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木类中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9309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茎木类中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茎木类中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茎木类中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茎木类中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茎木类中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茎木类中药.docx

《茎木类中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茎木类中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茎木类中药.docx

茎木类中药

第九章茎木类中药

茎木类中药是茎(Caulis)类中药和木(Lignum)类中药的总称,主要指药用植物地上茎或茎的一部分,多数为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少数是草本植物的茎藤。

药用部位是茎藤的如关木通、丁公藤、大血藤、清风藤;药用茎枝(Ramulus)的如桂枝,槲寄生、钩藤;药用茎刺(Spina)的如皂角刺或其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茎的髓部(Medulla)入药的,如灯心草,通草,小通草。

木类中药是木本植物的树干剥去树皮后的木材部分,包括形成层以内的部分,主要由次生木质部构成。

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一般颜色较浅,心材由于积累了较多的挥发油、树脂和色素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致密而重,常含有特殊的成分。

因此,木类中药大多数采用心材,如沉香、檀香等。

单子叶植物茎最外层为表皮,表皮内如有下皮厚壁细胞常为鉴别的特征,其内基本组织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维管束,中央无髓(如石斛)。

裸子植物茎的木质部主要为管胞,通常无导管,但麻黄茎的构造与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类同。

一、性状鉴定

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皱纹、质地、折断现象及气味等。

茎类中药多呈圆柱形,也有扁圆柱形、方柱形的。

多有明显的节和节间。

有的节部膨大并残存有小枝痕、叶痕或芽痕。

表面因有木栓组织而较粗糙,有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的痕迹,并可见到皮孔。

茎的断面有放射状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排列,习称“车轮纹”、“菊花心”等。

中央有时有髓部,有时为空洞状。

质地一般较坚硬。

进行鉴定时,应注意观察外部形态。

气味亦是重要的鉴别依据,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却无辛辣感。

木类中药多呈片块状、条状或不规则形,较坚硬,可通过形状、色泽、表面纹理与斑块、质地、气味及水试(是否沉于水底或水浸颜色)或火试(有无特殊香气及其他特殊现象)予以鉴别。

二、显微鉴别

1.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类中药的横切面观,自外而内包括周皮、皮层、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和髓。

(1)周皮:

木栓细胞的形状、层数、增厚状况等。

幼嫩的茎尚可见到表皮,应注意有无角质层、气孔、毛绒等特征。

(2)皮层:

观察时应注意皮层的厚度、有无纤维、石细胞、细胞内含物等。

(3)中柱鞘:

是否明显存在,有无厚壁组织如石细胞或纤维分布。

(4)维管束:

多为外韧型,应注意维管束的排列。

韧皮部注意薄壁组织和韧皮射线以及有无厚壁组织等,各种细胞形态及排列情况。

形成层注意是否明显,一般成环状。

木质部观察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的形状与排列情况,射线的宽度(即细胞数列)、木化程度及有无厚壁组织。

(5)髓:

由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壁稍增厚,具单纹孔。

有的髓周具厚壁细胞,散在或形成环髓石细胞或纤维。

此外,注意各类组织的排列,各种细胞的分布,特别是石细胞和纤维,以及草酸钙结晶和淀粉粒的有无及其形状。

2.木类中药

应作三方向的切面:

即横切面,径向纵切面与切向纵切面。

从三个不同切面进行观察。

(1)横切面:

年轮呈同心状,双子叶植物主要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等组成,裸子植物由管胞组成。

亦可观察射线的宽度。

(2)径向纵切面:

是通过圆心半径方向的纵切面。

(3)切向纵切面:

是不通过圆心且与半径方向垂直的纵切面。

特别注意:

木射线的宽度及高度、细胞增厚情况及纹孔。

导管分子的形状、大小、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

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有无侵填体。

木纤维占木材的大部分,为狭长的厚壁细胞,细胞狭小,壁厚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

木薄壁细胞有时有草酸钙结晶和淀粉粒。

注意木纤维与木薄壁细胞的木化增厚程度及纹孔、分泌组织(树脂道、油细胞)的有无及分布,木射线亦含有草酸钙结晶和淀粉粒,增厚或有无纹孔、色素等。

观察切向切面所见射线的高度与宽度。

如全部射线细胞一样称为同型射线,若不同则为异型射线.

