含水量相同,同处在新疆,土壤温度条件相差不大。

因此二地甲烷排放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土壤有机碳含量②土壤盐度。

而不是③土壤含水量④土壤温度。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一般来说,受湿润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植被垂直带为植被水平带的缩影。

但秦岭北坡自下而上的植被垂直带和秦岭以北黄土区由南向北的植被水平带差异愈来愈大(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锐齿栎相比,辽东栎的习性是()

A.喜温怕湿B.耐寒耐旱

C.耐热耐湿D.喜阴怕干

16.导致秦岭北坡自下而上的植被垂直带和秦岭以北黄土区由南向北的植被水平带差异愈来愈大的原因是()

A.海拔高度的差异B.水分条件的差异

C.热量条件的差异D.光照条件的差异

〖答案〗15.B16.B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秦岭北坡形成了以热量为基础的垂直分异规律,辽东栎分布在落叶阔叶林的上限,这里降水较多,但海拔高,气温较低,说明比山麓的栓皮栎耐寒,秦岭以北黄土区形成了以水分为基础的水平分异规律,辽东栎分布在落叶阔叶林的北限,说明比栓皮栎耐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山地降水分布规律,秦岭北坡自下而上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秦岭以北黄土区由南向北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水分条件差异的影响,B正确;秦岭以北黄土区由南向北的植被水平带差异并未体现海拔高度的差异,A错误;光照和热量条件的差异不是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

图8分别从经度、纬度和垂直三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源D.降水

18.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区域()

①属于黄河流域②太阳能与地热能丰富

③人口主要从事采矿业④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17.B18.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海拔1950到2950米处人口密集分布,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候相对较为温暖。

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越高处,光照条件越好,A错误;青藏高原上的突出特征是高寒,水源和降水不是区域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CD错误。

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人口密度集中分布的经纬度可判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湟水谷地,属于黄河流域,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但也有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分布,形成多民族文化交流整合,①④正确;湟水谷地,离板块交界处远,地热能不丰富,②错误;人口主要从事农牧业活动。

③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下图为南方某镇2020年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功能区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表示旅游区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0.下列关于丁功能区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最突出B.建设用地面积最大

C.交通通达度最高D.加工制造产业发达

〖答案〗19.B20.C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中GDP总量和建设用地比重可知,甲是建设用地比重小,GDP总量小,甲为农业区;乙是建设用地比重小,GDP与丙总是一样高,乙是旅游区,丙是工业区;丁是建设用地比重很高,而且GDP总量也高,丁是商业区。

故选B。

〖20题详解〗

丁功能区是商业区,流动人口量大,和从业人员多,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不突出,A错误;丁商业区建设用地面积在城区中最小,居住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住宅区在城市中所占的面积最大,B错误;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或交通干道的交汇点,交通通达度最高,C正确;加工制造产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区,商业区主要是商业活动为主,D错误。

故选C。

下图左为某摄影爱好者冬至日在故宫太和门门厅拍摄的照片。

一缕斜阳照射进来,立柱和游人都在地面上投下了长影,下图右为故宫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及图中游人对面的建筑分别是()

A.16:

00太和殿B.18:

00太和殿

C.16:

00午门D.6:

00午门

22.一周后的相同时刻,摄影爱好者再次拍照发现该立柱的影子()

A.逆时针变长B.同向变长

C.顺时针变短D.同向变短

〖答案〗21.C22.D

〖解析〗

〖21题详解〗

太阳位于观测者的右前方,也就是西南方,观测者在太和门门厅拍摄,南面的建筑是午门,看不到北面的太和殿。

因此正对着午门,下午时间,C正确。

故选C。

〖22题详解〗

一周后的相同时刻,还是下午时间,立柱的影子方向不变。

但冬至后的一周,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

D正确,故选D。

2021年入秋以来北方多地秋雨连绵不休,降水异常增多,与此同时南方多地气温却较往年异常偏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造成今年南北方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偏强B.副高位置偏北

