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0225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声声慢》写作背景。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体味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4.理解并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素养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理清思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2.体味《声声慢》的“愁”情。

一、走近作者:

李清照(110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词宗。

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

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了解“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

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三、了解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之一。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四、了解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五、了解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六、解题:

“声声慢”是词牌。

七、名家评论: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且《秋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

后叠又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更有一奇字云:

“守定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明杨慎《词品》卷二: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

《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其词云(略)……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

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

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

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馀》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八、积累基础知识:

(一)字音

乍暖还寒(huán)    憔悴损(qiáo)

(二)释义

1.一词多义

(1)急①怎敌他、晚来风急 形容词,快,急速②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副词,迫切,紧急

(2)将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动词,调养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将军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副词,将要

2.词类活用

乍暖还寒时候 形容词作动词,变暖;变寒

3.古今异义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古义:

枯萎,凋零。

今义:

人瘦削,气色不好。

(2)这次第

古义:

光景,状况。

今义:

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九、朗读节奏: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十、内容解读:

(一)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

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二)赏析内容:

1.诗意: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余味无穷。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词人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5)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词人想:

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

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6)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词人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怕黄昏,捱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

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

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

于是词人直截了当地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2.语言:

(1)“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冷冷清清”。

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凄凄惨惨戚戚”,则写出了内心感觉。

由浅入深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

8194;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

包括亡国之愁,孀居之愁,飘零之愁,晚景之愁,让人读后愁绪纷纷,意乱如麻。

真是处处生愁。

3.意象

黄花:

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

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酒:

词中的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淡酒”,并非酒淡,而是因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风:

词中的风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

“风急”明写天气恶劣,实写词人愁重。

词人六神无主,茫然若失,竭力寻找却遍找不到。

亡国之愁,沦落之苦,丧夫之痛,家国之思全部压在一个孤苦伶仃的年老妇人身上。

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

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雁会联系到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感叹独自身在异乡的悲凉,作者当时身处南方,看到北雁归来,或许她只是听到了那呼朋引伴的声声雁鸣,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曾经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无由再寄锦书去,无人再捎锦书来。

细雨:

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梧桐:

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4.意境:

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

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三)诗歌主题:

本词选取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四)词人形象: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以悲秋入笔,与丈夫在一起和丈夫去世的对比,反衬自己孤独一人的孤寂,离别家园的离别愁苦,以及国家衰落,民不聊生的悲惨.展现了一个的对生活的绝望的落寞孤寂的女词人形象。

(五)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

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

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

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2.直接抒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难言之痛,欲说又休,全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3.叠词运用:

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写动作,表现出词人茫然无着的心情;“冷冷清清”既写环境,又写出内心的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出词人凄凉惨淡的内心感受。

加强情感。

十一、拓展延伸:

积累李清照名句

1、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一剪梅》

3、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7、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10、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鹧鸪天》

11、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

12、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南歌子》

13、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14、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15、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1.思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

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明确:

(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痕迹;第二层,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层,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2)七组叠词,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更显示出感情之强烈。

“寻寻觅觅”写动作,写出了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环境,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心理,写出了心里的沉痛凄厉。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表达效果:

①增加形象性;②表达更确切;③音律和谐,声声悦耳。

(3)这几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2.思考:

词人为何说是“淡酒”?

为什么词人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

(1)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的晚年生活是何等凄凉惨淡。

(2)①睹物思人。

此时,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②这也表现了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此时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3.思考:

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词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

“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既指菊花枯萎凋谢,又指词人因忧伤而憔悴消瘦。

正是因为词人无心赏景,虽是菊花堆满地,却不想去摘赏。

然而,人不摘花,花却自己凋谢。

等到花自憔悴损,欲摘却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怜惜菊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令人回味。

4.“梧桐更兼细雨”中“更兼”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

“更兼”表明了词人脆弱不堪的心境。

梧桐叶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细雨”伴唱,秋韵更浓,词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5.思考: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次第”指哪些“次第”?

词人为何说“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

(1)“次第”意为光景、状况,指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2)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

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6.思考:

词人围绕词眼“愁”字,都写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黄花:

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

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酒:

词中的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淡酒”,并非酒淡,而是因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风:

词中的风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

“风急”明写天气恶劣,实写词人愁重。

词人六神无主,茫然若失,竭力寻找却遍找不到。

亡国之愁,沦落之苦,丧夫之痛,家国之思全部压在一个孤苦伶仃的年老妇人身上。

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

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雁会联系到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感叹独自身在异乡的悲凉,作者当时身处南方,看到北雁归来,或许她只是听到了那呼朋引伴的声声雁鸣,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曾经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无由再寄锦书去,无人再捎锦书来。

细雨:

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梧桐:

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7.思考:

这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

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8.思考:

词中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明确: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以悲秋入笔,与丈夫在一起和丈夫去世的对比,反衬自己孤独一人的孤寂,离别家园的离别愁苦,以及国家衰落,民不聊生的悲惨.展现了一个的对生活的绝望的落寞孤寂的女词人形象。

9.联系词人经历及写作背景思考,词人为何生愁?

明确:

《声声慢》是词人后期的作品。

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家庭美满。

因此词风较明快,即使写愁,也只是“闲愁”。

而后期因靖康之变,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独凄苦,因此词风哀婉,凄凉。

引入背景资料:

1127年:

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

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情感: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的哀伤的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抒发的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薄(báo)雾 重(chónɡ)阳 暗香盈(yínɡ)袖

B.东篱(lí)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

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

D.憔悴(cuì)堪摘(zhāi)玉枕(zhèn)纱厨

【答案】B

【解析】A.薄:

bó;C.将:

jiānɡ;D.枕:

zhě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凄凄惨惨戚戚(亲戚,亲人)

B.乍暖还寒(忽然)

C.憔悴损(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D.最难将息(养息,休息)

【答案】A

【解析】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

【答案】C

【解析】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4.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

【答案】B

【解析】A项,《乐章集》作者是柳永;B项,《漱玉词》作者是李清照;C项,《花间集》作者是温庭筠;D项,《稼轩长短句》作者是辛弃疾。

5.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

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

(示例二)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如果说婉约词是池塘里的荷花,那么豪放词就是山岩上的松柏。

【解析】此题注意句式“如果说婉约词是……,那么豪放词就是……”;注意所选的喻体要恰到好处,前后形成对照关系。

侯晓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