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508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docx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

资讯类型:

技术资料加入时间:

2009年7月13日9:

52

悬臂梁挂篮施工技术

刘时光

摘 要:

依据悬臂梁的施工原理,结合组合斜拉式挂篮在施工中的应用效果,介绍了组合斜拉式挂篮的构造、工作原理、设计与制作要求及使用等,探讨了组合斜拉式挂篮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供悬臂浇筑桥梁施工选用挂篮时参考。

关键词:

组合斜拉式挂篮,原理,构造,使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

U4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悬臂浇筑法是利用悬臂原理以挂篮为支承逐段浇筑。

挂篮是一个能够行走移动的活动支承架,挂篮悬挂在已经张拉锚固的梁段上,悬臂浇筑时梁段的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压浆等工序均在挂篮上进行。

当完成本节梁段施工后,解除挂篮的约束,挂篮对称向前各移动一个梁段,进行下一对梁段施工,如此循序前进,直到悬臂梁段浇筑完成。

所以挂篮既是空中施工平台,又是预应力筋未张拉前的承重结构。

悬臂浇筑施工方法种类很多,但其基本原理都相同,其主要区别是所采用的挂篮类型。

目前国内常用的自锚平衡式挂篮形式很多,主要有桁架式和斜拉式两种。

二者比较,斜拉式挂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变形小等优点。

组合斜拉式挂篮是斜拉式挂篮的一种,通过大量成桥使用后的优化改进,组合斜拉式挂篮构造已日趋完善。

下面根据组合斜拉式挂篮在西互一级公路韵家口高架桥的使用情况,并结合公路桥梁的使用经验,对组合斜拉式挂篮的构造、工作原理、设计与制作要求、使用等予以介绍。

1 组合斜拉式挂篮的构造

组合斜拉式挂篮由主梁系统、悬吊系统、模板系统及限位与锚固系统四部分组成。

其构造图如图1所示。

2 组合斜拉式挂篮的工作原理

组合斜拉式挂篮是以悬吊系统和限位锚固系统为主要受力构件,以主梁系统和底篮为传力构件,将荷载传于已浇梁段上。

其工作原理是:

1)主梁系统先行就位并用锚固筋限位器固定。

2)在外滑梁上移动侧模和底篮就位并用下后锚带、斜拉带及限位器固定。

3)梁段底、腹板钢筋及预埋件完成后,利用内滑梁移动支承内模。

3 组合斜拉式挂篮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3.1 挂篮设计

1)挂篮的设计总体要求是:

结构简单、自重轻、受力明确、变形较小、走行移动安全、装拆方便,以达到梁段浇筑安全、优质、快速、高效的目的。

2)挂篮设计荷载。

a.模板重:

包括侧模、内模、底模和端模等各部件重,平均重可按800N/m2~1000N/m2估算,待模板设计后再进行详细验算。

b.梁段重按最重梁段控制挂篮设计。

c.挂篮除模板外的自重。

d.振捣器重及振动力。

振动力近似可按振捣器重的4倍估算。

e.千斤顶及油泵重。

f.施工人员重,可近似按2000N/m2估算。

3)挂篮设计主要参数。

a.梁段最大高度。

b.梁段最大长度。

c.斜拉带角度变幅。

d.主梁载模走行时挠度不大于主梁悬伸长度的1/400。

e.挂篮整体最大变形不大于15mm。

f.托梁变形不大于5mm。

g.模板局部变形不大于5mm。

h.挂篮走行及灌注梁段混凝土的稳定系数均不小于1.5。

i.挂篮走行方式:

滑动或滚动。

j.挂篮自重与最大承重比不大于0.42。

4)挂篮结构检算。

挂篮的稳定性及结构检算,按一般钢结构检算方法,编程用电脑进行。

3.2 挂篮制作

为了保证挂篮的制作质量,挂篮的各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再运到工地栓接或焊接组装。

