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7425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docx

闲谈莫论人之非无心之言慎伤人

五慎言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诗经·大雅篇》

吉人寡语。

——《易经》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说苑》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清·金缨《格言联壁》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无量寿经》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弟子规》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周易》

隐恶扬善。

——《礼记·中庸》

闻人有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弟子规》

恶之在细行者,固当隐;恶之在大节者,尤当隐。

恶之在男子者,固宜隐;恶之在妇女者,尤宜隐。

恶之在自身者,固不容不隐;恶之在祖先者,尤不容不隐。

总是恶名愈大,则吾隐之之功愈大。

其无志隐恶者,皆其无福隐恶者也。

——《文昌帝君阴骘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

愚者多怨,仁者不言,智者不记。

将欲论人短长,先顾自己何若。

——《荆园小语》

闻人密论不能容受,而轻泄之,不足以为人。

——唐充之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莫大之恶,一语可成。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论语》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增广贤文》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孟子>>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增广昔时贤文》

凶徒喜播是非田,一语能收罪万千。

——《口业辑要》

为人喜传人恶,死入地狱,烊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

——《口业辑要》三业中,口业为先。

——《口业辑要》

口业清净,口离四种过“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集福消灾之道》

口中毒是毒,地上毒非毒。

口毒割众生,命终堕地狱。

——《口业辑要》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曾国蕃

德的一项表现为慎言,不道恶语。

1.不胡说八道2.不挑拨是非3.不花言巧语4.不伤人,不抱怨,不粗口,不戏言,不说谎。

话说多,不如少。

——《弟子规》

不抱怨是人的一种修养。

慎言

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

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

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

少说拒绝的话,多说关怀的话;

拒绝形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

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

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领导。

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

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

感恩

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

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意志

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你要独立

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阅历

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心志

六勤俭

勤能补拙。

——宋·邵雍《弄笔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业精于勤而荒于嘻。

——韩愈《进学解》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五德:

温良恭俭让。

——《论语》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

——冯子浩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莫求人。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

七戒色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孔子

欲不可纵,否则未老先衰。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青年无知患手淫,气血未定身已损,洁白之驱鬼相随,葬身欲海不自知。

色是少年第一关,此关通不过,德节丧失,则有再高的才华、再好的学问,都没有半点作用。

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

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

——《格致余论》

色,少年第一关,此关打不过,任他高才绝学,都无受用,盖万事以身为本。

血肉之躯,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曰气曰血。

血为阴,气为阳,阴阳之凝结者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

海,下贯尾闾,人身之至宝也。

故天一之水不竭,则耳目聪明肢体强健,如水之润物,而百物皆毓(养育);又如油之养灯,油不竭则灯不灭。

故先儒以心肾相交为既济。

盖心,君火也。

火性上炎,常乘未定之血气,炽为淫思。

君火一动,则肝肾之相火皆动,肾水遭铄(消损),泄于外而竭于内矣。

——《寿康宝鉴》

舍恶以得仁,舍欲以得圣。

邪淫乃犯深重罪恶。

手淫果报惨烈。

只图片刻欢乐,不知肾衰骨髓枯。

寡色欲以养肾气。

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

女子或是因一时爱慕,而轻率以身相许,或是因年少无知,受人引诱而失身。

可怜无瑕白玉,顿时受到污秽,即便后来终身悔恨,却无法洗刷今日的淫污。

更有女子,因一次的失足,而从此堕落,廉耻丧尽。

邪淫的祸害如此惨烈,实在叫人寒心!

因此,古时道德君子,即便有人主动投怀,也无不严加拒绝,正言斥责,使心荡神摇而不能自持的女子,当下欲火熄灭,进而对她婉转开导,讲色欲之利害,示欲海回头之大道。

如果能让她熄灭淫心,保全贞节,那么不仅她本人,就连她祖上数世阴灵,也都受到仁人君子厚德的惠泽呀!

——《寿康宝鉴》

欲火焚烧,精髓枯竭;百病易生,窒其聪明,短其思虑;不数年有用之人,废为无用,渐成痨瘵之疾。

解释:

如果欲火常常焚烧,精髓就容易枯竭,聪明智慧则被障碍,思维能力也必然降低。

常见一些原本很有才干的人,由于纵欲,不过几年时间,就变成庸才废人了,还有的渐渐染上疑难病症。

其实,不见得纵情色欲会如此,哪怕只在自己独居时,辗转一念淫欲之心,就足以丧身失命而有余了。

故此孙真人说:

“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百病侵”,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能远离色欲,那么精气不漏泄,肾水自然孳生,并可上交于心。

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至上炎,而可以下交于肾。

水火能或调剂,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灭。

这就叫善调身心,不用药而可使病霍然痊愈

所谓淫祸最大,这并不单指邪淫,即使是配偶之间,如果稍有不节制,或者在独居时心中念想淫欲之事,都足以致病丧命,实在是不可不戒呀!

