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284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docx

教师实习报告可编辑版

教师实习报告

教师实习报告

他(她)们谈到:

——实习陪伴我经受了挫折,也经受了欢乐!

——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别人!

——大学因实习而完整,而大学生活却因实习而精彩。

——实习的经历虽已经过去,可我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

正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面选择三篇有代表性的实习报告登载,让我们领悟三位同学们的体验。

谭昆智004年1月8日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罗宏敏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五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先后在两家单位实习。

如今细说从头,确有一番感叹。

一、报社实习辛酸史——大学生是个蚂蚁吗?

五月份起,我便不放过任何实习的信息和机会,通过上得知某报社正招收实习生,该报社是从属于南方报业集团,为南方日报的子报,往年暑期均会策划举办大规模的夏令营活动。

我自认从小有几分笔上功夫,便带看发表过的一大叠作品去应聘了。

可是该报社并没有翻阅我的作品,只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便同意接收我为其编辑部实习生了。

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却让我无时不刻不想打退堂鼓。

办公室遭遇辱骂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便有一个负责网页的男的过来问我:

“你是汕头人?

”我报以一笑,回答是。

没想到他用不屑的语气说到:

“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汕头人,你们汕头人都虚伪、自私、浮夸、不讲信用;汕头这个城市也真的很烂,那么好的地域条件都被你们汕头人搞得乌烟瘴气……”这一连珠炮似的对我家乡的攻击,使我完全呆愣了,我完全没有预想到会遇到这种诽谤。

等我缓过神来想辩驳几句时,他又挑衅地问:

“你学什么专业的?

”答曰公关。

“那么多专业都不学,偏偏学公关。

这是什么烂专业?

……”我试图以我的专业知识来纠正他的错误观点,可是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一切正统的理论都被他强奸个遍。

我只好不做声了,期待他发完谬论赶快闭嘴。

而更让我前所为见的是一种奇特的办公室景观:

除了我和他,办公室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只是任凭那种叫嚣和辱骂充斥在空气中——一种冷漠的事不关己的空气。

或许这是世态。

仅仅是第一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身攻击,已经使我对报社视为畏途了。

现在细想,自己缺乏一种泰然,那种公关口才课上陈大海老师所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技巧,那种“走自己的路,让疯狗继续咆哮”的练达。

感谢这条疯狗的辱骂,给我以心理素质的猛烈锤炼。

“我的作品不是垃圾”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可是却被别人认为你展现的都是垃圾,我应该作何感想呢?

为了让主编更好的发现我的才干,以安排适合的任务给我,我将我所有的作品装箴了一下,洋洋洒洒近几十篇,必恭必敬地递到主编桌前。

主编接过说了一句:

“好,有时间我会看的。

”便随手丢在了桌子的一角,继续他的工作。

几天后,有一责编说要看我的作品,我便请主编拿出来让我带过去,他眼睛也不看我一眼就说:

“我忘记放哪里了!

”因为情急,我说道:

“您找一下好吗?

一定在您这里的。

”他答道:

“或许我丢掉了,如果我每样东西都保留,我的桌子上的垃圾便堆积如山。

”因为年轻气盛,我冲口而出道:

“可是我的作品不是垃圾!

”或许在这一刻,我得罪了主编大人了。

得意之作被称为垃圾,我的自尊严重受损了。

只能这样解释:

即便你在校园自我感觉良好,出到社会你只是一颗空气中的尘埃,人家一口气便把你吹落了。

称我才华横溢的人跳槽了我每天到报社的工作便是贴信封、打电话、端茶倒水。

不过我安慰自己,年轻人多干一点是不会吃亏的。

可是我仍有点怀才不遇之感,希望有机会让我发挥自己在文字编辑方面上的才能,毕竟我已经做过很多年的编辑了。

终于,报社来了一位前辈,他就是原《家庭》杂志的编辑,国内小有名气的小说家王海椿。

他看了我的作品之后,不绝口,甚至用“才华横溢”来形容我,他鼓励我多创作,他会提供机会让我发表文章,或者让我参与正式的编辑工作。

我受到莫大的鼓舞,以为我已经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了。

谁知道,过不了两天,我上班的时候听说他跳槽了!

