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7307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docx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docx

语文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答案2010-8-23

必修五:

《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

《鸿门宴》

一、明通假,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

二、积实词,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旦日飨士卒(犒劳) 范增说项羽曰(劝说)

(1)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动词,结交,交好)②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

(2)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因此)

(3)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③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告诉) 

三、理虚词,说出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珍宝尽有之(助词,无义)②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代词,他的话)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以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将)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介词,用来)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把,将)④所以遣将守关者(与“所”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

⑤以致天下之士(连词,表目的)

(3)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副词,相互) ②使子婴为相(名词,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

(4)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②皆为龙虎(动词,成为,此处可引申为“呈现”)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

(5)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对)  

②贪于财货(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在……方面”)③长于臣(介词,表比较,比)

四、懂活用,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

使动用法,使……活,解救了……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⑤沛公军霸上军: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⑥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⑦素善留侯张良善:

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⑧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五、辨古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

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

指山东省

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足以  古义:

足够用来  今义:

完全可以,够得上

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

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  今义:

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 古义:

因果关系中表原因的连词  今义:

因果关系中表结果的连词

⑸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

现在人家(指沛公) 今义:

现代的人,与“古人”相对

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

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

异乎寻常的

六、知句式,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及标志。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2、加彘肩上(省略句,加彘肩“于其”上)

3、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句)                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为所”表示)

5、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6、不然,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句)

7、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句)                  8、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句)

9、因击沛公于坐(介词结构后置句)              10、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军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取乐的,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

“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如今别人成了切肉的刀和板,我成了鱼肉,还辞别什么呢?

(4)会其怒,不敢献。

正逢他发怒,没有敢献给他。

(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或“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

《陈情表》

一、明通假,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夙遭闵凶     闵,通“悯”,不幸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又

5.臣具以表闻     具,通“俱”,全;都

二、积实词,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臣以险衅,夙(早时)遭闵凶(忧患)  寻蒙国恩,除(授予官职)臣洗马

察(举荐)臣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终鲜(没有,少)兄弟外无期(期年,即一年)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刘病日笃(病重,严重)过蒙拔擢(提拔)日薄(迫近)西山听(准许)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1见

(1)慈父见背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副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看见,动词。

2当

(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副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

   终了,动词。

4薄

(1)门衰祚薄。

   浅薄,形容词。

(2)但以刘日薄西山。

  迫近,动词。

三、理虚词,说出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之

(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的,助词。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2.于

(1)急于星火。

    比,介词。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不译,介词。

3.以

(1)臣以供养无主因,因为,介词。

  

(2)猥以微贱凭,介词。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拿,介词。

(4)谨拜表以闻同“而”,连词。

4.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

是,此,代词。

四、懂活用,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

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则刘病日笃。

           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

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

             闵凶:

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

             微贱:

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人)

6.臣少多疾病。

           疾病:

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①具以表闻。

②拜表以闻。

   闻:

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臣少仕伪朝。

           仕:

名词作动词,做官

9.谨拜表以闻。

           闻:

使动用法,使…听到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

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五、辨古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九岁不行。

不行古义:

不会行走。

今义:

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表示否定。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古义:

成人自立。

今义:

(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晚有儿息。

儿息古义:

子女,这里指子。

今义:

今无此义。

4.而刘夙婴疾病。

婴古义:

①婴:

被……缠着。

今义:

婴孩

疾病:

古义:

多指病重今义:

疾病:

指病。

5.逮奉圣朝。

逮古义:

及,到达。

今义:

6.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察古义:

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义:

细看

7.寻蒙国恩。

寻古义:

随即,不久。

今义:

寻找

8.除臣洗马。

除古义:

任命,授职。

今义:

去掉,清除

9.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古义:

大概、或许。

今义:

众多,富庶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古义:

谦词,私爱,或诚挚恳切或固执任用。

今义:

多指小。

11.臣之辛苦。

辛苦古义:

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

指劳累的意思。

12.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古义:

为谦词。

今义:

指动物。

六、知句式,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及标志。

(1)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 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判断句, 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4)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同“臣本布衣”用法相同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省略宾语、主语。

则告诉长官,长官不许

(6)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介词结构后置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像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因此我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段太尉逸事状》

一、明通假,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 不嗛,辄奋击。

嗛(qiàn),通“慊”,满足,快意。

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   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

二、积实词,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状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2)太尉判状,辞甚巽。

判决书。

(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逸事状。

2.辞

(1)无伤也,请辞于军。

致辞。

(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辞却。

(3)太尉判状,辞甚巽。

言辞。

(4)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3.市

(1)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集市,名词。

(2)市谷代偿。

买,动词。

4.固

(1)尚书固负若属耶。

难道,副词。

(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

坚决,坚持,形容词。

三、理虚词,说出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其

(1)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代词,那。

(2)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代词,它的。

2.以

(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介词,凭。

(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介词,因。

(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介词,把。

(4)又以刃刺酒翁。

介词,用。

四、懂活用,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

1.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坏:

使动用法,使……坏。

2.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

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困汝。

困:

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 遇不可,必达其志。

达:

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 裂裳衣疮。

衣:

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

使动用法,使……败坏。

7手注善药手:

名词作状语,亲手

五、辨古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纵士卒无赖。

古义:

指横暴。

今义: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义:

钱财和货物。

今义:

指货物。

3.折人手足。

古义:

指手和脚。

今义:

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4.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

“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今义:

陌生人

古义:

这里是两个词,公,你;理:

治理今义:

指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

5.请假设草具。

古义:

假,借用。

设,置,安排。

今义:

姑且认定。

6.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义:

指长者。

今义:

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7.一夕自恨死。

古义:

羞悔,遗憾。

今义:

指怨恨。

8.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

指财物。

今义:

指钱。

六、知句式,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及标志。

1.汝将何以视天地宾语前置句,以何

2.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省略句,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3.段公,仁信大人也。

判断句

4.请辞于军。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欲谁归罪。

宾语前置句,归罪于谁

6.邠人偷嗜暴恶者定语后置句,偷嗜暴恶之邠人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忧愁郁闷,不敢多说。

2汝将何以视天地?

