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1155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x

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

2016秋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0分,测试时间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导学号8990108(  )

A卷帙浩烦 似是而非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B急功近利 浓墨重采 革故鼎新 讲信修睦

一厢情愿 胡搅蛮缠 步履匆匆 悬壶济世

D义奋填膺 扼腕叹息 遍体鳞伤 千疮百孔

【答案】 (A卷帙浩繁;B浓墨重彩;D义愤填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导学号8990109(  )

A.那位著名的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这可谓不刊之论啊﹗

B.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有人多次为芦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D.随着4G时代的到,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答案】 A(A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B误用对象。

不忍卒读:

卒:

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内容悲惨动人。

望生义。

细大不捐:

细:

微,小;捐:

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D不符合语境。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导学号8990110(  )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近年,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答案】 D(A句式杂糅。

“一般采用……为准”说法不当.B搭配不当。

“表现了……故事”不搭配。

偷换主语,“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越受欢迎”的主语应该是“化交流活动”,将“开展了”改为“开展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8990111(  )

①断取义是曲解话语的一种方法

②因为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话语信息偏离事实,进而造成人际之间的误解和社会纠纷

③在不道德的话语理解行为中,曲解与断取义是最为恶劣的

④而断取义就是孤立地静止理解话语单位,使之偏离话语在原始语境中的意义,以切合话语理解者的需要

⑤所谓曲解就是故意歪曲话语的本义,使之朝着话语理解者的利益方面进行

A.③④①②⑤  B.⑤①④②③

.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③②

【答案】 (③②句总说,其中②为解证句,因此,③在②前;⑤句分说“曲解”;④①分说“断取义”,其中第④句为转折句,表话题的转换,应紧承在⑤句后。

根据第③句中“曲解与断取义是最为恶劣的”,这一语序,可推断谈“曲解”的第⑤句应在谈“断取义”的④①之前。

二、(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7题。

导学号8990112

诗——中华化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川为境,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

“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东坡《涵虚亭》诗:

“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极富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

岳飞的《满江红》、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

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

“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

”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

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

“芹藻江,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

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

1920年罗素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

他说:

“西湖的古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明的人。

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

(《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

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脉。

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对中国政治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尧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古典诗词集汉语言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炼、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D.诗歌与音乐、绘画、戏剧乃至建筑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密切的关系,诗词作为化的名片,甚至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它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泉。

【答案】 D(诗词不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泉,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泉。

6.对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举例翔实,分析透明,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浓厚的化气质,给读者带良好的审美享受。

【答案】 (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7.下列对原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

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答案】 D(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水。

三、(9分)

阅读下,完成8~10题。

导学号8990113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

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帖帽以见宾客。

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

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

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

“跪可解死邪?

”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

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

太祖曰:

“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

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

”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

“须臾觉我。

”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尝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

“如何?

”主者曰:

“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

“善。

”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

“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

”乃斩之,取首题徇曰:

“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三国志》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服轻绡        被:

被褥

B.因援剑割发以置地援:

持、拿

.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而:

D.特当借君死以厌众厌:

抑制、镇压

【答案】 A(被:

穿、披)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操“酷虐变诈”的一组是(  )

①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

②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③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④身自佩小鞶囊,时或冠帖帽以见宾客

⑤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⑥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A.③④⑥ B.①③⑥

.②⑤⑥D.④⑤⑥

【答案】 B(②④表现曹操不稳重、缺少威仪,⑤表现曹操执法严峻)

10.下列对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喜欢音乐,倡优伴身,经常是从白日玩乐到夜晚。

每次和宾客谈论的时候,言语戏谑,毫不隐晦自己的心中情感。

B.本综合运用了诸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一个酷虐变诈的曹操形象。

.曹操率军讨伐敌人时粮食不足,就采纳主事官员的建议,用小斗量米供给军队。

后却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他,杀掉了他。

D.当初,袁忠担任沛国的辅相,曾经想用法律惩治曹操,沛国的桓邵也很轻视曹操。

最终都在充州被曹操杀掉。

【答案】 D(在兖州被杀的是边让)

参考译:

太祖为人不够稳重,缺少威仪,喜好音乐,他经常把歌舞艺人留在身边,从早到晚歌舞娱乐。

太祖常穿轻纱的衣服,身上常带着一个革制的囊袋,用装手巾等细小的物品。

他有时戴着丝织的便帽会见宾客,(很不礼貌)。

每次和宾客谈论的时候,言语戏谑,毫不隐晦自己的心中情感,等到他自己说到开怀之处,哈哈大笑,以致一头扎入桌子上的杯盘之中。

菜肴把他的帽子头巾都弄脏了。

太祖常常怠慢失礼就到了这种程度。

但是太祖执法却是严厉苛刻,各位将领之中,如果有谁谋略超过自己的,常借故用法律诛杀掉他,无论是老相识还是过去有仇怨的人,都不能躲过诛杀。

面对被自己诛杀的人,总是对着他痛哭流涕,嗟吁痛惜不已,但是最终也没有能够保全性命的。

当初,袁忠担任沛国的辅相,曾经想用法律惩治太祖,沛国的桓邵也很轻视太祖。

等到太祖在兖州的时候,陈留的边让言语之中大大侵犯了太祖,太祖诛杀了边让,族灭了边让全家。

袁忠、桓邵听到消息后,一起到交州避难,太祖就派遣使者找到太守士燮,族灭了袁忠一家。

桓邵前自首,跪在庭院中谢罪,太祖对他说:

“你跪下谢罪就能免除死亡吗?