4 组合斜拉式挂篮的使用

4.1 挂篮安装

当墩顶梁段施工完成后,进行挂篮安装。

其安装程序如下:

1)采用汽车吊装主梁,并锚固于墩顶梁段上。

2)吊装后横梁、斜拉横梁、前横梁并与主梁连接成主梁系统。

3)利用前横梁,采用倒链滑车起吊底篮系统,安装下后锚带并将后托梁锚固于墩顶梁段底板上。

4)安装梁体内侧斜拉带。

5)利用前后横梁,采用倒链滑车起吊外滑梁及外侧模,并用吊杆连接于前后横梁上。

6)安装梁体外侧斜拉带,并调整固结底模与外侧模。

7)绑扎底腹板钢筋并安装底腹板预埋件。

8)吊装内滑梁及内模系统,并用吊杆连接于前后横梁上。

9)调整固结内模后,绑扎顶板钢筋并安装顶板预埋件。

10)调整标高及斜拉带,使每根斜拉带受力均匀。

经检查全面符合要求后,灌注梁体混凝土。

4.2 挂篮走行

当已浇梁段张拉压浆完成后,进行挂篮走行移动。

其步骤如下:

1)采用千斤顶放松斜拉带,用倒链滑车将前托梁和外侧模固定在已浇梁体上,拆下斜拉带。

2)拆开内外滑梁的后吊杆,放松主梁的其他约束,以压轮器更换压紧器。

3)采用倒链滑车将主梁系统连同滑梁滑移到要浇筑梁段的设计位置,并锚固主梁系统于已浇梁体,连接内外滑梁于后横梁上。

4)放松底篮及侧模在梁体上的约束,将底篮及侧模落在外滑梁上,再解开其约束,通过外滑梁,利用倒链滑车将其牵移到要浇筑梁段的设计位置。

5)安装斜拉带及下后锚带,调整模板,限位锚固,绑扎底、腹板钢筋等。

6)通过内滑梁,利用倒链滑车移动内模系统就位,并绑扎顶板钢筋等。

7)调整标高及斜拉带。

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灌注梁体混凝土。

4.3 挂篮拆除

当桥梁的悬臂浇筑梁段施工完成后,进行挂篮拆除。

拆除时,一般先将底篮和侧模用倒链滑车连接在外滑梁上,拆除下后锚带和斜拉带,放松其他约束,利用外滑梁和梁体,将挂篮走行移动到安装梁段后,再进行拆除。

且拆除原则是先安装的后拆,后安装的先拆。

其拆除步骤为:

1)底篮系统,利用倒链滑车连接在外滑梁上,解开其他约束,通过倒链滑车吊放拆除。

2)外滑梁及外侧模,通过前后横梁利用倒链滑车吊放拆除。

3)前横梁、斜拉横梁、后横梁及主梁采用摇头扒杆吊运拆除。

4)内模系统及内滑梁采用人工在梁箱内拆除,倒链滑车吊放。

5 结语

青海省西互一级公路韵家口高架桥主桥单箱单室悬臂梁(65+120+65)m,箱梁顶板宽18.5m,底板宽9.5m,采用组合斜拉式挂篮悬浇施工,合拢口水平偏差8mm,中线偏差5mm,获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组合斜拉式挂篮具有以下特点:

1)挂篮构造简单,易于加工。

2)挂篮重量轻,仅为最大浇筑梁段重量的40%左右,不仅减少了梁体的施工荷载,而且节省了施工成本。

3)安装挂篮所需作业面长度小,6m左右即可满足。

为无墩旁托架施工提供了条件,可以节省大量的墩旁托架预埋钢材。

4)挂篮所占桥面空间少,桥面空间开阔,为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挂篮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变形量小,桥面高程易于控制。

组合斜拉式挂篮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挂篮安装完成后,须先做载重试验,即在底篮上悬挂水箱加水载重,消除其非弹性变形,量测其弹性变形值。