 

大血藤CaulisSargentodoxae

【来源】为木通科Lardizabalaceae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干燥藤茎,药材习称“红藤”。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m。

叶互生;三出复叶,中央小叶有柄,叶片菱状倒卵形至卵圆形,两侧小叶几无柄,比中央小叶大,斜卵形。

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单性,雌雄异株;萼片与花瓣均为6片,绿黄色;雄花有雄蕊6个,与花瓣对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个,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球形的花托上。

浆果,熟时蓝黑色。

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疏林及沟谷灌木丛中。

(图9-6)

【产地】主产江西、湖北、河南、江苏等地。

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秋冬两季采其藤茎,去细枝及叶,某些地区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鉴别】

1.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3cm。

2.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有浅纵沟及明显的横裂纹及突起(小疙瘩)。

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棕色或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3.质坚体轻,折断面裂片状。

平整的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车轮纹),排列不规则的细孔(导管)。

4.气微,味微涩。

(图9-7)

以条匀,粗如拇指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

1.木栓层为多列细胞,内壁常木化增厚,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

2.栓内层及皮层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长形、类圆形或分枝状,胞腔内有时含草酸钙方晶。

3.维管束约12个,外韧型,由宽狭不一的射线所分隔,近形成层部位的射线中有石细胞群。

4.韧皮部中有多数含黄棕色物的分泌细胞,常切向相接,与筛管群相间,互列成数层,韧皮部亦有少数石细胞。

5.束内形成层明显。

6.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周围有木纤维;木纤维壁厚木化。

7.髓部较窄,可见石细胞群。

8.薄壁细胞均含有棕色或红棕色物质。

(图9-8)

粉末:

淡黄棕色。

1.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400μm。

2.石细胞众多,类卵圆形、类三角形或纺锤形,长38~72μm,直径25~40μm,多数胞腔内含一至数个草酸钙方晶。

3.木纤维窄长28~36μm,壁厚强木化,纹孔明显。

4.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长9~45μm;

5.木栓细胞多角形,微木化。

6.分泌细胞长圆形,内含黄棕色物质。

(图9-9)

【化学成分】茎含鞣质约7.7%。

近据报道,分离出五种结晶体,经鉴定为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胡萝卜苷(daucosterol)、无梗五加苷、β-谷甾醇(β-stitosterol)及硬脂酸等。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氢氧化钠溶液10ml使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血藤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1︰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4.0%。

【浸出物】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功效】性平,味苦。

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淤散结。

【附注】1.安徽南部的休宁流口及黔县等地,有大血藤的变种刺毛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Rehd.etWils.var.setosaS.C.LietZ.M.Wu,其根茎入药。

2.在长江以南地区,有一些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入药,如:

四川的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henryiClarke的茎作为大血藤入药;湖北,四川的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茎作为大血藤入药;湖北,陕西有铁箍散S.propinqua(Wall.)Baill..var.sinensisOliv.的茎作为大血藤入药。

均属于同名异物。

3.应注意本品在全国不少地区作“鸡血藤”入药。

木通CaulisAkebiae

为木通科(Akebiaceae)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干燥藤茎。

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

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30~70cm,直径0.5~2cm。

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皱沟,具突起的皮孔。

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

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

气微,味微苦而涩。

性寒味苦。

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附】关木通CaulisAristolochiaeManshuriensis为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Kom.的干燥藤茎,在历史上曾代替木通使用。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和甘肃等省。

藤茎呈长圆柱形,平直或稍扭曲,顶端平截,长1m~2m,直径1cm~6cm。

表面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斑点,节部稍膨大,有枝痕,去皮较深处可见淡黄色带光泽的纵直脊纹(中柱鞘纤维束)。

质坚而轻,不易折断,断面和饮片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导管孔洞大,从一端吹气可畅通,与类白色射线相间排列呈筛网状。

髓部不明显。

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

气微,味苦。

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B、D、Ⅳ,青木香酸(debilicacid),齐墩果酸,常春藤苷元(hederagenin),马兜铃苷(aristoloside),木兰碱(magnoflorine),β-谷甾醇等。

据报道,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一次大剂量或小剂量长期服用,可对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故本品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鸡血藤CaulisSpatholobi

