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7942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docx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

拉萨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水平检测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

B.不锈钢属于纯净物

C.干冰属于氧化物

D.C60属于化合物

2.“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

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增大城市绿化面积

3.己知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以NOx表示)是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等气体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下:

发动机类型

发动机混合气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

发动机运转的温度

尾气中CO的含量

尾气中NOx的含量

普通发动机

1:

15

较高

较高

较高

稀薄燃烧发动机

1:

40

较低

较低

较低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

B.稀薄燃烧发动机尾气中NOx含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低

C.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减少是因为燃烧不充分

D.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

N2+4CO2

4.下列实验室中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操作或所用试剂不合理的是()

A.鉴别真假黄金:

观察颜色

B.检验CO2中混有的CO:

通过灼热的CuO

C.鉴别厨房中的食盐、蔗糖:

品尝

D.除去水中混有的泥沙:

过滤

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仰视读数为93.0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60.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A.等于33mL

B.大于33mL

C.小于33mL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相对应的是

A.2CO+O2=2CO2

B.2HI+Cl2=2HCl+I2

C.2H2O

2H2↑+O2↑

D.2HCl+CuO=CuCl2+H2O

7.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食醋与水

闻气味

B

氮气与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C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用二氧化锰

D

硬水和软水

用肥皂水

A.A

B.B

C.C

D.D

8.下列各组物质中常温下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A.氧气和氮气

B.氯化钠溶液和烧碱溶液

C.铜和稀盐酸

D.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锈铁钉

B.山泉水

C.液态氮

D.鲜牛奶

10.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瓷器破碎

B.

冰川融化

C.

打造金饰

D.

天然气燃烧

11.下列用微观粒子观点解释不正确的

 

现象

解释

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分子体积受热变大

宿迁大地,美酒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糖水是混合物

糖水有不同种分子

A.A

B.B

C.C

D.D

1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消防安全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贴的图标是()

A.

B.

C.

D.

1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丙>甲

B.甲>乙>丙

C.甲>丙>乙

D.丙>乙>甲

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银原子_________

(2)2个氮分子________(3)2个钙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______________(5)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7)最轻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6.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

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

II.连接好装置。

缓缓通入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Ⅲ.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

通入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

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

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硬质玻璃管

硬质玻璃管和样品

步骤II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步骤步骤Ⅲ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质量

m1

m2

m3

m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Ⅲ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步骤Ⅲ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m1、m2、m3、m4的代数式表示)。

若步骤Ⅲ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标号)。

A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9(m2- m3)      B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m3-m1

C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m4-m1           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 m4

17.常用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内容。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部分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使用B装置制取气体,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可以收集氧气、甲烷、氨气、二氧化碳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进行的必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氢气,应从__________(填“a”或“b”,下同)通入气体。

若瓶内已装满氢气,要通入水进去将氢气排出来使用,则水应从____________通入。

四、简答题

1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该反应共涉及到________种分子,其中属于单质的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___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b.该反应的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d.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19.水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肥皂水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C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故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D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操作后,可供人们日常饮用

(2)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

如图实验中得到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填操作名称)。

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A 带铁圈的铁架台   B 酒精灯  C 漏斗   D 玻璃棒    E 量筒    F 烧杯

20.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煤块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是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五、推断题

2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试推断:

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甲的名称为_____,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A→B+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六、流程题

22.“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

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纯度为75%,杂质不含硅元素。

(1)请完成三氯甲硅烷(SiHCl3)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HCl3+H2=Si+3_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_____。

(2)用200t三氯甲硅烷,理论上最多可制得高纯硅(Si)为_______t。

七、科学探究题

23.过氧化钠常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兴趣小组取适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到一定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小组同学对此现象产生好奇。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能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作出猜想]

猜想1:

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

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猜想3: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褪色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变红后向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观察现象

溶液仍然为红色

猜想2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_____。

猜想3成立

[反思拓展]

(1)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氧气和一种常见的盐,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过氧化钠应_____保存。

八、计算题

24.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_____g。

九、综合题

25.碱式碳酸镁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zH2O表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参观了碱式碳酸镁的生产流程,并设计实验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Ⅰ碱式碳酸镁的制备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NH3被循环使用,流程中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CaO+H2O═Ca(OH)2;②_______。

(3)判断碱式碳酸镁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_______(填字母),观察现象判断。

A.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

B.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液

C.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

(4)实验室可用复盐MgCO3•(NH4)2CO3•H2O作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镁。

取一定量原料放入三颈烧瓶中,并将三颈烧瓶放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如下图所示),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开启搅拌器同时加入预定的氨水,待温度达40℃时滴加卤水并继续滴入氨水,一段时间后通过系列实验操作得到碱式碳酸镁产品。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________   。

Ⅱ测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MgCO3

MgO+CO2↑。

②Mg(OH)2

MgO+H2O。

【实验设计】

⑸C中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

实验过程中,当关闭K后,加热B装置,判断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

当观察到C中_________,则其已完全分解。

D处常用浓氢氧化钠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

(6)取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zH2O]4.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CO21.76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碱式碳酸镁中x:

y的最简整数比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7)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得到的z值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