2)根据试验所测的变形值,予以提高挂篮前端的高程,以控制悬浇梁施工挠度。

3)挂篮走行注意使两挂篮及各自的两根主梁对称同步移动。

4)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挂篮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每根斜拉带和下后锚带的受力,滑梁与侧模和内模的支承,限位器和锚固器的状况等。

5)梁体混凝土灌注时,必须使两挂篮对称进行。

否则,应悬吊水箱平衡配重。

6)灌注混凝土时,应派专人值班巡查挂篮受力情况。

参考文献:

[1]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高 飞.联体挂篮在悬臂施工中起步段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6,32(8):

140-141.

大跨径桥梁挂篮施工技术

资讯类型:

技术资料加入时间:

2009年7月23日10:

33

大跨径桥梁挂篮施工技术

陈卫斌

(台州市玉环县公路管理段,浙江台州 317600)

摘 要:

随着桥梁建筑技术的发展,挂篮设计趋于定性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文中结合施工经验,主要从挂篮设计、加工、构造、拼装、行走和拆除等方面说明了大跨径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挂篮施工技术。

关键词:

桥梁;悬臂浇筑;挂篮施工

中图分类号:

U445.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68(2007)02-0100-03

悬臂浇筑法现已成为修建大中跨径桥梁的一种有效施工手段。

挂篮是悬臂浇筑法施工的主要设备,它是沿着轨道行走的活动脚手架及模板支架。

挂篮有多种类型,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桁架式、菱形、三角形、预应力束斜拉式和斜拉自锚式;按行走方式,可分为滑移式和滚动式;按平衡方式,可分为压重式和自锚式。

挂篮施工是悬臂浇筑法施工中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它不需要架设支架,不使用大型吊机。

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结构轻、拼制简单方便和无压重等优点。

本文就悬臂浇筑法常用的三角形和菱形2种挂篮形式,从设计、加工和安装等方面对大跨径桥梁挂篮施工技术进行论述。

1 挂篮设计原则

1)减轻挂篮自重。

①除满足桥梁设计对挂篮自重的要求外,应尽量减轻挂篮自重;②挂篮宜采用自锚平衡式,充分利用箱梁竖向预应力筋平衡倾覆力矩。

2)缩短挂篮施工周期。

挂篮施工中宜采用各梁段全断面一次性浇筑。

3)保证悬浇砼质量及施工安全。

①模板设计中注重砼的外观质量,一般以刚度为主来设计模板;②满足高空超重施工的安全要求。

4)改善施工条件和作业环境。

箱梁顶面施工作业空间尽量宽敞,以便于放置施工机具及施工人员往返。

5)对某一具体工程,应根据梁的分段情况和对挂篮重量的要求、承受荷载及施工经验设计挂篮,除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外,还要使其行走和锚固方便、可靠,重量不大于设计规定。

2 挂篮的构造

三角形和菱形挂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主桁架。

主要杆件通常由2片槽钢组焊而成,槽钢的截面由结构分析确定,各杆件间的连接为高强螺栓或销接。

2)走行系统。

由钢枕、滑道及上滑板构成,其中钢枕为槽钢加1块钢板焊接而成,滑道为2根槽钢组焊而成,上滑板为厚钢板。

滑道由竖向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桥面上,用来平衡挂篮空载走行时的倾覆力矩。

3)内外模板系统。

内模分顶模和内侧模,由型钢组焊成模架。

内模工作时由滑梁支承在内吊梁上,脱模时松开内吊梁,滑梁落在内吊梁上,即可滑行前移;顶模板为组合钢模板,内侧模板由部分木模组成,以适应梁高的变化。

外模由侧模板和底模构成,侧模由外吊梁悬挂,为型钢和钢板组焊的整体钢模板;底模由底纵梁、底横梁及模板组成,通过底横梁的前后吊带悬挂在挂篮主桁的前吊点、已浇梁段和外吊梁上,随主桁一起前移;底纵梁由型钢组焊成桁架,底纵梁由工字钢组焊成格构式梁。