”于是太祖就杀了桓邵。

一次大军外出,经过一片麦田地,高祖下令说:

“士兵不能毁坏麦田,触犯的处死。

”骑兵都下了马,用手拨开麦田互相照应(让人马通过),在这时(曹操)的马跳进了麦田中,(曹操)下令书官员议论罪名,书官用史书《春秋》上的道理回答,(说是)惩罚不能加在至尊的首领身上。

(曹操)说:

“我制定的法律自己却违犯了,我凭什么率领部下?

但我是军队的统帅,不可以自杀,请允许我自己惩罚自己吧。

”就拿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用割头发象征杀头)。

有一个太祖很宠爱的姬妾跟太祖在白天一起休息,太祖枕在她的身上,告诉她说:

“一会儿叫醒我。

”那个姬妾看见太祖睡得很安稳,还没有等姬妾叫醒他,他自己醒了,就用棍棒打死了那个姬妾。

有一次太祖率军讨伐敌人,粮食不足,私下里问主事的官员说:

“这应该怎么办?

”主事的官员说:

“可以用小斗量米供给军队。

”太祖说:

“很好。

”后军中有传言说太祖欺骗士兵,太祖对主事的官员说:

“现在只好借你的人头压制大家的怒气,不然的话,事情没有办法解决。

”于是就斩杀了主事的官员。

取下他的首级写榜公告部下:

“他用小斗量米,盗窃军粮,已经在军门斩首了。

”太祖冷酷残暴巧变诡诈,很多都是这样的。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有谋略超过自己的各位将领,(曹操)常借故用法律诛杀掉他。

(2)在这时(曹操)的马跳进了麦田中,(曹操)下令书官员议论罪名。

书官用史书《春秋》上的道理回答,(说是)惩罚不能加在至尊的首领身上。

(1)定语后置句的翻译;“诛”,译为“诛杀”。

(2)关键词“于是”,译为“在这时”;”敕”,动词,译为“下令”;“主簿”,译为“书官员”,也可保留名称不译。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8分)导学号8990114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

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①袅金凫,双陆②思纤手。

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注:

①四和:

香名,亦称四和香。

②双陆:

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

(1)赏析词的上片“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中“透”“瘦”二字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透”,充足之意,点明春光明媚的季节特点,紧扣词题,表现对春天降临的欣喜之情。

“瘦”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早春花枝凌寒挺立、含苞待放的倩姿。

瘦弱花枝亦恋人幻影,词人触景生情,兴起对伊人的相思之情。

(2)下片前两句回忆往事,描写了与恋人相聚的甜蜜生活,表现诗人的相思之情。

后两句借比喻、顶真等修辞手法将词人的感情推向高潮,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表达了对恋人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13.补写出下列词中空缺的部分。

(分)导学号899011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

指点江,激扬字,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神女应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3)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答案】 

(1)见本

(2)当惊世界殊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题。

导学号8990116

花  环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1932年9月19日夜

14.请简析这首诗中少女的形象特点。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纯洁自然,②充满幻想,③多愁善感。

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你有更美丽的夭亡”一句的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玲玲虽然过早的离开人世,但终生不染世俗尘垢,永葆纯真美丽的品质。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纯美人生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

导学号8990117

醉  汉

非 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注】 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16.艾青说:

“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你如何理解诗中“醉汉”的形象?

他因何而醉?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醉汉”不是一般意义的酗酒的人,而是一位天涯断肠人,他思念故乡,渴盼亲人,乡愁折腾得他如痴如醉。

17.“我正努力向您走”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结合整篇诗歌理解“努力”一词的含义。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期盼和向往;“努力”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六、(1分)

18.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以添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导学号8990118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希望只能从戴望舒昔日的旧梦中寻找,而这种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所以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19.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

情况如下:

导学号8990119

①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分)

工作经验实习鉴定正式工作机会其它

69%7%21%3%

②您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其他

21%26%1%2%

请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给高校就大学生培养提出合理建议。

(分)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论:

实习成为大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最主要的渠道,大学生开始自觉地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能力。

建议:

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请你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

(6分)导学号8990120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流水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湖水中,倒映群画 在斜阳下,惹得晚霞笑

在长亭旁,洒下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