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0171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8匆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

8.《匆匆》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

“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

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好处。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言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乐府诗《长歌行》还能想起来吗?

(学生齐背)这首诗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

(珍惜时间)是啊!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志士写过珍惜时间的名诗佳句,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有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二)作者介绍:

借助课件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四)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1.读准字音。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听录音,领悟感情,思考问题: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

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

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a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b学生个性化朗读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b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

“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 “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b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c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的时候, 

日子从                  ; 

              的时候, 

日子从                  ; 

              的时候, 

日子从                  。

 

d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4)第四自然段中“我赤裸裸来到这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a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来理解本文感情。

(六)小结,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写一段自己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九、板书设计

 

16、匆匆

 

时光匆匆

 

                      (无奈……)

 

一去不复返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

难点名称

学习《匆匆》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的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文中第3自然段,用一段写下来。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感受到时间的匆匆,也可以说出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但要用相关修辞恰当地写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惋惜时间匆匆即逝,但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深入感受作者言外之意。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感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仿写、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情时间,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一起听着音乐欣赏汉乐府的《长歌行》

2.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为什么?

3.是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从古到今,多少人都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4.看题目,“匆”是“勿”多一点,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哪一点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过渡:

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他字里行间里让我们时刻勿忘了那你点呢?

请同学们打开时,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就知道了。

5、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是如何在文中里写出的?

6、【出示课件】在默默里……也没有影子。

1作者在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把已过的日子比作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这八千多日子真是那么渺小,消失的那样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这使作者不禁头岑岑而泪潸潸了。

从文中用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7、和着音乐齐读

8、你对自己过去的四千多日子又深感悟么呢?

9、作者在生活中又是如何写日子来去匆匆呢?

“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

(1)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时间的匆匆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通过描写人的日常中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的匆匆。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你的日子是如何来去匆匆的。

(出示填空)。

过渡:

你们仿写得很好:

同样用排比的句子写出了自己日子的匆匆。

在这段作者还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日子的匆匆?

(出示)

“我察觉到他去的匆匆……从我脚边飞去。

(1)抽生说还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日子的匆匆。

(2)作者用生动的文字,将无影无踪的时间拟人化了。

他来的是那样不易察觉,去的又那样悄无声息。

让我们感受到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也了解朱自清先生发出的一系列的感叹。

他在问谁?

又是怎样的问?

(1)在这一连串的追问中。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2)出示朱自清没有向列强低头的课件。

小结:

是啊在这不断的追问、反问、责问中,我们也看出他不愿自己在徘徊的思想中匆匆过完自己的一生。

请大家跟着音乐读出作者的心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过渡:

同学们,冬去春来花有再开的时候,而人的青春一去不返。

所以作者在开头是这样写道:

出示第一段。

10、问:

这与作者表达的时间匆匆而过一去不返。

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绝不是观花溅泪,望柳伤春,而是触景生情发问。

(1)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在什么地方?

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

(2)这样既突出了中心又使文章结构截然一体。

(3)孩子们你们现在知道了朱自清先生想通过《匆匆》这两个字提醒我们勿忘哪一点么?

11、秦朝的钱鹤滩也是这样提醒我们。

(出示《明日歌》)

过渡:

读到这你想说些什么?

找几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小结

十分钟的时间匆匆过去了,我想通过本的学习,在未来的时光里,你一定会加倍地珍惜匆匆而过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

像朱自清一样——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活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年级:

六年级

备课时间:

2020、8、25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通过读、感、悟体会时间流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结合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句子,解决问题。

学法:

自读自悟,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通过品读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教具准备:

1、课件。

2、自学生字词。

3、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课文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教师谈话: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自学字词,检查预习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

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朗读、品悟

1.谈话过渡:

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

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

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

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

(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

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

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

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

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设计意图:

学生合作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8、匆匆

“涔、潸”的读音

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时间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写法:

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

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3、学生悟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小结:

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自主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

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

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

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

(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

(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

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

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

(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

你知道哪些?

2.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感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小练习册。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8、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