C.台风频频登陆D.日本暖流异常

24.有关北方秋雨连绵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不利于农业生产②可能会诱发滑坡

③局部出现洪涝灾害④导致北方迅速降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23.B24.A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入秋以来北方多地秋雨连绵不休,降水异常增多,与此同时南方多地气温却较往年异常偏高”,可知,造成今年南北方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副高位置偏北,锋面雨带南撤的晚,北方多地降水。

而南方此时还在暖气团控制下。

B正确;冬季风势力偏强,会使锋面雨带迅速南撤,并冷空气影响到南方地区,北方受冷高压控制,降水减少,南方受冷气流的影响,气温会下降,A错误;秋季后,台风频次减少,并且台风会给南方也同样带去降水天气,气温不会异常偏高,C错误;日本暖流对我国大陆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B。

〖24题详解〗

北方秋雨连绵,会影响北方秋收,不利于农业生产,①正确;降水过多,可能诱发滑坡现象,②正确;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洪涝灾害,③正确;此时南方多地气温仍较往年异常偏高,因此此次的秋雨不一定带来北方迅速降温天气。

④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也是悬移质泥沙的的集散地。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鄱阳湖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平衡。

图左为鄱阳湖及周边区域简图,图右为1955年以来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

(1)说出鄱阳湖泥沙的主要来源。

(2)三峡水库修建后,7-9月鄱阳湖出湖泥沙量发生明显变化,请分析原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泥沙淤积对鄱阳湖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入湖河流携带泥沙、长江倒灌挟带泥沙、湖岸侵蚀崩塌。

(2)三峡水库运行后,由于泥沙在库区淤积,导致下游河道含沙量减小,每年7—9月由于三峡水库蓄水,导致长江中下游水位下降;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倒灌消弱,长江进入鄱阳湖水量减少,入湖泥沙量减少,出湖泥沙增多。

(3)鄱阳湖泥沙淤积降低湖区调蓄能力,汛期抬高洪水水位,洪水威胁增大;枯水期形成湖滨沙丘,出现风沙危害,影响局地小气候;湖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育受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湖床淤积抬高,湖泊水域面积减小,环境调节能力下降;增加湖区周边土地面积。

〖解析〗本大题以鄱阳湖为背景材料,涉及鄱阳湖泥沙的主要来源、三峡水库修建后7-9月鄱阳湖出湖泥沙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泥沙淤积对鄱阳湖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众多河流注入鄱阳湖,河流携带泥沙入湖;长江处于丰水期时,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携带泥沙倒灌入湖;受流水的侵蚀作用,湖岸崩塌,泥沙入湖。

(2)读图可知,2001—2010年鄱阳湖出湖泥沙量总体小于1955—1970年,出湖泥沙量年内变化减少。

由材料可知,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三峡水库的运行,截留住部分长江水量和泥沙,泥沙在库区淤积,导致下游输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每年7—9月由于上游三峡水库蓄水,导致长江中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长江与鄱阳湖之间的水位高差减小,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倒灌作用消弱,长江进入鄱阳湖水量减少,入湖泥沙量减少,出湖泥沙增多。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鄱阳湖泥沙淤积,会增加湖区周边土地面积;鄱阳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湖泊水域面积减小,对环境的调节能力下降;泥沙淤积会使湖区调蓄能力降低,汛期时洪水水位会被抬高,洪水威胁增大;由于泥沙淤积,枯水期湖水水位降低,形成湖滨沙丘,出现风沙危害,影响局地小气候;气候的变化会影响湖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育,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新城建设的国家。

哈罗、米尔顿凯恩斯是伦敦市郊的两座卫星城,通过市郊铁路连接伦敦市区与两座卫星城。

下表两座新城规划基本信息

城市

规划人口

(万人)

新城占地面积

(h㎡)

距伦敦的距离

车站距新城中心

距离

哈罗新城

8

2500

37km

900m

米尔顿凯恩斯新城

25

8870

80km

<300m

下图:

