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7383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docx

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

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

——关于临夏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

中共临夏州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杜刚

(此讲义仅供小范围参考,个别观点只是本人意见不代表州委精神)

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的区域发展战略。

这是对“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创新,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对甘肃省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全省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它不仅为当前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而且为各州市制定发展战略指明了正确方向。

省委会议之后的2009年11月25日,中共临夏州委召开了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成就和亮点是明确提出了“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和“把临夏市建成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

在随后全省召开的区域发展战略座谈会上,州委书记冉万祥再次提出了“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

那么,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我个人认为“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是落实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十八字发展思路是实现“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这个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把临夏市建成全州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布局是实现“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这个战略目标的战略重点。

今天我就落实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临夏十届州委的发展战略谈谈自己的思考体会,与各位同志们交流商榷,不足的地方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实施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临夏位于黄河上游,毗邻藏区,靠近兰州,历史上就是一个茶马互市的旱码头。

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临夏将进入兰州市的一小时经济圈。

同时由于它同兰州以及西部整个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定她在兰州都市圈中将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战略角色。

这个战略角色主要体现在物流分区、旅游版块、民品基地、生态屏障四个方面。

第一,临夏是藏区商贸物流的重要承担者。

自古迄今,西部整个藏区的市场供应和藏区各类商品的外运,主要由受穆斯林文化影响擅长经商的临夏人承担,临夏一直是面向藏区的物资集散地。

青藏铁路开通后,尽管许多物资是从兰州起运的,但从事贩运的人员大多是临夏人,目前有近10万人活跃在青藏线上。

现在,随着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不断通畅,兰州日益成为西部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在这个大中心中,临夏无疑是个重要的分区,特别是面向藏区的商贸物流,临夏应该大有作为,而且必将大有作为。

第二,临夏是兰州旅游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从旅游市场的供给来看,临夏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既有雄奇秀丽的自然风景,也有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既有脍炙人口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多彩浓郁的民族风情,特别是恐龙足印化石群和古动物化石群的出现令世界震撼。

泛舟“黄河三峡”,如身在江南水乡;游览“松鸣莲花”,更胜似奇峰名山;驻足“炳灵石窟”,可感悟汉藏文化之交融;邀望“太子积石”,能体味塞上风光之苍劲;漫步城乡,雄浑的伊斯兰建筑,浓郁的穆斯林风情,各具特色的民族习俗,展现着民族地区古朴、独特的美丽画卷。

同时,这里的旅游资源同甘南藏区的旅游资源连为一线,是西部回藏风情旅游热线和“星月之旅”的美景胜地。

临夏旅游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另一方面从旅游市场的需求来看,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我们距离兰州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凡是到兰州的游客几乎都要去永靖、和政和康乐等地游览一番。

我们相信,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临夏将成为兰州都市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板块。

第三,临夏是以清真食品为主的民族特需用品的主要生产地和供给地。

地域特色鲜明的清真食品是穆斯林群众的一大贡献,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现在兰州的清真餐饮和牛羊肉市场,绝大部分由临夏人经营和供给。

同时,皮革加工和各类民族特需用品,临夏也有一定的生产优势。

面向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市场,千方百计地做大做强这些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既是临夏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可大大提升兰州都市圈的聚集和辐射功能。

第四,临夏是兰州乃至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临夏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人口密度高,人地矛盾突出(全国人均耕地1.39亩;全省人均耕地2.2亩;临夏人均耕地仅为1.1亩),生态环境脆弱,许多地方土地开发过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全州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5%,每年有3000多万吨泥沙注入黄河,相当于每年给刘家峡水库注入六十多厘米的泥沙,而要挖出每十厘米的泥沙就需花费一亿多人民币,六十多厘米就得花费五、六个亿。

刘家峡水库不但是西北的重要能源基地,更为重要的这个水库还为全世界的每个人储备着随时可以饮用的一方自然水。

因此水土的过度流失不仅威胁着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型水库的安全,而且对兰州及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设兰州都市经济圈,实行中心带动,必须高度重视临夏及黄河上游的生态建设,以形成可靠的生态屏障。

