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满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115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家长满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家长满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家长满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家长满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家长满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家长满意.docx

《让家长满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家长满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家长满意.docx

让家长满意

让家长满意为社会服务

——记乌牧场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服务学生”做法

乌牧场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学生452名,教职工149人,其中党员教师51人。

几年来,秉承“贯彻方针,以人为本、教学中心、质量第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本着“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服务理念,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一、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

我校积极与区域协作校配合,共同为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

经常让年轻教师参加协作校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水平,拓宽他们的视野;定期举行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增进其上进心;定期让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定期举行教师间听课,新老教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为患病教师捐款,让其体会集体的温暖……。

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暑假期间我校领导班子在刘校长的带领下两次深入社区。

6月30日,刘校长、毛校长、赵校长顶着炎炎烈日,带领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德育教育方面的骨干教师走进学校所在的二砂一社区,利用图片展板、实物展品、书信介绍等形式宣传我区我校近年来在教育工作中的思路、做法和成绩,耐心解答社区居民提出的关于招生、家庭教育、学科教学方面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广泛征集社区居民对我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路过的群众非常满意,纷纷称赞我校这项活动及时有效,为他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增强了学校和社区、家长之间的联系,还希望今后学校能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

2009年7月3日《郑州日报》第11版图片新闻中对我校的这次活动予以了报道。

8月14日,刘校长、毛校长、赵校长在烈日之下,再次走入学校所在的二砂社区居委会,向二砂社区一二社区居委会主任宣传了我校今年的招生政策,并耐心解答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提出的招生,教育问题,同时也广泛征集社区居民对我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都称赞校长这次进社区及时,为他们解答了不少招生教育学生方面的难题,增进了学校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希望有机会多于学校校长沟通。

2、教师进家庭活动

学期中,学校教师利用电话访问,短信交流,与家长见面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了各种教育方法,学生的在校情况,每位主科老师还进行了不少于10次的家访,学校定期向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将教育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

我校涂晓莉老师每半月自办一份教育小报发给家长,让家长学会用最优化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新学期开学后我校教师将继续进行家访,力争达到每月家访班上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

学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通过走进家庭、电话访问、短信交流、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和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假期中在家学习、生活情况,为家长的家庭教育、学习辅导提出建议,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暑假期间我校语数英共62位教师共进行了496人次家访。

尤其是六年级毕业班教师,没有因为学生毕业而不再家访,赵玉红,崔全梅老师依然深入家庭,关心学生升学动向和学生假期教育等问题,和家长进行沟通深深感动了家长;我校寄宿班的陈璐、魏伟等老师利用校信通、电话、网络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在暑假期间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都得到了家长好评。

3、家长进学校活动

为了能与家长及时沟通,更好地教育学生,我校定期邀请家长来我校召开家长会。

为展示特色实验小学师生的精神风采,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学校教学等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特色实验小学于08-09学年下期第四、八、十周举行针对家长的教学开放周活动。

教学开放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不少家长和孩子同一课堂,感受学校课堂教学的魅力,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并针对教学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学校非常重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地进行积极地研讨和改进,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除了开展家长进校听课活动,我校还定期对家长“充电”。

为了广泛地宣传家庭教育的新经验,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子知识和方法,从而保证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思想进步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校邀请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课题组及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组织成立的家庭教育专家报告团,于4月26日下午3点,进行了面向全校家长“一切为了孩子”的报告会。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和谐德育体系”总课题组特约研究员,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潘卫东为到场的五百名家长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家庭教育课,并现场为家长答疑解难,使家长受益匪浅。

4、学生进社会活动

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学校大队部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作为红领巾志愿服务的先行者,3月13日下午,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六年级百余名红领巾志愿者,在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带领下,带着各种劳动工具、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二砂一社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慰问孤寡老人,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郑州教育台、郑州电视台、大河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这次志愿活动,把小学的思想品德、社会、劳动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课本知识的整合及延伸。

