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986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docx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生物试题解析

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

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载体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离子可通过与相应的载体蛋白结合实现跨膜运输

B.能量以物质

载体沿着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C.核酸和蛋白质都可作为运输氨基酸的载体

D.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答案:

D

1.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气体、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钾离子等。

2.RNA分为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此外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解:

A、钠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可以是协助扩散,也可是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均需要载体转运,因此,钠离子的跨膜运输可通过与相应的载体蛋白结合实现,A正确;

B、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网)中的捕食关系是不可逆转的,同时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据此可知能量是以物质为载体沿着食物链(网)单向流动的,B正确;

C、氨基酸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在翻译过程中氨基酸需要通过tRNA的转运进入核糖体中完成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过程,据此可知,核酸和蛋白质都可作为运输氨基酸的载体,C正确;

D、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其上有遗传信息,因此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而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DNA存在,D错误。

故选D。

点评:

2.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对线粒体DNA的损伤程度较对核DNA高16倍。

骨骼肌细胞的衰老与线粒体中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辅酶Q10浓度降低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自由基对线粒体DNA损伤程度更高可能与线粒体内膜上的DNA更易接近内源性氧自由基有关

B.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而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合成减少

C.衰老的骨骼肌细胞中自由基还攻击蛋白质,使线粒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速率减慢

D.线粒体DNA呈环状,不会与蛋白质结合,其上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

B

1、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离开氧气我们的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氧气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一面,有时候它能杀死健康细胞甚至致人于死地。

氧气分子本是稳定的双原子结构存在,但是当受紫外线、熬夜等影响氧原子便会失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

在氧自由基的作用下,蛋白细胞被纤维化,导致皮肤失去弹性,产生皱纹;脂肪细胞发生过氧化反应,令皮肤变得暗沉,逐渐形成色斑。

解:

A、线粒体中的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

B、衰老的细胞内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B正确;

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

D、线粒体DNA呈环状,也可能会与蛋白质结合,如:

复制和转录过程中DNA会与酶结合,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故选B。

点评:

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

B.模型构建法:

拍摄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和用“糖卡”动态模拟血糖调节过程

C.离心技术:

从破裂的红细胞中获取较纯的细胞膜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D.对比实验法: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

答案:

C

1.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利用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进行对比,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来源于水的O。

2.同位素标记法:

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从而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3.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利用的是模型构建法。

解:

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采用的是荧光标记法,A错误;

B、拍摄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不属于模型构建法,用“糖卡”动态模拟血糖调节过程属于模型构建法,B错误;

C、从破裂的红细胞中获取较纯的细胞膜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均用到了离心技术,C正确;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均为对照实验,D错误。

故选C

点评:

4.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对于遗传平衡种群所符合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足够大且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

B.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发生

C.不存在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现象

D.自然选择对相对性状没有作用

答案:

B

遗传平衡定律:

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

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

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

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

解:

A、结合分析可知,种群足够大且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是遗传平衡群体的特征,与题意不符,A错误;

B、无基因突变是遗传平衡群体的条件,而基因重组任何一个有性生殖的群体一定具备的特征,该特征不是遗传平衡群体的必备条件,B正确;

C、不存在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现象是遗传平衡群体的特征,与题意不符,C错误;

D、无自然选择也是理想的平衡群体的具备的条件,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点评:

5.棉花是河南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图是棉花植株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芽,③表示即将脱落的棉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生产上常常去除①,从而增加棉花产量

B.棉花植株中,生长素只能由甲端运输到乙端

C.棉花植株中,只有①、②部位能合成生长素

D.③中脱落酸含量较高,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加速其脱落

答案:

A

如图:

①是顶芽、②是侧芽、③表示即将脱落的棉桃。

详解】A、在农业生产上常常去除①,去除顶端优势,从而增加棉花产量,A正确;

B、生长素除了由甲端运输到乙端,还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等,B错误;

C、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是产生生长素的主要部位,C错误;

D、脱落酸不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A。

点评:

6.2020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宣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上市并为全民免费提供。

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阳转率为99.52%,保护率为79.34%。

疫苗共分两针,注射期间至少间隔14天。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新冠疫苗采用灭活病毒的制备方式,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不破坏其抗原结构

B.新冠疫苗的防疫原理与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相同

C.疫苗注射要间隔14天是为了使机体在初次接触抗原时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免疫反应

D.疫苗需注射两次,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发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答案:

B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是疫苗的两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的优势在于接种后可以在人体内不断繁殖,许多疫苗效果比较持久,只需要打一到两针就好。

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都是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则有着不同的原理,即用各种方法(比如加热)让这些病原不能在人体内繁殖,比如狂犬疫苗、流感疫苗和甲型肝炎疫苗。

这些疫苗制作起来相对容易,不需要对病毒进行改变,只要杀灭病毒的活性就好了。

但它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力比较低,病毒不增殖,要多次接种才行。

解:

A、新冠疫苗采用灭活病毒的制备方式,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不破坏其抗原结构,进而使其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A正确;

B、新冠疫苗的防疫原理属于主动免疫,而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为免疫治疗,属于被动免疫,显然二者的原理不同,B错误;

C、疫苗注射要间隔14天是为了使机体在初次接触抗原时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保证注射第二次时起到二次免疫的作用,进而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

D、疫苗需注射两次,且间隔14天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发生更强的免疫反应,进而起到预防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

7.气孔由两个半月状的保卫细胞构成,当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打开;反之,气孔关闭。

气孔的开放程度与植物的蒸腾、光合和呼吸作用密切联系。

某研究小组以鸢尾为实验材料,在适宜条件下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植物气孔开闭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在供水充足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植物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

根据图2数据可以推测环境中CO2浓度与植物气孔开闭的关系是_________。

(2)已知适宜的光照、温度和CO2浓度都会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__,导致植物胞间CO2浓度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同时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保卫细胞吸水使气孔逐渐开放。

(3)除了环境因素外,还有叶绿体内_____________等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答案:

(1).光照

(2).低浓度CO2促进植物气孔开放,高浓度CO2促进植物气孔关闭(3).光合作用(4).降低(5).升高(6).酶的数量、光合色素的含量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题意分析,植物的气孔位于叶片的表皮上,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与周围的表皮细胞紧密连接在一起;光合午休就是植物因高温、低湿引起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现象。

缺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受阻→直接影响光合作用。

解:

(1)由图1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是否照光,因变量是气孔开放率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供水充足的条件下,光照是影响植物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因为在有光的条件下,温度的改变对气孔开放率的影响小于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缺少光照的影响。

图2中的自变量是NaHCO3(二氧化碳的变化)的浓度,因变量是气孔开放率的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知环境中CO2浓度对植物气孔开放率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CO2促进植物气孔开放,高浓度CO2促进植物气孔关闭。

(2)已知适宜的光照、温度和CO2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即都会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消耗,导致植物胞间CO2浓度降低,同时由于光合产物增加,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升高,保卫细胞吸水使气孔逐渐开放,从而更加有利于光合作用。

(3)除了环境因素外,叶绿体内酶的数量、光合色素的含量等内在因素也会分别通过影响暗反应和光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点评:

熟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

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

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听觉的产生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听毛细胞纤毛膜上的K+内流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听毛细胞膜_____________侧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兴奋能从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属于

(2).反射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听觉的产生没有通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协助扩散(4).内(5).听毛细胞底部释放神经递质可作用在位于听觉神经细胞上的突触后膜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

(1)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显然听觉的产生不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并不算是一种反射,只是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2)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

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即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该过程中钾离子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听毛细胞膜内侧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3)兴奋能从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说明听毛细胞底部能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可作用在位于听觉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进而将兴奋传递下去。

点评:

熟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反射的概念以及兴奋的产生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9.塞罕坝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表是研究者对林场中两种乔木的调查数据(单位:

株/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华北落叶松

50

55

56

长白落叶松

50

80

880

(1)据表可知,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组成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其中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______株/hm2。