4)悬吊系统。

由螺旋千斤顶、小横梁、吊带及精轧螺纹钢组成,用于悬挂模板,调整模板的标高。

5)张拉操作平台。

悬挂于主桁上,提供立模、扎筋、灌筑砼、张拉预应力束及移动挂篮的工作面。

桁架、锚固、平衡系统、吊杆和纵横梁等根据挂篮设计图纸加工而成。

3 挂篮的拼装

3.1 加工制作

1)严格按设计及公差要求进行挂篮杆件的加工和制作。

2)加工主构架节点板及杆件前,必须制作样板,精确加工,确保栓孔间距。

3)制作外侧模竖框架时,应设置工作平台及夹具,加工时尽量消除焊接变形,确保模板平整度。

4)重要部位(如底模架前后横梁上的吊耳)应由有经验的焊工施焊,保证焊接质量。

焊缝及加工件质量要求与验收办法参照《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5)对出厂杆件,应派专人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者禁止出厂。

3.2 组装试拼

1)主构架在平台上试拼,尺寸合格后,拧紧各节点板的螺栓,施拧时要均匀施力,防止松紧不一。

2)底模架试拼,检查前后横梁和纵梁的连接、前后吊点的尺寸和整个外形尺寸。

3)检查前后吊带销孔与销子的配合情况。

4)所有杆件齐全及相互连接均满足要求后分组编号,做出明确标记,运往现场正式拼装。

3.3 现场拼装

1)找平铺枕。

待1#梁段张拉完毕后,用1∶2水泥砂浆找平梁顶面铺枕部位(包括0#梁段)。

2)铺设钢枕,前支座处铺3根,钢枕间距不大于50cm。

3)安装轨道。

从0#段中心向两侧安装2.5m长钢轨各2根,轨道穿入竖向预应力筋,找平轨道顶面,轨道中心距无误后,用螺母把轨道锁定。

4)安装前后支座。

先从轨道前端穿入后支座,后支座就位后安放前支座。

安放前支座前,在相应轨道顶面铺δ1mm不锈钢板,不锈钢上置放一块四氟乙烯滑板(300mm×500mm),然后安放前支座。

5)吊装主构架。

主构架分片吊装,放至前后支座上并旋紧连接螺栓。

为了防止倾倒,用脚手架临时支撑。

6)安装主构架之间的连接系。

7)用长螺杆和扁担梁将主构架后端锚固在已成梁段上,前支座处用扁担梁将主构架下弦杆与轨道固定。

8)吊装前上横梁。

吊装前上横梁前,在主构梁前端安放作业平台。

前上横梁上的4个千斤顶、上下垫梁及2根钢吊带一起组装好后,整体起吊安装。

9)安装后吊带。

在1#梁段底板预留孔内安装后吊带,先安放垫块、千斤顶和上垫梁,后吊带从底板穿出,以便与底模架连接。

10)吊装底模架及底模板。

吊装底模架前,拆除1#梁段底部部分支架,以便底模架后部能吊在1#段底部,前端与前吊带用销子连接,如起重能力不足,可先吊装底模架,再铺装底模板。

11)吊装内模架走行梁,安装后吊杆,前吊采用钢绳和倒链。

12)安装外侧模板。

外侧模首先用于1#梁段施工,在进行上述拼装程序之前,应将外模走行梁放至外模竖框架上,后端插入后吊架(0#段顶板上预留孔,把后吊架安放好)。

两走行梁前端用倒链和钢丝绳吊在前上横梁上。

用倒链将外侧模拖至2#梁段,在1#段中部两侧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解除0#段上的后吊架。