去了河南《百花园》杂志社了。

我又一次和机会失之交臂。

我又每天过着贴信封。

打电话的打杂生活。

记得李老师在上新闻写作课时,在联系孙志刚事件时候说道:

“大学生只是个蚂蚁。

”当代大学生确实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人”了,而象微乎其微的妈蚁。

孙志刚是一只丧失了生命权的蚂蚁,而我即使是蚂蚁,也要作一只抗争不息的蚂蚁——蚂蚁会有它的价值的。

二、进

page发电视台“我会做文案”能进去电视台实习,要感谢我的一位朋友。

当初她告诉我广东电视台某个新的娱乐节目正在找大学生作主持人,她我去尝试。

于是我便去了,我们学校的很多风云人物都参与了这个竞争,包括珠海小姐冠军贾环宁、校辩论队队员黄磊、舍冰娜等同学。

我不求入选,只求有机会和这些优秀人才交流一番,开拓视野。

通过试镜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核,剧组人员给我的评价是:

“形象好,谈吐得体,不足之处是略显柔弱。

”趁着他们对我印象还可以,我便大胆提出我要到这个剧组实习的愿望,我说:

“我懂策划,文笔好,会做文案”,居然-拍即合。

后来,我们这些大学生均无缘作主持人,因为最后选定了-个专业主持了。

但是,只有我得到了到电视台实习的机会。

作电视媒体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有关媒体工作者的素质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下面仅从我在电视台的实习经历,我自己最深的体会只有一点:

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老话,但经久不衰。

作电视媒体这一行,饿着肚子加班是家用便饭,熬夜写方案策划就是夜宵。

七八月拍外景要顶着猛阳,冒着酷暑。

才几天功夫,我这副“弱柳扶风”的骨架便招架不住,叫苦连连,几乎到了形容憔悴、垂垂老矣的地步。

后悔自己没有趁年轻时候锻炼锻炼。

我是剧组里最年轻的,可是却是最易疲倦的。

敬业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你绞尽脑汁出来的上百个策划方案,只会被选中一个。

而为了这个方案你会搞到心力交瘁。

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状态,还是另寻高就吧。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在《生存大挑战》拿到的六把钥匙——大三暑期实习报告杜仪佳当我第一次踏进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办公室的门时,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两个月,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我不仅从同事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拿到了开启通往社会之路大门的六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

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一样。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

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

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

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

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

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生存大挑战》主题曲的MTV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

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

没想到,他竟欣然的接受了。

在他面前,我只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字辈,但我觉得对待工作我们不应该论资谈辈,有意见或建议,只要对工作有利,都应该诚恳的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其实,只要你是真诚的,谁会在乎你资历小,又有谁会小看你呢?

从那以后,每次编辑剪片,都会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见,她曾告诉我,我提的意见和建议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里美的啊,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第二把钥匙:

沟通你知道他,但你记住他的名字吗?

你认识他,但你了解他吗?

“你能将人和名字对上号吗了”导演从我手中接过《生存大挑战》集训人围选手的名单,劈头一问。

我被问了个哑口无言。

天啊,30多名来报到的选手,怎么可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

而且导演让我负责的是选手的签到,又没我熟悉选手,我心里嘟脓着。

导演没再说什么,只见他把名单和选手熟练的对上号,还和他们天南地北的侃。

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导演和各位选手之前也只见过一次面而已。

之后,我们带选手上阳春集训。

每晚我们都要开工作会议,对各个选手进行评价,讨论谁更适合进入决赛。

有时,对某个选手的看法,我和导演会有很大不同,但我总坚持自己是对的。

回广州后,导演写了一份对选手的性格囊括和总体评价,我总觉得其中一两人的性格并非他们说的那样。

再后来,首发阵容踏上丝绸之路的征程,在比赛中,各人真面目显露,我这才发现,导演看人真是看准了,每个人的表现正如他评价中所说的那样。

我不得不佩服他。

我和他与选手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选手呢?

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与选手聊天。

我终于明白了: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

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

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

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第三把钥匙:

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

节目组一位读新闻出身的导演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150%的精力。

我见证了这种150%的精力的投入。

电视节目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就拿制作一集20分钟的《生存大挑战》为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摄的20盒带子合计600分钟;然后把镜头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

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上字幕,做完这一集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完成进度,节目组的同事们有时每天就睡3小时,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忘了到底是星期几。

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而且这种日夜颠倒的日子要持续几个月;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

我佩服他们。

我私下问过几个电视人,他们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觉很快乐,心里很满足。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第四把钥匙:

idea技术大家都可以学会,但idea却只属于你。

广告界有这么一种说法:

“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要性。

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

在《生存大挑战》节目组干得出色的导演和摄影师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没学过扛摄像机,也不懂得编辑剪片。

他们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走到现在的地位,不是因为学会了摄像技术和剪片技术,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他们懂得策划节目,知道怎样选取镜头,知道怎么把片子剪得精彩……其实,节目组里几乎每个人都掌握了剪片的技术,但有的人面对那一大堆素材就是不知所措,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idea。