(2)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对松毛虫的监测和预防需通过___________法来调查并估算其种群密度。

林场工人在造林时将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从而大大降低了虫害的发生。

(3)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

这一绿色奇迹的创造,充分说明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稳定型

(2).增长型(3).161(4).样方法(5).次生(6).速度和方向(7).后一个群落中

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初生演替:

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

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种群的特征有: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解:

(1)据表可知,华北落叶松各年龄期的比例相当,为稳定型种群;而长白落叶松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数数量少,因此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某种群的个体数,包括各年龄期的个体数,因此,表中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50+55+56)=161株/hm2。

(2)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松毛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并估算其种群密度,以实现对松毛虫的监测和预防。

林场工人在造林时将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虫害的发生。

(3)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因为昔日的荒原是具有土壤条件的,因此该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这一绿色奇迹的创造,充分说明人类活动会使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4)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即发生了次生演替,该演替发生的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为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的过程,而不是取而代之。

点评:

熟知演替的过程、种类和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种群的特征以及特征类型的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正确解读题表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

10.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红眼,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甲和乙两种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来验证控制果蝇体色和眼色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

______(要求: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表现型

基因所在染色体

白眼

X

黑体

残翅

(2)利用乙和丙两种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型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______(要求: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答案:

(1).

(2).让乙和丙两种果蝇为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

F2出现三种表现型或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不接近于9:

3:

3:

1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题意分析,结合题目信息可知,甲果蝇的性状为灰体、长翅、白眼,且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果蝇的性状为黑体、长翅、红眼,且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丙果蝇的性状为灰体、残翅、红眼,且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解:

(1)由于控制果蝇体色和眼色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因此可利用甲和乙两种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均表现为灰体,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对于眼色来讲正、反交结果不同,则说明控制眼色的就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具体遗传图解如下:

(2)由于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均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因此可利用乙和丙两种果蝇为材料,让让乙和丙两种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较多的后代F1,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出现三种表现型或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不接近于9∶3∶3∶1,则可证明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型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点评:

熟知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题中信息并能合理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遗传学的常规实验设计思路及其应用是本题的重要考点。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某校生物社团开展了一项基于改善传统葡萄酒品质的扶贫助农项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葡萄成熟的季节,果农会将一部分葡萄酿制成果酒。

社团成员首先与果农交流酿制果酒的原理与技术问题:

酿酒时,一般要先向发酵装置中通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

通常不需要对新榨葡萄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是因为___________,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随后,社团成员发现果农酿制的葡萄酒浑浊度高、口味随时间会发生改变。

他们提出通过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式来改善果酒品质。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包埋材料是___________;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___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部分同学实验制得的凝胶球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同学们将固定有优质酵母菌的凝胶珠接种于发酵液中,关闭通气口、打开排气口,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最终获得了澄清且品质稳定的葡萄酒。

答案:

(1).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2).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3).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4).海藻酸钠(5).CaCl2(6).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针筒口离液面过近或者滴速不均匀(7).18~25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2、固定化细胞的载体:

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常用的是不容于水的多孔性载体材料,如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

解:

(1)酿酒时,一般要先向发酵装置中通气,因为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因此酿酒是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从而使酵母菌较快的成为优势种,因为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故通常不需要对新榨葡萄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了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满足酵母菌的需求。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通常用包埋法固定细胞,常用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将酵母细胞和海藻酸钠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后用注射器以一定的速度滴加到饱和的CaCl2溶液中,由于钙离子能使海藻酸钠聚沉,因此可形成凝胶珠;实验中部分同学实验制得的凝胶球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而是蝌蚪或其他的形状,可能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针筒口离液面过近或者滴速不均匀导致的。

(3)同学们将固定有优质酵母菌的凝胶珠接种于发酵液中,关闭通气口、打开排气口,然后将温度控制在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最终获得了澄清且品质稳定的葡萄酒。

点评:

熟知果酒发酵的原理以及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酵母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