二、实施发展战略的战略举措

“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十八字发展思路,是州委继续深化州情认识、深化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成果,这既是临夏融入兰州都市圈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也是临夏积极参与全省组团发展的战略举措。

强基础,这是第一项战略举措。

强基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持之以恒地改善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说的是基础的重要性。

纵观各地现代化进程,都有一个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时期。

一般来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创造环境,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反之,则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我州底子薄、条件差、欠发达,说到底,就是基础设施没跟上、欠账多、有差距。

近年来,我州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处于夯实基础、加快发展阶段。

因此必须全力以赴把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要搞好三大建设。

一是要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临夏同兰州和整个藏区的内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以来作用有限,主要是受交通条件的制约。

现在,康临高速公路、折达公路正在建设,兰临合作铁路即将开工。

随着这些大通道的畅通,临夏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必将转化成为巨大的发展优势。

如果兰临合铁路再从临夏接轨通向西宁,从合作延伸与兰成铁路接轨,并入全国铁路网,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奠定临夏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地位。

因此在搞好铁路、高等级公路的同时,必须加快通县二级公路和乡村公路建设,努力消除瓶颈制约。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争取国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良好政策,积极组织实施以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户用沼气和电力通信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我州城镇化率仅为12.4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2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9.73个百分点。

而城镇化不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城镇化步伐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加快推进城镇供排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增强聚集生产要素的水平。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临夏生态类型多样,沿太子山麓高寒阴湿地区生态植被良好,这是我们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后发优势,北部干旱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必须本着为临夏的长远发展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以重大项目为龙头,综合治理,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积极组织实施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抓好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灌区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天保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抓教育,这是第二项战略举措。

抓教育就是要坚持把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基点放在教育上,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一个民族的强盛并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文化是否发达;一个人的强大并不在于个头的高低,而在于头脑是否聪明。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提高劳动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

临夏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全国的一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整体不高,劳动创收能力不足。

这个观点可以用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务输出人均创收之间的一组数据来印证。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大概临夏仅为4.6年,甘肃省是7.2年,全国是8.8年,而2009年劳务输出人均创收大概临夏是4000元,甘肃是6000元,全国是8000元。

因此我们临夏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关系全局的重要位置,做到以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以人的素质的提高带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抓教育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工作。

抓教育主要是要做好强化基础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这样两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继续强化基础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必须抓好这样几件事情:

一是认真实施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

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不能只考虑财政压力而一味地撤并。

二是要按照强制性和免费性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入学率,确保东乡县、积石山县顺利通过省上“两基”验收,同时还要继续确保已实现“两基”的县(市)通过国家教育部的复查验收。

三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

在严格按照省上有关政策认真做好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教师的同时,加大对国家西部特岗教师分配名额的争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招聘的办法解决一些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

要争取一切政策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高中教育。

特别是高质量的高中教育是临夏基础教育的短板。

必须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扩大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

第二篇文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有利于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切实减轻就业压力、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立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两个对接”。

就是州内培训和送出去培训相结合,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对接、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

职业教育发展主要要做好这样几件工作。

一是加快临夏职业技术学校建设。

要积极探索同发达地区联合办学的途径,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围绕临夏特色产业培育和紧盯就业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设置就业前景广阔、务工收入较高的市场紧缺专业。

二是积极实施转移就业工程。

针对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实施的转移就业工程,既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种新途径,也是解决就业稳定的新门路,更是培养创业人才的长远大计。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鼓励积极走出去寻找新的培训和就业途径,提高转移就业的实效。

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回炉”培训,要继续给予财力资助。

三是加大对“两后生”为主的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短期技能培训既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劳务输出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抓手。

要充分发挥现有职校和培训中心的作用,针对劳务市场的需求,加大对“两后生”的培训力度,做好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工作,努力让青壮年劳动者个个有文化、人人有技能,使大批劳动者能够走南闯北,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转移就业。