通过实践,不少少先队员对雷锋精神有了感性的认识,体会到了社会各行各业工作的辛苦和重要。

4月份我校和《郑州日报》、《郑州晚报》联合起来,成立了“特色实验校园小记者站”,吸收了40余名写作能力强、热衷于新闻报道、品学兼优的校园小记者进行了培训。

随着校园小记者站的成立,特色实验小学在新闻报道和对学校特色的宣传力度会大大加强。

在这次教育服务年活动中,我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都尽了很大的努力,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树立起了学校的良好形象,让社会认识了学校,拉近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以后我校还要将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胶州市胶莱小学始建于1985年,时名为北王珠镇王珠小学。

历经变迁,先后更名为北王珠镇中心小学,胶莱镇胶莱小学。

2010年4月8日新胶莱小学奠基,2011年5月18日原胶莱小学、郭家庄小学、闸子小学三校合并为新胶州市胶莱镇胶莱小学。

  胶莱小学新校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6000平方米、餐厅600平方米、学生公寓1200平方米);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93人,教职工59人。

配备标准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各种教学用室;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等专用器材配备齐全;学校运动场10000多平方米,建设有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兵乓球场6个和300米环形塑胶跑道;胶莱小学新校的环境更加优美,资源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

学校秉承“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的农村一流小学,努力办好让学生喜欢的学校,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领导放心的学校。

  建设校园主题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效

  一年来,我们注重和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设计体现主题化、系列化。

一是隐性的校园文化。

“一所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是不可以没有思想”。

为此我们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们学校坚持以“管理为本、质量为魂、教研为先、人和为基“为办学思路,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办学理念,秉承“厚德、笃学、砺志、树人”的校训,逐渐形成了“求真、求美、友爱、诚信“的校风,“勤业、敬业、乐业、精业”的教风,“爱学、乐学、会学、博学”的学风,为实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德育目标,打造“环境优、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的农村一流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必将引领全体师生同心协力、意气风发、踏实工作、奋力前进,实现“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四园建设的学校愿景。

  二是显性的校园文化。

目前我校的校园文化已经形成了“六大文化体系”:

(一)是学校路文化:

“两纵”路分别为勤勉路和励志路,“三横”路分别为健体路、求知路和树人路,暗喻师生“勤勉、励志、健体、求知、树人”,教学相长,开启智慧,启迪未来,润泽生命,成人成才。

  

(二)是花园文化:

慎思园、博学园、菁华园、芳菲园等园园都是一首诗,园园都是学苑,激励学生每日三省、奋发向上,上下求索,成人成才。

  (三)是班级文化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在室内的设置上,学校统一订购了班风、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班级的设置上一定要有“三表、三簿|三角、一特色”,三表即:

课程表、值日表、作息时间表,三簿即:

缺课追踪记录簿、表扬簿、违规记载;三角即:

图书角、卫生角、绿化角;一特色即:

班主任根据个人特点来设计班级文化特色(含走廊的展板);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气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育人。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趣味高效课堂

  1、学校重点打造趣味高效课堂。

  学校以教研组为主体,结合市局提出的“自主学习愉悦课堂”实施意见,细化高效课堂要求,以展示课的形式定期展示趣味+高效课堂研究状况,并进行反思性小结,探索自主、高效、趣味的教学模式,实施“一课三反思”制度,教学前反思,让课堂因预设而精彩;教学中反思,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教学后反思让课堂因思考而深刻。

  2、设计多种“轻负高效”的趣味作业。

  趣味性的数学作业,是学生再次学习、再次创造、再次发展的乐园。

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趣味作业,让他们在这个乐园中全面发展。

我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设计了趣味作业十余种,让学生动手动脑,乐在其中。

  3、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展学生趣味活动

  我校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结合趣味教学目标,自主开发了12种学校课程,纳入学校的课时计划。

学校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了意见征集,开设了排球、扇面画、折纸、乒乓球、足球、象棋、书法、科技制作、健美操等9个兴趣小组,动员一到六年级学生自由报名,每周四下午,专用室里、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活动的身影。