每个后吊点应预留2个孔,间距约15cm。

13)调整立模标高。

以挂篮弹性及非弹性变形与设计立模标高之和作为2#段的立模标高。

4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悬浇施工工艺

1)上挂篮。

上挂篮前,必须浇筑并张拉0#、1#块,对支座采取临时固结措施。

为减少梁段上的作业,可根据起吊运输能力,将挂篮杆件在加工场拼装成若干组件,再将挂篮组件吊至0#、1#块梁段上进行组装。

在已浇筑的0#、1#块箱梁顶面进行水平及中线测量,铺设轨道,组装挂篮,并将挂篮对称行走就位、锚固。

在底篮的两侧,前后端及外模两侧面均设置固定平台,内外模及箱梁前端设置悬吊工作台。

挂篮拼装完后,应验证挂篮的可靠性,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测出挂篮在不同荷载下的实际变形量,以便在挠度控制中修正立模标高。

第一次使用前,对挂篮进行试压,常用试压方式有水箱加载法、千斤顶高强钢筋加力法等。

2)模板校正与就位。

底模支承在吊篮底的纵、横梁上,外侧模一般由外框架预先装成整体,内模板及框架因每一梁段均须修改高度,不宜做成整体。

根据箱梁截面情况确定砼浇筑方法(一次浇筑或分次浇筑)。

一次浇筑时,应在顶板中部留一窗口,使砼由窗口进入箱内,分布到底模上。

当箱梁较高时,应用减速漏斗向下传送砼。

采用二次浇筑时,先安装底模、侧模具及底板、侧板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筋,浇筑第一次砼后,再安装内模、顶板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

箱梁由根部至端部为二次抛物线,每浇筑一个梁段均须将底模提高一次,提高不多时,可采用支垫底模的方法。

经几次提高后,高差变大时,用提升吊篮的方法提高底模。

悬臂浇筑时,一个梁段高度的偏差对全孔有很大影响,而且随着梁段浇筑数量的增加而逐渐下垂,梁段越多,悬臂越长,下垂越多。

因此,为保证箱梁的设计高度和挠度,对各梁段的模板均须设置一定的预加抬高量(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及施工经验确定),并须及时校对调整。

3)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管道施工。

悬浇箱梁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管道时要特别注意:

①严格按设计要求布置预应力管道,当与普通钢筋发生矛盾时,优先保证预应力管道的位置正确;②固定预应力用的定位筋,确保其保护层厚度;③纵向管道的接头多,接头处理中必须仔细,并采取措施防止孔管堵塞;④由于纵向管道较长,一般要在管道中间增设若干个压浆三通,作为压浆时的排气孔或压浆孔,保证孔道压浆密实。

4)砼浇筑。

用于悬浇箱梁的砼的标号一般较高,必须认真做好砼配合比设计。

悬浇时必须对称浇筑,重量偏差不超过设计要求,从前端开始逐步向后端浇筑,最后与已浇梁段连接。

分次浇筑时,第二次浇筑前,必须将首次砼的接触面及上、下梁段的接触面凿毛并清洗干净。

底、肋板的砼振捣以附着式振捣器为主,插入式为辅;顶板、翼板砼的振捣以附着式振捣器为辅,插入式为主,辅以平板振捣器拖平。

砼成型后,要适时覆盖,洒水养生。

5)张拉和压浆。

张拉前,按规范要求校正千斤顶和油泵,对管道进行清洗、穿束,准备张拉工作平台。

砼达到设计张拉强度后,按照张拉程序分批、对称进行张拉。

张拉完成后,进行管道压浆。

6)拆模及移动挂篮。

本梁段设计的张拉束张拉完成后,落底模,铺设前移轨道,移动挂篮就位,开始下一梁段的施工。

5 挂篮行走

待2#梁段施工完毕,挂篮即可行走,施工3#梁段。

行走程序:

1)找平梁顶面并铺设钢(木)枕及轨道。

2)放松底模架吊带。

3)底模架后横梁两侧的吊耳与外侧模走行梁之间安装10t倒链,即底模架悬挂在走行梁上。

4)拆除后吊带与底模架的连接。

5)解除挂篮后端锚固螺杆。

6)轨道顶面安装2个5t倒链(每套挂篮),标计前支座位置(支座中心距梁端50cm)。

7)倒链牵引前支座,使挂篮、底模架和外侧模一起向前移动。

移动时,挂篮后部应设置10t保险倒链。

8)安装后吊带,将底模架吊起。

9)在2#梁段上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先解除1#段上的1个后吊架并移至2#段,再解除另一个后吊杆并移至2#段。

10)调整立模标高。

挂篮非弹性变形通过2#段施工已基本消除,因此,根据挂篮弹性变形值、3#段设计立模标高及2#段的调整情况确定3#段的立模标高。

6 挂篮的拆除

合龙段施工完成后,便可拆除挂篮。

拆除顺序:

1)在梁顶面安装卷扬机,吊着外侧模前后吊杆(底模架吊在走行梁上)徐徐下放至地面;或先放底模架,后放外侧模。

2)合龙段施工前拆除内模和走行梁,其他可从两端梁的出口拆除。

3)拆除前上横梁。

4)将主构架移至塔吊可吊范围内,分片拆卸。

5)拆除轨道及钢(木)枕。

参考文献:

[1] 陈金水.几种施工挂篮的设计与比较[J].公路与汽运,2005(5).

[2] 王慧东.挂篮施工技术综述[J].铁道标准设计,2001(4).

[3] 章宏伟.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挂篮法悬臂浇筑技术控制[J].建筑施工,2005(10).

文章来自:

中国滑模应用网

文章作者:

信息部

概述

  一、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3、《钢结构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GB50205-95)。

  4、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段)杭湖锡线大桥设计图。

  5、使用单位对挂篮设计和使用的相关要求。

  二、挂篮、模板系统构成

  1、挂篮系统主要由轨道、反扣轮组、承重系统、前横梁、后锚梁、悬吊轮、吊杆、滑梁(分内滑梁和外滑梁)及下横梁(分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等九部分组成。

  2、模板系统由底模、外侧模、内模和封头板模等四大部分组成。

  3、各部自成体系,相互独立且又相互联系。

  三、结构简介

  1、轨道为箱形结构,由面板、底板、腹板和肋板焊接而成,底板和腹板在适当位置开有洞孔,以便轨道锚固,轨道主要供挂篮空载前移之用。

  2、承重系统是整个挂篮中主要的受力部分,由两片承重架和连接桁架组成;承重架由水平杆、前后拉杆、垂直杆和各支座组成,采用销轴连接成三角形状,便于拆装和运输。

前横梁架设在两榀承重架的前端。

  3、前横梁、后锚梁、滑梁和下横梁均由两根槽钢(或工字钢)与缀板拼焊成形,并在适当位置钻设吊点孔,供挂篮模板安装之用。

  4、反扣轮组由轮座、墙板、销轴、滚轮和轴承组装而成。

和前滑座一样,两者在箱梁浇筑和挂篮空载前移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箱梁浇筑时后锚固定,两者都座落在轨道上,起着稳定平衡作用;挂篮前移时,后锚松开,反扣轮组的滚轮反扣在轨道上,前滑座处垫以滚轮,致使挂篮轻松前移。

  5、挂篮施工中,所有吊杆都为&32精轧螺纹钢,不仅强度高,而且方便安全。

与之配套使用的有螺母、垫板和吊耳连接装置等。

  6、底模从下至上分别纵梁、横楞、加强肋和钢面板组成,整个底篮座落在二支下横梁上并与之焊接成一体。

  7、外模由框架、横楞和面板组成,并挂落在外滑梁上。

而外模的重心应位于滑梁的正上方,确保外模不致敬倾覆。

  8、内模自下向上由支架、横楞和面板组成,并座落在行走梁上,而行走梁则座落在内滑梁上。

挂篮和模板安装施工工艺  

  参考大桥整个施工流程,可把挂篮模板安装施工工艺过程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0#、1#块箱梁浇筑阶段、挂篮模板安装阶段,2#块箱梁浇筑阶段、挂篮前移阶段。