当你只有技术没有idea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自己的idea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战性的重任。

我想:

不只电视台的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行业也应该是这样。

因为,技术人人都可以学,而对于自己的idea你则拥有“专利权”因此,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到手,难的是在工作中时时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想法。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显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把钥匙:

“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

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

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

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

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

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节目组的摄影师制作MTV,我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整天“缠”着他教我。

编辑要找人写关于丝绸之路24个地方的文字稿,我知道后立即恳求编辑让我试试,虽然最终的文稿只采用了我写的少量词句,但这个过程给了我锻炼的机会。

节目组要赶制《生存大挑战》起步仪式,我早早的就赶去电视台帮忙,连监制都很惊讶,因为原本没打算让我帮忙,不过没想到我做得还不错。

后来,节目进入了后期制作,编辑想找人帮她的片子提意见,问有谁有时间。

当时大家很忙,都不作声,而我立刻就答应了她,还恳请她以后每做好一集都找我提意见,她高兴的同意了。

虽然当时我自己的工作已经很多,但我觉得和编辑一起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是个不可错过的机会。

果然,她每次都和我讲编辑片子的技巧,还和我探讨如何把片子做得更好。

我在实习中逐渐变得“勇敢”。

虽然开始也会有顾忌,怕“主动出击”会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视。

但事实告诉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应该有勇气去尝试。

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和成长?

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良机。

第六把钥匙:

讲究条理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编辑给我的忠告。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做《生存大挑战》的宣传工作,如果不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得手忙脚乱却效率低下。

记者来了,就要为其准备资料,有时他们会再要多一些资料,就要着手再准备;播放宣传片和节目,就要和其它部门协调,还要把带子录给他们,每个部门都要送带子,有时还有录不同的版本;每星期还要挑选精彩的照片发给网络部,还要写上文字资料;电视台某部门要去香港宣传《生存大挑战》,我们又不得不准备必要的资料给他们;做节目的宣传画,又少不了一阵忙乎的了……文稿、图片、照片、宣传册、带子……一大堆资料,试想一下,如果把它们随便往柜子里一放,若急着找某个具体时间拍摄的带子,或某个镜头,或某个选手某天的照片,你会怎么办?

可能只是翻箱倒柜地乱找一通吧。

但如果之前就按照一定顺序一定条理把各种资料整理好,一切就容易多了。

其实,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

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成就的中大师兄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他当部门经理时,总裁惊讶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的信件处理完毕,而其他经理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

师兄说,“虽然每天信件很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处理。

”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司,整个公司的运作变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

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我的“公务员”经历谭熙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

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

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

然而,当我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

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

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

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

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里设有餐厅和包厢。

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

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

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

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

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求。

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新作风。

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

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

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

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偏见。

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

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

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

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

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

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场的发言,这些工作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

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呢?

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

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

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

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

此外,决策过程的简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

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

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

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

可以说,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如何输导和安抚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

其实,在这些群众与企业的冲突中,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

对于企业的决策,政府不能再插手去管了。

但是,企业往往会沉迷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与群众沟通这一部分的问题留给了政府。

到底,这一一个皮球应该怎么接才接得好,成为了政府的大难题。

现在,政府往往分两部分做工作,一方面,接待上访群众,在感情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召开企业间的协调会议,引导企业兼顾社会效益,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这种与群众沟通、组织企业间沟通的工作正是政府公共关系,但却并未为许多人所认识。

记得当初,我刚来到实习单位,里面的人还说:

读公关的不是应该到酒楼去吗?

我们政府不需要这样的人吧。

想起来,真的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可悲。

在美国,政府就有专门的公关人员,负责与公众沟通、与企业沟通,甚至是政府与政府间的沟通。

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政府里,公务员需要身兼数职,就连开会的会场布置,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往往是由领导带着几个下属去搞。

古语有云:

术业有专攻。

一人同时担任着领导、律师、公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分散精力,也无法发挥长处。

我想,我们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适当增添一些专业的部门,负责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有关工作呢?

四、后感记得在我们的公共关系专业课上,老师说:

心地善良的人才最适合做公务员。

这一个半月的“公务员”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政府是一个权威的机构,而在如此权威的机构中工作的公务员,不可避免地有着特殊的权利和地位。

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务员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

不过,我们希望公务员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是希望他们能从自身出发约束自己。

然而,我想,人性是难以战胜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使他们有所约束。

法治才是通往“理想国”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