学校经过充分论证开发了18种趣味游戏,每个班级自主选择2—3项游戏,在定点区域进行课间游戏,课堂上趣味盎然,课间里欢声笑语。

  建立安全责任机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牢固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万无一失”的责任意识和“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不断拓宽工作思路,严格学校安全工作精细化管理流程,构筑了无缝衔接的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学校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四十多种与安全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和安全事故问责追究制度。

在抓好常规安全的同时,突出做好“二个抓好”。

  一是抓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注重做好交通安全设施配套工作。

我们主动与镇政府联系,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镇财政拿出2万余元,在红领巾一条街西侧十字路口设立了警示标志。

其次,认真做好路队管理工作。

学校实行包干责任制,每天放学由班主任护送学生到指定地点,常年不辍。

再次,突出抓好接送学生校车工作。

我校共有校车8辆,根据市教体局的安排,学校与市公安局交警三中队取得联系,统一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登记审核,学校采取“以村为单位,大、小组长负责,教师护导”的方式运营接送学生车辆,保证了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二是抓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我们深知饮食卫生工作关系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此,我们把抓好学生餐厅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

要求餐厅的食品卫生工作做到“二证、三要、四关”要求。

“二证”即:

食堂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食品采购要进行索证;“三要”即:

工作人员要着装戴帽、生熟食品要分开、食品要48小时留样;“四关”即:

严把进货关、卫生消毒关、食物贮存保鲜关、食品加工关。

学校由一名副校长专抓食堂管理工作,通过对卫生管理、卫生设施、食品采购加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餐具消毒等工作的督查,有力推动了学校餐厅管理步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四声一影”和“三个十”活动

  一是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提出“走进教室就读书的口号,要求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1小时,积极开展蓓蕾读书工程,要求各班积极开展“读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本,评选读书之星活动;学校通过表彰读书小博士,书香班级等活动,促进整个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和综合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了书法、乒乓球、微机、象棋、舞蹈、美术、合唱、排球、健美操等兴趣小组活动,并使活动正常化,使小学生能掌握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举办了首届师生运动会、首届艺术节,评选出了学校体育小明星、艺术小明星。

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蔬菜之乡》、《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合理回收》、《小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小小气象员》等,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实践基地观察、研究、论证。

我们还立足开发校内资源,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如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走进胶莱利客来超市等等。

  三是开展好“十万家长进讲堂、十万学生大感恩、十万亲子做家务”三个十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五个“感谢”系列活动,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专题讲座、教学开放周等形式,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促进家校联合,共促学生发展。

为此,2011年4月份获得市运动会第五名的成绩并补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011年在首次参加男女排球比赛中分别获得第六名;2011年月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另外多名学生在各项评比中获奖:

参加胶州市小学英语课本剧评比获农村组一等奖,2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胶州市英语口语模仿秀比赛,均获一等奖,5名学生被评为胶州市三好学生。

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比赛,5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15人获三等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教体局组织的学校综合工作考核评估中,我校一直名列前茅,得到了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的广泛认可。

2011年5月20日成功承办了“胶州市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教育科研走进胶莱现场会”,2012年4月6日成功承办了“胶州市学校安全工作精细化管理现场会”,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一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胶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胶州市基础教育先进单位”、“胶州市平安和谐校园”、“胶州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青岛市交通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多名教师在各项评比中获奖:

4人获远程研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被评为胶州市教学能手,1人被评为胶州市青年教师专业技术人才,1人被评为胶州市优秀班主任,1人被评为“十万家长进讲堂先进工作者”,有5名教师出示了胶州市研究课,6名教师出示了胶州市公开课,1人获市课堂教学大比武二等奖,1人参加胶州市教学课件制作技能比赛获二等奖,3人获胶州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坚持“管理上精细化、教学上特色化、教师专业发展化、学生素质全面化”的四化工作思路,追求学校办学的内涵提升、致力于学校的特色打造,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