兴商贸,这是第三项战略举措。

兴商贸就是要发挥商贸流通活跃的优势,进一步振兴商贸物流业。

发展商贸流通不仅可以扩大社会消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州历史上是西部重要的商贸旱码头,各族群众素有经商的传统优势,发展商贸流通的基础较好,潜力较大。

再加上国家调整振兴商贸物流业和省上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的机遇政策,我州发展发展商贸流通的前景非常广阔。

临夏发展振兴商贸物流业应该主要抓好硬件软件两大建设。

一是要抓好硬件建设。

抓好硬件建设就是要以服务兰州和藏区市场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扩大对整个藏区市场的覆盖面。

主要应该抓好黄泥湾综合批发市场、临夏粮油批发市场、临夏富临蔬菜批发市场、广河县三甲集茶叶批发市场、广河县三甲集皮毛交易市场、东乡县达板鲜牛羊肉配送市场、临夏县尹集牛羊交易市场、刘家峡农产品批发市场、各县重点集镇集贸市场。

市场建设是振兴流通商贸的载体,但搞不好,一哄而起,就容易出现重复建设。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市场建设同物流传统的关系。

有些市场有长期的历史传统,这已成为一种优势,要充分加以利用,而不能轻易抛弃。

比如广河县的茶叶市场源远流长,别的地方很难竞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有新的作为。

二是处理好市场建设同交通条件的关系。

物流总是沿交通要道而流的。

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铁路的开通,市场的布局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应当认真加以研究考虑。

三是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的关系。

政府在市场用地和基础条件方面要努力提供便利,市场建设主要靠社会资本来投入。

政府要加强引导,通过调查研究编制《临夏州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一整套扶持发展商贸流通的措施办法,探索推行股份制,激活民间资本,调动社会力量建设市场的积极性。

四是要处理好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工商、物价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坚持不懈地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切实保证各个市场的良性运行。

二是要抓好软件建设。

抓好软件建设就是要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临商”品牌,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临夏经商队伍庞大这是不争的事实,经商传统之久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信息流越发快速和准确的条件下经商就必须要具备现代商业理念和诚实守信品质,而这两样恰好是我们在当今时代亟需恶补的两样功课。

因此我们要号召和引导临夏经商人员积极组织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临夏商会,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学习教育和政府尽力而为的各样服务,积极打造“临商”队伍。

育产业,这是第四项战略举措。

育产业就是要坚持以商促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支撑科学发展和组团发展的产业优势。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培育具有我州优势的特色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融入兰州都市圈的重要途径。

针对我州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特色不特的实际,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必须着眼长远发展,把培育特色产业与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紧紧依托我州农牧业资源和商贸流通优势,把草食畜牧、清真食品、民族特品、休闲旅游和皮革毛纺、民族劳务等作为产业培育的重点,努力形成支撑科学发展和融入兰州都市圈的产业优势,。

一是要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产业。

临夏同兰州以及藏区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分工关系非常简单,除了商贸关系外,主要集中在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供给上。

一般是藏区繁育,临夏育肥,并向兰州市场供应牛羊肉。

推进组团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分工协作关系。

比如兰州销往藏区的各类商品市场和供应当地的牛羊肉市场可以转移到临夏,在临夏的一些据点上建立配送中心,既不影响兰州的市场供应,又可为兰州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要充分利用全模双垄沟播玉米秸秆和饲草资源增加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良种繁育等先进适用技术,按照种养加相结合的思路,坚持规模养殖和千家万户养殖相结合,进一步改进对养殖户的扶持方式,建立政府信用平台,采取政府贴息、小额信贷、延长贷款期限等多种办法,扶持群众大搞畜牧养殖,促进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二是要做大做强清真食品产业。

扶持壮大清真食品产业,要以清真牛羊肉、糖果、豆制品等为重点,帮助康美、清河源、协恒源、莲花湖等龙头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创品牌、占市场;同时,筛选一些带动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大项目、规模效益较好的加工企业,主动联系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在我州设立生产基地,提升我州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

三是要做大做强民族特品产业。

扶持壮大民族特需用品产业,要以地毯、民族服饰、砖雕为重点,帮助兴强、雪羚、学和、神韵、能成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