【来源】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茎。

【产地】主产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等省区。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割藤茎,除去枝叶,趁鲜切片或切段,晒干。

【性状鉴别】

1.茎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块,栓皮脱落处现红褐色。

2.质坚实,不易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

切面木部呈淡红色或棕色,有多数小孔(导管);皮部内侧树脂样分泌物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环;髓部偏向一侧。

3.气微,味涩。

(图9-12)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

1.木栓细胞数列,含棕红色物。

2.皮层较窄,散有石细胞群,胞腔内充满棕红色物;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3.维管束异形,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轮。

4.韧皮部最外层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组成的厚壁细胞层;射线多被挤压;分泌细胞甚多,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10个切向排列成层;纤维束较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

5.木质部射线有的含棕色物;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木纤维束亦均形成晶纤维;木薄壁细胞少数含棕红色物。

(图9-13)

【化学成分】异黄酮类:

刺芒柄素,芒柄花苷(ononion)等。

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表儿茶精(l-epicatechin),β-谷甾醇,胡萝卜苷,7-酮基-β-谷甾醇,原儿茶酸等。

【功效】性温,味甘、苦、涩。

行血补血,通经活络,强筋骨。

混淆品

1、山鸡血藤(香画崖斗藤)的茎藤主产于中南、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

2、常绿油麻藤(牛马藤)的茎藤福建作鸡血藤用。

3、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及中间五味子的藤茎,为云南制鸡血藤膏的主要原料之一。

4、木通科植物大血滕的藤茎。

文献鸡血藤与大血滕的鉴别《中药通报》198510No2.

沉香LignumAquilariaeResinatum

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

苏恭谓:

“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天竺诸国,木似榉柳,树皮青色。

叶似橘叶,经冬不凋。

夏生花,白而圆。

秋结实似槟榔,大如桑椹,紫而味辛”。

沈怀远《南越志》谓:

“交趾蜜香树,彼人取之,先断其积年老木根,经年其外皮干俱朽烂,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

半浮半沉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

细枝坚实未烂者,为清桂香。

其干为栈香,其根为黄熟香。

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

此六物同出一树,有精粗之异尔”。

白木香始载于《本草拾遗》:

“密香生交州,大树节如沉香。

”《本草纲目拾遗》谓:

“产琼者名土伽南,状如油迷,剖之香特酷烈。

”所述乃此种。

【来源】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含树脂的木材。

习称国产沉香、白木香和土沉香。

【植物形态】白木香为常绿乔木,根和茎有香气,幼枝有疏柔毛。

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3~9cm,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

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绿色,芳香,花被钟状,5裂,被白色柔毛,喉部具密被绒毛的鳞片10枚,雄蕊10,雌蕊子房上位,2室,每室1胚珠。

蒴果木质,种子卵形。

种子基部有长约2cm的尾状附属物。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山地、丘陵地,有栽培(图9-14)。

【产地】国产沉香主产于广东、海南。

广西、福建亦产。

进口沉香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

我国台湾、广东、广西有栽培。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

通常选择树干直径30cm以上的壮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m~2m处顺砍5~6刀,伤口深约3~4cm,伤面处被一种真菌(有谓曲霉菌)浸入感染而使伤口处的木质部分泌出黄褐色渐变棕黑色的树脂。

数年后即可将含有黑色树脂的木部砍下。

削时造成的新伤口处仍会继续分泌树脂,可再继续削取。

将采得沉香削去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阴干。

刨片或磨细粉用。

【性状鉴别】国产沉香(白木香)

1.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一般长5~20cm,宽2~5cm,厚约lcm。

2.表面凹凸不平,有刀刻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质部相间的斑纹。

3.质硬,大多不沉于水。

4.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5.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图9-15)。

【显微鉴别】白木香横切面:

①木射线宽1~2列细胞,呈径向延长,壁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具壁孔。

充满棕色树脂。

②导管圆形、多角形,直径42~128μm,2~10个成群存在,偶有单个存在。

有的含棕色树脂。

③木纤维多角形,直径20~45μm,壁稍厚,木化。

④木间韧皮部呈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棕色树脂;其间散有少数纤维,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结晶(图9-16a)。

白木香切向纵切面:

1.木射线细胞同型性,梭形。

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

2.导管为具缘孔纹,长短不一,多为短节导管,两端平截,具缘孔纹排列紧密,互列,内含黄棕色树脂块。

3.纤维细长,壁较薄,有单纹孔。

木间韧皮部细胞长方形。

(图9-16b)

白木香径向纵切面:

1.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高约4~20层细胞,细胞为方形或略长方形。

有时可见纤维,径向壁上有单纹孔。

余同切向纵切面。

(图9-16c)

国产沉香粉末(或解离):

黑棕色。

①韧型纤维多散离,直径25~45μm,径向壁上有单斜纹孔。

②纤维管胞极易察见,多成束,呈长梭形,直径约22~29μm,壁较薄,径向壁上有具缘纹孔。

③木间韧皮薄壁细胞,内含黄棕色物质,壁非木化,可见菌丝腐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纹理。

④木射线细胞类方形,壁连珠状增厚。

⑤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28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内含黄棕色树脂块,(图9-17)。

【化学成分】白木香含挥发油及树脂,含挥发油约0.8%,油中含有白木香酸(baimuxianicacid)白木香醇(baimuxianol)、异白木香醇(isobaimuxianol)、白木香醛(agarospiral)、沉香螺醇(agarospirol)及呋喃白木香醇(sinenofuranol)等。

白木香酸对小鼠有一定麻醉、镇痛作用。

沉香提取物具有解痉的作用。

【理化鉴别】

①取醇溶性浸出物蒸干,进行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

于油状物上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渐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

②取粉末0.2g,加丙酮1ml,浸渍30min并时时振摇,取上清液供试验用。

沉香作对照药材。

以硅胶G薄层板,用苯-丙酮(9︰1)展开12cm。

喷新鲜配制的5%香草醛浓硫酸,105℃加热5min,在Rf值约为0.6处可见持久不褪的玫瑰红色斑点及其他位置7个紫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与沉香对照药材在相应的位置上显6个相同的荧光斑点。

【浸出物】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功效】性微温,味辛、苦。

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附注】

1沉香A.agallochaRoxb.,习称进口沉香。

药材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片,通常长10~l5cm,宽2~6cm;两端或表面有刀劈痕、沟槽或孔洞,凹凸不平,淡黄棕色或灰黑色,密布断续的棕黑色细纵纹(含树脂的木射线),可见黑褐色树脂斑痕,微具光泽,横断面可见细密棕黑色斑点,能沉或半沉于水;气味较浓烈。

质量比国产沉香好。

以色黑、质坚硬、油性足、香气浓而持久、能沉水者为佳。

进口沉香含油树脂,其中含挥发油约13%。

受真菌感染的沉香的挥发油含沉香螺醇、α、β-沉香呋喃等成分。

②人工结香:

由于天然沉香不能满足需要,20世纪70年代初,经调查发现民间在白香树干上用刀砍伤,有的是横向砍出伤面或在树干上凿几个深2~3cm,宽和高3~4cm的方形洞,称之为“开香门”,至第4年在腐烂的木质部下方出现黄褐色香脂的结香,并观察在木材烂面上分布一种真菌的菌丝体。

将这种黄绿色墨耳菌人工接种到白木香树干上,能导致加速结香。

钩藤RamulusUncariaecumUncis

钩藤原名钓藤,始载于《名医别录》。

苏恭谓:

“钓藤出凉州,叶细长,其茎间有刺,若钓钩。

”李时珍谓:

“其刺曲如钓钩,故名。

”又谓:

“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

【来源】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

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Jacks.、

大叶钩藤U.macrophyllaWall.、

毛钩藤U.hirsulaHavil.、

华钩藤U.sinensis(Oliv.)Havil.