道教书籍上说:

人如果淫欲念头不起,则体内精气舒布五脏,荣卫百脉。

如果淫欲念头一生,则欲火旺盛,敛缩聚合五脏,精髓流淌,从命门宣泄而出。

即使还没有泄出,由于淫欲心念已动,体内欲火炽然不熄,这就好比用烈火烧锅内的水,水立马就会枯竭,没多久就水干锅炸了!

古德说:

?

万恶淫为首!

“淫乐”害人比毒蛇猛兽犹甚!

死于蛇虎者,千人之中难得一、二,死于“淫乐”,虽死法不同,但十有八、九,多么可怕!

将好色的心思和精神,用之于正道。

若能如此,还有什么名誉不能建立?

什么利益不能得到?

享受不尽的五福,全都会降临家门,汇聚自身。

这就是我的劝诫。

有志之士应当以身作表率,并且见人读艳情小说或谈论男女之事时,引述福善祸淫的事例恳切劝说,或在人多之处,正言相告,或单独相对,善言劝谕。

不要怕被人家嘲笑,也要不怕那些无知之辈说迂腐保守,如此时时处处方便劝导,那么千百人中,必然会有受益的。

总而言之,守护身心的妙法,就是宁可作过头的防范,不可稍有放纵自己的念头;宁可让人笑我呆板保守,也不可自命圆通。

假如在平时不严格持戒,怎么能够保证面临恶缘邪境的时候,不会失足丧德酿成千古之恨呢?

八爱惜物命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

子梁惠王章句上》

长养悲心,爱惜物命,推此一念,可为仁圣。

——印光大师

《鸟》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放生唐陆甫

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

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宋苏东坡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戒杀宋陆游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吾儿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戒杀诗近代.耐庵道人

有命尽贪生,无分人与畜。

最怕是杀烹,最苦是割肉。

擒执未施刀,魂惊气先窒。

喉断气未绝,颠倒三起伏。

鱼鳖无声类,见死睁两目。

挣命砧几间,张口不能哭。

念此恻肺肝,何忍纵口腹。

戒杀诗苏东坡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

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

物知慈悲,人何不知。

毛诗·麟趾章注

麟为仁兽,灵秀所钟,

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系吾人类,应知其义,

举足下足,常须留意,

既勿故杀,亦勿误伤,

长我慈心,存我天良。

戒杀诗明陶周望

一指纳沸汤,浑身惊却裂。

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

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

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

卫生集(见莲修必读)清寿光禅师

放生赎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

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

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尔寿隆。

沉溺

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

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

囚徒之歌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

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喜庆的代价

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

唯欲家人欢,那管畜生哭。

劝人戒杀诗

.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人救你;

众生原同一种性,只是业缘别形体。

信因果宜素食

辱骂相侵报不忘,况于食肉剖心肠。

何如与物同安乐,白饭青蔬大吉祥。

劝素食清吴梅村伟业

莫谓畜生微,与人同气血。

但恣我肥甘,不顾他死活。

痛口说向君,畜生非是别。

过去之六亲,未来之诸佛。

万善先资近代.周思仁

仁列五常首,慈居万德先。

皇哉三教论,异口若同宣。

人人爱寿命,物物贪生全。

鸡见庖人执,惊飞集案前。

篇二:

这些金玉良言应该牢记在心

这些金玉良言应该牢记在心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

竞竞然若有事。

有事时却放下此心。

坦坦然若无事。

无事如有事。

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

有事如无事。

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当平常之日。

应小事。

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

盖天理无小。

即人事观之。

便有一个邪正。

不可忽慢苟简。

须审事之邪正以应之方可。

及变故之来。

处大事。

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

盖人事虽大。

自天理观之。

只有一个是非。

不可惊惶失措。

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缓事宜急干。

敏则有功。

急事宜缓办。

忙则多错。

不自反者。

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烦者。

做不成一件事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必有容。

德乃大。

必有忍。

事乃济。

过去事。

丢得一节是一节。

现在事。

了得一节是一节。

未来事。

省得一节是一节。

强不知以为知。

此乃大愚。

本无事而生事。

是谓薄福。

居处必先精勤。

乃能闲暇。

凡事务求停妥。

然后逍遥。

天下最有受用。

是一闲字。

闲字要从勤中得来。

天下最讨便宜。

是一勤字。

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自己做事。

切须不可迂滞。

不可反覆。

不可琐碎。

代人做事。

极要耐得迂滞。

耐得反覆。

耐得琐碎。

谋人事如己事。

而后虑之也审。

谋己事如人事。

而后见之也明。

无心者公。

无我者明。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

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

置其身于利害之外。

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在事者。

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

当设身利害之中。

无事时戒一偷字。

有事时戒一乱字。

将事而能弭。

遇事而能救。

既事而能挽。

此之谓达权。

此之谓才。

未事而知来。

始事而要终。

定事而知变。

此之谓长虑。

此之谓识。

提得起。

放得下。

算得到。

做得完。

看得破。

撇得开。

救已败之事者。

如驭临崖之马。

休轻策一鞭。

图垂成之功者。

如挽上滩之舟。

莫少停一棹。

以真实肝胆待人。

事虽未必成功。

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

以诈伪心肠处事。

人即一时受惑。

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只怕立志不坚。

处人不可任己意。

要悉人之情。

处事不可任己见。

要悉事之理。

见事贵乎理明。

处事贵乎心公。

于天理汲汲者。

于人欲必淡。

于私事耽耽者。

于公务必疏。

于虚文熠熠者。

于本实必薄。

君子当事。

则小人皆为君子。

至此不为君子。

真小人也。

小人当事。

则中人皆为小人。

至此不为小人。

真君子也。

居官先厚民风。

处事先求大体。

论人当节取其长。

曲谅其短。

做事必先审其害。

后计其利。

小人处事。

于利合者为利。

于利背者为害。

君子处事。

于义合者为利。

于义背者为害。

只人情世故熟了。

甚么大事做不到。

只天理人心合了。

甚么好事做不成。

只一事不留心。

便有一事不得其理。

只一物不留心。

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事到手。

且莫急。

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

切莫缓。

便要急急行。

事有机缘。

不先不后。

刚刚凑巧。

命若蹭蹬。

走来走去。

步步踏空。

接物类

事属暖昧。

要思回护他。

着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

人属寒微。

要思矜礼他。

着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

纵确见实闻。

不可着口。

凡一语而伤我长厚。

虽闲谈酒谑。

慎勿形言。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

须如一团烈火。

遇物即烧。

宽着此心以待同群。

须如一片春阳。

无人不暖。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

有过非独进德。

亦且免患。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

无过非但存厚。

亦且解怨。

事后而议人得失。

吹毛索垢。

不肯丝毫放宽。

试思己当其局。

未必能效彼万

一。

旁观而论人短长。

抉隐摘微。

不留些须余地。

试思己受其毁。

未必能安意顺承。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

虽纷若乱丝。

终当就绪。

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

纵狡如山鬼。

亦自献诚。

公生明。

诚生明。

从容生明。

人好刚。

我以柔胜之。

人用术。

我以诚感之。

人使气。

我以理屈之。

柔能制刚。

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

讷能屈辩。

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困天下之智者。

不在智而在愚。

穷天下之辩者。

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

不在勇而在怯。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

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

何以息谤。

曰无辩。

何以止怨。

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

与其能辩。

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

与其能防。

不如能化。

是非窝里。

人用口。

我用耳。

热闹场中。

人向前。

我落后。

观世间极恶事。

则一眚一慝。

尽可优容。

念古来极冤人。

则一毁一辱。

何须计较。

彼之理是。

我之理非。

我让之。

彼之理非。

我之理是。

我容之。

能容小人是大人。

能培薄德是厚德。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

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

我不识何等为小人。

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律身惟廉为宜。

处世以退为尚。

以仁义存心。

以勤俭作家。

以忍让接物。

径路窄处。

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处。

减三分让人嗜。

任难任之事。

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

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

遁辞不可攻也。

贫民不可威也。

祸莫大于不仇人。

而有仇人之辞色。

耻莫大于不恩人。

而诈恩人之状态。

恩怕先益后损。

威怕先松后紧。

善用威者不轻怒。

善用恩者不妄施。

宽厚者。

毋使人有所恃。

精明者。

不使人有所容。

事有知其当变。

而不得不因者。

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当退。

而不得不用者。

善驭之而已矣。

轻信轻发。

听言之大戒也。

愈激愈厉。

责善之大戒也。

处事须留余地。

责善切戒尽言。

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

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

篇三:

格言别录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编订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

“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

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何谓至行?

曰:

庸行。

何谓大人?

曰:

小心。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刘直斋云: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

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

“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

“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

理胜,则气自平矣。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

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

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

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

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

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谿刻当矫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

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

才能,身之灾也。

声名,谤之媒也。

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

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

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

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

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

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

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

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

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

“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

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

“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

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

邵康节诗云:

好花看到半开时。

’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

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

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敦品类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

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静而休。

市名者,躁而拙。

辱身丧名,莫不由此。

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

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

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

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

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

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

“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

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

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

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

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

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

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

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

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

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

曰:

无辩。

何以止怨?

曰:

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张梦复云:

“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

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

“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

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

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

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

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

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

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湾早耳。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

古人有言:

“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

曰:

“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

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

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

“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

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吕新吾云: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

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

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又云: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

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

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