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教案
乌市第六十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内容
主讲人
参加人员
9月5日
办公室
第一单元
董玉萍
四年级语文教师
交流人
讨论交流内容
第一单元
教
材
分
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和《鸟的天堂》。
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启发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
教
学
目
标
要
求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教学措施
《观潮》潮来之前,“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目的在于同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这段,作者还通过“人山人海”的人潮,及观潮人“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急切心情的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创设了一种特有的情境,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
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
我们可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
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潮水之大;这巨大的声音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一个“奇”字。
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
再“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足见潮势之猛,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
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这是一篇风景优美的课文,文中有许多好词佳句,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能与作者、作品、教师产生共鸣,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励全体学生在朗读时努力投入感情,并且都能发挥特长,以优美大方的动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
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并适时引导学生采取读、思、划、议的方法等学习方法品析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先写了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着重讲了大榕树的长势。
然后写了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着重描写了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
最后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所以很难想象作者所描绘的鸟的天堂的美丽与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其次,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榕树,对于榕树枝上又生根的特点非常好奇,因此体会榕树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
正因为学生对鸟的天堂不了解,所以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烈。
鉴于以上两点,我利用多媒体能够通过声,光,色,形,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变实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超文本的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从而拉近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
课前为了上好本节课学生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如熟读课文,搜集查找资料等。
《火烧云》一、重点品读,欣赏景美,语言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
结合课件重点体会:
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指导读好重点句。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
充分利用课件和文本
的有机结合。
辅助教学,发散思维。
指导学习写法,积累语言。
二、指导学习写法,积累语言。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
删掉这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出示对比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例如:
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
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形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课题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研读课文第二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述的大潮景象。
教具及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复备
(补充修改完整)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作业
设计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3、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1、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2、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3、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1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学生谈谈
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复备
(补充修改完整)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三)作业
设计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
听!
这是什么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
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