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080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docx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1

光纤通信实训报告

 

姓名:

165456458

所在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通信12303

学号:

1545454545

指导老师:

黄艳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四年五月

实验一:

一、平均发光功率测试

Ø指标含义

光发送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定义为S参考点处所测得的发送机所送的伪随机序列信号的平均功率(光通信设备与光纤的连接点称为光接口,有两个,一个为“S”,一个为”R”)。

发送机的发射光功率和所发送的数据信号中“1”占的比例有关,“1”越多,光功率也就越大。

当发送伪随机信号时,“1”和“0”大致各占一半,这时测试得到的功率就是平均发送光功率。

Ø测试仪表

光功率计

Ø指标定义

✓STM-1接口

✓局内、短距:

-8dbm~-15dbm;

✓长距 :

0dbm~-5dbm

1.测试框图

2.测试步骤

●按图接好电路,对于SDH设备不需要送输入信号。

从设备发端引出光纤,接到光功率计上(若要送输入信号,将误码测试仪设置成发生器模式,充当信号源);

●在光功率计上设置被测光的波长,待输出功率稳定,读出平均发送光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

测得平均发光功率为-10.50dBm

分析:

估计是由于配置器光纤没有对准测试误差较大,导致出现红色警告!

4.注意事项

✧一定要清洁光接头,并保证测试光纤与光口的连接良好。

二、系统误码测试

1.指标含义

✧误码反映数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损伤的程度。

传统上常用平均误码率来衡量信息传输质量。

✧BER=误码个数/传输的总码元数

✧BER反映的是一段测试时间内的平均误码结果,无法反映误码的随机性和突发性。

✧其它指标 劣化分(DM)误码率>1×10-6

     严重误码秒(SES) 误码率>1×10-3

        误码秒(ES)出现误码的秒

2.测试仪表

误码仪

3.测试框图

4.测试步骤

1)按图接好电路,远端电接口环回,本端将尽可能多的支路串接起来。

2)按测试口类型和速率等级,误码测试仪选择合适的测试信号。

3)在第一个测试周期15分钟,在此周期内无误码和不可用等其它事件,则确认传输设备工作正常。

在此周期内,若观察到有任何误码或其它事件,则重复测试一个周期(15分钟),至多两次,如果在第三次测试周期内,仍然观测到误码或其它事件,则设备工作异常。

(设备开通时,测试24小时误码)。

5.测试图

6.实验结果

Code(编码误码):

0

Fas(帧误码指示):

0

Bit(比特误码指示):

0

Sl(信号丢失):

0

Ris(远程告警):

0

Fml(复帧丢失):

0

Syl(同步丢失):

0

Ais(告警指示信号):

0

7.注意事项

1)AV5235PCM2M分析仪测误码时,

方式选择:

Analyzer/Generator

时隙选择:

0和16时隙以外的时隙;

菜单->输入:

Terminated;编码:

HDB3;Lockalarm:

off

2)AV5233CAV5232E误码测试仪测2M误码时,不能插入误码,设置误码率为0,误码方式:

BIT,图形:

正215-1,码型:

HDB3,帧测试:

三、接收机灵敏度

1.指标含义

这个参数指接收机在满足给定误码率的条件下,所能接收到的最低平均光功率。

灵敏度表示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在测试光接收机灵敏度时,首先要确定系统所要求的误码率指标,要求的误码率越小,灵敏度就越低,即要求接收的光功率就越大

2.测试仪表

误码测试仪,光衰减器,光功率计

3.指标定义

STM-1:

 局内:

-23dBm;短距:

-28dBm;长距:

-34dBm

4.测试原理图:

5.测试步骤

1)    按照上图,接好仪表和光纤;

2)    调节光衰减器,逐步增大衰减值,直至误码测试仪出现误码,减小衰减量(1dB左右),

观察一段时间T,如果没有误码产生,则转步骤(3)。

3)    断开R点,接上光功率计,测量此时的接收光功率,即为接收机的灵敏度。

所需观察时间T的计算:

    T=10×1010/Bs(BER要求:

1×10-10)B:

观察误码的信道波特率

一般,155Mb/s以上的信号观察1分钟即可,低速信号需要观察时间较长。

只有当测试时间足够长,测试的灵敏度才准确。

本实验测量的是2M信号,若要达到10-10的误码精度,需要观察时间很长,故本实验设定观察时间T=10分钟,能够观察到10-8的误码率,测得的灵敏度只是近似值。

6.测试结果与分析

分析:

由于光线内部的损耗以及配置连接不紧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灵敏度偏大。

7.注意事项

1)AV5235PCM2M分析仪测误码时,

方式选择:

Analyzer/Generator

时隙选择:

0和16时隙以外的时隙;

菜单->输入:

Terminated;编码:

HDB3;Lockalarm:

off

2)用来配合测灵敏度,调节衰减器,直到出现比特误码

3)AV5233CAV5232E误码测试仪测2M误码时,不能插入误码,设置误码率为0,误码方式:

BIT,图形:

正215-1,码型:

HDB3,帧测试:

四、2M端口的抖动容限测试

1.指标含义

一个信号由于系统的时钟、芯片的门限等的影响,因此引起了输出数据的前后移动,当前后移动的频率大于10HZ时,我们就认为,这一种现象是一种抖动,抖动不能很大,否则会对下游站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频率偏差的最大值称为抖动峰-峰值,用它来衡量抖动大小,单位为UI,表示单位时隙。