以下分别说明。

  一、0#、1#块箱梁浇筑阶段

  1、在主墩旁搭设临时托架,托架立柱可用φ800mm钢管或贝雷片,上面再架设横梁及其它设施。

  2、铺设底板、安装侧模。

0#、1#块总长13m,考虑外模由3块4.5m长组成,单块4.5m长可用作大桥悬浇之用(大桥最长节段为4m);调整各模板,测定标高并记录在案。

  3、按箱梁自重的1.2倍对支架进行加载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和基础沉降.待支架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测定标高并记录在案,重新调整模板至正确位置。

  4、按图纸铺设钢筋、放置预埋件和布置预留孔(φ60mm)。

凡与挂篮施工有关的预埋件和预留孔在布置时应确保其位置精度,以便于挂篮安装。

  5、按要求的工艺规程浇注混凝土。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或不低于要求的养护时间时进行预应力钢束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

  二、挂篮模板安装阶段

  待0#、1#各道施工工序完成后,方可进行挂篮模板安装。

具体步骤如下:

  1、以箱梁中心线为主要基准,参考挂篮施工图,找准轨道所在位置,先铺设锥体枕木,再在其上放置轨道,适当调正钢枕使轨道处于水平位置,并严格控制轨道间的中心距与图纸一致。

然后借用箱梁竖向φ32精制螺纹钢把轨道压紧(锚固处有螺母和垫板),若竖向钢筋长度不够,可采用接长器增加其长度,最后用长尺复核轨距。

  2、安装反扣轮组和前滑座,使其分别座落在轨道合适的位置处。

3、安装承重系统(含两榀承重架和一片联接桁架)一般先在平坦的地面组装承重架(由前后拉杆、垂直杆、水平杆和销轴组成),然后视吊车大小,承重系统可先在地面组装,再整体起吊至桥面;亦可直接在桥面组装。

承重架与反扣轮组和前滑座通过螺栓相互联接,安装时确保承重架水平杆下平面距箱梁面应不小于1000mm,以便施工。

4、安装前横梁、前平台和侧平台,并在前横梁上放置吊杆,以备安装滑梁及模板之用。

施焊处应确保焊接强度。

  5、移动承重系统(含反扣轮组和前滑座),使其座落在悬浇2#块时的位置。

为移动方便,前滑座处可垫以滚轮或走滚。

  6、在每处后支座上部放置2支后锚扁担梁,每支扁担梁两端长孔中穿插有足够长的后锚杆,后锚杆的下端分别锚固在翼板和顶板的下表面(翼板和顶板上有预留孔),锚固处配以斜垫板和螺母,后锚杆的上端分别锚固在扁担梁的两端;利用千斤顶和顶梁打压扁担梁,直至使反扣轮组座在轨道上,拧紧螺母后方可松开千斤顶,此时整个承重架处于锚固稳定状态,前述过程应在两处后支座同时进行。

  7、重复以上2~6步骤,安装另一头承重系统。

  8、安装外模和外滑梁参考图纸,先在地面把外滑梁吊至外模框架内部确切的位置(一般在外模垂心处),并使滑梁前端超出外模端面一定长度,然后将滑梁作适当固定;在翼板预留孔处安装好悬吊轮和悬吊架(悬吊架应在靠近箱梁端面一边)。

将外模和外滑梁一并起吊,滑梁前端通过吊杆挂在前横梁上,后端则穿过悬吊轮和悬吊架并通过它们挂在箱梁翼板上。

  重复上述方法,安装另一侧外模和外滑梁。

  9、安装底模和下横梁参照图纸,在平地上将底模、走台和下横梁联接成一体,然后一并起吊安装,在底模吊至一定高度时,使前下横梁处于前横梁正下方,并迅速将事先穿在前横梁上吊杆拧入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