四是要做大做强皮革毛纺产业。

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宏良皮革、顺发毛纺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新建项目进度,延伸产业链条,向深加工挺进。

五是要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依托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工作。

修订完善全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县市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规划和重点旅游项目四级规划体系;以打造回藏风情线、古动物化石、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等旅游品牌为重点,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省内外旅行社的合作,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宾馆饭店和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是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努力增加旅游收入。

六是要做大做强民族劳务产业。

劳务产业是民族贫困地区农民的铁杆庄稼。

劳务收入近年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我们要在继续打造东乡铁军、阿语翻译、清真货运这些品牌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清真烹饪、广河皮匠等品牌。

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必须在四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要在抓好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园区建设既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参与战略分工的重要据点。

我们要举全州之力,围绕建设临夏市全州区域经济中心,重点抓好临夏经济园区建设。

相关县市也要围绕州上的总体布局,立足各自实际,加快盐锅峡、三甲集、达板、和政循环经济园区等重点园区建设。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着力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围绕商贸流通、畜牧养殖、皮革毛纺、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努力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尽快形成园区聚集效应。

二是激活民间资本上求突破。

既要鼓励民间资本运用股份制的方式形成产业资本,引导家族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变;又要引导州内企业立足市场,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积极同外地的同类企业开展联合协作,甘当配角,求得更快更大发展。

三是要在干部率先赴外打工促创业上求突破。

针对财政人员超编的实际,要围绕特色产业的培育对干部管理政策进行创新,在保留岗位和薪金的基础上鼓励年轻有文化并乐于赴发达地区或大型企业,进行打工锻炼经济实战能力的干部走出去,待时机成熟他们都会不同成度地回家乡创业或引进发达地区的经营理念、发展资金、管理经验等,为我们的特色产业培育增砖添瓦。

四是要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的软环境上求突破。

干部作风就是一种地方形象、地方环境,就是一种推动力、一种生产力、一种竞争力,就是区域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更本保障。

因此要尽力健全干部作风加强和改进的长效机制,为特色产业培育招商引资提供有效保障。

保民生,这是第五项战略举措。

保民生就是要坚持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统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只有2106元,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315元,我们不及全国的一半。

因此,我州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都面临着促进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重任。

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才能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民生优先的理念,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路、住房、吃水、看病、上学、就业、养老等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和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科学发展的实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要做好六项保障。

一是做好最低生活保障。

我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最低生活的保障要加大向上的争取力度,进一步增加城乡低保数量,扩大覆盖面。

二是做好基本养老保障。

在积极落实高龄老人生活津贴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并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敬老院建设,同时还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工作,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三是做好医疗卫生保障。

要加快各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步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要继续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参合率,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化程序,提高报销比例,同时还要认真组织实施济困病床、城乡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确保“病有所医”。

四是做好弱势住房保障。

在加快城镇房地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认真争取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棚户区住房改造工程,确保“住有所居”。

五是做好积极就业保障。

在做好转移就业的基础上,要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政策,扶持新增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

继续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确保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在3个月内实现至少1人就业。

六是做好文化需求保障。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以花儿申遗为契机,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继续挖掘保护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继续抓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转化工作。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农村、园区,为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增强群众体质。

促和谐,这是第六项战略举措。

促和谐就是要坚持发展与维护稳定相统一,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很多,必须更加自觉地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既要防止将发展与稳定割裂开来,单纯为发展而发展、为稳定而稳定的倾向;又要防止将各类矛盾的产生简单地归结为发展问题、以发展的成果掩盖矛盾,从而产生对矛盾纠纷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倾向,自觉做到以发展促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

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主要应该做好三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要积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要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

要抓紧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凡是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规划实施、重大政策出台,都要事先进行分析评估,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引发的矛盾估足估透。

对一些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和项目,要逐步推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矛盾和问题。

二是要继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按照抓早、抓小的要求,深入摸排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隐患,妥善处置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早制定工作预案,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要高度重视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群体性时间,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敏锐性,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要继续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

要认真落实领导包案、接访、干部下访、责任追究等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问题。

解决群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