尚不愧奴隶耶?

你还有何颜面活在人世间?

难道不以不如奴隶为愧吗?

《游褒禅山记》

一、积实词,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名:

1、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命名    2、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说明        

观 

1、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景象,名词。

1、有碑仆道:

道路,名词。

  2、何可胜道也哉:

说,动词。

二、理虚词,说出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以: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表并列)     2、与四人拥火以入   (表修饰)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在)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乃 (竟然,表转折)

3、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就)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其:

1、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推测)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代词 )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自己)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千万,表期望)       

5、吾其还也,亦去之   (还是,语气助词,表委婉语气。

6、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表反问)       

1、他植者则不然:

这样。

  2、太后曰:

“然”:

是、对。

  

3、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是。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辅助的人,宰相。

  

3、伯乐相马:

仔细看。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互相。

  

5、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三、懂活用,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

名-动;筑屋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

名-动;命名。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

形-动;走到尽头。

4、火尚足以明也               明:

形-动;照明。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副-动:

尽情享受。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名:

形/名-动;弄错/说明白。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

形-名;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

8、常在于险远                 险远:

形-名;艰险遥远的地方。

四、辨古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

十分之一今义:

 十月一日

2、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

不平常。

今义:

表示程度高,十分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

到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4、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

两个词,对此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五、知句式,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及标志。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介词结构后置)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介词结构后置)

4、有碑仆道  (省略句,有碑仆于道)

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省略句,不随之以止也)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

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郑伯克段于鄢》

一、明通假,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寤生(寤-啎:

逆,倒)               2、佗邑是命(佗-他,别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太:

尊称)       4、大都不过叁国之一(叁-三,数词)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躲开)   6、无庸,将自及(庸-用,需要)

7、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率领)

8、遂寘姜氏于城颍(寘-置,安置)     9、永锡尔类(锡-赐,赐予)

二、积实词,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郑伯克(战胜)段于鄢        2、亟(屡次)请于武公

3、今京不度(合法度)           4、君将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

5、姜氏何厌(满足 )之有       6、蔓,难图(图谋)也

7、子姑(暂且)待之            

8、缮( 修整 )甲兵            9、具(备)卒乘

10、其乐也泄泄(舒畅的样子)        11、请以遗(赠送)之

12、施( 推广,推己及人)及庄公      13、孝子不匮(竭尽)

(1)为之请制      ( 名词,地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名词,制度)

(3)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掌握)(4)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规模)

(5)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指挥)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能够)

三、理虚词,说出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焉:

1、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副词,怎么)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兼词,相当“于之”)

3、君何患焉(焉,于此,对这件事)          4、心不在焉(代词,相当于“之”)

5、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代词,相当于“之”) 6、且焉置土石( 哪里)

为:

1、孟尝君为相数十年(动词。

当,担任) 2、为人所讥(介词,被)

3、今故告之,反怒为(句末语气词)    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帮)

四、懂活用,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

1、故名曰寤生        名:

名词做动词,取名

2、今京不度          度:

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3、隧而相见          隧:

名词做动词,挖地道 

4、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

使动用法,使…惊

5、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

之,本来是代词,活用为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

6、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做弟弟,名词作动词。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

五、辨古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今京不度:

京:

古义地名,今河南荥阳;今义指京城。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古义:

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3.子姑待之:

姑:

古义:

暂且;今义:

父亲的姐妹。

4.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

古义:

倒下,摔跟斗,自己摔跟斗今义:

死的意思。

5.可矣,厚将得众:

厚:

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

六、知句式,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及标志。

1、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2、君何患焉  (宾语前置,患何)

3、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介词结构后置)   4、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谓是 )

5、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被动句)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姜氏欲之,焉辟害?

     姜氏想要这样做,怎能躲避灾害?

2.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哪有什么满足呢?

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

4.无庸,将自及。

         不用,他将自己赶上遭殃。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古代的先王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报任安书》

一、明通假,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同“磨”,磨灭;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同“抵”;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同“现”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同“佚”,散失;5.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欠下的;

6.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历史记录

二、积实词,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少卿足下(对人的敬称)曩(从前,过去)者辱赐书推贤进士为务(责任)

何至自沉溺缧绁(束缚囚犯的刑具)之辱哉仆窃不逊(谦虚)曼(美好的)辞以自饰

望: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先辈德隆望尊(名望)

(3)吾尝跂而望矣(眺望)(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指望)

(5)若望仆不相师(责备)

幸:

(1)妇女无所幸(宠幸)

(2)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3)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幸望)

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三、理虚词,说出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思厥先祖父。

代词,他们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连词,才

四、懂活用,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

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五、辨古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

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今义:

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

勤劳而塌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

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

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妻子。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

形容词,不同寻常。

今义:

副词,十分

6.下流多谤议。

古义:

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

卑鄙龌龊。

六、知句式,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及标志。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被动句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判断句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介词结构后置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我之所以要克制忍耐、苟且偷生,囚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也在所不辞,是痛惜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如果平平庸庸死了,我的文章便不能留传后世。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为抒发愤懑而创作出来的。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