它在数值上等于传输速率的倒数。

2.测试仪表

SDH/PDH传输分析仪、SDH待测设备、2M线缆

3.测试框图

4.测试步骤

1)、按[其它]键,设置“耦合”方式。

2)、按[发送]键,进入PDH发射部分的设置菜单。

用方向键和软键设置信号速率、帧结构和图形。

3)、用软键进入抖动设置菜单。

4)、按[开始/结束]键,进行抖动容限的扫描测量。

按[结果]键,再用方向键和软键显示在抖动容限下的误码和设备抖动转移特性。

5)、如不在被测设备的入口人为地插入抖动,则可进行被测设备的输出抖动测量。

(1)测PDH输入口容限(采样6-9个点)

设置:

【发送】:

【PDH】->[设置1],设好速率,码型,净荷类型为【非帧】以及图形:

215-1PRBS负

【PDH】->【抖动】->【抖动容限】->【测量点数】:

6点,测量时间:

11s

【接收】:

【PDH】->设置与发送端保持一致

【PDH】->【抖动】->【接收量程】:

16UI

【PDH】->【抖动】->【滤波器】:

LP+HP2

【PDH】->【抖动】->【冲击门限】:

1.5UI

测试完毕后,【结果】->【抖动】->【自动容限】->【列表】/【图形】

(2)测PDH输出口抖动值

输入口不插入抖动

设置:

【发射】->【PDH】->【抖动】->【关闭】

接收端保持与发送端设置一致

测试完毕后,【结果】->【抖动】->【抖动累计】

5.实验结果图

1)测PDH输入口容限(采样6个点)

2)测PDH输出口抖动

3)

6.注意事项

测外接设备的抖动需要加滤波,传输分析仪本身自环不需要加滤波

1)输出抖动幅度

当系统无输入抖动时,输出口的信号抖动称为输出抖动。

在本试验中,用带通滤波器(F1-F4)对2M支路的输出进行测试,输出抖动幅度不应超过:

0.75UI(数字段),1.5UI(全程)

码速

(kb/s)

A0

(UI)

A1

(UI)

A2

(UI)

F0

F1

F2

F3

F4

2048

36.9

1.5

0.2

1.5×10-5Hz

20Hz

2.4kHz

18KHz

100kHz

 

实验二:

光纤接入链路测试

一、

实验原理图

 

二、各点测试功率:

1点功率:

4.48dBm

2点功率:

-5.66dBm

3点功率:

-5.98dBm

4点功率:

-16.46dBm

5点功率:

-17.16dBm光分路器2的插损为:

-5.98-(-17.16)=11.18dBm

6点功率:

-1.95dBm

三、ONU和OLT的发光功率、收光功率范围:

1310nm:

+4~-1dBm

ONU

1490nm:

-8~-24dBm

1310nm:

-6~27dBm

OLT

1490nm:

+2~7dBm

四、注意事项

●适配器头灰尘要清理干净

●连接端口要接好

实验三:

光纤熔接技术

一、用到的仪器:

光纤切割机、光纤熔接机、光纤

二、熔接步骤:

Ø端面的制备

光纤端面的制备包括剥覆、清洁和切割这几个环节。

合格的光纤端面是熔接的必要条件,端面质量直接影响到熔接质量。

Ø光纤涂面层的剥除

使用专业的剥除工具进行剥除

Ø裸纤的清洁

  用棉球+无水酒精进行清洁

Ø裸纤的切割

   使用光纤切割机

三、光纤熔接

✧光纤装夹

  将裸光纤装入熔接机V形固定槽中,放下压板固定光纤

✧熔接

(1)按’自动’键,熔接机自动完成熔接

(2)利用’间隙’、’对芯’、‘熔接’键将熔接过程分解为三个独立的动作来完成,即半自动接续。

四、接头保护

✓由于光纤部位呈裸纤状态,必要时给裸光纤外套上热塑管进行保护

五、进行测试

⏹1310nm测试曲线

 

 

⏹1550nm测试曲线

 

实验四、截断法测光纤损耗

一、工作原理

光耦合进多模光纤时会激励起很多模式,各个模式所携带的光能量不同,传输时的损耗也不同,模式之间还有能量转换,只有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才能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称为稳态模式。

对于多模光纤的测试,只有达到稳态模式分布以后才有意义。

 要达到稳态分布,可以借助扰模器:

采用强烈的几何振动,使多模光纤不需要很长的距离就能迅速达到稳态分布

二、测试框图

 

三、计算公式

a=10/L×lg输出功率/输入功率 (dB/KM)

  

   a:

损耗系数

四、

实验图

截断后光功率:

-18.94dBm

损耗为:

-18.94-(-21.39)=2.25dBm

光纤长度:

1.96645km

a=2.25/1.96645=1.14dB/m

数据分析:

已知测试a为1.14dBm,比实际数据要远远大许多,可知,因为光纤没有切好或者头子插出去太多导致损耗系数很大。

五、实训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收获不少,以前的理论课有些模模糊糊的地方不能理解,经过这次实训后,我理解了以前不能理解的地方,经过此次的实验让我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知,当然,能顺利的完成这份实验,首先要感谢黄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耐心解答,其次是要感谢本小组的给力队友。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