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植物形态】

1.钩藤常绿攀援状灌木。

长可达10m,嫩枝圆柱形或四棱形,光滑无毛。

在叶腋处着生向下弯曲的钩状变态枝,对生或单生,长1.2~2cm,淡褐色至褐色,光滑无毛。

单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1cm,宽3~6.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滑无毛,下面脉腋处有短毛;托叶1对,2深裂,裂片线形。

头状花序,直径2~2.5cm;花萼管状,先端5裂,花冠黄色,漏斗状,上部5裂;子房2室,花柱伸出花冠外。

蒴果倒卵状椭圆形,被疏柔毛,具宿萼。

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2.大叶钩藤主要特征:

小叶扁压有褐色粗毛。

叶柄较长,叶宽椭圆形或长方椭圆形。

托叶2裂,裂片较宽。

蒴果有长梗。

3.华钩藤主要特征:

托叶较大,圆形不裂,反卷。

叶较大,长10~17cm。

花序较大,直径达4cm。

4.无柄果钩藤主要特征叶无毛叶背面有角质样光泽,干时常被白粉。

蒴果纺锤形,无柄。

5.毛钩藤主要特征枝、叶、花、果实均有粗毛。

【产地】主产浙江、广西、广东、江西、湖南等地。

销全国,以广西产量大,浙江温州产质量最佳。

【采收加工】秋、冬两季采收有钩的嫩枝,剪成短段,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鉴别】钩藤

1.茎枝类方柱形或类圆柱形,长2~3cm,直径2~5mm。

2.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具细纵纹,光华无毛。

枝节上具两个或一个弯曲钩,

3.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有微细纵皱纹;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

4.质轻而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茎枝髓部黄白色,疏松或已萎缩中空。

5.气微、味淡。

大叶钩藤小枝两侧有纵棱。

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

钩长达3.5cm,表面灰棕色,末端膨大成小球,折断面有髓或中空。

毛钩藤枝或钩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疣状凸起,被褐色粗毛。

华钩藤小枝方柱形,表面黄绿色,钩端渐尖,常留萎缩苞痕,基部扁阔,常有宿存托叶,全缘。

无柄果钩藤钩枝四面有浅纵钩,具稀疏的褐色柔毛,叶痕明显,钩长1~1.8c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折断面髓部浅黄白色。

以双钩、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紫红,无枯枝钩者为佳。

【显微鉴别】钩藤茎横切面:

1表皮细胞1列,表面具角质层。

2皮层薄壁细胞含棕色内含物。

3中柱鞘纤维排列成较疏的断续环带。

4韧皮部纤维单个或成群散在,较中柱鞘纤维细小,微木化。

⑤木质部导管常数个径向相连,木纤维多数。

皮层及韧皮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及少数簇晶。

淀粉有单粒及复粒两种,(图9-20)

★钩的横切面与茎枝基本相同。

只是组织排列致密,钩尖端部木质部较宽,髓部狭窄。

粉末:

淡黄棕色。

1.皮部薄壁细胞延长,壁稍厚,次生壁自初生壁脱离,呈螺旋状或扭曲。

2.韧型纤维大多成束,甚长,壁稍厚,木化,具明显的单斜孔。

3.韧皮纤维甚多,直径16~42cm,壁极厚,非木化或成微木化,孔沟不明显,胞腔有黄绿色物。

4.砂晶细胞延长,砂晶较密集,有的含晶细胞连接成纵行。

5.木化薄壁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稍厚,具多数圆形单纹孔,孔沟明显。

6.导管为螺纹、网状、梯纹及具缘纹孔,壁稍厚。

尚可见表皮细胞、纤维管胞及淀粉粒等。

(图9-21)

【化学成分】含吲跺类生物碱,总生物碱含量约为0.2%,其中钩藤碱占总生物碱的28%~50%,异钩藤碱约占15%,此两者为降压的主要成分。

此外尚有去氢钩藤碱、去氢异钩藤碱、

钩藤总碱和钩藤碱对麻醉或不麻醉动物,正常动物或高血压动物均有降压作用,且无快速耐受现象。

大叶钩藤、毛钩藤、无柄果钩藤的带钩和不带钩的茎枝、嫩枝均具降压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小于钩藤。

钩藤的茎枝降压作用与其钩相似,但维持时间稍短;老枝的降压弱而短暂。

钩藤碱能抑制离体和右位蛙心、兔心;能抑制蛙和小鼠的呼吸和缩小瞳孔。

钩藤碱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理化鉴别】

①横切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外皮呈浓紫褐色,切面呈蓝色。

②取粉末1g,加浓氨试剂使湿润,加三氯甲烷30ml,振摇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盐酸溶液(1→100)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即生成黄色沉淀;一管中加碘化汞钾试液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