两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及占地面积比例演变

(1)指出伦敦最初建设两座新城的主要目的。

(2)描述两座新城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变化的共同点。

(3)与哈罗新城相比,米尔顿凯恩斯新城车站周边原先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几乎都替换为商业用地,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疏散伦敦市区的人口和工业;改善伦敦市区的环境

(2)相同点:

用地种类增多;商业服务性用地面积增大

(3)原因:

米尔顿凯恩斯新城离伦敦较远,受伦敦的商业辐射影响较小;新城城市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城市发展较快,拥有足够的消费人群和购买能力;车站距离新城中心较近,土地价格上涨较快,更适宜演替为商业用地。

〖解析〗本题以英国两座新城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功能区建设与分布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新城或卫星城的建设,一般是为分散和疏解城市职能,伦敦市郊的这两座卫星城的建设,可分散伦敦的非首都职能,如人口和工业,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伦敦市区的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2)据图可知,圆形图中两座新城用地种类明显增加,商务办公、金融、餐饮购物等商业性用地面积明显增大。

(3)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哈罗新城距离伦敦较近,受伦敦的影响较大,而米尔顿凯恩斯新城由于距离伦敦市区较远,受伦敦的辐射影响小,同时米尔顿凯恩斯新城占地面积大,人口众多,消费人群众多,购买能力较强,车站距新城中心距离小于300米,土地价格高且上涨快,故米尔顿凯恩斯新城车站周边原先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几乎都替换为商业用地。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分布地区的一种喀斯特负地形。

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

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有地下溶洞相通。

冒气洞洞口直径仅7-8米,洞内气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因冬季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

图左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

图右为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

(1)简述白洞天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说明冬季冒气洞产生“白烟”现象的成因。

(3)指出地下暗河对冒气洞洞内小气候的影响。

〖答案〗

(1)该地经过长时期沉积形成较厚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层;后受地壳运动抬升,岩石出现裂隙;地表水沿裂隙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暗河,溶蚀形成地下溶洞;溶洞不断溶蚀扩大,顶部重力坍塌,直至完全坍塌,形成天坑。

(2)冬季冒气洞气温高,洞内气压低。

白洞天坑气温低,气压高;气压差使气流通过地下溶洞通道从白洞天坑进入冒气洞;冒气洞与地下河相连,空气中水汽充足;暖湿气流通过冒气洞口排到洞外,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雾,出现白烟现象。

(3)增加洞中气流的水汽含量;调节洞内温度,使其季节变化变小

〖解析〗本题以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为材料,主要涉及天坑形成、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知识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分布地区的一种喀斯特负地形,据右图分析,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形成的基础是有较厚的沉积岩,据此推测该地应该经过长时期沉积形成了较厚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层;可溶性碳酸盐岩层受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岩石出现裂隙,利于水下渗,岩石易被侵蚀;右图中第一幅图说明了地表水沿裂隙进入地下,可溶性碳酸盐岩溶蚀后形成地下暗河,之后进一步溶蚀形成地下溶洞;随着溶洞不断溶蚀扩大,溶洞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坍塌,直至完全坍塌,形成天坑。

(2)据左图分析,白洞天坑和冒气洞之间有地下溶洞通道相连;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

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高,洞内气压低;白洞天坑顶部和外界空间相连,冬季天坑内气温低,气压高;白洞天坑和冒气洞之间形成的气压差使气流通过地下溶洞通道从白洞天坑进入冒气洞;左图显示冒气洞与地下河相连,洞内空气中水汽充足;暖湿气流通过冒气洞口排到洞外,洞外温度降低,排到洞外的水汽凝结成雾,出现白烟现象。

(3)冒气洞洞内气温高,地下暗河河水蒸发可以增加洞中气流的水汽含量;白洞天坑没有地下暗河,冒气洞与地下暗河相连,地下暗河比热容大,可以调节冒气洞洞内温度,使其季节变化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